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精选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3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讲座【精选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人民大学 讲座篇一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也是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要加强师生思想引领,以思想引领培根铸魂,筑牢师生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一、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思想基石。

党的宣传工作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开展学习和宣讲,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常效化,加强网站和公众号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要稳妥做好宗教和民族工作,党内外知识分子同学习、同部署,对教学、科研、网络把好政治关,不断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促群建,打造良好的学风、院风。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思想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确保新思想学习四年不断线,学生全覆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为核心的学生活动,如红色演讲、师生诵读、拍摄爱国短视频等,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夯实信仰之基。

二、强化理论武装,守好课堂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课程思政也同样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同样要把道理讲明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用党的理论培根铸魂,这就是课程思政的任务。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红色基因,为党为国育人育才。要教育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为国家奋斗,为社会奉献。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业务,也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性开展政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以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将新思想全面精准融入,和学生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强化教师身份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师应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党总支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落实学校党委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学院事业发展核心,建设一支“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树榜样,学先进,坚持“课堂有纪律,学术有禁区”,要坚持师德目标导向,在教师评优评先中坚持“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要强化教师身份意识,引导教师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讲道德、重品行、作表率。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做好“四个引路人”,用育人业绩体现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要把学习的所思所悟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在工作上,努力成为胸怀“国之大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 讲座篇二

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伟业赋予高校的战略使命,鲜明论述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的深厚内涵,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科学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对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还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师范类地方性应用型院校,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人民教师的重任,更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敢于作为,强化“融入、融合、融通、融汇”,高标准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倾心塑造“大先生”。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魂强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实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理论上的又一次重大创新飞跃。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目标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深入推进“三进”工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打造思政“金课”,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利用深圳改革开放“活教材”,讲好故事,讲明道理,建好思政“金课”,推动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建立健全教师用心教与学生用心悟相向而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并行的思政教育体系。切实把高校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上好具有师范特色的“大思政课”,结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二是坚持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带好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说:“好的学校特色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作为高校,要把人才资源作为学校第一资源,把人才发展作为当前发展首要目标,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基础性工作,引导教师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信念坚定的追梦人、品格高尚的引路人、担当有为的奋斗者。作为教师,我们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事关文化传承的冷门“绝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丰富师德师风内涵教育,采取坚强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长效机制,形成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的教师师德监督网络,完善师德师风规范。完善人事体制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考核机制,强化教学科研工作考核评价。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办法,创新高层次人才管理方式方法,健全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对于高质量人才要敢于主动出击,确保高质量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继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人员招聘工作,以适应学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树榜样示范引领,形成“六个着力”师德建设新模式,将“四有”好老师的精神落实到工作岗位中,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站位及深层次育人能力,激活学生成长发展支持体系,培养和造就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坚持统筹好发展与稳定,确保安全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当前正值毕业季、考试季、就业季,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要认识到师生生命安全至高无上,深入细致地做好对师生的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信息掌控等工作。要按照云书记张校长反复强调统筹好发展与稳定,统筹好疫情防控防控和教育教学的要求。在疫情防控方面,保证层层压实责任,坚持“人、技、物”共防。当前外省输入我省病例时有发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外防输入和校内管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防控决不能懈怠。坚持外防输入这个重点,加强门卫管理,加强人员进出学校,物品入校的审批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要严格对照年度工作要点和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力保2022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确保学校发展和安全稳定一体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彰显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信心之源,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四个自信”,培塑新时代大学文化,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

育人于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深入挖掘师生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教育元素,探索“云端思政课”,组织学生上好家国课、师范课、时代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程课设方向,同时结合课程自身特色、校本文化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特色之路。以文化人。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七色育人品牌建设,持续培育特色学校文化与大学精神,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和“明德博学知行日新”的校训精神,依托“七馆一园”大力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思政+美育等滋养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文化自信。深耕历史纵向,用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接续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荐访问: 中国人民大学 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 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近期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