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老年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老年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时间:2022-10-23 1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特点

药物的吸收老年人的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器官分泌和蠕动功能减退,肠道动脉硬化,血流减少。这些因素使老年人口服的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的速度较慢、比率低,疗效降低;老年人局部血循环较差,这也使肌肉及皮下注射药物吸收速度和比率有所减低。为了排除多种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对老年急诊、危重病人一般首选静脉用药。

药物的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老年人“首过消除”弱,代谢率低,药物的血浓度高,半衰期较长,这与老年人的肝脏酶活性差、肝血流量低有关,可能是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和易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原因。另外,药物经肝内代谢后亦可产生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而老年人的抗自由基能力减退,故易发生药物性肝脏损害。

药物的排泄药物主要由肝脏、肾脏进行排泄,药物经过肝脏酶灭活后,代谢药物随胆汁排入肠道,在此过程中常可对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系统有所损害。老年人的肝储备功能低下,且常有脂肪肝、胆道炎症和胆结石等疾患,故药物性肝脏损害的发病率较高。另外,药物也可以药物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老年人的肾单元随年龄增大而减少,肾小球过滤及肾血流均减少。80岁老人的肾单元数量仅为青年人的1/3,肌酐清除率降至青壮年的1/3以下,因而使药物的排泄受限,易出现药物的蓄积作用、超量反应和毒副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老年人经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往往用药种类较多,这就很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的不良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如庆大霉素与尿速、利尿酸、心得安合用,可加剧对耳内及。肾脏的毒性反应;若与晕海宁同用,会掩盖耳毒性反应。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据报道,20%以上的药物毒副作用都与合并应用多种药物有关。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必须慎重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合理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什么部位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如条件允许,在开始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应采取各种有关标本(血、痰、尿、胆汁、脑髓液及各种液体)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做细菌药敏试验,同时保留细菌标本,以便需要时做联合药敏试验和血清试验。

合理选择药物老年人抗感染主要使用杀菌剂,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组织功能减退,病灶内细菌的清除更有赖于抗感染药物。如条件允许,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在未获得病原菌诊断时,可先按照经验治疗选用抗菌药。如果是病毒感染或根据临床症状疑为病毒性感染,就不宜使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获知后,仍应结合经验治疗的效果决定是否调整用药。

掌握好用药剂量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要根据其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选择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对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病人可减量应用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感染药物。当确有指征需使用抗生素时,用药总量不宜过大,疗程不能太长。此类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狭窄,如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类易发生耳、肾毒性,应监测血液浓度,有条件的医院应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便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

掌握好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可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轻度细菌感染时,口服抗生素较为方便安全,严重感染时宜采用静脉给药(常用静脉滴注),作用迅速、疗效较好。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以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及细菌产生耐药性。

掌握好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对老年患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若其病情严重或混合感染,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其组合应力求合理,更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联合用药的指征:①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先行联合用药治疗,以扩大抗菌范围,在细菌诊断明确后再调整用药;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例如胃穿孔后腹膜炎的致病菌常有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等;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败血症或心内膜炎;④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如慢性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等;⑤感染部位抗生素不易渗入者,如流行性脑膜炎。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疗程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抗生素的抗菌谱、副作用及病情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通常每日用药量分2~4次给予,半衰期较长者或有显著抗生素后效应者可每日给药1次或间隔时间更长。抗感染药物一般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如临床疗效欠佳,对急性感染在用药2~3后天应考虑调整用药。

推荐访问: 抗生素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