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武汉历史事件(完整)

武汉历史事件(完整)

时间:2022-08-11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汉历史事件(完整),供大家参考。

武汉历史事件(完整)

 

 武昌建城于公元 223 年(吴黄武二年)

 , 初名夏口, 其军事地位一直受到重视。

 南朝刘宋时, 为了削弱荆州的地方势力置郢州, 治所夏口, 因此当时的夏口又称为郢州。

 隋炀帝依照秦朝郡县两级制办法, 规划地方行政, 夏口为江夏郡和江夏县的治所。

 唐朝将郡改为州, 江夏郡更名为鄂州, 至此夏口就有了 鄂州的称谓。

 此时的鄂州与荆州、 襄州合为荆楚大地的三重镇, 有“三郡之于楚, 如鼎足然” 的说法。

 “安史之乱” 后, 随着江汉运路的兴起鄂州地位更加突出, 唐政府随于代宗(763-779)

 时置鄂岳观察使驻节鄂州,不久又升鄂岳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 鄂州成为唐朝后期的 48 个藩镇之一。

 南宋初年鄂州成为中部抗金战场的大本营。

 抗金名将岳飞坐镇鄂州 7 年之久, 从这里出兵 4 次北伐, 3 次驰援两淮战场, 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满江红》 这首著名词作就是岳飞在第一次北伐后回师鄂州写成的。

 南宋末年(1259 年)

 , 蒙古军队统帅忽必烈率军围攻鄂州。

 鄂州军民进行了长达 3 个月的鄂州保卫战, 赢得了 守城的胜利。

 元朝初年鄂州被提升为鄂州路, 不久又更名为武昌路, 并取代江陵, 成为湖广行中书省省会地, 为省会名城。

 武昌这一名称也正式确定了下来。

 明朝将武昌路更名为武昌府, 夏口既是省城和武昌府治的所在地, 还是楚王朱桢的就藩地。

 清朝分湖广行省为湖北、 湖南两省, 武昌府作为省城不仅为湖北巡抚驻地, 还是湖广总督驻地。

 公元 1911 年 10 月 10 日夜, 爆发了震今中外的“武昌起义” , 革命党人正是一举攻占湖广总督署, 从而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26 年 9 月, 北伐军到达武汉。

 12 月, 设武昌市。

 1927 年 1 月, 武昌市与汉口市合组为京兆区, 称“武汉” , 为国民政府所在地。

 1949 年 5 月 24 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 三镇合为一市, 定名武汉市, 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

 1954 年 6 月, 武汉市改为省辖市, 为湖北省省会。

 经过 50 多年发展, 武汉市成为辖地 8400 多平方公里, 人口 800 多万, 市区人口 400 多万的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

 【武丁南征】

 商朝在迁殷前后国势衰微, 南方荆楚诸部呈现出强烈的离心倾向。武丁(殷高宗) 时国力复兴,遂于公元前 13 世纪末出兵南征。

 兵锋及于汉水、 氵 员水、 滠水之间, 今武汉市江北辖境包括黄陂、 新洲, 均为武丁大军用兵之地, 使荆楚各部重新归附。

 【楚灵王镇夏】

 公元前 540 年, 楚灵王联合 12 位诸侯, 发动吴楚之战。

 为就近指挥楚军作战, 楚灵王从郢都移镇夏?。

 夏?指汉水入江处, 即后来所称夏口。

 公元前 537 年, ?射率繁扬之师, 在夏?与楚灵王会合, 后在安徽的鹊岸击败吴军, 结束了这场持续 3 年的战争。

 【吴军破酭月城】

 东汉末年, 武汉成为孙权和刘表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为防御吴军进犯荆州, 刘表令其江夏太守黄祖将郡治移至石阳(在今汉口北郊) , 以重兵驻龟山北侧的酭月城, 扼守长降馈:

 航ò 彩?208) 春, 吴军前部大都督周瑜以水军击败黄祖, 攻破酭月城, 将其夷为废墟。

 然后乘胜追击, 斩黄祖, 俘虏数万人。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 曹*初步统一北方后, 于建安十三年(208) 深秋率兵 20 万, 号称 80 万南下。

 刘备被迫从樊城逃至夏口(汉水入江处) , 继而渡江至沙羡县(治所在今金口) 东北今青山一带, 派诸葛亮劝说孙权出兵。

 双方组成联军 5 万, 迎击曹军。

 曹军顺汉水而下, 渡江至赤壁(今武汉市江夏区赤矶山, 一说今蒲圻县西北赤壁山) , 因将士不服水土, 疫病流行, 又不习水战,初战即被联军打败, 大火延及岸上营帐, 曹军纷乱, 联军遂乘势大败曹军。

 此战后孙权取得荆州大部, 刘备则占据武陵、 长沙等四郡, 后又取得益州, 形成魏、 蜀、 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孙权筑夏口城】

 赤壁之战后, 孙权自建业(今南京市) 移治于鄂(今鄂州市) , 改鄂县名武昌, 设武昌郡。

 沙羡县(治金口) 境内的江夏山(一名黄鹄山, 今蛇山) 为拱卫其上游的形胜之地, 因此, 孙权便于黄武二年(223) 派人在山上近江处筑城。

 此城周围二三里, 因隔江面对夏水(汉水) 入江口而取名夏口城。

 城依山负险, 居高临下, 孙权多以宗室率军镇守, 军事地位十分显要。

 此城为武汉市区内第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古城。

 【张昌起义】

 西晋惠帝时期, 税役繁重, 民不聊生, 流民四起。

 太安二年(303) 义阳"蛮"张昌发动就食于江夏的流民起义, 立国号"汉", 建元神凤。

 江汉一带人民纷起响应, 旬月间众至 3 万, 攻州夺郡, 势如破竹。

 先后攻克江夏、 武陵、 零陵、 豫章、 武昌、 长沙等郡。

 晋平南将军、 镇南

 大将军和南阳、 武昌等五郡太守相继被斩。

 占据了荆、 江、 扬、 徐、 豫五州大部分地区。

 同年秋, 义军与晋将陶侃作战失利, 起义失败。

 【牛僧孺治鄂】

 唐中叶, 鄂州(州治江夏县, 在今武汉市武昌区) 成为东南贡赋转运中心, 地位日 显重要。

 宝历元年(825) , 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 武昌军节度使, 领鄂、 岳、 蕲、 安、 申、光等 6 州。

 牛僧孺在鄂 6 年, 裁撤冗员, 整肃吏治, 减轻民赋, 颇有政声。

 其间, 他奏请废沔州, 并汉阳、 汉川于鄂州, 开始将汉阳、 江夏纳入同一行政区。

 江夏县原为土城, 牛僧孺分期将其建为砖城, 使之北临沙湖, 南抵紫阳湖, 规模空前宏大, 为唐宋时期鄂州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岳飞驻节鄂州抗金】

 宋于绍兴三年(1133) 收复襄、 邓等失地后, 高宗加授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 湖北路、 荆、 襄、潭州制置使, 封武昌开国侯, 屯兵鄂州(州治江夏县, 在今武汉市武昌区) 。

 绍兴十年(1140) ,金兵再次大举南下。

 岳飞自鄂率宋军主力北上迎敌, 连克洛阳、 郑州等地, 逼近开封, 但此时高宗、 秦桧一心求和, 一天发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兵。

 岳飞被迫回师, 次年即被冤杀。在鄂州期间, 他写成千古名词《满江红》 , 表达了他誓死抗金, 收复失地的决心。

 现武昌蛇山建有岳飞亭。

 【徐寿辉汉阳建都】

 徐寿辉率众在蕲水(今浠水县)起义, 被拥立为帝, 建国号"天完"。

 次年正月义军攻克汉阳和江夏(今武昌), 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 义军将领倪文俊迎徐寿辉至汉阳, 在凤凰山下修建宫殿, 定为"天完国"都城, 在此指挥红巾军与元军作战, 达 5 年之久。

 至正十九年(1359)陈友谅迎徐寿辉到江州(今九江), 次年将徐杀害, 天完国遂被"大汉"取代。

 【汉水入江口改道】

 汉水在古代又名夏水、 沔水, 其中、 下游河道屡屡变迁, 下端则与湖泽相连, 入江口便不止一处。

 遇洪汛更是蔓分多口入江。

 先秦时期其下游与氵 员水、 酳水联为一体, 主河道自夏?入江, 其地在今汉口北郊谌家矶至沙口之间。

 后主河道南移, 入江口亦移至大别山(又名翼际山、 鲁山, 即今龟山)以南。

 故鲁山城后得名"汉阳"。

 明中叶长江进入丰水期, 汉江来水大增。

 尤其成化初年, 汉水下游连年大水, 终在今汉阳以西排沙口、 郭师口之间溃决, 径直向东形成一新河道。

 汉水主流遂改由大别山以北入江。

 后在汉水、 长江和与汉水相连的湖泽之间, 渐渐兴起汉口镇, 形成"三镇鼎立"格局。

 【汉口设置巡检司】

 汉水改从龟山北入江后, 汉口便成为长江、 汉水航道的交汇点。

 其北侧沿岸成为避风良港,不久就发展为繁华的港埠。

 岸上货栈商铺与日俱增, 渐渐形成商贾云集的市镇。

 正德元年(1506), 明廷定汉口为漕粮交兑口岸, 使之商市更盛, 人口日 增。

 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汉口已有居民 1400 户, 其商税成为汉阳府的重要财政来源。

 汉阳县遂在此设巡检司, 管理居民、商税等事务。

 汉口开始有了行政管理机构, 并成为一个与农业分离的特别行政区域, 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地之一。

 【张献忠火烧楚王府】

 明洪武三年(1370), 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

 次年开始在江夏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王府, 历时 9 年竣工。

 先后建成宫殿楼阁、 亭台水榭等建筑 800 余间, 其城高近 10 米, 壮丽不亚皇城。

 崇祯十六年(1643)春, 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江夏城, 缚楚王朱华奎沉入江中,并放火烧毁楚王府。

 改江夏为天授府, 建立"大西"政权, 自称"大西王"。

 【林则徐武汉禁烟】

 清道光十七年(1837)四月, 林则徐到武昌接任湖广总督。

 时鸦片流毒全国, 林则徐痛感烟毒危害, 决心试行禁烟。

 经一年调查、 谋划, 他制定了收缴烟具、 劝令自新、 禁止开馆兴贩、设立禁烟公所等六项措施, 率先在武汉三镇及湖北、 湖南各地实行禁烟。

 先后在武汉查缴烟土约 15000 两, 在两湖地区收缴烟土、 烟膏 4 万多两, 烟枪上万支。

 他两度亲率属下全体官员查验收缴的烟土、 烟具, 尽数予以焚毁, 并将其灰烬抛入江中, 以示禁烟决心。

 由于两湖禁烟成效卓著, 林则徐被道光皇帝连续召见 8 次, 为他嗣后赴广州禁烟打下了基础, 是广州禁烟的先声。

 【太平军攻克武汉】

 清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 太平军水陆并进, 于二十二日和二十九日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杨秀清在汉口江西会馆设东王府, 指挥围攻武昌。

 太平军在武昌和汉阳之间架起两座浮桥,从江上发起进攻, 与陆上部队配合, 于次年一月十二日攻克了武昌城。

 这是太平军攻占的第一座省城。

 在进据武昌期间, 太平天国在蛇山上建造望楼, 创造了 "守险不守陴"的城市守御战术, 并完善了男馆、 女馆、 圣库制度, 为管理大城市积累了 经验。

 同时, 大规模地扩军,使太平天国的人口增至 50 余万。

 【汉口开埠】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 , 规定增开汉口等 11 座城市为通商口岸。

 1858 年 12 月, 英国侵略军头目额尔金率 4 艘军舰闯入武汉江面, 为强开商埠收集资料。

 1861 年春, 英国派参赞巴夏礼和侵华舰队司令何伯再次率舰队到武汉,实施开埠。

 巴夏礼据《北京条约》 与湖广总督官文签订了《汉口租界条约》 , 在汉口濒临长江地带(今江汉路至合作路) 圈划了 30. 53 公顷土地作为英租界, 确定英国即行在租界内建立领事馆。

 至此, 汉口便正式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

 【张之洞督鄂】

 清光绪十五年(1889) , 张之洞自粤调任湖广总督, 到 1906 年共督鄂 17 年。

 其间他系统阐发"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理论, 大兴洋务, 创办汉阳铁厂、 大冶铁矿、 萍乡 煤矿、 湖北枪炮厂,设纺纱、 织布、 制麻、 缫丝等四局, 促进武汉近代工业兴起; 倡导改革教育, 先后兴办了两湖书院、 文普通学堂、 武普通学堂、 方言学堂、 两湖总师范等数十所新式教育机构, 并选派大批学生出国留学,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编练新军, 在鄂形成一镇一协近代新型军队。

 为武汉的近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庚子自立军起义】

 戊戌变法失败后, 唐才常等维新派决心以武力推行新政。

 1900 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农历庚子年) 唐才常与林圭在武汉组织自立会。

 继而以"勤王"相号召, 在长江沿岸联络会党和清军,组成自立军七军。

 其前军由秦力山、 吴禄贞统领, 驻安徽大通; 后军由田邦璇统领, 驻安徽安庆; 左军由陈犹龙统领, 驻湖南常德; 右军由沈荩统领, 驻湖北新堤(今洪湖市城区) 。

 自立军总机关设在汉口, 由林圭、 傅慈祥统中军集结于武汉。

 另设总会亲军和先锋营, 由唐才常直接指挥。

 总兵力 2 万人, 联络共同举义的会党达 10 余万。

 同年 8 月 9 日, 秦力山率先在大通发难, 奋战 7 日而败。

 8 月 12 日, 张之洞在英国领事馆协助下捣毁了设在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

 唐才常、 林圭、 傅慈祥等被捕, 旋遭杀害。

 随后清政府在各地大肆搜捕自立军,千余人被杀, 起义归于失败。

 【武昌起义】

 清宣统三年(1911) 10 月 10 日, 武昌爆发反清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前,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满清王朝在武汉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 建立了多种革命团体。

 1911 年 9 月初,清政府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人民起义, 使武汉出现了发动起义的良好时机。

 9 月 14 日,湖北两个最大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联合成立起义总指挥部, 决定举行起义。

 10 月 9 日早晨, 不幸发生了政治筹备处机关炸弹失慎爆炸事故, 起义的文告、 名册、 印信等

 被湖广总督瑞澄获得。瑞澄即于当日捣毁了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 并拟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在此危急时刻, 革命团体的基层骨干暗中联络, 决定立即举义。

 10 日夜, 革命党人在新军工程营鸣枪发难后率各营新军相继起义。

 起义军在吴兆麟、 蔡济民等人指挥下攻占了总督府及湖北藩、 臬各衙署。

 瑞澄仓皇逃上停泊在江边的楚豫舰, 清军统制张彪亦弃城而去。

 11日晨, 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其时蒋翊武、 孙武等领导人不知去向, 群龙无首的起义军于是推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 成立湖北军政府, 宣告废除清朝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通电号召各省起义。

 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为掀起这次民主革命高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 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 故又称"辛亥首义"。

 【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武汉传播, 不久形成了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 年秋, 刘伯垂、 包惠僧、 董必武、 陈潭秋、 张国恩、 郑凯卿、 赵子健等 7 人, 在武昌抚院街(今民主路) 召开会议, 正式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选举包惠僧为负责人, 机关设在武昌多公祠 5 号。

 不久, 包惠僧、 董必武、 陈潭秋、 李书渠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积极在武昌各学校发展进步学生加入团组织。

 1920 年 11 月 7 日, 在武汉中学举行了 第一次团员大会, 共有 18 名团员参加会议。

 会议正式宣布成立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 由包惠僧担任第一任团的书...

推荐访问: 武汉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 武汉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