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成语书19篇

2023年成语书19篇

时间:2023-06-26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成语书第1、【成语】:书不尽言【拼音】:shūbùjìnyán【解释】: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举例造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书19篇,供大家参考。

成语书19篇

成语书 第1篇

1、【成语】:
书不尽言

【拼音】:
shū bù jìn yán

【解释】: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
《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举例造句】:
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拼音代码】:
sbjy

【近义词】:
书不尽意

【灯谜】:
且听下回分解

【用法】:
作谓语、分句;多作书信结尾用语

【英文】:
there is more what I want to say but cannot

2、【成语】: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拼音】:
shū dú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解释】:
见:显露。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拼音代码】:
sdbx

3、【成语】:
书功竹帛

【拼音】:
shū gōng zhú bó

【解释】:
把功绩写在竹简绢帛上。比喻载入史册。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

【拼音代码】:
sgzb

4、【成语】:
书记翩翩

【拼音】:
shūjìpiānpiān

【解释】:
书记:记事的书面文字;翩翩:举止、风貌的洒脱优美。形容风格隽雅,文辞优美。

【出处】:
《史记·平原君传赞》:“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汉书·贾山传》:“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举例造句】: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王言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拼音代码】:
sjpp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5、【成语】:
书空咄咄

【拼音】:
shū kōng duō duō

【解释】:
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举例造句】:
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

【拼音代码】:
skdd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6、【成语】:
书声朗朗

【拼音】: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拼音代码】:
ssll

【近义词】:
书声琅琅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7、【成语】:
书香门户

【拼音】:
shū xiāng mén hù

【解释】: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拼音代码】:
sxmh

【近义词】:
书香门第、书香人家、书香世家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8、【成语】:
书香铜臭

【拼音】:
shū xiāng tóng chòu

【解释】:
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拼音代码】:
sxtc

【灯谜】:
书店老板的味道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书商

9、【成语】:
丹书白马

【拼音】:
dān shū bái mǎ

【解释】: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举例造句】:
开国承家,丹书白马。

★唐·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拼音代码】:
dsbm

【近义词】:
丹书铁契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盟约

10、【成语】:
读书破万卷

【拼音】: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解释】: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举例造句】: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便指的是学力。

★茅盾《杂谈思想与技巧、学力与经验》

【拼音代码】:
dspj

【近义词】:
学识渊博、满腹经纶

【反义词】:
胸无点墨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人读书多

【英文】:
have read many volumes of books


成语书 第2篇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已经画好了。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象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成语书 第3篇

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读书得间

[dú shū dé jiàn]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书声琅琅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奋笔疾书

[fèn bǐ jí shū]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

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书香世家

[shū xiāng shì jiā]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著书立说

[zhù shū lì shuō]

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琴棋书画

[qín qí shū huà]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世代书香

[shì dài shū xiāng]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成语书 第4篇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诗作。他在《白氏集后记》中说,自己的诗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诗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诗人中,他诗作的数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白居易字乐天,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社会主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八岁那年中进土,又经过一次考试,当了一名小官。后来官当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最后,他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认为诗必须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语言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让人们乐于接受。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者妇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讲述了一个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听见有人在凄凄惨惨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身旁一辆马车上,有位将军模佯的人紧锁着浓眉。那将军对家丁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家丁便从妇女环里强行夺走了孩子。那两个孩子哭喊着妈妈,妇女肝肠寸断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随着一声鞭响,马车带着哭喊妈妈的两个孩子远去,那妇女边追边喊,最后哭倒在车轮扬起的尘埃里。老保姆和几个路上的人,赶紧上前搀扶起妇女。经过询问才知道,马车里是她当大将军的丈夫,新近因破敌有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二百万钱,于是在洛阳新娶了一个妙龄歌女,而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刚才是夺走了她的两个孩子。白居易根据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写成著名的诗篇《母别子》。写完后,白居易对老保姆说:“这类诗,如果街市上的人听不明白它的意思,那末写了也没有意思。我且读给你听听。”说罢,他将诗缓缓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边听一边点头,竟然全听懂了,白居易这才定稿。

成语书 第5篇

博览群书

罄竹难书

书声琅琅

读书得间

奋笔疾书

书香门第

焚书坑儒

琴棋书画

书香世家

一介书生

著书立说

四书五经

牛角挂书

郢书燕说

丹书铁券

秉笔直书

映雪读书

知书识礼

黄耳传书

白面书生

读书三到

三余读书

然荻读书

两脚书橱

临池学书

立地书橱

丹书白马

成语书 第6篇

1、【成语】:
废书长叹

【拼音】:
fèi shū cháng tàn

【解释】:
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举例造句】:
仆每读至此,未尝不废书长叹,伤岁月不我与也。

★元·王恽《上张右丞书》

【拼音代码】:
fsct

2、【成语】:
焚书坑儒

【拼音】:
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释】: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举例造句】:
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拼音代码】:
fskr

【近义词】:
焚典坑儒

【灯谜】:
秦始皇对书生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英文】:
burning books and burying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3、【成语】:
四书五经

【拼音】:
sì shū wǔ jīng

【解释】: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举例造句】:
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拼音代码】:
sswj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儒家经典

4、【成语】:
鱼书雁帖

【拼音】:
yú shū yàn tiě

【解释】:
泛指书信。

【出处】:
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拼音代码】:
ysyt

【近义词】:
鱼书雁帛、鱼书雁信、鱼肠尺素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5、【成语】:
知书达理

【拼音】:
zhī shū dá lǐ

【解释】:
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举例造句】:
一个人知书达理,就该往上巴结才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拼音代码】:
zsdl

6、【成语】:
燕颔书生

【拼音】:
yàn hàn shū shēng

【解释】: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拼音代码】:
yhss

7、【成语】:
秉笔直书

【拼音】:
bǐng bǐ zhí shū

【解释】: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拼音代码】:
bbzs

【用法】:
作谓语;形容客观对待历史

【英文】:
wield the pen to record the truth

8、【成语】:
不可胜书

【拼音】:
bù kě shèng shū

【解释】:
不是文字所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出处】: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其他推毂荐士为汉廷臣,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举例造句】:
诸署、诸局、诸库等官至掾吏之属,其目甚多,不可胜书。然其俸数之多寡,亦皆以品级之高下为则。

★《元史·食货志四》

【拼音代码】:
bkss

【近义词】:
不可胜纪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计数等

9、【成语】:
博览群书

【拼音】:
bó lǎn qún shū

【解释】: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
《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举例造句】:
我们要博览群书来充实自己。

【拼音代码】:
blqs

【近义词】:
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反义词】:
不学无术、才疏学浅、目不识丁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学识渊博的人

【英文】:
read omnilegently

10、【成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拼音】:
dú wàn juàn shū,xíng wàn lǐ lù

【解释】:
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拼音代码】:
dwjl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书 第7篇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成语书 第8篇

李密牛角挂书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用来告诉人们要勤奋读书、好好学习的故事,今天要说的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也是其中的一个。李密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的《陈情表》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楷模。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密便是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的那个李密。

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在隋唐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李密。有一天,他把用薄草制成的鞍马和鞍马小的垫子放在牛背上,他自己则是骑在上面。另外李密还把一卷《汉书》挂在了牛的犄角上,就这样一边骑一边看书。正巧这一幕被越国公杨素看到了,于是他就慢慢地跟在李密的后面,问道:“这是哪里来的书生呀,这么勤奋地读书?”李密认识杨素,于是从牛背上跳下来拜见杨素。杨素问他在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羽传》。”因为和李密的交谈,杨素感到很惊奇。回到家后,杨素对自己的儿子玄感说:“从我观察李密的见识和风度上来看,他不是个一般人。”此后玄感倾心与李密相结交、接纳。到了大业九年的时候,玄感举兵进攻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浚县的时候,就派人把李密迎接到函谷关。

李密陈情表

李密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的《陈情表》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楷模。据记载,蜀国被司马氏家族消灭后,为了扩大势力,强盛国力,司马氏王朝便大量招揽蜀国旧族,如果有人违抗命令,便会招致杀身之祸,李密便是这些被招揽的蜀国旧族中的一员。

当时司马氏建立的西晋,为了巩固西晋统治,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李密又是一个大孝子,为了能够逃离朝廷,也为了能够在祖母身边尽孝,李密便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的《陈情表》。他没有直接向司马氏陈情,而是从侧面表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凄苦情景。

《陈情表》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前部讲述的是李密自己的一生命运,他命途多舛,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全靠祖母伊人照料。不幸的是,当自己成人,祖母却已老去,而且疾病缠身;
中部讲述的是自己的矛盾之情,又想为君主解忧,分担国家大事,又想照顾祖母的两难情景。在本部分,李密还提出了自己对治理国家的一些见解,另外又对西晋提倡的以“孝”治国理念大家赞赏,以此为自己辞官在家赡养老人的依据;
后段表明自己愿意先尽孝再尽忠的决定,言辞诚恳,感人至深。

这篇《陈情表》集中表现了李密过人的智商和情商,他懂得如何在适当的情形下,做到收放自如,用恰当的与其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让君主了解自己的苦心和衷心。

成语书 第9篇

【成语名字】善书不择纸笔

【汉语拼音】shàn shu bù zé zhǐ bǐ

【近义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登峰造极

【反义词】:羽毛未丰、滥竽充数、半路出家、平淡无奇、碌碌无为

【成语出处】后山谈丛:“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成语解释】善书,擅长书法。全句是说真正擅长写书法的人,不会在乎纸笔好坏。比喻一项技巧,若工夫到了深刻的阶段时,外物的优劣都不能影响它的成绩。

【善书不择纸笔造句】看他随便一枝笔、一张纸就可写出这样出色的字,真可谓“善书不择纸笔”,令人佩服不已。

【善书不择纸笔的"成语故事】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意思是说擅长书法的人不会对毛笔过分苛求,挑三拣四。书法高手即使用普通的毛笔也能写出比常人好的字来,而且好的书法家应当熟悉各种笔的性能。工具很重要,但是尽量不要让工具束缚自己。

成语书 第10篇

[日诵五车] rì sòng wǔ chē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五车腹笥] wǔ chē fù sì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书读五车] shū dú wǔ chē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立地书橱] lì dì shū chú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 lì dì shū chú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左图右史] zuǒ tú yòu shǐ

形容室内图书多。

[博览五车] bó lǎn wǔ chē

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付之梨枣] fù zhī lí zǎo

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成语书 第11篇

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书声琅琅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读书得间

[dú shū dé jiàn]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奋笔疾书

[fèn bǐ jí shū]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书香世家

[shū xiāng shì jiā]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著书立说

[zhù shū lì shuō]

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琴棋书画

[qín qí shū huà]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

世代书香

[shì dài shū xiāng]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成语书 第12篇

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读书得间

[dú shū dé jiàn]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书声琅琅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奋笔疾书

[fèn bǐ jí shū]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书香世家

[shū xiāng shì jiā]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

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著书立说

[zhù shū lì shuō]

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琴棋书画

[qín qí shū huà]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指年轻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虫书鸟篆

[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鸟虫书。比喻无法认读的字,借指外国文字。《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勞航芥 上 黄撫臺 那裏去,正在外簽押房裏談天,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上面寫著蟲書鳥篆,説有位洋老爺拜會大人。”

雁足传书

[yàn zú chuán shū]

暂无释义

蝇头细书

[yíng tóu xì shū]

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成语书 第13篇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书囊无底] 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空咄咄] 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左书右息] 比喻倒行逆施。

[着书立说] 着:写作;
立:成就;
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著书立说] 立:创立、提出;
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郢书燕说]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
书:信;
燕:古诸侯国名;
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通书达礼] 指通诗书,懂礼仪。

[摊书拥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曝书见竹] 指睹物思人。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焚书坑儒] 焚:烧;
坑:把人活埋;
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燔书坑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燔书阬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
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
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
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坐拥书城] 比喻藏书丰富。同“坐拥百城”。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咄咄书空] 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左图右书] 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凿柱取书] 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
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
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史不绝书]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识字知书] 指有文化知识。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
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罄竹难书] 罄:尽,完;
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磬竹难书] 罄:用尽;
竹:竹简,用以写字;
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
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
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黄麻紫书]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
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狐鸣鱼书]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洪乔捎书] 指言而无信的人。

[衡石量书]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衡石程书] 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奋笔直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胜读十年书]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形容刻苦攻读。

成语书 第14篇

1、学书学剑:学文练武。

2、鱼笺雁书:泛指书信。

3、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4、曝书见竹:指睹物思人。

5、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6、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7、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8、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9、飞书走檄:迅速地书写文件。

10、洪乔捎书:指言而无信的人。

11、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12、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13、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

1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15、十年读书: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16、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7、通书达礼:指通诗书,懂礼仪。

18、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19、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20、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成语书 第15篇

战国时,齐威王经常通宵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楚国乘机出兵进攻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去赵国请来救兵,才解了齐国之围。

在庆贺淳于髡搬兵有功的宴会上,齐王问淳于髡喝多少酒才会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齐威王不解其意,又问道:“先生喝一斗酒就醉了,怎么能喝得了一石呢?”

淳于髡想借此机会规劝齐威王不要通宵饮酒,于是就委婉地说:“道理是这样的:如果大王赏给我酒,在喝酒的时候,大王坐在我面前,法官站在我旁边,御史站在我后边,我就感到恐惧,喝上一斗也就醉了;若是在民间,不分男女坐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游戏,喝上八斗也不会醉;假如到了夜里,主人把我留下,无拘无束地坐在一起,这时喝上一石,也不会醉。所以古人说,酒喝到了极点,就不能遵守礼节,人快乐到了极点,就会发生悲哀的事情。”

齐威王听出淳于髡是在讽谏自已,从那以后就不再通宵饮酒了。

成语书 第16篇

陈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李密任东宫护卫。

有一天,杨广临朝,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站在左边卫队里的那个黑脸小伙子是谁?”宇文述说:“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李密。

这个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的,我看他不是平常人,不能让他做警卫。

几天后,宇文述对李密说:“你祖上几代都是朝官,你应当从才学方面去寻找出路,何必做警卫呢!”李密就辞去职务,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

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

于是杨玄感就与李密结为知己。

杨玄感后来奉命驻守黎阳监督粮运,他把李密接到那里,他在李密的鼓动和策划下起兵反对隋朝,不久兵败被杀,李密被捕,但他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

李密到瓦岗军后不久,他的才能立刻就显现出来,深得瓦岗军头目翟让的信任,后来被大家一致推举为起义军领袖。

成语书 第17篇

1、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4、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5、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6、舛讹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7、简断编残:简:竹简;
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8、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9、万签插架:形容书籍极多。

10、插架万轴:插架: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形容藏书丰富。

11、牙签玉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
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12、手不释卷:释:放下;
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3、积案盈箱:案:桌;
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14、河东三箧:指亡失的书籍。

15、别风淮雨: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16、援经据典:援:援引;
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17、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8、盈箱满笥: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指箱子和器物都快装不下了。形容著述或书籍很多。

成语书 第18篇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成语书 第19篇

李密,字法主,出生于公元582年,卒于公元618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袭父爵蒲山公,后迁亲卫大都督,继而投起义军做了首领,唐朝建立后,拜光禄卿。

他小的时候,有一个“牛角挂书”的故事,反映了他刻苦读书的精神。

李密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自幼生得虎背熊腰,黑皮肤,大眼睛,喜欢舞枪弄棒。到七八岁的时候,他便练就了一身武艺。不久,李宽去世,李密继承父爵,封蒲山公,补了个左亲侍的差使。但因年龄太小,上司对他要求不严,故平时常在街头与人习武为乐,常常赢得围观群众的喝彩。

有一天,隋炀帝杨广外出行猎回宫,看见李密正与伙伴对打、跑跳、纵跃,动作机敏,似龙腾虎跃,很是精彩。炀帝看了感到惊奇,遂问随从大臣许文术说:“这个黑孩子是谁家的,小小年纪,武艺竞如此高强?”

许文术禀报说:“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名叫李密;
由于他父亲的关系,给他补了个左亲侍的差使。”

杨广道:“这么小的孩子,又这样聪明伶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定能成为我朝有用之材。你抽空告诉他,不要再干宿卫的差使了!”

事后,许文术把皇帝的意见说给了李密,李密听了大喜,立即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不会友,不见客,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后来,他听说离家二十里外的缑山,住着一个名叫包悦的人,很有学问,尤其精通《汉书》,便天天起早步行前去求教。时间一久,母亲见他天天来回走路,过于劳累,便让他骑着家中的一头耕牛去缑山。这一来,倒给李密提供了争取时间读书的机会,他常常骑着牛看书。

有一天,他又骑牛上路。出村后,他把装有一套《汉书》的书包挂在牛角上,从中掏出一本《项羽传》,然后骑在牛背上,边走边看。途中,恰巧遇上朝廷命官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办完公事回京。杨素不认识李密,见他骑着牛赶路还在看书,很感惊奇,便拍马一鞭,赶了上去。李密没有发现,头也不抬,照样边读边走。杨素高兴地对手下人称赞说:“你们看,如此勤奋的孩子真是少见啊!”

直到这时,李密才听到有人说话,抬起头来,见是越国公来到跟前,赶紧翻身下牛,上前见礼,并主动通报了自己的姓名。杨素笑着问道:“你读的是什么书?”

李密回答:“是《项羽传》。”

接着,杨素又问李密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还询问了书中的主要内容,李密都一一作了回答。杨素听了,非常满意,便对和他一道前来的儿子杨玄感说:“你们必须很好地向李密学习,否则,你怎么也赶不上他的知识和气量的!”

从此杨素便和他倾心相交,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后来,又把他接到府中做了谋士。不久,天下起兵反隋,李密投奔了瓦岗寨,做了农民起义军的首领。

推荐访问: 成语 成语书19篇 成语书(集合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