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

时间:2022-10-22 08:55:0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关键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花生;叶斑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7-0136-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ect of 32.5% benzoylazoxystrobin SC against peanut leaf spot disease in Kaifeng. [Method] Taking 50% carbendazim wettable powder as contrast agent, we studied efficacy and optimum applying time of 32.5% benzoylazoxystrobin SC against peanut leaf spot disease through plot test in 2013 and 2014. [Result] In 2013, the control effect of 2 000 times of 32.5% benzoylazoxystrobin SC liquid against peanut leaf spot disease was 24.25% before peanut harvest and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In 2014, the control effect was 43.63% and 49.7% respectively whose first spraying time was 65 days and 80 days after sowing, and the control effect both were very significant than water. [Conclusion] In Kaifeng, 2 000 times of 32.5% benzoylazoxystrobin SC liquid against peanut leaf spot disease has good effect on efficacy and yield, and it which is firstly sprayed at 80 days after sowing has optimum control effect.

Key words32.5% benzoylazoxystrobin SC;Peanut;Leaf spot disease;Efficacy

基金項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61100111000);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CARS-14);开封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502007)。

作者简介邓丽(1981—),女,河南通许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花生遗传育种与新技术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2017-03-20

花生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1]。我国作为传统的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总产、单产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统称为花生叶斑病,是我国花生生产上分布广、危害重的病害之一,一般可使受害花生减产10%~20%,重者在40%以上[3]。褐斑病在花生开花前即能发生,黑斑病在花生开花期开始发生[4]。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是造成食品和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因素之一[5],而叶斑病作为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降低了花生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对提高花生产量和效益意义重大。2013—2014年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连续2年进行叶斑病防治试验,2013年初步确定了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在开封地区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014年对2013年初步确定防效的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继续进行防效试验,明确了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旨在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田间药效试验于2013—2014年在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花生试验地进行。试验地砂质壤土,是花生连作地。

1.2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剂(瑞士先正达公司)。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广东深圳诺普信公司)。

1.3供试品种

供试花生品种:开农69。

1.4试验设计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 m2,长6.67 m,宽2.00 m。每小区5行,行距 0.400 m,穴距0.167 m,每穴2粒种子。试验处理设置见表1。

1.5施药方法

2013年在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花后35 d)开始第1次施药。此后每7 d施药1次。2014年在花生播种后50、65、80 d分别进行初次喷药,之后分别每间隔7 d喷施1次。根据各处理施用倍数,对水450 kg/hm2,进行正反面叶面喷雾至药液滴下。

1.6调查方法

1.6.1

病情调查。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下次施药前、末次施药后7 d及收获前进行病情调查。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6个植株,每小区调查30个植株。

病情级别依据国际半干旱所(ICRISAT)九级标准[6](表2),以株为单位。

1.6.2产量调查。每小区单收、单晒,称取荚果重量。

病情指数=Σ(病级株数×病级)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

1.7数据统计

所有试验数据均用DPS 6.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2013年第1次喷药后,各处理小区田间表现无明显差异。第2次喷药后,苯甲·嘧菌酯、多菌灵与清水对照相比有一定的防效。收获前对各处理小区进行病害调查发现,药剂处理及药剂对照均比清水对照防效好,田间表现差异明显,苯甲·嘧菌酯防效最好,达24.25%,与清水对照差异极显著。

2014年播种后50 d初次喷药情况下,初次喷药前各处理没有病害发生,第3次喷药后及收获前调查,苯甲·嘧菌酯有一定的防效。播种后65 d初次喷药情况下,收获前调查,苯甲·嘧菌酯防效较好,达40.33%,防效差异极显著。播后80 d初次喷药情况下,收获前调查,苯甲·嘧菌酯防效较好,达38.00%,防效差异极显著。

2.2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2013年苯甲·嘧菌酯及多菌灵增产效果均明显,荚果增幅分别达3032%、29.96%;籽仁增幅分别达29.55%、29.18%,2种药剂之间产量相当。2014年各药剂处理的荚果、籽仁產量均比对照有一定的增产,其中播后65 d初次施药情况下,荚果产量比对照显著增产,籽仁产量比对照极显著增产,播后80 d初次施药情况下,药剂处理荚果、籽仁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

考种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对花生的出仁率、百果重、百仁重无显著影响。

2.3不同药剂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2年药剂在试验期间未观察到花生植株出现药害症状,对花生虫害无明显影响,也未见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3结论

在开封地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喷药前期,各药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不明显,在叶斑病发病中后期,各药剂处理对叶斑病的防效开始显现,在收获期表现最明显。各药剂处理的荚果、籽仁产量也均比对照增产,其中2013年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荚果产量增幅达30.32%,增产效果明显。对该试验综合分析,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花生产量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参考文献

[1] 禹山林.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曹敏建,王晓光,于海秋.花生:历史·栽培·育种·加工[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 徐秀娟.中国花生病虫鼠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 万书波.花生品种改良与高产优质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 王才彬,孙秀山,成波,等.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及公害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4):72-75.

[6]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85部分: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GB/T 17980.85—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 叶斑病 花生 悬浮剂 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