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股市过热下的思考

股市过热下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08: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最近两年,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火爆,各类紧缩性政策不仅没有抑制过热的股市,相反,进一步刺激了居民投资的热情,不少学者认为是流动性过剩所致,其实,我国资本流动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文章从居民的心理状况入手,结合部分社会热点问题,分析造成居民狂热投资的基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股市;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市场信心

[作者简介]刘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广西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广西柳州,545004

[中图分类号] F830.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0-0018-0003

一、引言

近两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欣欣向荣,呈现出一片火爆景象,而最近一年的表现,更令人有疯狂之感,其状况令人担忧。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提出,“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着重强调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以实现股票市场的平稳发展。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七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每次幅度为0.5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9月25日,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增长到12.5%;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五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每次幅度0.27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9月15日,一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已达3.87%。这些货币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资本市场的过快增长。同时,国务院宣布从2007年8月15日起,利息税由原来的20%降低为5%;此外,财政部将分三期发行特别国债15500亿购买2000亿的美元外汇储备,通过替换部分存量央行票据的方式,增加央行的国债持有规模,增加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更好地调控市场流动性。奇怪的是,这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出台,不仅没有遏制证券市场的疯狂,反而促使上证指数、深证指数连创新高,以至于不少经济学者惊呼,我国的股票市场已患上了严重的“疯牛症”。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股票市场,因而形成的流动性过剩是股市“疯牛症”的病因所在。

二、流动性过剩及其表现

那么,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呢?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由于现金不用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现金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等。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发行货币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2006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为12.6万亿,比上年增长17.5%,增幅比上年高出5.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同年GDP的增长速度;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率为4.8%,比上年年末高出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高于贷款总额即存贷差为11万亿,比上年年末增加1.7万亿。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迹象。但是,严格来说,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成因或解决方法上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理论问题,并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货币发行过多、存贷差过大等问题。

流动性过剩产生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上游基础资源价格的上升,必然带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最终引起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

三、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我国的流动性真的是过剩吗?恐怕未必。虽说我国的居民现在正处于奔小康的前进道路中,但我国的居民还没有富有到有相当充裕的资金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对应情况相比,我们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应该说只是一种相对的过剩、部分的过剩、无奈的过剩。

我国的老百姓历来有积谷防饥、存钱备患的传统,这使得我国的居民储蓄每年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为了使老百姓增加消费,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流动性,活跃我国的消费市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我们的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百姓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不少城市居民开始大胆消费、超前消费;但遗憾的是,由于市场的种种缺陷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迫使老百姓只能将微薄的钱财用于证券市场投机。

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几年,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价格持续上涨,而且,部分城市、部分行业、部分人员的收入水平上涨较快,进一步推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物价上涨,但这上涨的物价却给绝大多数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压力。以广西柳州为例,收入高的,每月收入达上万元,而一名刚毕业的普通的大专毕业生,普遍的月工资收入不过七八百元,至于退休的人员,如果原单位效益不好或是已经破产倒闭,每月到手的仅仅是社保机构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平均不过六七百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哪里还能多消费,哪里还敢高消费?而手中可怜的积蓄,还要应付各种不时之需。相对于不断上涨的物价,如果放在银行里,其价值则是不断缩水,越存越亏,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股市暴富的故事实在诱人,因此吸引了不少人拿出仅有的积蓄,到股票市场博一博。

二是所谓的新“三座大山”——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压得不少中国人喘不过气来。飞速上涨的房价,对老百姓而言,意味着住房梦的不断破灭。古人云:“安居才能乐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连住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如何能够快乐工作?即使是现在流行的按揭买房,不少人也因为无法支付最初的首付款而望房兴叹。这两年流行的“房奴”一词,形容的就是那些按揭买房后必须按月还款人的实际状况,已经到达“奴”的程度。不能一次性购入住房,甚至不能付清首付房款,预备的购房款已是鸡肋。看着火爆的股市,听着诱人的传说,与其看着自己的财产不断贬值,倒不如投入股市,也许还能有意外的收获。于是,不少人将钱款悉数取出,不顾高涨的股市风险奋勇杀进。而作为公共产品的医疗和教育,由于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使得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还处于相当不健全的阶段,普通居民的医疗费用多数还需要自行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居民不得不准备必要的资金防患于未然。同样,对于教育支出,高昂的教育费用,迫使不少家庭在子女幼年时就开始筹备教育资金,出于货币贬值的担心,加上投资渠道的缺乏,人们只能将相应钱款投入股市,希望通过股市起码保证资金的价值。

三是消费市场的不安全性。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居民希望通过日常的物质消费来实现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舍得将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用于高品质的消费,包括好的饮食、好的物品、好的服务等。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消费市场不断传出令人心惊的恶性事件,如苏丹红食品、红心鸭蛋、多宝鱼事件、锅王胡师傅、劣质国外名牌服饰等。以红心鸭蛋、锅王胡师傅为例,这类物品的消费群体往往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人群,这些人购物时比较信奉的就是“优质优价,劣质劣价”,否则,也不会甘愿花上高于普通同类产品一倍甚至数倍的价格购入这些物品,但结果却是“本想更好,没想到更糟”。消费市场的不安全表现,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消费市场缺乏严格且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的。此外,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面对这些已经被揭露出来的欺诈事件,在寻求损失补偿的过程中,其结果往往是求助无门,欲哭无泪。接二连三的恶性事件,对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无疑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面对这种状况,消费者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自保,减少甚至不去消费。闲置的资金暂时没有他用,而股市的火爆,从另一方面点燃了这些人的投资热情。

四是部分媒体的过度宣传。最近一段时间,打开电脑,翻开报纸,经常就会发现这样的消息:某人炒股,一年内数十万变成上千万;某人买权证,几百元一下变成几十万;某人运气好,30万变两百万……。且不说这些消息的真实性如何,这样的消息,往往会使居民对股市形成错误观念,认为股市就是造钱机器,只要投入一些货币,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成百上千的回报,完全忽略了股市的巨大风险。在这样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怎么可能做到心静止水,波澜不惊,更何况,这些宣传的绝大部分受众是数千万从未接触过股市,从未领略过股市风险的新生代。

五是我国金融机构在为居民提供理财服务时的不足。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转化为自负盈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体,银行在服务方面的功能不断加强,以增加收入,应对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理财服务,就是目前流行于各银行的增值业务之一。遗憾的是,相对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居民理财的产品开发方面显得十分落后,理财产品严重不足,而且一些理财品种门槛过高,无形中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加剧了资金流向股市的运动。另外,不少居民到银行咨询有关理财知识与理财规划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投资基金,投资股市,虽然风险高,收益也高,特别是基金,是安全的投资等。

从上述情况看,相对于国内市场实际的需求与供给,我国的流动性其实并不过剩;相反,还有很大的不足。目前证券市场表现出的流动性过剩只是一种不理智的投机行为的集中反映,是大多数居民在放弃个人需求基础上的相对过剩。在排除国际热钱的前提下,我国目前的疯狂股市归根结底,其原因不外就是两点:持续的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造成居民普遍的恐慌心理;消费市场的混乱引起的消费者信心的丧失,造成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要想真正控制流动性过剩,必须从治理通货膨胀和恢复消费者的市场信心入手。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基础农业投入,治理通货膨胀

由于持续的物价上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已经使太多的居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各种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严重分化,贫富的差距正在不断加大,贫富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即使是在通常的情况下,城市、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压力已是很大,更何况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物价持续大比例的上涨所造成的生活质量的进一步下降,这样的情况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根本背离的。央行不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率,希望通过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慢慢实现遏制投资过热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的反应与央行的预期完全相反,央行每采取一次措施,反而更进一步刺激居民的投资热情,银行存款搬家的速度更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的幅度。虽然说央行的这些紧缩政策的效果要显示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仅凭单纯的提高存款准备率或是小打小闹地提高存贷款利率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轮的通货膨胀,从表面上看,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今年年初开始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的上涨,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实还是在于长期以来,对基础农业的投入严重缺乏,造成供给的严重不足。根据农业部的资料,由于近几年我国油料的生产效益偏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下降,全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导致食用油的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同样,对于生猪的生产,则是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各种地方性的税费日益繁重,加上饲料成本不断上涨,导致农民养殖成本过高,严重亏损,只好宰杀母猪……,因而造成市场上生猪的短缺。因此,在现阶段,要消除居民的恐慌心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要加大对基础农业的投入,效仿一些国家的做法,采取适当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同时,带动农民的增产增收,真正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农民收入的增加,标志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必将提升我国的整体消费能力,带动产品市场的合理流动,促进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运行的稳步协调,这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恢复消费者市场信心

在消费者恢复市场信心方面,由于多年计划经济机制的运行,使得我国初步形成的市场建设和管理体系十分落后,缺乏严格监管的市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尽管国家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的权利与利益,但是,作为弱势群体,消费者的权益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实现。另外,在我国,由于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其覆盖面和保障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目前市场上的伪劣物品多以食品、药品和日用品为主,这些物品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是直接的,消费者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此,对消费者而言,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消费者只能采取消极的态度应对市场。这在无形中阻碍了产品流通领域的顺畅发展,严重影响经济的有效运行,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极大。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消费者对不确定的未来深感担忧,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自我积累实现未来的保障。因此,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对恢复和树立消费者的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建立并不断完善一整套系统而且全面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真正使居民感到放心、踏实,从而放心大胆地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结论

我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流动性过剩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真正过剩,由于需求与供给的失衡,造成流动性只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过剩。流动性需要回归,需要理性的回归,回归到生产,回归到消费中。这样的回归,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增加产业投入,保障居民利益,全面恢复居民的市场信心。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汉君.什么是流动性过剩[EB/OL].解放网——解放日报,2007-03-05.

推荐访问: 过热 股市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