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论团队精神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浅论团队精神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时间:2022-10-20 12: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一线教师,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本文从探讨团队精神入手,深入分析了团队精神的内涵、特点及其对于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关键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团队管理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团队精神辅导员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b)-0243-02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日常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政治素质高低,品德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纷繁复杂的日常教育管理问题不断出现,迫切要求我们从不同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本文就从团队精神视角来谈谈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1 团队精神的内涵

社会学中经常提到两个概念:群体和团队,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群体,在英文中为Group,它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团队,在英文中为Team,是指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娱乐而联合或正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是为达成特定目标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彼此间具有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它倡导团队精神,强调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决策科学高效且富有创意。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团队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中,团队的涌现,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益,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团队的巨大作用使得其他行业纷纷效仿,引入团队的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能力,而一个有高度竞争力、战斗力的团队,必须有“团队精神”(Team spirit)。

总结起来讲,团队精神是指一个组织具有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在一个组织或企业文化上的反应。团队精神是一个组织的灵魂,一个群体不能形成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然就不会有战斗力;一个团队没有灵魂,就不会具有生命的活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优秀的团队精神才是一个团体和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团体和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团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无所作为。

2 团队精神是新时期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应有之义

师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应当成为新时期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辅导员的管理理念的提升和育人水平的提高,都要求要树立起这个时代所要求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一个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团队首先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愿景,但它的实现条件首先是团队成员间的真诚而密切的合作。所以,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利益与奋斗目标的统一,是自己的前途与团队命运的统一。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和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力倡导团队精神,作为学生思想引路人的辅导员队伍尤其需要。市场经济奉行竞争法则、等价交换原则和利益最大化原则,这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师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但是,我们必须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统一的角度理解市场经济的这些法则。现在,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已大大提高,开放化、集团化和网络化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没有团队协作的“单打独斗”,已很难取得工作上的创新和突破。辅导员的工作,是育人工作,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合作。每位辅导员都希望成为“心理教育专家”、“职业指导专家”等某一领域的专家,而且时代、学校给了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一些辅导员确实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是,作为辅导员需要认识到,发挥团队的作用,既是辅导员专家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专家化应具有的道德素养。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要求辅导员能自觉地把培育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作为道德修养的素质内容,依靠集体的力量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高质量完成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

3 以培育团队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

在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引入团队理念,培育团队精神,既是增强高校辅导员事业心和使命感的动力源泉,又有利于激发广大学生工作干部的集体智慧,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实现1+1>2的效果。

为此,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如下几点。

(1)目标一致,齐心协力。

系统科学认为,团队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共同远景,协同合作,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效应。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因此,辅导员团队建设要围绕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一愿景,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知识与经验共享,业绩与成果共享,培育和弘扬协同合作,互帮互助,吃苦耐劳,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要努力建立辅导员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营造辅导员相互请教,广泛交流,齐心协力的文化氛围,摒弃单枪匹马,蛮横单干的工作方式,而换之以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来面对“80”后、“90”后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事务管理,把分散、独立的辅导员力量整合起来,聚集辅导员团队的聪明才智,来共同应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科学分工,团队制胜。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化构建、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对辅导员个人来说,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方面面。因此,辅导员要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的专家,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同时,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学院,建立一支专业全面、专长互补、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辅导员队伍又是可行的。只有每个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偏好、个性和智力因素的差异选择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某一方面的专家,承担辅导员团队中的一定角色,就可以以辅导员团队专业化的系统性、多样性克服了辅导员个体专业化的片面性、单一性,把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学业指导、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健康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领域的辅导员专家汇集起来,汇多“专”于一体,集多“家”于一身,就是辅导员队伍多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合力。这样,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不但名副其实,还将使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积极沟通,有效协调。

沟通协调是团队协同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形成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沟通是辅导员团队成员相互交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教育、服务和管理的各种资源,协调则是指在沟通的基础上取得教育、服务和管理行动上的一致和协作,从而达到共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过程。良好的沟通协调也是激励辅导员队伍积极性的一剂良药。为了保证辅导员团队良好的协调沟通,就需要作为辅导员工作团队的负责人作风民主,政令通达,尽量改变通过命令下达任务的传统做法。在一般问题的决策上与团队成员主动保持同等的权力地位,确保团队成员自由沟通,充分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及对个人的价值,并努力让成员共同参与,实现高效的沟通。同时,辅导员工作团队的负责人还要鼓励辅导员个人设定工作任务,并要求辅导员牢固树立补位意识、合作意识,在团队成员因故暂时缺位时,能自觉或按预设的方案主动补位。

成功的团队不仅注重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也重视团队与其它部门、其它团队的沟通协调,有沟通才能交流思想,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进而迸发出创造性的工作思路。在加强团队成员交流、合作方面,高校可以把现有的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改为研讨交流制度,由团队负责人经常组织辅导员一起研讨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共同协商工作难题;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营造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辅导员网上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创建辅导员工作专门网页、辅导员QQ群、BBS、博客等途径,使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广泛、便捷、深入。另外,要加强辅导员团队与高校其他专业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等)的沟通、交流和协调,从而使各项工作相互密切协作,调动一切有效资源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4)互相扶持,优势互补。

辅导员团队内部的精诚团结和成员之间的彼此互相信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源泉。凝聚力强调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协同攻关。辅导员团队内,由于个人的能力、技术、个性、角色、风格、意识等的不同,在团队中很容易出现防备心理和彼此互不信任的现象,进而发生排斥与猜疑,就有可能导致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不能实现。只有辅导员团队成员间知识结构、素质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才能形成以优秀硕士研究生中选拔出来的后备队伍为“塔座”,以现有的专兼职辅导员为“塔身”和以专家型辅导员为“塔尖”的金字塔形辅导员团队,以此来缓解高校辅导员数量不足,知识欠缺和实践经验少等情况,稳定辅导员团队,很好的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诚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团队还需要在较长时间里完成大量细致的工作,从优秀辅导员个人到优秀辅导员团队需要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团队必定能够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文东.心灵的教化:改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刘二林,李耀珍.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79~80.

[3]丁炳泉.关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探讨[J].高教研究,2006(7):10~11.

推荐访问: 辅导员 团队精神 高校 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