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影讯

影讯

时间:2022-10-20 17: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人像摄影展回顾

湿版摄影魅力再现

《素歌》——骆丹个展

摄影师骆丹在2010年花了数月时间,带着便携式暗房行走在云南省的偏远山区,使用传统湿版火棉胶摄影技术创作了《素歌》,上海m97画廊承办了这次展览,将这一系列素净温暖的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本期杂志我们有幸聆听骆丹讲述自己钻研湿版摄影的过程及其带来的乐趣,还有对摄影本质的思考,对精神价值的追问。

《数码摄影》:多数人文摄影师会选择比较轻便的器材,您为什么使用湿版来表现人文题材?

骆丹:选择湿版摄影,跟自己拍摄的内容有关,内容确定之后,就在想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使形式与内容更加贴切。我看了很多摄影史方面的书籍,发现在1850年到1875年这样一个时期,人像作品很有力量,与我想要表达的内容非常吻合,之后就开始研究一些技术上的细节,感觉湿版拍摄方式,是一种回归传统的方式与我要表达的作品理念正好吻合。

《数码摄影》:您觉得湿版摄影技术上的难点是什么?

骆丹:开始接触这方面技术的时候,国内基本没有相关资料。《传统工艺技法大全》也只是给出概念性的知识,对于具体的技术细节、配方等并没有详尽介绍,最终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大量实践,解决药性。影像表达的倾向、色彩基调、影像细节等无数的问题,逐步做出影像,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数码摄影》:湿版摄影怎样测光,感光度相当于ISO多少?

骆丹:资料显示,感光度相当于0.1,感光性很弱,和现在的感光度比较起来,它的曝光时间非常长,对紫外线很敏感,而不是对现场光线,所以必须考虑当地气候、海拔、云层的厚度等因素,用测光表也是没用的,湿版没法做出精确推算,曝光等都是凭经验获得的。

《数码摄影》:为什么多数湿版摄影大师都用很古老的铜镜头?这种镜头跟普通大画幅镜头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骆丹:当年的光学技术不像后来这么发达,表现能力和细节都与现在的镜头没法比,在影像表现上非常质朴,不像我们现在的镜头可以完美呈现细节,而且表现得非常华丽。现在的镜头也可以用在上面,但效果不是我所追求的,我要求的是一种概括性,而不是什么细节都呈现。

《数码摄影》:这次展览的《素歌》系列的照片,色调温暖,有点怀日,是否经过后期调整?

骆丹:是的。看过玻璃原片后会有一种直观的印象,玻璃原片本身就带有一种温暖的效果,这是药液配方形成的。人们普遍以为老照片发黄是时间的原因,我一度也以为是这个原因

但当玻璃板的影像出来后,我们会看到玻璃原片本身就是泛黄的,在极其微妙的黄调里会有一点点红色。我想让照片呈现出和玻璃原片尽量一致的色调,所以后期稍做了色彩调整,尽量还原玻璃原片的效果。

《数码摄影》:虽然数码技术日益发达,但现在很多人仍采用传统的摄影方式,并自发地形成团体,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骆丹:罗伯特弗兰克说过,“数码有强大的生成能力,也具有同样强大的删除能力”。数码技术发展了,人们可以随意按快门,随意删照片。得到张影像太容易了,就会想瞬间得到的东西是不是会有问题。我觉得,数码技术的发展对摄影本身是一种消解,摄影具有的强大力量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弱。

《数码摄影》:您曾说自己是“活在自我精神世界的流浪汉”,拍摄《素歌》的云南偏远山区,那里有简单的生活方式还有人们虔诚的信仰,这些对您有怎样的触动?

骆丹: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那里仅仅是原生态的,其实,贫困并不是主要特征,他们的状态与他们的信仰有很大关联,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智慧的光芒。虽然物质条件比较艰苦,但信仰让他们的精神变得很强大,他们是活在信仰里的人

那种生活状态是我们现代人在物质包裹下,精神层面所缺少的东西。这也是我拍摄这个作品的原因。

《数码摄影》:请您给喜爱湿版火棉技术的新手一些建议吧!

骆丹:必须要靠自己多实践,大胆尝试,经验越多,你对这门技术的控制力就越强,不要被技术难度吓倒,只要坚持做,当你掌握以后,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韧劲,否则就不要为难自己。

骆丹

肖像和纪实摄影师,1968年出生于重庆,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凭借《在路上——国道318》(2006)、《南北》(2008)、《素歌》(2010)系列作品获得诸多好评,其中,《南北》(2008)获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彩节最佳艺术家金奖。今年,骆丹又荣获候登科纪实摄影奖,并被评为2011年大理国际摄影节最佳新锐摄影师。目前在成都生活和工作。

仲夏夜的舞台剧

《月亮门》——白尚仁影像艺术展

“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造型,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载体。在我们几乎将这种传统的建筑造型遗忘的时候,法国摄影师白尚仁记录了北京南四环十八里店的特殊景观——月亮门,那时正好是2008年8月,是我们国人难忘的奥林匹克之夏。

三年多前的奥运会,唤起了国人的热情与力量,我们尽力将美丽和谐的北京呈现在各国友人面前,月亮门便承载了这样的重任。必须找到一个便捷的办法将那些看似不美观的房子美化起来,于是月亮门被当作美的象征,挪用到当代。有了这月亮门,那些小店铺留下来了,小商赈也可以继续他们的生活,月亮门,便成为一处短暂的庇护所。

白尚仁以月亮门为切入点,以现实的场景为舞台,邀请实景中的人物演他们自己

展示了一个北京人甚至是中国人都熟悉的空间与人物状态,生活本身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为一个西方的摄影师,他的视点是一对矛盾体的展现:既以一个中国人熟知的视点看底层人的生活,并表达他们内在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外国人的视点,外在地,戏剧化地,审美化地看待眼前的现实。白尚仁非常关注小手工业者这个群体:“中国,更广泛地来说,在亚洲,与很多的西方国家相反,仍在街上保有大量小手工业,它们盘绕在高楼大厦的脚下,为其带来人性与生命的力量

作为一名曾经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法国文化官员,白尚仁看到中国的这些普通人,并且去贴近他们,感知他们。他说,“我所拍摄的,是默默行进中的中国人,他们的等待,思考,行动,或他们的斗争,痛苦,喜悦与希望,他们的缺点,优点都在图像上呼之欲出……”。

月亮门,让我们看到行进中的同胞,那种美丽与宁静的力量,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但是白尚仁,他发现并记录下来了。

策展人:朱炯

展览内容:图片摄影多媒体幻灯演示,剧情短片

展览地点:see+画廊(北京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10)

展览时间:至2012年1月30曰

白尚仁

法国著名摄影师,前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1950年出生,具有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血统,身兼摄影师、导演、作家、诗人和外交官多重身份。2002年被派往中国,为中法文化年挑选中国传统艺术表演项目;

2003年春成为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文化专员,帮助协调法国文化年中法双方组织者的工作;2006年应法国大使馆之托创办了“中法文化交流之春”,从活动创建之初直到北京奥运会结束,一直担任活动的总指导;2010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与德国摄影家丹尼尔·舒曼和韩国摄影家权武亨共同荣获“映像”国际摄影师奖。曾举办《睡美人》、《听者》、《数码摄影》、《北京仲夏夜之梦》等个人摄影展。

人像摄影展回顾

时尚名流的私密档案

《名流》——米高·孔泰肖像摄影展

提到世界时尚摄影大师米高·孔泰(Michel Comte),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一个地点:152房间——全世界最有故事的摄影棚,又想到一个人物:卡拉布鲁尼——法国第一夫人。1993年,为一次叫做“安全性行为”的反艾滋病活动中,米高孔泰拍摄了当时的超模卡拉·布鲁尼的裸照。过去30年来米高·孔泰拍摄过政界名流、艺术家,明星和运动员等800多个私密肖像,这些时尚肖像的诞生地就是巴黎丽兹五星酒店的第152号套房,从1980年起,那里便成为米高·孔泰的私密住所,也是全世界最有故事的摄影棚。

作为米高·孔泰在大中华区的唯一代理画廊,上海鲲鲤国际影廊在2011年10月14日将这个摄影棚里的“故事中人”首次呈现在北京的观众面前。在22院艺术街区“白空间”展区,我们看到三十多年来在米高·孔泰镜头前出现过的部分名流经典肖像,近距离欣赏这些肖像作品。作者的创意,图片张力固然吸引眼球,但同时也不得不惊叹,米高·孔泰肯定是一位深谙沟通艺术的心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所以被摄者在他面前能够完全放松,呈现真实的自己。

时尚、广告并不是米高·孔泰摄影生涯的全部,他常跳出光鲜的世界到伊拉克、阿富汗、波斯尼亚等地拍摄战争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米高·孔泰

上世纪50年代,米高孔泰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他的成长经历和摄影领域没有任何交集,但日后却成为一名擅长给时尚号脉的摄影大师,这得益于他的摄影天赋和实践磨炼,当然还有不可多得的机遇。进入21世纪,米高·孔泰把创作方向转移到新闻摄影上来,他和国际红十字会合作,深人伊拉克、阿富汗、尼泊尔、玻利维亚等贫困国家和地区,拍摄那里民众的生存状态,记录战争对他们的影响。

《未来的记忆》——觊瑟琳·尼尔森个人摄影作品展

摄影师凯瑟琳·尼尔森曾任职于大型影效公司,为《红磨坊》、《哈里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等电影制作后期视觉效果。自2008年起她专注于个人作品的创作,通过摄影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展示非凡的创造力。

凯瑟琳·尼尔森的摄影作品以球形为载体,通过极其细腻的手法,将时空的更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出来。她深受布鲁格尔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根据自己对图像的直觉进行创作,而不拘泥于其实际的意义,正是基于这种诗意的视觉表现力,她的作品展示出种超自然的景致。观者在她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多元的含义,例如物质欲望,精神价值、环境意识,人类和平……

展览地点:巴黎北京画廊(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

展览时间:至2012年1月20日

《此二人》主题摄影展

2011年11月19日到12月1日,由爱普生携手“80后”新锐摄影师卢彦鹏,卢彦锦兄弟举办的主题摄影展《此二人》在北京爱普生影艺坊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是著名摄影师莫毅,展览展出卢彦鹏的《山雾》和卢彦锦的《动物》。为了准确地向观众转述兄弟俩作品的语言,真实呈现作品的内容,影展采用了爱普生高端的数码输出技术,所有展出作品均使用爱普生大幅面打印机打印生成,不仅使参观者欣赏到美学与意境的完美结合,也体会到了爱普生高端数码技术带来的艺术享受。

卢彦鹏的作品富于创造性,曾在北京、上海、平遥和香港等地展出。不久前结束的“2011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他更是荣获“优秀摄影师”大奖。从作品题材看,卢彦鹏关注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借山水抒发心中诗意的审美情怀,卢彦锦则对自然界的生灵情有独钟,透过他的作品,能感受到对动物的深切关怀,引发观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世界的影子》——张大力新作

影子无处不在,人、物都会在这个世界投射下自己的影子。摄影师张大力采用19世纪中叶出现的蓝晒成像技术,使快速运动的影子停驻在画布上,他对这一技法很有研究:蓝晒成像法不需要用相机,而是将柠檬酸铁铵与铁氰化钾混合试剂涂抹在画布表面,然后曝光于太阳下,紫外线与试剂反应产生氯化铁,没有受光区域的影子形成白色,而曝光部分则变成蓝色,仿佛x光片。

《世界的影子》记录了日常生活中易逝的瞬间,也折射出摄影师张大力看世界的方式:“物质的世界,构建并控制了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感觉焦虑和烦恼。当我们保持冷静与安宁时,我们意识到自己掌控的世界仅是这个宇宙的一小部分,绝对不是全部。我记录的影子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但通过阳光和技术,我抓住了它们,让它们能长时间地存在显现于我们面前,被我们凝视”。

展览地点:北京艺门画廊(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草场地241号)

展览时间:至2012年1月8日

新书简介

《好风景这样拍》

只要有台相机,眼前的美景就都能带回家吗?不能!

仅拥有相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掌握的不只是扎实的拍摄技巧,而且还有针对不同美景,最有效的拍摄建议和经验。《好风景这样拍》是《风光摄影实拍完全掌握》的第2版。2010年《风光摄影实拍完全掌握》出版后好评如潮,1周之内重印2次,累计销量数万册,作为升级版,《好风景这样拍》的图片更加精彩,内容更丰富,讲解更细致,不仅集中介绍了风光摄影必须具备的摄影技巧和技术,还对风光摄影进行了详尽的场景归类,可以说基本涵盖了风光摄影爱好者可能面对的所有美景,同时还收录了。“风光摄影10大必去圣地”,可以说这是一本风光摄影的百科全书。

摄影需要风格,读者不能照本宣科地模仿,所以每幅图例,除了有详细的拍摄参数以外,还有段技巧和理论相结合的文字,让我们能更轻松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技术和技巧,拍到更多精美,独特的风光摄影作品。

解读风光摄影7大攻略12条规则实战讲解涵盖风光摄影14大领域收录风光摄影必去10大圣地

《主题摄影与后期完全自学宝典》

美景在前,是否总是怦然心动,忍不住想要定格那一刻?如果您也是摄影爱好者,并且很想进一步提升自己,那就让这本“宝典”来帮助您吧!书中汇集了《数码摄影》杂志2007—2011年所有关于主题摄影的精华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多种主题拍摄经验与后期技巧,既有专家对常见问题的实例讲解,也有摄影师从前期策划和创意开始的拍摄心得。随书附赠的《摄影镜头手册》含75款佳能EF及尼康尼尔克镜头的详细参数。

想要拍出好的摄影作品,从前期的主题构思到现场的观察和思考,从拍摄时细节的技巧运用到后期的萃取和升华,都必须综合考量,才能相得益彰。用照片来描述一个人,一幅场景,一则故事,本身就是摄影师与时间的对话,与观者的交流,需要灵感,更需要沉淀。

相信这本书能让喜爱摄影的您进一步“修其身,利其器”,可以更自由地透过作品之美敞开心扉,触动观者。

囊括人像、风光、建筑、动植物等5大必拍主题详解器材使用、设置、构图、用光等205个知识点超值附赠75款镜头详细参数手册

推荐访问: 影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