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政治文化看日本政治走向(2022年)

从政治文化看日本政治走向(2022年)

时间:2022-08-04 12: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政治文化看日本政治走向(2022年),供大家参考。

从政治文化看日本政治走向(2022年)

 

 从政治文化看日本的政治走向

  关键词:

 日本; 政治文化; 政治走向。

  摘要:

 日本是一个具有明显东方专制文化色彩的国家, 二战后完成了民主改革, 但其专制政治文化对其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必将长期存在并有可能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政治走向。

 一个现代政治体系会在许多方面受到其国家历史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深的恐怕是这个体系的文化了。

 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 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 包括政治认知、 感情、 态度、 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 政治理想、 信念、 理论、 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 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 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 信念、 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 政治信仰和感情, 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 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 情感和态度, 它与政府、 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 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 包括政治认知、 政治信念、 政治感情、 政治态度、 政治价值观等。

 如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的性质和功能的理解, 他所持的政

 治理想, 政治参与的热情, 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 评论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行为准则,都是政治文化的内容。

 一个人国家的政治文化包括以下这些属性:

 对权威的态度; 对真理的信仰或观念; 决策方式上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对于热爱、 疏远、 拒绝、 信仰或猜疑等行为的感觉; 认识和见闻; 和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

 对权威的态度, 可分为服从的、 顺从的或平等的几种态度。

 服从的态度, 就是指毫不怀疑的遵从。

 顺从的态度, 是指对权威的承认和允许权威在日常决策中自行决定和改变方案的倾向。

 尽管顺从的态度也承认某些人比其他人更能够运用权威, 但顺从的态度不同于服从的态度, 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坚持认为权威最终要对其决策的后果和根据公共利益作出的决策负责。

 平等的态度, 是指人民具有作出政治和社会裁决的平等资格, 所以持有这一态度的人不太愿意将高度的自由裁量权给予权威者,而是倾向于对于对权威予以来自民众的紧密控制和权力运用上的限定。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海洋地理环境是日本政治文化产生的基本生态条件。

 对于日本而言, 其地理特征较为单一; 四面环海, 因而其战略自然以开发海权为主。

 自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便开始对其海军进行重点发展。尽管资源有限, 但单一的地缘环境决定日本战略选择的单一性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战略意志, 是日本在海泉开发方面非

 常专注。

 日本作为典型的海洋国家, 享有海运之便, 促成了其海外开拓的野心。

 作为海洋民族, 长期靠海为生, 面对海洋随时不可预知的变异, 比如台风、 暴雨等, 都无时无刻不在考研海洋民族的生存毅力, 于是政府海洋、 征服自然的斗志融入了 他们的血液之中, 形成了勇猛、 开放、 外向、 尚武的民族性格, 同时也造就了日本民族对外侵略扩张的民族目标。

 其次,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国家, 自古以来就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 自大化改革之后以中国儒家的名教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明治维新借鉴德国统治方式, 施行法西斯的集权统治进行军国主义扩张, 长期以来的专治传统促成了 大和民族隐忍好胜、 忠诚、 绝对服从的民族品格。再次,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单一大和民族有着极强的民族认同感, 可以避免其在政治决策执行当中发生生与民族利益相冲突的地方, 产生生文化多元主义, 可以这么说,大和民族的民族利益与日本的国家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基本上这二者可以等同。

 日本特殊的地缘历史条件造就了日本特殊的文化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集团主义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

 集团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是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

 日本人历来习惯以集团的原则行事, 具有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

 日本集团主义重视协调,强调个人在处理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时, 个人以集团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但相互协调只是集团内的协调, 对外集团并不

 存在协调关系, 所以实质是以集团形式表现的利己主义。

 第二, 吸收性和创新性是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

 日本东边是太平洋, 北边是朝鲜海, 南边则是中国南海。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正适合吸收外来文化, 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 欧美文化也直传日本。

 纵观日本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 吸收性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同时, 日本人又善于对外来文化进行创新, 为己所用。

  二战后日美国对日本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造, 使日本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废除了 日本的绝对集权统治, 变成了由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为基石结合而成的西方式的民主国家。

 日本的政党制度发展还不成熟, 没有形成真正类似西方的政党制度, 导致政权更迭平凡, 国家政策很难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

 战后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已经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但在政治上日本还远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长期被美国在政治军事上压制很难取得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地位, 在一个具有浓厚东方专制文化传统的政治土壤里结不出西方民主成熟的果子。

 虽然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是很彻底的, 剥夺了 其军事政治权力, 建立起了貌似完备的现代法制国家。

 的确单从制度层面看, 日本的国家制度完全符合西方向现代民主国家的模式, 可就文化层面讲, 其影响是很小的, 虽然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中有很多美国文化的影子, 比如肯德基、 麦当劳等, 但日本是一个具有近一千年

 文化演变历史的国家, 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它也保留了 自身的主体文化。

 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尤其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中的那部分, 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一国的政治发展发挥作用。

 日本的专制制度尽管被废除了, 但这种专制制度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并不一定完全消除,近些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叫嚣就是很好的例子。

 日本是一个有浓厚专制统治色彩历史的国家, 这种历史传统对相当一大部分日本人民都有深刻影响, 尤其是右翼势力。

 日本的现代选举制度很有可能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一个跳板, 在国内经济形势恶化, 遭受大地震之后, 他们很有可能结成一个集团联盟蛊惑民众获得选票上台执政, 在一个具有专制文化土壤的国家中做到这一点很容易, 甚至会得到绝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就如当年德国的希特勒所走的道路, 这一点实质的世界各国去关注和引以为戒的。

 从根本上讲日本人民对一两个人的专制统治是认同的, 在他们看来专制集权领袖能够通过个人魅力引导民众聚合,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避免权力分散带来的政局不稳和力量不足以缓和社会矛盾。

 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们对权威的态度往往是绝对的服从, 凡事以权威为中心开展。

 日本的历史传统决定了其政治文化也决定了 其未来的政治走向, 它不可能成为向美国一样的现代民主高度发达的国家, 除非它抛弃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即使是抛弃也绝非在短时间内能做到。

 现在由美国这个外力强行压制着

 日本国内自己产生的这股政治冲击力, 一旦美国这股外力出现什么变故, 日本国内的这股力量必将爆发而决定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

  一个体系想要有效运行以及必须以既产生赢家又产生输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持久延续的能力, 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于政权认同或是疏远的感觉。

 当人们认同这一政权, 他们会看到在政权的成功中会有他们自己的利益; 因此,他们倾向于承认和支持这个政权, 即便一些特殊的政策选择与他们所看到的利益或优惠正好相反。

 这种认同政权的倾向与答应给予政权合法性相联系, 但又超出了它的程度。

 这种主动地支持, 超出了合法性概念所包含的被动地接受的意识, 它清楚地体现在爱国精神的展现上。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 社格是别格官币社,本殿构造为神明造, 例祭为每年的 4 月 21 日-23 日和 10 月17 日-20 日。

 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及军属, 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性质上类似华人社会的忠烈祠。

 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 是国家神道的象征; 在二战后, 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 12 名甲级战犯,2000 多名乙、 丙级战犯, 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

 “靖国神社”的历史不过百余年,

 最初的教义是:

 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 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个祭祀之地却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的地方, 而且因为战后日本政府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 给本来就阴魂不散并且兴风作浪的日本右翼势力作伥。

 在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期间, 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及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达到冰点, 近年来靖国神社问题一度成为亚洲国家和日本外交关系的主要冲突之一。

 日本国内一部分右翼势力也借此鼓吹靖国神社是日本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是日本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日本民间也有很多民众认为日本应该重视靖国神社精神, 对外采取强硬政策, 这种思潮在一个政党政治的国家里很有可能成为左右一国未来政治走向的主要新兴势力。

 一个政党要向上台执政掌握国家政权, 就必须赢得选民支持活的选票, 而要赢得选民支持就要采取符合选民意愿的执政方略, 只要日本民间对以靖国神社为表象的军国主义继续崇拜, 那么日本右翼势力很有可能会借此契机上台执政, 这种结果将会对未来亚洲政治格局包括日本国内乃至世界政治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民众对军国主义传统向来是认同并引以为豪的, 他们认为在二战前法西斯统治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 一个岛国的国力达到鼎盛几乎征服了半个亚洲, 这是一种强大并可怕的思想。

 日本一直梦想着民族复兴恢复到二战前日本在世界的地位, 但长期以来虽然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政治军事地位却与其自身实力不相符, 生活在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而且这是一个有能力取得军事政治地位的国家却因为长期压制而作不到, 很有可能产生畸形的国民心理期待国家能有一个强制力来打破外来束缚, 通过捷径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自 2002 年后日本经济虽然暂时走出了低谷, 保持了 一个较快的增长势态, 但今年三月的大地震对其国内政治经济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加上次贷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对世界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都产生深刻影响。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了里氏 9.0 级的强烈地震, 地震合并海啸, 造成灾区哀鸿遍野, 满目疮痍, 地震海啸又引发了核危机, 导致氢气爆炸和核泄漏, 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 截至当地时间 3 月 29 日上午10 时, 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 11063 人遇难, 17258人失踪。

 有分析认为, 此次地震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许超过 1000 亿美元, 而后续的负面影响还难以评估。

 3 月 29日, 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 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正当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不断下降, 在 2011 年 2 月创下了 16.2%的低点, 其执政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

 面对此次地震, 民主党菅直人内阁总的来说行动迅速, 对应稳妥, 可圈可点, 特别是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一直坚守岗位, 每天大约举行五次记者会, 105 小时不

 睡觉, 亲自说明目前的救灾状况, 得到不少日本网民支持。但是, 日本的有关官僚机构墨守成规, 对国内外的救灾团体要求参加救灾行动的“许可证”, 对海外捐助的药物要求获得相关单位的“批准”, 甚至对一些震区的物流公司运送援助物资的批准时间也太长, 缺乏“特事特办”的灵活性。

 至于民主党、 自民党等不同政党之间, 及民主党内部不同派系之间,在地震发生后都自觉地进入了“政治休战”, 出现了 “大难当前, 让政治走开”、 举国一致抗震救灾的局面。

 但是, 当菅直人要求有丰富执政经验的自民党政治家参加“救国内阁”的时候, 却遭到自民党的拒绝, 自民党的考虑是, 如果自民党人进入内阁, 当灾后人们对政府有哪些应对失误进行问责的时候, 自民党也会落得个“陪绑”下场, 同时也失去了站在问责方进行“秋后算账”的主动地位。

 这反映了“大灾过后, 政治还会回来”, 日本政局持续动荡的局面或可能故态复萌。

 对于刚刚显现复苏迹象的日本经济而言, 这次灾难无异于当头一棒, 致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短期内会大幅缩水, 而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经济缩水, 势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速。

 据债券评级机构穆迪的分析报告称, 日本大地震及其后续影响完全可能将日本经济拖入衰退。

 也有专家分析预测,灾害可能使日本 2011 年出现零增长, 如果从核泄露危机对日本旅游业的打击来看, 长期的损失将可能超过目前的预测。

 短暂的危机过后, 日本政治形势延续了近年来的状况,

 在 2011 年 8 月日本首相菅直人辞职下台, 新任首相野田佳彦上台执政。

 但恶劣的国内国际局势必将是自民党今后执政的一个重大考验, 如果无法打开内外政治经济局面, 野田内阁仍会面临短暂执政后被迫下台的局面。

 而蠢蠢欲动的日本右翼势力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利用民众对近年来政党政治造成政局不稳的不满而变相窃取国家政权, 也成为未来日本政治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

 悠久的专制集权传统, 迫切要求民族复兴的畸形国民心理, 恶劣的现实困境, 很有可能让日本在一次走上集权统治道路, 唯一不确定的是美国作为一个长期制压日本的外力会采取何种应对态势, 美国国内外形势近年来也不大好以及明年的总统选举结果将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推荐访问: 从政治文化看日本政治走向 政治 日本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