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式补钙:大补还是大伤

中国式补钙:大补还是大伤

时间:2022-10-21 1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作为在美国生子的母亲,李旭深感回中国当妈妈有难度——她是深造归来的医学博士,却为宝宝缺不缺钙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急得团团转。

故事的开始挺喜庆,去年1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这位博士生顺利完成为期一年多的赴美交流学习,并带回了一个5个多月大的小宝宝。

“你小孩儿有点儿枕秃,这是缺钙的症状啊。”她首次领宝宝去社区医院打疫苗,大夫便斩钉截铁地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并给李旭介绍了一种“效果挺好的”小儿钙颗粒。

这让年轻妈妈犯了难。在美国,她每个月都会带孩子去体检,从没被告知孩子缺钙。她还特意问老外医生,“要不要给孩子补钙?”得到的答案是:“不用。”

从社区医院回家后,纳闷的李旭随即给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李可基打了个电话。就此,一项在近日完成并被广泛关注的调研被激活了:李可基和学生在北京市西城区两个保健科的预防接种门诊抽样调查了218个家长,结果高达86%的家长在孩子不到6个月时便开始为其补钙。

“吃母乳再补钙,那是荒天下之大谬。”李可基说,“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出现这种情况。”

不满半岁且采用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到底该不该补钙?在李可基看来,这是个伪命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明确的摄入标准,根据其《婴幼儿营养指南》,婴幼儿0~6个月时每天应摄入300毫克钙,而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膳食钙。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公布的全球婴儿配方奶标准则显示,每1000毫升配方奶应含330~940毫克钙。

“这意味着,只要小孩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均没有任何必要再额外补充钙剂。”李可基说。

事实上,今年1月12日,卫生部印发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第二十六条也专门指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相反,对婴幼儿而言,过量的钙有可能会减少铁和锌等营养素的吸收,还有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甚至有肾结石的风险。”李可基这样推论。

这一推论令很多家长担心不已——“婴幼儿补钙不当的危害,会不会比三聚氰胺造成的肾结石还严重?”

对此,中国营养学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裕明给出的观点是:“只要补充量未超过推荐的1/2,就没有必要恐慌。”

在国际上,通常将婴幼儿钙摄入总量超过推荐量的50%,看成是过度补钙。美国的研究者曾专门进行过一项3~5个月婴儿过度补钙试验,在试验里,补钙组日均摄入量高达正常标准的4倍(约每天1700毫克),对照组正常摄入量为每天470毫克。9个月后,结果显示,补钙对婴儿血钙、尿钙和铁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由于肾结石主要是因为尿钙增加而引起,美国研究者推断,“即使钙摄入量高达每天1500~1800毫克,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风险也极低。”

“过度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度恐慌也是不合理的。”陈裕明强调。

但对李旭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无从判断何为合理。她记得,社区医生曾经通过给婴儿剪头发“查微量元素”的方式断定“孩子缺钙”,同事们也说自己的孩子都是“含着钙剂”长大的,就连婆婆都一口咬定“枕秃”就是“缺钙”。

“看着周围的年轻妈妈们,我也不想欠孩子点什么。”半信半疑的李旭在海外购物网站订购了名为Child Life的美国原装进口液体钙。

这被视为缺钙,那被视为缺钙,连做鬼脸和说话晚也被归结为缺钙。

实际上,国际上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判断婴幼儿是否缺钙的标准。

“全部都是误解。”陈裕明叹了口气说。他认为,判断婴幼儿缺钙较好的参考标准是:首先根据营养师对婴儿日常膳食的分析,钙摄入量在推荐量的70%以下;其次是具有如骨钙化不良、X型O型腿等佝偻病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显示缺钙;最后是排除维生素D缺乏。

而关键在于,上述三点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判断可能缺钙,而轻度的钙缺乏往往难以通过检查发现。

“很多医生和营养师误以为,只要一项符合就是缺钙,因此大部分婴幼儿到了中国都会缺钙的。”陈裕明补充道,“至于枕秃、盗汗、夜啼更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现象,它们与缺钙绝不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这种误解大部分来自错误的经验。”

某种程度上,一线医务人员的判断直接决定了妈妈们的选择。在李可基组织的调研中,有167位母亲选择为宝宝补钙是因为“听从了医嘱”。

李旭还记得,在美国的一次检查结束时,她提起了孩子的枕秃,美国医生的回答是:“你那孩子老躺着,头发多少会长得稀疏一点。”而关于孩子夜啼的症状,老外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白天睡多了,以后少睡点吧。”

“这不是说我们的医生故意说谎,事实上,很多医生尤其是基层的医生的确不了解。”李可基说,“他们可能真的是好心办坏事。”

陈裕明也分析,由于营养学是儿科极边缘的业务,医生在校时的营养教育常少于30学时。因此绝大多数医生对营养学了解极少,也不关心营养学。很多医生关于推荐量和钙等补充剂知识,来源于商业推广性质的学术会,容易被误导。

“医生讲营养和营养教授讲临床一样,大多一知半解。”他补充道,“科普的投入远远不够。”

在李可基看来,发生在宝宝们身上的过度补钙现象,只是中国“全民补钙”运动的缩影。

1978年,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有37%的儿童和59%的中老年人缺钙。而在2002年,根据第八次全国营养大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IRs)》,我国人均钙剂补充量离推荐量尚有40%~60%的差距。

补钙产品的巨大市场此后形成,据统计,规模最大时曾达到120亿元。冯小刚在电影《大腕》里曾经调侃,“我们这里的明星都已经补过钙啦”。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花样繁多的广告词如“全民缺钙、全民补钙”,“人是铁、钙是钢”,“吃了就长高”等纷纷面世。

“我只问一个最朴素的问题,照理说中国人缺钙也缺了几千年,为什么还是好好地活到了今天?”李可基开玩笑说。

“建大楼需要钢筋水泥和黏合剂,而钙可能只相当于沙子!”李可基这样打比方。

其实,能通过膳食途径获取推荐量80%左右的钙便视为基本正常。国内外营养学界普遍建议,通过高钙食物来补充钙,减少补充剂摄入量。

年轻的妈妈李旭已有了另一种选择。她的宝宝已经16个月大,而那瓶500毫升的Child Life液体钙,只用掉了50毫升。

推荐访问: 补钙 大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