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合集)(全文完整)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合集)(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01 16:3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合集)(全文完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篇一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简答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 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被

称为“人民的创作”“口传文学”。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相传的传播手段。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艺术,保存在认为明年的记忆里,流传在口耳间,没有定稿。虽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终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

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预定俗成的传统,这种为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2神话内容分类:

(1)宇宙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4)族群起源神话(5)文化发明神话(6)战争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征:幻想的不自觉性、形象的英勇性、内容的神圣性、境界的神奇性

3、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4、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任务、事件、地点、时间一般

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固定。

(2)传奇性的情节: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众把同一类情节的集中安置只在某一个人物身上 的现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以此核心构成大大 小小的传说圈。

5、民间传说的分类:

【1】、民间传说以情节为核心:a、端午挂艾型。b、地陷湖型

【2】、民间传说以内容为核心: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风俗e动植物

6、民间故事的特征:

(1)内容特征:

a、在人类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b、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

c、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复杂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勒

(2)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含混模

糊。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有程式化的特点。3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思具有同类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传承特征:1传承活动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世间与场所。2传承路线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传承的人就有较高的艺术才能。

7、民间故事的分类:

a、幻想故事(魔法、宝物、动物)

b、生活故事(友谊道德家庭伦理、奇巧婚姻、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
c、民间笑话(揭露嘲讽、讽刺幽默);
民间寓言(教育、哲理等)

8、史诗的特征:a、对族员的解释及民族战争牵涉重大变革的社会内容的反映。

b、记录了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c、篇幅及其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d、是职业的传唱人。

9、从史诗文本本源出发,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

a、口头文本 b、源于口头文本的文本

c、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

10、史诗的分类:a、创世史诗b、迁徙史诗c、英雄史诗

11、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江格尔》《玛纳斯》 【三者皆为口头史诗】

12、民间长诗分为叙事和抒情长诗。

1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

a、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娥并与桑洛》

b、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

c、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方法。阿诗玛 仰阿莎等。

14、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15、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坦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3)运用多种方法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6、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业谚语、风土谚语

17、相声: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活

18、(1)民间小戏特征:简便性、广泛性 灵活性

(2)民间小戏的六个系统:花灯、花鼓、茶戏、秧歌、道情、道具

(3)民间小戏的表现:a、平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

b、爱情婚姻 反对封建礼教束缚

c。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广大阶级的朴素意识。

19、民间传说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

(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a、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
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的思维产物。

b、主人公性质不同:神话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把它人格化,神话可以是人人拟神;
民间传说叙述的是人不是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民间传说是以人拟神。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a、民间传说总是与有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事实进行叙事;
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实在物质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具体的时间地点;
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限制。c、二者的叙事的风格不同,传说是受“传说核”的限制,民间故事受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的限制。

20、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1)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2)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3)灵活形象而又鲜活的语音

(4)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2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 b、道德塑造功能 c、礼俗伴生的功能

d、娱乐休闲功能

22、民间文学的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

23、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办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按内容分: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

按采录方式:随机采录、定居采录、采风队采录等。

24、北魏郦道元 《山海经》中收录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其中记载的著名神话有: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西王母神话、女娲神话等

25、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最早出现的志怪小说集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26、1984年,出版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分为国家卷、省卷、市卷、县卷。

27、.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题材与思想内容

(1)为作家文学提供体裁依据:如《诗经》中“国风”是韵文体作家文学的源头

(2)为作家创作提供题材和思想内容:如屈原《九歌》是在楚地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

《三国演义》源于唐代三国故事、宋代话本、元代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等民间文学 鲁迅《故事新编》来自于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3)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的形象:如由民间歌手“刘三姐”形象改编和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1959);
歌剧《刘三姐》(1960);
侬易天长诗《刘三妹》(1962);
柯炽长篇文学传奇《刘三姐》

(4)在文学形式和语音方面的影响

a文学体裁;

b 表现手法;

c民间文学风格的显著特点:刚健清新,朴素自然;

d中国现代文学中某些体裁的形成、发展也有相似的经历。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1)记录保存作用;
(2)提炼和再创作的作用,作家从大量的民间文学素材中选取能够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提供帮助的东西,并适当加以艺术加工,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再创作;
(3)规范作用,经过作家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之后,其作品就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消极作用:(1)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往往有意对民间文学作另一类的曲解和误读;

(3)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民间歌谣和长诗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4.影响文人创作

二、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三、民间长诗:分为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四、★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区别(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
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叙事长诗中的“双子星座”:《焦仲卿妻》《木兰辞》 史诗

一、分类:

创世史诗:特征:

1、曲折的反应人类始祖创造世界的过程;

2、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几个或更多的创世神话;

3、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4、一般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各少数民族当中。

英雄史诗:全景式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这种反应又是十分具体可感的。

二、1、说唱故事、说唱英雄的事迹,这是史诗最根本的要素之一;

2、英雄角色和英雄主义的内容成为史诗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

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分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一)幻想故事: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二)生活故事: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这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及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表面上其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

(三)民间笑话: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凸显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1)揭露与嘲讽笑话(2)讽刺与幽默笑话

(四)民间寓言: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我国十大幻想故事:《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蛇郎》、《青蛙少年》、《兄弟分家》、《两伙计出门》、《狼外婆》、《小鸡崽报仇》、《十兄弟对敌》

三、民间故事艺术特征:1.泛指的主人公,模糊含混的故事时间、地点;
2.程式化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 ;
3.类同的情节构思,“二元对立”的形象

4、集体流传的特点

四、民间故事的价值:

1、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及心路历程,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史价值。

2、教育价值: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体现于直接的与间接的两个层面。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各种知识的传授。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等等。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及道德规范的培养。

3、心理补偿价值:民间故事对民众的心理补偿,所激起的主要不是官能享受的快感,而是进行生存斗争、进取的欢乐。这种审美愉悦同我国劳动民众淳朴的道德相融合,具有积极的价值与作用。

4、民间故事的研究

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谜语在北方民间称为“猜闷儿”,表明了谜语的游戏功能。各地猜谜又称为猜、打、商、辨、解、占等。民间迷语分类

(一)物谜:以具体事物作谜底的,称为物谜。如:在娘家青校绿叶,到婆家黄皮寡瘦。不提起也罢,一提起泪洒江河。(船篙)对门山上一个碗,天天落雨装不满。(鸟窝)

(二)事谜: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进展以及某些动态中的生活内容或自然现象作谜底的谜语,称为事谜。如:石头层层不见山,路径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推磨)

(三)字谜: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作为语言符号,文字有三个要素:音、形、义。字谜谜面的制作大多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描摹和暗示,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象形和会意、谐音等。如,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

贪前稍变就成穷

半青半紫

秀才翘尾巴 谜底:器、贫、素、秃

民间迷语艺术特点 :

(一)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

(二)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

(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民间谚语的特点

(一)语言形式特征:简洁性、口语性、定型化

(二)思想内容特征: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经验性和哲理性

(三)文学特征:从文学角度上看,精美的谚语如同一首小诗,实为诗意与哲理的巧妙融合。

(四)社会功能特征: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验和知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篇二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辞职报告

1.标题:辞职报告、辞职信、辞职书

辞去xx工作的报告、关于辞去xx职务的报告

2.称谓:尊敬的xx领导/xxx(职务)

xx公司人事部

xx党委组织部

3.正文:一份完整的辞职报告正文部分包括以下5部分内容:(简答题)

(1)提出申请辞职(一句话)

(2)感谢语

(3)辞职理由

(4)辞职时间

(5)结尾:重申辞职决心

二、工作计划

1.工作计划的文种:计划书、设想、规划、安排、方案、纲要、要点。

2.工作计划的特点:预见性、针对性、约束性、可行性。p171

3.标题:p172

a 四要素标题:计划制订单位+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xx学校2012年招生计划

b 三要素标题: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2011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c两要素标题:计划性质+文种

例:速销活动工作计划

4.工作计划前言部分有两种写法:(1)依据式开头(2)概述式开头 p172

5.工作计划主体部分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简答题)

(1)目标(做什么、做多少)

(2)措施(由谁做、何时做)

(3)步骤(怎么做)

三、感谢信

1.称谓:尊敬的xx单位/组织

尊敬的xx先生/女士(填空)

2.正文:

开头:概括说明对方感人事迹,表明谢意。

主体:(1)具体写明感谢原因。

(2)赞扬精神品质。

(3)表明学习决心。(简答)

结尾:3种写法

(1)此致,敬礼

(2)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诚挚的谢意

(3)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多选)

3.落款:与正文相隔一到两行写

四、借条(写作题)

甲方xxx(身份证号码)今借乙方xxx,人民币______元整(大写)(¥______.00)。借款期限为:
年 月 日 到 年 月 日。

借款利息为:
%(月利率)

违约责任:如果甲方不能按期归还本息,违约金______元整

借款人(签名并按手印)

xx年xx 月 xx日

五、系领带有平结、双环结、双交叉结、温莎结等多种方法。(填空)

六、个人简历

1.一份简历篇幅不宜超过两页纸内容。

2.个人简历用a4纸打印,两页纸的分单面打印。

3.个人简历上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邮箱、邮编号码、地址。(填空)

七、期中考试复习内容

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讲话稿的特点:权威性、思想性、鼓动性

2.讲话稿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开始时的讲话(开幕词、欢迎词)

主体性的讲话

结束时的讲话(闭幕词、欢送词)

按性质分类:

1、部署动员型

2、总结表彰型

3、研究探讨型

4、传达贯彻型

5、纪念庆祝型

6、就职演说型

7、社交礼仪型

8、典礼仪式型 例子:

a徐才厚在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传达贯彻型)

b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纪念庆祝型)c江泽民在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总结表彰型)

d陈毅任新四军军长时的就职讲话(就职演说型)

e张天荣在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研究探讨型)

f刘家新在西安政院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典礼仪式型)

g佛冈县县委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稿(部署动员型)

3.讲话稿的标题包括 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写法。

4.讲话稿单标题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5.讲话稿标题的写法

6.讲话稿的称谓(1)党的会议:同志们(2)代表大会:各位代表

(3)学术会议:各位专家、学者(4)国际性会议:女士们、先生们

7.讲话稿开头的写法:点题式、提示说明式、分析式、概括总结式、开门见山

式、祝贺慰问式、渲染气氛式。

8.板块式、自然式和提纲式三种

9.证明信标题一般写“证明信”即可,也有的只写“证明”。

证明信正文的最后结束语写“特此证明”,而不需要写祝愿类的话。凡个人出具的证明信应亲笔签名或盖私章

凡单位、团体出具的证明信应盖公章

10.证明信格式,复习作业(写证明信)

11.劳动合同复习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篇三

民间文学

 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传颂,着重反映劳动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语言艺术,它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吏诗、民间叙事诗(民间长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顺口溜、民间说唱和民间小戏(包含民间曲艺和民间戏剧)。

 2,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系,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其次,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是指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 3,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内涵及表现:与作家文学比较,一般归纳为: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和表演性五个特征。变异性,民间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历史、社会、演唱人的才能技巧等)在语言、表现手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主题思想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衍生,从而形成各种同一母题的异化。 4,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民间文学源于劳动,反映社会生活。

 5,神话的定义: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故事。

 6,神话产生的基础:作为人类童年时代产物的神话,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具体表现为:(1)经济基础:“人类的高级属性的发展”。(2)社会条件:氏族的存在及强烈的氏族观念。(3)思想根源:“万物有灵论”。(4)独特的思维方式:“神话思维”(强烈的主观臆想性,具有不自觉的特征)。

 7,神话的特征:神话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解释自然力为主,带有神奇的色彩。(2)庄严虔诚的虚构。(3)奇丽荒诞的幻想。 8,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1)隐喻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色诺芬尼。他认为神话是“古人的寓言”。是古代智者为寄寓、隐喻某种道理而刻意编造的故事。(2)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学者攸麦拉斯、中国的孔子等。认为“神话是历史的传奇描述”。(3).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马科斯 缪勒,他认为“神话是语言的疾病。(4).人类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民俗学家 泰勒和英国人类家安德鲁 兰格。认为各民族神话的发生原理和内容实质有同一性,主张用现代文化晚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信仰来考证初民社会的神话。提出了”万物有灵论”和“文化遗留物”两个重要概念。

9,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10,民间传说特征:(1)表述方式的“可信性”和主要情节的虚构性。(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3)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和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

 11,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第一,民间传说与神话产生的历史时期比较

接近,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二,就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第三,传说和神话都具有超现实性的幻想。区别:第一、传说与神话的主人公身份和属性不同(传说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基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真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第二、传说和神话创作的思维机制不同(传说是以自觉或比较自觉的思维方式,讲述某一历史时代的具体人物或事件,有时代和地点的约束性。而神话则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思维方式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人格化、神灵化,从而曲折地反映人类史前时代的人与自然界的种种关系,具有全人类、全部族性。)。第三,传说和神话的功能不同(传说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而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

 12,民间故事定义:民间故事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狭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指的是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民间文学中故事的定义指的是狭义定义。

 13,民间故事深刻的文化内涵:(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 ;
(2)婚姻改变女子命运的文化内涵。(3)民族学价值;
(4)民间文艺的价值。 14,民间故事的分类: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 15,“at分类法”。即按照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明的文字写出故事的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分类编排。将故事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16,民间故事、传说、神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传说与故事的关系:联系,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民间口头带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区别,(1)传说总与一定的客观实在物相关联,故事则无此必要;
(2)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存在的,故事则不受历史的局限;
(3)在对幻想的把

传说与神话的关系:(见第十条)神话与故事的关系:联系,(1)两者都是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2)神话的故事化和故事的神话化。在口头的传播过程 中往往会形成两者的相互转化。如故事中广泛流传的《女娲的传说》、《盘古兄妹的故事》等等就是神话的故事化,而像四大民间故事中的《白蛇传》在流传中出现神话人物白蛇娘娘,各地有“大圣庙”等等。(3)两者都具有“箭垛式”人物和“类型化”的情节。故事中的“箭垛式”人物鲁班,“两姐妹”型的类型化情节等,神话中有“箭垛式”人物女娲、黄帝,“三件事”型的类型化情节等。区别,(1)叙事艺术思维不同,神话是不自觉的,故事是自觉的产物。(2)功能不同,神话不仅是文学文本,还是维系氏族神圣性与合法性的文化范式;
故事则仅仅是文本,有着消遣、伦理等意识形态。(3)产生时间不同,神话产生于氏族时期,故事一般认为产生阶级社会时期。(4)叙述地点不同,神话的讲述要有一系列的仪式,故事则不必。(5)叙述的故事类型不同,神话是以神或神化的人为主角,讲述事物的由来,民族的兴衰,战争等宏大叙事,而故事则常常是平凡人的喜怒哀乐。 16,民间歌谣:民间歌谣是民众集体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包括民歌和民谣两个部分。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17,民间歌谣的分类:(一)、从民歌的思想内容角度,可将民歌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六大类。情歌是反映民众爱情生活的民歌,这类民歌数量最多,也最为优美,最有艺术性;
生活歌是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民歌,有表现各行各业的社会生活的歌,也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歌,还有咏叹妇女苦难生活的歌等;
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劳动歌有两个特点:一

是在内容上配合劳动过程。歌词中通常有较多的协调劳动节奏的呼喊声。二是在唱法上,劳动歌的曲调大多有明显的节奏,在干重体力活时音调高亢,近于呐喊。如《打夯歌》;
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时政歌是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议论时政的民谣,时政歌有三个特点:一是产生的及时性和传播的迅速性;
二是观点的鲜明性和讽刺的尖锐性;
三是反映的真实性和评价的权威性;
儿歌又叫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儿歌的特点:一是在语言形式上适合儿童说话发音的习惯,都用短句,尤其多用三字句,特别顺口。二是内容适合儿童思维特点,单纯、浅显而形象,有些富于魔幻色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

(二)、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方面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民歌分为山歌和小调两大类。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艺术特点:情歌歌数量最多,也最为优美,最有艺术性;

 18,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1)天机自动,朴素浑成 ;
(2)形式多样,韵律和谐;
(3)善用各种修辞手法。(4)善用各种修辞手法。

 19,民间歌谣的研究动态: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就是从搜集研究民歌开始的,在民俗学运动开始之初,比较有影响的民歌分类的是朱自清和周作人。周作人在《歌谣》一文中,参照了国外的分类法,将民歌分为六大类:情歌、生活歌、滑稽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这一分类法概括简明而且全面,在 1923 年发表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也为多家采用。当下对民歌分类主要是按照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进行划分。(见17条)

 20,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以及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自古流传、规模宏大的民间叙事长诗。史诗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种。(一)创世史诗:又称“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创世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早期想象中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它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充满了神奇美妙的想象。与神话较为接近。我国创世史诗主要分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代表性的作品有苗族《苗族古歌》,彝族《梅葛》《阿细的先基》,纳西族《人类迁徙记》《祭天古歌》,白族的《开天辟地》等。

(二)英雄史诗:是古代产生的赞美本民族英雄、讲述民族早期历史的长篇叙事诗。我国英雄史诗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蒙古高原、新疆、青藏高原一带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大英雄史诗都分布在这条“英雄史诗带”上。

 21,民间长诗:是指篇幅比较长的民间诗歌,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两种形式。民间叙事长诗:是指人民集体创作并传唱的,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具有较完整故事情节的长篇口头韵文作品。也称为“故事诗”或“故事歌”。民间抒情长诗:是指人民集体创作,在群众中传唱的以抒发感情为主,表达理想愿望的口头长篇韵文作品。

 2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之区别: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是史诗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有作为史诗的共同特点,也有不同:(1)在产生时期上,创世史诗要早于英雄史诗,前者产生于神话时代稍后的原始社会野蛮期的中高级阶段,后者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正进入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即英雄时代。(2)在内容上创世史诗以创世过程为主体,再加上民族的起源、迁徙等内容,英雄史诗则以英雄率领部落民众抗击侵略、完成统一为主体;
前者神话因素更多,后者的历史性更强。(3)在结构上,创世史诗大都没有完整具体的事件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
英雄史诗则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由一个或几个有密切关系的英雄人物贯穿始终。(4)在反映史实的程度上,创世史诗神话色彩浓重,英雄史

诗与历史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北方各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多流传英雄史诗,南方各民族多流传创世史诗。 23,《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有180多卷、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主题思想:(1)扶弱抑强、为民除害、保卫人民 ;
(2)反对侵略、保家卫国。艺术成就:(1)结构宏伟、篇幅浩大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3)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 ;
(4)语言表现形式上:史诗充分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用深深植根于藏族人民心中的谚语俗语来表现。〖在语言修辞上,《格萨尔》引用了数不 胜数的藏族谚语;
保留着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赞词,如:“酒赞”;
《格萨尔王传》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文体。〗影响:《格萨尔王传》以史诗形式反映了古代藏民族的生产情况、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风尚、思想情感、政治结构、军事组织、民族关系、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社会历史的全貌,具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这部古老而又宏篇巨著的史诗不仅在雪域藏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藏学研究领域中成为一个最活跃的学科,同时引起国内外藏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24,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25,《江格尔》:《江格尔》是流行于新疆蒙古族集聚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赞颂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和理想幸福国的理想。艺术特色:(1)《江格尔》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江格尔》是在蒙古族古代短篇英雄史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继承﹑发展了蒙古族古代民间创作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精练﹐想象大胆奇特﹐擅长夸张﹑渲染﹐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它还博采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各种韵文样式(包括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祝词﹑赞词等)在艺术上的特点﹑长处﹐用以增强表现力﹐达到了蒙古族传统民间韵文创作的一个高峰。

 26,《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 27,《哭嫁歌》:是由待嫁新娘及其亲友们演唱的抒情性歌谣。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十分悲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思想内容:《哭嫁歌》通常唱的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与亲人、父母分离的悲伤之情,也是土家族妇女生活感受的现实反映。其线索一般是抗议—控诉—告别。(1)反对包办婚姻的怨愤;
(2)是与亲情道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难舍兄弟姐妹手足之情。(3)对未知生活的隐忧,惶惑;
(4)亲人用哭对新娘表示祝福和劝解。产生原因:(1)历史上婚姻制度的发展变化促成了土家族哭嫁歌的萌芽。(2)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盛行是土家族“哭嫁歌”产生的根本原因.(3)女性自身的特点也促成了土家族“哭嫁歌”的形成。(4)土家族人把女子善 “哭”作为衡量土家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艺术特色:(1)注重塑造艺术形象,具有质朴的审美价值。(2)仪式严谨,结构完整,演唱灵活,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具有礼仪的特点。(3)以哭伴歌,悲喜相交,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4)歌乐一体,旋律独特,具有民族的娱乐和音乐价值。(5)注重修辞,语言天然本色,口语入诗,具有民族文学的价值。(6)格调优美,形式多样。深层蕴含(科学价值):土家族的哭嫁作为人类一种古老的习俗,研究时应把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现象从历史,民俗,心理,艺术等方面,综合考察。(1)从婚姻史来看:隐存着原始性掠夺婚的残迹。对包办婚姻的陈规陋习的揭示也大量存在。(2)从女性心理来看:姑娘出嫁除了抗议控诉之外,也与女孩子独有的心理素质相关.(3)从文化娱乐方面看:这里解析出两层意思,

 

 

 

 悲忿的为一层,为嫁而哭;
另外也为婚而歌,亦有欢乐之情。

28,歇后语:又叫俏皮话、解后语,引注语。是一种寓喻、稍歇的手法表达某种深刻含蓄意义的语言形式,通俗说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惯用的。它集中用比喻、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段,表达抽象的思想内容。

29,民间说唱,民间小戏:民间说唱是以口头叙事为基础,以说唱艺术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民间文学样式。民间小戏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

30,民间小戏与大戏的区别:与正宗大戏相比,民间小戏具有以下特征:(1)创作演出是草台班底、地摊演出,具有简便性。(2)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3)戏曲结构上短小精悍,形式生动活泼,风格淳朴亲切。(4)唱腔音乐。(5)唱腔处理方面,由于受到演出时间、场地的限制,唱腔可长可短,见机行事,灵活多变,因此有了“本体”和“变体”之分

31,民间文学采录四大原则:全面搜集;
踏实记录;
准确翻译;
慎重整理。32,各民族民间文学交流相互影响的基本特点:(1)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影响不是偶然和突发的,而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
(2)这种也不是对等的,而是不平衡的;
(3)不是兼收并蓄,而是创新的选择和吸收;
(3)还促成了中国民章文学既具有多民族性又具有统一风格的特点。

33,民间叙事长诗的分类:按反映的生活内容来分,可把民间叙事长诗分为两类:其一:爱情婚姻叙事诗。其二:社会斗争叙事诗

34,歇后语:又叫俏皮话、解后语,引注语。是一种寓喻、稍歇的手法表达某种深刻含蓄意义的语言形式,通俗说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惯用的。它集中用比喻、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段,表达抽象的思想内容。构成方法:夸张法,对比法,拟人法,假想法。

35,谜语:是民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内容的韵文作品。36,民间小戏的定义、分类、特点:定义:(见29条);
分类及特点:根据民间小戏的流传情况和传统称谓把它分为六个系统。(1)花灯戏系统,其演出特点是以唱为主,说白很少,以旦、丑为主要角色,唱腔质朴明快。代表性剧目有《拜年》、《三访亲》、《刘三姐挑水》等。(2)花鼓戏系统,其演唱特点是演唱时有人帮腔,有锣鼓伴奏。代表性剧目有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湖北花鼓戏《卖棉纱》、《绣荷包》,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等。(3)采茶戏系统,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代表性剧目有《瞧妹子》、《采茶歌》、《挖笋》、《拣田螺》等。秧歌戏系统,其特点是化妆表演,重舞不重唱,动作很大,大扭大作,在表现民俗风情、社火情趣方面很有魅力。道情戏系统,其特点是在演唱时,主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击节说唱,并有五、六人以竹笛、四胡、板胡等乐器伴奏和伴唱,内容主要是神话、史事,比较难懂,当然也有表现日常生活的。道具戏系统,主要特点是,不通过演员直接扮演,而是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作的偶像、皮影或面具来表演的民间小戏。如木偶戏、皮影戏、傩戏。

37,民间说唱文学的定义与分类:定义(见29条),分类:按照民间说唱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把民间说唱分为唱故事、说故事、说笑话三个类别。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篇四

民间文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间文学概述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

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

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

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
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

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关敬吾:研究民间故事结构

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最重要也最常用

2、历时追溯法:

索绪尔:共时(特定时期或阶段的静止状况),历时(不同阶段和时期的 演化状况)

历时追溯法两种视域:前瞻,回顾

3、共时比较法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价值

一、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所谓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2、口头性

3、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内容上的传承性:指一些群体性的观念和意识。

艺术的传承性

4、变异性

二、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一)认识价值

1、民间文学与民众历史

2、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

3、民间文学与民众伦理

4、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理

(二)文学价值(艺术价值)

1、为作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为作家文学创造了美的形式。

(三)实用价值

(1)协调劳动,振奋情绪(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3)讽刺不良,匡扶政治。

(四)科学价值

1、历史研究价值2、自然科学价值3、文化学价值:女娲兄妹婚神话,隐含上古时期存在的血缘婚事实。

第一章、神话

一、神话概论:

(一)神话界说:

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为关于神话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英语中神话的词形为“myth”,词义为想象的或虚构的故事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认为:“神话故事在起源时都是一些真实而严肃的叙述,因此,myth的定义就是“真实的叙述”。

1、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

神话作为语境,是指神话的古典形态,最原始的本真样式,也是神话在氏族社会时期以祭祀、巫术、叙事、音乐、舞蹈等综合形态为一体的存在方式,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由此而论,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可描述为:神话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和征服大自然,祭拜与祈求祖宗、展示与拓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
它在讲述和传承的氏族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神圣性,是以祭司为中心举行的整个氏族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

2、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可表述为: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等)在氏族时代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将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不自觉地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表征着特定群体的神圣信仰的语言艺术。

二、神话的种类

按题材:自然神话和人文神话。

自然神话是指以自然万物为中心神格,综合反映初民对自然万物起源、性状、运行秩序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的神话。包括创世神话、生命起源神话、洪水神话等。这类神话往往具有释源性。

人文神话是指以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中心神格,象征性地反映人类早期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神话。包括战争神话、文化英雄神话、死亡与复活神话、冥界神话等,这类神话往往具有社会性。

按神话的内容分: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

(一)创世神话:包括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

1、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神话:汉族《盘古》、藏族《万物起源》、白族《创世纪》。

2、人类起源神话。包括自然生人说、大神生人说

3、洪水再生神话

梁启德:神话人物白描

《淮南子》女娲补天

《山海经·精卫填海》

(二)自然神话:也可称为解释性神话。

1、日月星辰神话

2、雷电地震神话

3、春夏秋冬神话

4、动植物神话

(三)社会生活神话

1、文化英雄神话

2、神战英雄神话。

3、民族族源神话

《山海经

刑天舞干戚》

《山海经·夸父追日 》

二、神话的基本特征:

1、从艺术本体来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2、从神话主体来看,神话具有民族性。

3、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本质

1、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解释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2、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

3、就神话创作状态的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候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行为”。

四、历史上主要的神话学派

一、隐喻学派:古希腊色诺芬尼 “神话是古人的寓言”。

二、历史学派:公元前400年的希腊学者攸麦拉斯 “神话实质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三、语言学派:格林兄弟

英国语言学家马科斯 缪勒 “语言疾病说”

四、人类学派:

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英国人类家安德鲁.郎;
詹姆斯.弗雷泽《金枝》

五、心理学派:奥地利弗罗伊德“潜意识”

瑞士荣格:“集体无意识”

六、功能学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

第二章

传说

一、传说的概念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广义)民间文艺学的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

1、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

2、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常常有“遗迹”可循。

区别:

1、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传说经过了艺术加工,历史记载要求对事实进行实录直书。

2、历史观不同。传说真实地表达民众的朴素评价,历史记载一般反映官方的正统历史观。

3、取材的角度不同。传说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取材,历史要选取重大事实。

4、历史一般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 :

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
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神话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区别:

1、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建构故事。

2、民间传说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却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

3、二者的叙事风格不同,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受传说核制约,民间故事并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

四、传说的种类

(一)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人物的事迹和遭遇,用生动奇异的情节刻画和渲染人物形象,主要有六种类型:

1、神仙传说

2、文人传说

3、巧匠名医传说

4、帝王将相传说

5、起义英雄传说

6、政治历史人物传说

(二)史事传说:
这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包括反抗外来侵略的传说、农民起义传说、革命历史事件传说等。

(三)地方风物传说:
是关于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说。

1、山川名胜传说

2、物产传说

3、动植物传说

(四)习俗传说:是关于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性传说。包括节日习俗传说、婚丧习俗传说、游艺习俗传说。

1、节日习俗传说

2、婚丧习俗传说

3、游艺习俗传说

五、传说的艺术特征:

1、表达方式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

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3、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和艺术构想。

4、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5、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

六、传说创作流传的内部规律:

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和发抒这是传说得以不断产生的原发性动因。

民众对自身创造力与创造精神的肯定与自豪,这是大量的工匠及其手工制品传说产生的主要动因。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民间故事

一、含义

广义: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

狭义: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二、民间故事的特点

1、贴近生活

2、泛指性

3、类型化

三、故事的情节类型学与at分类法

故事的情节类型学是以at分类法为基准的类型学研究。at分类法指“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异文: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许多大同小异的说法。类型: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母题: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四、童话

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变形故事)与动物故事。

(一)中国经典童话故事

1、天鹅处女型故事:干宝《搜神记.豫章新喻县男》

2、田螺姑娘型故事:《搜神后记.白水素女》

3、画中人型故事

4、灰姑娘型故事:段成式《酉阳杂俎.叶限》

5、狗耕田型故事

6、蛇狼型故事

7、狼外婆型故事

8、怪孩子型故事

9、神奇宝物型故事

(二)童话的艺术特征

1、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

2、保留较多的奇异风俗

五、生活故事

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也叫“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

1、巧媳妇故事

2、呆女婿故事

3、怕老婆故事

4、机智人物故事

六、寓言:动物寓言和人物语言

特点:讽喻性、简约性

七、故事的结构艺术:

单纯式、复合式(三段式与连缀式)

最常见:三段式

原因:

1、重复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2、是编排故事情节的需要。三段式是设置悬念和揭开谜底的一整套创作模式。

3、民间把“三”看作具有可靠性的保险数字。

第四章、民间歌谣

一、概述:

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关于歌与谣的不同,《毛诗故训传》中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二、歌谣的发展

歌谣起源于原始人群的劳动呼声。随着社会生产实践范围的扩大,人类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日渐发达,在劳动号子之外,出现了记叙劳动情景的歌谣,如《弹歌》。商周之后,特别是到了周代,我国的民间歌谣,才算真正开始载入史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写定本。汉魏乐府民歌是诗歌发展的第二阶段。到了南北朝,乐府民歌开始南北分化。明代的民歌,以吴歌为代表。

三、歌谣分类:

(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

1、情歌: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

2、生活歌:反映民众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

3、劳动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4、仪式歌:

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大致有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三类。法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节令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礼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

5、时政歌: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民谣内容具有美和刺的功能

时政歌谣大致可分三类: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这类作品数量最多;
②赞扬廉洁、爱国官吏的歌谣;
③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这类歌谣,体现农民的觉醒最充分,政治色彩最浓。

6、儿歌:

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 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

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摇篮曲、游戏儿歌、教诲儿歌等。此外还有谶谣。

(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民歌分为山歌和小调两大类,每大类之下又有多种具体的民歌样式。

1、山歌:包括花儿、爬山调、信天游、打歌、双歌等。

a、花儿: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包括河湟花儿,临洮花儿。b、爬山调:内蒙古和晋陕北部 代表:《走西口》 c、信天游:陕北 代表:《蓝花花》

d、打歌:又叫“踏歌”“跳歌”

2、小调是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的曲调与词句较为固定的民间小曲。

四、歌谣的艺术特点:

1、天机自动,朴素浑成。

2、形式多样,韵律和谐。

3、善用多种修辞手法。

五、民歌的功能:

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

第五章、史诗

一、概念

史诗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二、史诗的分类

中国的史诗可分为两大类: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

三、史诗的特点:

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2、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3、是民族特殊的知识总汇。

4、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五、中国的三大史诗: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一)《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它共有100多部,50 余万行,是世界最长的史诗,被称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二)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在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反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故事。

(三)蒙古族《江格尔》

《江格尔》是流传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 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写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

第二节

民间长诗

一、概念:

民间长诗是各族人民创作和传承的长篇韵文口头作品。它包括以叙述事件和描绘人物形象为主的民间叙事长诗、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民间抒情长诗和以讲道理为主的民间说理长诗三大类。

二、民间长诗的发展 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民间叙事诗原来就有呤唱的因素,特别是乐府诗,本来就是要入乐的,这是内因;

2、隋唐时代,特别是经过由贞观到开元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内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昌盛。

3、随着工商业的日益发达,市民文学渐渐昌盛,特别是宋元以后,一些原来在民间辗转传唱的民间歌手渐渐转化为职业或半职业的说唱世人。

三、分类:

(一)民间叙事长诗

是指人民集体创作,在群众中传唱的,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具有较完整故事情节的口头长篇韵文作品,它的来源绝大多数作品是直接取材于本民族时的社会生活,也有的是根据在民间流传着的传说故事(包括由别个民族传入的)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韵文故事,也称为“故事诗”或“故事歌”。

内容:

1、反映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民族斗争,阶级斗争)

2、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以爱情婚姻悲剧为题材)

3、反映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

艺术特点:

1、单线递进的结构方式;

2、通过重叠复唱来刻画和表现人物性格;

3、刚健清新,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二)民间抒情长诗

是指人民集体创作,在群众中传唱的以直接抒发感情为主,直接表达理想愿望的口头长篇韵文作品。代表作:《哭嫁歌》

特点:以抒情为主,有的虽有叙事成分,但只作为感情抒发的依托。

内容:

1、有关生产劳动方面;

2、有关风俗礼仪方面;

3、有关悲叹苦难生活

(三)民间说理长诗

是为了说明事物,阐明道理的长诗。主要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中,如壮族《欢传扬》苗族“议榔词”和“理词”、瑶族“石牌话”、侗族“约法款词” 内容和作用:

1、宣扬民族传统美德,阐明为人处世之道;

2、告示族规(乡规)民约,要求共同遵守一致行动;

3、调解民间纠纷时讲理和辩论的言论。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篇五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简答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被称为“人民的创作”“口传文学”。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相传的传播手段。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艺术,保存在认为明年的记忆里,流传在口耳间,没有定稿。虽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终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预定俗成的传统,这种为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2神话内容分类:

(1)宇宙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4)族群起源神话(5)文化发明神话(6)战争神话

3、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4、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任务、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固定。

(2)传奇性的情节: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众把同一类情节的集中安置只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以此核心构成大大小小的传说圈。

5、民间传说的分类:

1、民间传说以情节为核心。a、端午挂艾型。b、地陷湖型

2、民间传说以内容为核心。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风俗e动植物

6、民间故事的特征:

(1)内容特征:a、在人类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b、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c、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复杂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勒

(2)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含混模糊。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有程式化的特点。3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思具有同类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传承特征:1传承活动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世间与场所。2传承路线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传承的人就有较高的艺术才能。

7、民间故事的分类:a、幻想故事(魔法、宝物、动物)b、生活故事(友谊道德家庭伦理、奇巧婚姻、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
c、民间笑话(揭露嘲讽、讽刺幽默);
民间寓言(教育、哲理等)

8、史诗的特征:a、对族员的解释及民族战争牵涉重大变革的社会内容的反映。b、记录了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c、篇幅及其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d、是职业的传唱人。

9、从史诗文本本源出发,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

a、口头文本

b、源于口头文本的文本 c、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

10、史诗的分类:a、创世史诗b、迁徙史诗c、英雄史诗

11、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

12、民间长诗分为叙事和抒情长诗。

1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a、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娥并与桑洛》 b、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 c、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方法。阿诗玛 仰阿莎等。

14、民间歌谣的分类:a、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15、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坦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3)运用多种方法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6、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业谚语、风土谚语

17、相声: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活

18、(1)民间小戏特征:简便性、广泛性 灵活性

(2)民间小戏的六个系统:花灯、花鼓、茶戏、秧歌、道情、道具(3)民间小戏的表现:a、平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b、爱情婚姻 反对封建礼教束缚c。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广大阶级的朴素意识。

10、民间传说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a、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
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的思维产物。

b、主人公性质不同:神话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把它人格化,神话可以是人人拟神;
民间传说叙述的是人不是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民间传说是以人拟神。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a、民间传说总是与有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事实进行叙事;
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实在物质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具体的时间地点;
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限制。c、二者的叙事的风格不同,传说是受“传说核”的限制,民间故事受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的限制。

推荐访问: 民间文学 合集 期末考试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合集)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填空题(5篇)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