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

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

时间:2022-10-25 18: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面积28 hm2、树龄39 a、直播造林且长期失管的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开展抚育改造试验。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摸索出林相林园治理、密度调整、树型调整、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改造综合技术。改造后第四年的林分质量明显改善,树势恢复,大幅增产,采前落果得到根本遏制;植株平均结实率由19.93%增加到41.07%,粗油产量达220.5 kg/hm2,为改造前24 kg/hm2的9.19倍,为病虫害试验对照产量124.5 kg/hm2的1.77倍。试验结果为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老产区巩固产业持续发展,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

中图分类号:S794.4;S7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 3168(2012)01 - 0046 - 04

Tending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of Lowyielding Camellia reticulata

in Tengchong

YANG Kaibaol, HUANG Jiacong1, XIN Chenglian2, WANG Xiaojun1

(1。Baoshan Forestry Technology Station, longyang, Yunnan 678000, China;

2。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s in Tengchong County, Tengchong, Yunnan 679100, China)

Abstract: Tending transform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on 28hm2 39 year old direct seeding forestation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absent low yielding Camellia reticulata in Tengchong。 Through year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we have come up with the forest garden governance, density adjustment, treelike adjustment; strengthen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tending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ur year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forest quality has greatly improved, tree vigor has recovered, substantial increases have been seen in harvests, and preharvest fruit drops have been contained。 The average ripening rate has grown from 19.93% to 41.07%; crude oil yield has risen up to 220.5kg/hm2, equivalent to 9.19 times the amount of 24kg/hm2 produced before, and 1.77 times the amount of 124.5kg/hm2 for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test。 The test results have contributed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lowyielding Camellia reticulata transformation in Tengcho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the oldproduction are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amellia reticulata yield and quality。

Key words: Camellia reticulata; lowyielding forest; tending transformation

收稿日期:2012 - 01 - 09.

基金项目:国家跨区域重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云南高山区红花油茶良种繁育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

作者简介:杨开保(1956 - ),男,云南龙陵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林栽培。

通讯作者:黄佳聪(1966-),男,云南腾冲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bs_hjc@126。com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又名滇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及园林观赏兼用树种,自然分布集中于滇中以西、腾冲县以东海拔1 700~2 600 m的广大山林间[1-3]。因其观赏价值高[4-6]、油用加工性能好、籽油质量优异 [7,8],得到我国油茶科研和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20世纪60~70年代,滇西地区曾大规模发展种植腾冲红花油茶,仅腾冲县种植面积曾达2.7万 hm2。因未采用良种直播造林,抚育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品种良莠不齐、产量低、见效慢,群众经营积极性大受挫折,面积逐渐减少;2008年保存面积仅0.6万 hm2,且多数属于低产低效林分[9]。研究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的策略与技术,对其老产区巩固产业基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抚育改造是普通油茶(C.oleifrea)低产林快速增加产量及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10,11],对腾冲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苗木培育、开花坐果结实规律、籽油理化指标等已有研究报道 [8,9,12-15],但尚没有关于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研究方面的报道。为此,结合生产实际,在调查研究被改造林分植株开花坐果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抚育改造试验研究。以期为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增产增效,老产区巩固产业基地面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项目区及林分概况

1.1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2 km处的腾冲县林业技术推广站腾冲红花油茶基地,地理位置为东经98°28′50″,北纬25°03′28″;海拔1 680~1 750 m;年均温14.6 ℃,≥10 ℃年积温4 640 ℃;最热月(8月)均温19.5 ℃,最冷月(1月)均温7.5 ℃;极端最高温30.2 ℃,极端最低温-4.3 ℃;年均降水量1 500 mm,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6~9月为雨季;年日照时间2 167 h;霜期110~145 d。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酸性黄壤,土壤pH值为6.0,土壤厚度大于1 m,保肥水能力中等,肥力中等。

1.2林分状况

试验改造林分连片分布,面积为28 hm2,林龄39 a。其中,前18年纯林经营,第19年开始因品种良莠不齐、产量低及茶油市场低迷而逐渐失管。失管后,油茶林自然更新与麻栗(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云南松(Pinus armandi Franch)等形成天然次生混交林或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iata Lamb.)、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华山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等形成人工混交林。至改造前的2008年油茶已成为林下木或劣势木,光照、通风及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的条件较差。林分具有明显的林相乱,林园乱,树体乱,病虫鼠害严重,落果严重,树体早衰等特点;植株具有明显的生长势衰弱,树体单一向上、主侧枝不发达,结果枝弱而数量少,主干、主枝、侧枝、结果枝比例严重不协调,结果部位外移,内膛及树体中下部空虚,树型呈扫帚状;年种子产量、质量极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低产低效林分。调查结果显示:油茶密度为900株/hm2,平均树高为4.9~6.2 m、干基直径5.4~8.7 cm、冠幅7.5~11.0 m2,粗油产量低于24 kg/hm2。其次,因采用约20 cm×20 cm小规格带状整地、直播造林(初植密度2 m×3 m,1 667株/hm2),且造林种子未经过选优,导致林地保肥水能力低,林分植株分化严重,单株自然坐果率0.00%~84.63%、结实率0.00%~48.40% [14],植株平均单果质量31.49%~152.93%、出籽率4.18%~23.05%、种仁含油率27.12%~62.67%、果实含油率0.53%~7.69%[12]。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1期

杨开保,等: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

2抚育改造技术

2.1林相林园治理

2008年10~12月,伐除非油茶林木及因病残严重衰老而抚壮困难的油茶植株。

2.2扩台改土

2009年1~2月,对林地进行扩台改土、台面垦复。结合垦复每株施有机肥约15 kg、磷肥1 kg,挖除林地内多年生杂草;6月株施NPK复合肥2 kg;10月上旬株施有机肥约20 kg、磷肥1 kg。

2.3密度调整

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分单株观测开花坐果情况。根据观测结果,按450~600株/hm2的保留密度,于2009年11~12月开展伐密或移密补稀工作。保留或移植花期12月至翌年3月上旬、自然坐果率高、枝芽结果特性优良、产量高的植株,伐除或移除花期11月下旬以前及3月10日以后、坐果率低、枝芽结果特性较差的植株。

2.4树型调整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进行以整形为目的的修剪工作。首先,锯除、剪除死、枯、病枝及寄生植物。然后,以主干疏散分层形或变则主干形为主要树型,选留生长良好、主枝分布位置合理的主干1~2个,锯除选留以外的主干、萌条、萌桩。再在保留的主干上合理选留7~9个主枝,锯除非选留的主枝。主干和主枝确定并选留好后,选择性剪除主枝上的重叠枝、交叉枝、过密枝及下垂枝。对保留的结果大枝组进行适当调整,并适当回缩交叉枝和衰弱枝。尽量保留内膛小枝,对着生于大枝下部且有发展空间的瘦弱枝条重短截以刺激萌发新枝,对有发展空间的徒长枝适当短截以形成结果枝组。

树型调整工作结束后,及时清除修剪物(清园)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虫害源基数。清园后,及时对1.5 m以下主干和主枝基部的地衣、苔藓植物、老翘枯皮自上而下进行彻底刮除,并涂白(涂白剂配比:生石灰浆80%~90%、石硫合剂5%~15%、及少量食盐,混合成糊状)。

2.5加强土肥水管理

2010~2011年,按年施肥3次、灌水1次、中耕除草2次加强抚壮抚育管理。3月上旬春季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深施(施肥深度大于30 cm)并结合施肥每株灌水约10 kg,6月上旬夏季施肥以磷钾肥为主,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秋季施肥以有机肥、磷肥为主。一般掌握树势弱,多施氮肥;树势强,多施磷钾肥;大树多施,结果多的树多施;小树少施,结果少的树少施。大年多施磷钾肥,小年多施氮肥。冠幅约12 cm2的成年树年施肥量为磷肥1~1.5 kg、钾肥0.5 kg、氮肥0.7 kg、腐熟优质有机肥15~30 kg。

2.6病虫害防治

针对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及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导致采收前严重落果,于2011年开展病虫害防治试验。防治试验在加强抚育管理、秋季深翻土壤等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的基础上,开展化学防治并设置试验对照面积2 hm2,除化学防治措施外,对照与试验林分抚育技术相同。于5月下旬喷50%甲基脱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8%毒死蜱1 000倍液,6月上旬喷50%消菌灵1 500倍液+16%虫线清500倍液,6月中旬喷20%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48%毒死蜱1 000倍液,6月下旬喷喷50%消菌灵1 500倍液+16%虫线清500倍液。

3抚育改造效果

3.1林分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通过林地清理,伐除林地内上层非油茶木及病残衰老抚育抚壮困难的油茶木。林分内腾冲红花油茶植株成为林地内唯一的经营目的树种,林地卫生、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根据植株开花坐果特性观测结果,开展密度调整、移密补稀工作。林分单位面积植株数由改造前的约900株/hm2减少到510株/hm2,林分植株密度趋于合理,通风透光条件进一步改善,良种化水平得到提高。

对保留或补植的每一个单株,依树做型、随枝修剪,开展以树型调整为目的的整形修剪工作。使植株形成相对规范的主干树型(主干分层形或变则主干形),主干、主枝、侧枝、结果枝比例逐步趋于合理,植株结果负载能力增强,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

3.2树势恢复

植株生长势明显恢复,树体上下、内外枝条分布逐步趋于合理。植株春梢平均抽发数量达611个,为未抚育改造对照的7.61倍;平均每个枝条抽发新枝数量达2.9个,为未抚育改造对照1.3个的2.23倍;春梢平均长度17.9 cm,与未抚育改造对照17.4 cm相当;春梢平均粗0.47 cm,为未抚育改造对照0.31 cm的1.52倍;果枝延长枝(果前枝)平均长12.8 cm、粗0.39 cm。

3.3结实率提高

在应用抚育改造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病虫害化学防治试验,植株平均结实率由2010年的19.93%增加至2011年的41.07%,为2010年的2.06倍,是对照(抚育改造但未化学防治)结实率22.98%的1.79倍。通过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前严重落果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3.4产量增加

单位面积粗油产量由改造前的24 kg/hm2增加至2011年的220.5 kg/hm2,为改造前的9.19倍;比对照(抚育改造但未化学防治)产量124.5 kg/hm2增加96 kg/hm2,是对照的1.77倍。

4小结

4.1加强土肥水管理是低产林抚育改造的基础

土壤是果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营养是果树生长与结果的物质条件,萌芽、开花坐果、新梢生长及幼果膨大期是果树需水的重要时期[16]。腾冲红花油茶林分因林地土壤瘠薄、土壤养分差、整地规格小,不利于保水保肥,或因长期放任失管,林地荒芜,或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低产。此外,腾冲红花油茶分布区全年降雨量大,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冬春季节及初夏严重干旱,此期结合施肥适量浇水有利于开花坐果及萌芽抽梢。

4.2改善林分及植株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良种化率,是低产林抚育改造的关键腾冲红花油茶为中型乔木[12],阳性树种[9],长期自然杂交使其实生繁殖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特性。其花期、坐果率、果实大小、出籽率、含油率不同,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2]。因此,伐除异木特别是高大的上层林木,伐除严重衰老而抚壮困难的油茶植株,伐除过密油茶植株或对油茶植株移密补稀,开展以整形为目的的修剪工作,挖除林地内多年生杂草,对改善林地及植株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营养物质积累、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及改善籽油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密度调整,抛弃那些花期太早或太迟、坐果率低于10%、果油率低于1.5%的单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分良种化率及生产力。

4.3加强病虫害防治是低产林抚育改造取得成效的保障腾冲红花油茶主要栽培区内,原生分布9种茶属物种[17]。其中,仅腾冲县茶(C.sinensis)产业基地面积即达1.67万 hm2,被评为“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18]。茶与腾冲红花油茶错落交叉分布,病虫害互感指数高,且腾冲红花油茶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病虫害导致减产或绝收客观存在。调查显示,其病虫害株危害率近100%,导致采前落果率超过85%且大大降低籽油品质。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加强病虫害防治可提高结实率,遏制落果,增加产量,是低产林抚育改造取得成效的保障。

4.4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清理林地,伐除非油茶林木及严重衰老油茶植株;扩台改土,加强土肥水管理;密度调整,结合密林移植,优化品种结构及林地通风透光;树型调整,增强树体结果负载能力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病虫害综合防治,遏制落果,提高籽油品质。其每项技术措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在生产中综合利用改造技术,才能获得最佳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07 - 308.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3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8 - 70.

[3]庄瑞林.中国油茶 (第2版) [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2 - 73,86.

[4]李溯.云南山茶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5]范眸天.茶花鉴赏[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6]冯国楣,夏丽芳,朱象鸿.云南山茶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7]贾良智,周俊.中国油脂植物[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381.

[8]黄佳聪,陆斌,阚欢,等.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主要理化成分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5):29 - 32.

[9]黄佳聪.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与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 2011,36(1):90 - 92.

[10]林少韩,李桂梅.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与实施方法[J].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4): 353 - 359.

[11]张乃燕,陈国臣,江泽鹏,等.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 [J].林业科技开发, 2009,23(1):103 - 105.

[12] 黄佳聪,何俊,尹瑞萍,等.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5): 94 - 101.

[13]黄佳聪,郭军,罕新艳,等.腾冲红花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及其成效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2):84 - 87.

[14]辛成莲,石卓功,黄佳聪,等.腾冲红花油茶的坐果及结实率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4):60 - 64.

[15]黄佳聪,阚欢,刘云.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1,36(12):54 - 57.

[16]郗荣庭,刘孟军.中国干果[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4 - 41.

[17]黄佳聪,任华东,尹五元,等.保山油茶种质资源及其主要种实经济性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9):14 - 18.

[18]中共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保山志 (总第19卷) [M].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0:50.

推荐访问: 腾冲 低产 油茶 抚育 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