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时间:2022-10-22 15: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异位到肠道组织产生的一种非癌性病理变化,由此引起肛门坠胀、大便性状改变及经期便血等临床症状,临床上这种病不是很常见,易与肿瘤相混淆,误诊率较高。

【关键词】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1 病历摘要

1.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因“粘液血便二月”入院,主要表现为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伴肛门坠胀不适,口服抗炎药效果不佳,曾在当地进行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4cm处见一紫红色肿物,约占肠腔1/3,局部取2小块活检,病理诊断为“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以“直肠占位病变”收入院,患者已绝经半年,近2年来月经不规律,经期缩短,经量明显减少,有肿瘤家庭史,其丈夫、父亲均为直肠癌患者,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正常,腹部无手术瘢痕,肝、脾、肋下未触及。

1.2 其他检查

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正常,肚脏B超未见占位,Hb119g/L,CEA<5ng/ ml,肠镜距肛门14cm直肠一乙状结肠一侧肠壁弥漫性向腔内隆起,表面尚光滑,充血水肿,周围粘于直肠上段,与子宫粘连紧密,肠系 淋巴无肿大,术中取少许直肠肿物作冰冻快速切片,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直肠肠管局部切除,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1、直肠腺瘤。2、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随访5年,今健在。

2 讨论

2.1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Meyer等人在1908年提出的概念,据统计,大约12%-25%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有肠首受累,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多见,本病好发于育龄妇女,偶见绝经后女性,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和移植理论,体腔上皮化生理论,诱导理论等,肠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可能为上皮化生结果。

2.2 临床特点

异位的内膜组织常位于结、直肠的浆膜层,月心层,粘膜下层,极少侵入粘膜面,肠道症状不明显,一旦肠道受累,临床可出现相应的肠道症状,如腹泻、大便坠胀等,如异位内膜到达粘膜,则会出现经期大便带血或直肠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无特异性,故诊断困难,临床可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直肠出血、不孕、腹泻等,应与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克隆病、输卵管-卵巢脓肿,肠激惹综合症、结直肠癌及淋巴瘤相鉴别。

2.3 诊断要点

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很少累及粘膜层,即使有经期便血的症状的患者,粘膜正常者居多,粘膜糜烂者少见,所以纤维结直肠镜、钡剂灌肠、盆腔CT等辅助检查对明确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腹腔镜的开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可直接观察病灶,同时取活检便于诊断,对高度怀疑的患者,术前检测CA125及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率,但最终确诊还是有赖于术后病检。

2.4 手术是目前效果最确切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原则是在确保直肠、肛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切除病灶,应该强调的是,受侵的肿块应该做冰冻快速切片,不可随意诊断为直肠癌而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国内外均有将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认为是直肠癌而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报道。在临床工作中,接诊便血、直肠有肿瘤的女性患者,要考虑到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尽可能做详细的术前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2003.38(8)4781.

[2]麦庆云.周灿权.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附16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2,6(4)3071.

[3]李亚里.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18(3)1451.

[4]王捷.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体会[J],广东医学 1997.18(5)3421.

推荐访问: 直肠 子宫内膜 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