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2024(18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2)

2024(18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2)

时间:2024-03-22 16:21: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18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2),供大家参考。

2024(18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2)

D建评论汇编(202402)(18篇)

篇1:

最是清风传家远

  原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元胜,廉洁底线失守,默许亲属利用本人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利用职权为亲属在企业经营方面谋取利益;
海南省三亚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陈跃,家风不正,对家人失管失教……近日媒体披露的部分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不乏家风不正、治家不严典型案例。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
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良好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指路的明灯,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庭成员,不仅让家庭代代受益,更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而从近年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最终酿成贪腐“夫妻档”、收钱“父子兵”等家庭悲剧。比如,云南省广南县委原常委、常务副县长高燕文家风教育和家庭教育管理严重缺失,妻子直接代为收受钱物;
重庆环投惠泽水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张静不断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其儿子长期目睹父亲的所作所为,耳濡目染,逐步成为“白手套”“代理人”。

  领导干部的家教家风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自己做到不贪不占、两袖清风的同时,要看好“后院”、堵住“后门”,以优良家风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不断改善。剖析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根子还是在领导干部自身。有的对亲属子女疏于陪伴管教,便想用满足物质要求代替精神陪伴,以权力铺路代替家庭培养;
有的错把溺爱当关爱、错把纵容当善待,放任放纵身边人打着自己的旗号谋取私利;
有的自身不正,没有底气对家人严要求,亲属子女也有样学样,等等。凡此种种,不重视家风建设,对亲属子女要求不严,背后是权力观、亲情观的错位。

  不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治家箴言,还是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焦裕禄要求家人“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等红色家风的榜样示范,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树立了严以治家的标杆。领导干部须知,重视家风建设,对亲属子女严管严教,不仅仅是道德要求,也是党规党纪的明确要求。严与爱并不对立,只爱不教、有慈无严,甚至放任放纵、溺爱偏爱,最终必然是“爱”变“害”。严格家教家风,既离不开自己以身作则,更要要求高一点,常张“婆婆嘴”,教育子女守规矩、走正道;
管得勤一点,立下严规矩,从严管好家人亲戚、管好身边人身边事;
看得紧一点,细察亲属子女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以及社交圈、朋友圈,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严格家教家风,要把“公”“廉”二字摆在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等关系。公私分明方能守好亲情关,廉洁齐家才是以廉护家。领导干部做到“公烛无私光”,不开口子,不搞下不为例,不以“顾家”“有情有义”之名以权谋私,言传身教,才能在家庭内部凝聚起“最是清风传家远”的共识。

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永远在路上”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明确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巩固主题教育成果。

  筑牢“理论之基”,做到真学真信、常学常新,确保锤炼党性“永远在路上”。“进学莫先乎致知,养心莫大乎理义。”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提升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理论学习不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有入脑入心学、持之以恒学、反反复复学,才能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谛,才能在历经大风大浪依旧坦然处之,才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引。广大党员干部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保持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勇于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全面系统、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读原著、学原文中悟原理,做到学思悟贯穿。要保持学习的热度,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终生命题加以学习,突破学习媒介的限制,运用微信、抖音等线上“云课堂”及线下“院坝党课”“田间课堂”等载体创新学习的方法,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常态性。

  涵养“清廉之风”,做到防微杜渐、慎初慎微,确保正心修身“永远在路上”。“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决清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为官一时,做人一世,党员干部要以初心使命为铜镜,严格要求个人行为,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交往观,正确处理公与私、利与义、得与失的关系,不因一己之私而滥用公权、不以一时之利而悔终身之义,做到勤以修身、严以律己、慎以用权,做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之人;
要以实际行动号召国家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用好MZ生活H,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不良思想遏制在萌芽状态,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严守“政治关”、把好“权力关”、永葆“廉洁关”。

  激扬“奋进之姿”,做到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确保担当实干“永远在路上”。“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群众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一面明镜,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体现在百姓对干部的态度上。只有干部实实在在干事、用心用情办事、破解难题成事,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才会增强。党员干部要对标对表“最美公务员”,时刻牢记公仆身份,强化服务意识,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群众维稳、安全保障、利民政策的宣传工作。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村社、深入家中,服务于“最后一公里”,听群众真心话、察群众身边事、解群众枕边忧,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本上、放在心中,建立问题清单、逐一销号整改。

以廉风厚年味

  岁末年终,年味渐浓。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逢年过节正是展现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重要窗口和关键时期。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春节来临,除了阖家团圆辞旧迎新,还得做好一道清正廉洁的必答题。

  “没有一滴雨水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但避免发生洪灾少不了任何一滴雨水的节制。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的形成,少不了任何一名党员干部时时刻刻的警惕、克制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厉行从严治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各地盯牢春节等“四风”易发多发的重要时间节点,执纪问责寸土不让,反腐惩恶丝毫不松,党风政风得以刷新,社风民风得到净化,传统节日回归本义,崇清尚廉成为生活常态。

  逢年过节,正常的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无可厚非。需要防范的是有人心存侥幸,以走亲访友做掩护,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搞利益输送、权力兑现,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好处就在眼前,是立场暧昧放松警惕半推半就来者不拒,还是立场坚定坚守原则清廉过年?在裹着人情往来“糖衣”的“炮弹”面前,党员干部心中如果常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清楚送来的都是“手铐”、收到的都是“炸弹”,就会时刻绷紧“廉政弦”、答好“廉洁题”,毫不犹豫将“糖衣炮弹”拒之门外。

  廉洁干净是从政的底气。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理应摒弃庸俗的物欲主义,既重视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小团圆”,又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大团圆”,把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好口碑视为最珍贵的礼物,将干群鱼水分不开的情谊作为最深厚的感情。越是关键节点就越绷紧清正廉洁这根弦。无论身处何处都自觉抵住诱惑、排浊纳清,以正气激扬乾坤,以廉风浓厚年味,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贡献宝贵的自律功德。

述评要勇于揭短亮丑

  D建述职既是亮家底、晒业绩的年终考,也是查短板、促提升的“公开讲话”。从以往的D建述职评议来看,仍存在少数地方或党组织为了出彩、考出好成绩,讲成绩把“芝麻当西瓜”,讲问题把“西瓜当芝麻”,不敢直面问题、“直戳痛处”。

  D建述职评议目在于找准问题、补齐短板,为基层D建工作“把脉开方”。述职报告作为接受“检阅”的书面答卷,必须严把内容关,在晒出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深入自我剖析、毫不避讳揭短亮丑。要督促指导述职对象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全面梳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既讲清上年度点评指出问题和自己查摆的问题整改情况,也讲清履职尽责抓D建的差距不足和基层D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述职报告出现虚、空、飘的现象。

  点评是D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利器”。述职时说真话,点评问题时也不能“遮遮掩掩”,要出于公心敢于现场“开炮”,不留情面、直指短板,一针见血地揭掉“伤疤”、让述职对象红红脸、出出汗,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要有深度、狠度和温度,不能点到即止,找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观点,只看表面不及里,只找问题不解决;
也不能以意见建议代替批评点评、不痛不痒,要区分出“优劣”,倒逼述职对象担当作为、履职尽责,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疼痛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行动才是关键。D建述职不是“述而不改、一述了之”,而是要针对查摆和点评的问题,动真碰硬、真抓实改。要注重结果导向,主动“认领”,及时“消化”,精心研究科学的整改方案,制定“时间表”、细化“任务图”,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主动面向群众,把解决重大民生实事与D建工作相结合,让群众“检阅”,多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罢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确保D建述职评议落实落细、述出实效。

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对各方面工作作出战略部署。这些重要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正本清源  举旗定向 

  2023年金秋,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在***总书记心中占有重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从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到2022年10月在党的20D报告中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
从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帮助我们深入领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从党长期执政的高度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道路。新时代以来,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

  从强国建设的要求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2023年2月,***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

  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和较量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有效的手段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当前,互联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网络已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必须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从民族复兴的目标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

  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过程。要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现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刻认识文化对于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这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着力夯实全民族全社会思想道德基础,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提出“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提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根本遵循。

  这是高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创造性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

  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强调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在***总书记心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创性贡献的重要体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深层支撑作用,揭示了文化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特殊重要性,极大拓展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视野、文化视野。

  ***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思想武器  行动指南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大唐芙蓉园,欢迎远道而来的五国元首夫妇。

  明快有力的古代佾舞、绚丽婀娜的芙蓉花舞……紫云楼前,一场大度雍容、如梦如幻的唐朝传统迎宾礼,展现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需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

  ***总书记强调,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面向未来,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

  在***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定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切勿贪功寻私名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强调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纠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专项治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人民满意是最高荣誉。然而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政绩观扭曲,为了升迁不择手段。例如,有的整天琢磨迎合上级,为让上级多表扬几句、多认可几次,一门心思揣摩领导意图和关注点;
有的喜欢搭“花架子”,搞“形象工程”,为的是显出自己的“能力”“水平”;
有的喜欢摆样子、走形式,一天走十几个调研点,下车拍个照就走。这类人一旦虚荣心得逞,就沾沾自喜,把它当成最大的政绩,对群众急难愁盼却视而不见。贵州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王进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曾坦言:“在省里开会我渴望被表扬,在区里开会我想方设法在干部群众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寥寥数语凸显其扭曲的政绩观,他将级别、职务视为自己的尊严、面子,却忘记了为民用权的公仆本色。

  追求成绩,是一种奋进姿态,本无可厚非,但对党员干部来说,开展工作的出发点要看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是否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果做事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名利,这种思想难免会催生扭曲的政绩观,以致昏招频出、劳民伤财。例如,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担任漳州市委书记期间,为了早出政绩、快出显绩,未经调研论证便花费2.11亿元打造建设6座仿古驿站,最终长期荒废闲置,维护成本高昂。荒唐行为的背后,是贪恋私名、牟取私利,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感情,破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总则中要求党组织和党员“切实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分则政治纪律中充实“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违背新发展理念、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处分规定,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为由违反群众纪律调整到违反政治纪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聚焦政绩观不正问题,严肃查处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弄虚作假骗取私名的事,或许可以蒙蔽少数人,但欺骗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检验某些成绩的真假虚实,到群众中去,听群众评说,自然能找到答案、听到真相。党员干部若要得到他人肯定,就该端正政绩观,以真实为基,以务实为本,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工作,方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内外兼修”让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伟大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要“内外兼修”,除思想杂念、把问题症结、提干事本领,对标对表、落实落细,不断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让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刀刃向内”祛除思想杂念,对标对表、检视己身,以刮骨疗毒、持续发力的姿态确保锤炼党性永远在路上。“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党性过硬才能行稳致远,检视己身是锤炼党性、夯实基础的重要一步。***总书记强调:“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刮骨疗毒”的意志对症下药,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转化成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际行动,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更要从内心深处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拉好防腐拒变“高压线”“警戒线”,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

  “整改向外”把准问题症结,落实落细、补足己身,以自觉融入、传承作风的基调确保清正廉洁永远在路上。“蚁穴不填,终将溃堤”。要将整改落实和清正廉洁相互映照,抓整改“动真刀”,外向发力,将问题整改落在实处,扎实提升干事成效。***总书记曾提到,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腐败问题保持不松懈的劲头,对照标准、先进,不留一处死角、不放一处缝隙,该强化的强化、该学习的学习,清理风险隐患,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将红线划准、划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更要主动接受、自觉融入各种党性教育学习当中,针对问题,列好目录,细化、实化整改措施,以台账式紧盯目标、清单式推进成效。

  “内外兼修”提升干事本领,标本兼治、磨炼己身,以笃行不怠、敢于斗争的作风确保实干担当永远在路上。“不私,而天下自公”。抓好实干担当的好作风,切实提升工作成效,将治标治本与磨炼本领相结合,推动形成一批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常怀敬畏之心,真正将全部热情与心思用在为人民服务中,守住小节、挡住诱惑,时刻保持笃行不怠、奋勇向前的恒心,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更要自觉拧紧遵纪守法的“发条”,坚持原则、勇于亮剑,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深入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明夯实根基、铸就未来。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党的20D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提出的科学论断,更是***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最清晰、最响亮的庄严号召。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清醒和坚定,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自信和坚毅。

  文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体 

  党的20D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典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0多年前,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秉持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远大目标和理想追求,坚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途和正道越走越宽广,必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典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指出,这个梦想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赓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史的逻辑是: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在历史和世界的坐标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使中华民族重现曾经拥有的辉煌,在21世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就是使中华民族重塑曾经拥有的地位,在21世纪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引领时代浩荡潮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既是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上引领时代的伟大进程,也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上垂范世界的伟大进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的主基调、最强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建设文化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紧密联系、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统一体。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原则遵循 

  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就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融通,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共同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自信才能自强。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不断蓄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条件。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铸就了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文化密码,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忘本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转化;
吸收外来,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之正,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之正,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之正。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之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文化思想是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余年来,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同时,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文化思想。

  新思想指引新航程。***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明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明的血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传统。我们党历来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长期以来,党内道一声“同志”,道出了彼此之间的坦诚相见、心心相印,道出了既讲感情又讲原则的关系、情谊。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越扎越紧,为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健全了规范、完善了标尺。

  同志之间交往,往来之中见党性、见初心。从查处的案件来看,有的干部把交往错当作交易,“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
有的干部把同志情谊错认成江湖义气,拉拉扯扯、称兄道弟……因利而聚的圈子,终会因利而散。“择权、择利、择钱而交”的庸俗交往,让本该清爽、规矩的关系,染上了铜臭味、市侩气,是不讲党性、丧失原则的表现。党员、干部要自觉净化生活圈、娱乐圈、交往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强化党性锤炼,让“朋友圈”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要时刻高悬利剑,守纪律、讲规矩。纪律和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党员、干部在交往时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彼此的关系才能清清爽爽。要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牢记“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一言一行,杜绝“七个有之”。同时,对于拿纪律和规矩当儿戏的党员、干部,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查处,让铁纪“长牙”、发威。如此,才能形成威慑,为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提供有力保障。

  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这是同志之间关系真诚纯洁的表现,也是我们党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当前,各级党组织陆续召开主题教育专题MZ生活H和组Z生活H,党员、干部要结合学查改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真诚指出别人的问题,该批评的批评,该提醒的提醒,又坦然接受他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有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是优良党风政风作风的体现,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让共产党人纯洁、坦荡的底色更亮,让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强。

欲影正者端其表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语出西汉桓宽《盐铁论》,意为想要影子正,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想要下面的人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一醒世之言迄今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仍有很强的启迪和警示意义。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
自身不端正,即使命令也没有人听从。历史证明,任何事情只有领导者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令行禁止、风清气正。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赵鞅,率军讨伐卫国,击鼓进军的时候,赵鞅站在屏障和盾牌后面,士兵发现主帅不见,就躲在原地。赵鞅看到这个场面哀叹:“士兵竟然坏到这种地步。”这时行令官烛过走到赵鞅面前就说:“文公勇武霸气,士卒也都坚毅果敢,结果在城濮大败楚军,他用的是同样的士卒。带领同样的士卒,却得到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你有些地方没有做到,士兵哪有什么不好?”于是,赵鞅走到了队伍前面击鼓进军,士兵们便士气大振,攻上城墙,取得全胜。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为官者的一言一行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晴雨表,影响广泛而深刻。领导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表率作用,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行为作风,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也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党员干部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甚至与党离心离德、腐化堕落,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为人民群众所不齿。“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在拒腐防变上,唯有常扫“思想灰尘”、常敲“律己警钟”、常做“廉政体检”,才能心无妄思、正气充盈,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能只表态不表率,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对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与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封沙、治水、改地,努力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他身患肝癌时,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以赤诚、勤勉、廉政的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宗旨,赢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敬重和爱戴。

  率先垂范是最有效的动员令。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讲操守、重品行、修政德,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修身律己,坚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勇于挑重担、敢啃硬骨头,用初心使命正其体,以慎独自律廉其身,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做好思想政治上的检视、剖析、反思

  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习主席强调,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各级组织召开MZ生活H、组Z生活H,党员干部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不断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MZ生活H、组Z生活H要开出新气象、高质量,首先就是做好检视、剖析,刀刃向内反思问题,查清根源,订实措施,坚决做到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党员干部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上的检视、剖析、反思,使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做好检视、剖析、反思,是党员干部自我修炼的重要手段,需要每名党员干部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首先要对标党性要求,严格对照JC,不能有丝毫偏差。坚持用党章党规的标尺量一量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不够的地方,看看自己有没有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清与亲等关系。其次要扣住主责主业,在厘清履职尽责的权限界限、搞清纪律规矩的红线底线、标清为官做事的尺度刻度的基础上,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紧紧围绕主题教育明确的对照JC的方面,重点聚焦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情况、抓备战打仗能力情况、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情况等方面查摆自身问题,既查摆具体事实,又深刻剖析根源,做到见筋见骨。此外,还要以模范先进为镜,照一照自身的问题,找准品行的缺项弱项、校准追求的航向取向、踩准改进的基点鼓点。

  做好检视、剖析、反思,必须见微知著。奋进新征程,会遇到许多重大风险考验、艰难险阻挑战、形形色色诱惑。如果在检视、剖析、反思中只看到明显的、突出的问题,看不到小问题、小管涌,很有可能在思想政治上经不起考验、在作风上抵不住诱惑、在纪律规矩上守不住防线,最终“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习主席指出:“无论什么时候,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怕就怕对问题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结果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党员干部须以如履薄冰的谨慎、事无巨细的清醒,严肃认真地从灵魂深处检视初心本色、从工作得失中剖析职责作为、从应对风险挑战中反思责任担当,揪出自身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苗头隐患和潜在风险,下大力剖析根源,坚决予以纠治。

  做好检视、剖析、反思,必须落于整改。在思想政治上不断检视、剖析、反思,不能停留在知的层面上,必须落于实实在在的行动,坚决做到立查立改、真查实改。否则,即便检视剖析得再彻底,但整改不到位,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认真真逐一纠治,扎扎实实抓出成效。对于容易整改的问题,要坚持当下立改的原则,及时纠偏正向、改正自我;
对于那些需要较真碰硬的问题,要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下大力解决顽症痼疾;
对于需要反复抓、抓反复的问题,要强化自我改造,以“不见成效不罢休”的决心和韧劲砥砺品行操守,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如此检视、剖析、反思,才不会踏虚走空,才能使自己保持干事创业的初心信心、敢闯敢干的力量能量、奋发有为的状态姿态。

  做好检视、剖析、反思,必须持之以恒。检视、剖析、反思,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主题教育的规定动作和开好专题MZ生活H,而要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终身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1942年,《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一定要反省自己》:“假如我们能够有决心来革除不好的思想和习惯,同时又有耐心一点一滴来建设新的思想和习惯,加上长时期不停的努力,则脱胎换骨,除旧布新,每个人都是可能的。”新征程上,每名党员干部尤须把检视、剖析、反思,刻在心里、抓在手上,勇于“中夜尝自省”“澡雪而精神”,思想改造的力度不松,反躬自省的习惯不改,严于律己的要求不含糊,整改除弊的决心不动摇,真正以革命性锻造的新风貌、淬火般重塑的新本领,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防止“头重脚轻”

  MZ生活H是一次真心剖析、触动灵魂的“政治体检”,然而,会上批评得再辣味十足,如果不见诸会后的实际整改行动,就会沦为表演作秀。要谨防“头重脚轻”现象,会上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会后涛声依旧、我行我素,真正推动问题整改见底见效,切实写好“后半篇文章”。

  直面问题抓整改。推动问题整改,首先要端正态度,卡实整改责任。对会前、会中查摆出来的问题,不在问题认领上“捡软柿子”,不在措施制定上“隔靴搔痒”,敢于刀刃内向,敢于动真碰硬,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将会上的诚恳态度转化为破解问题的实际行动。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正确对待班子存在的问题,靠前站位、带头部署推动;
班子成员要对号入座,紧密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工作,扛牢问题整改责任,认真抓好问题整改。要将会前梳理问题和谈心谈话、会上相互批评意见,以及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清单、整改整治尚未完成的任务等贯通起来,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逐条拿出整改的时间目标、措施办法,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一个改到位。

  求真务实抓整改。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做而不实不如不做。对MZ生活H的问题整改,要下实功夫、出实招、求实效,坚决克服“纸上谈兵”的虚假式整改、“拍照留痕”的过场式整改、“虎头蛇尾”的烂尾式整改,推动整改落到实处、改出实效。对问题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属于政策决策层面的问题,要抓紧查漏补缺、修订完善;
属于贯彻执行层面的问题,要及时建章立制,打通“中梗阻”;
属于具体落实上的问题,要卡实责任、落细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要敞开大门抓整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不满意的绝不放过,对群众有指正的抓紧整改,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常态长效抓整改。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紧密结合、“治已病”和“防未病”一体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整改。能够当下改的,立行立改马上办,明确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
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常态长效、动真碰硬抓好整治,防止久拖不决、整而不改;
反复出现的问题,注重从制度上找原因,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将整改成效巩固下来、坚持下去;
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要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形成抓当前、管长远机制,以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要坚持跟踪问效,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清仓见底,防止反弹回潮,切实巩固整改效果。

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既有宏观层面的目标任务、顶层设计,也有落细落实、重点突出的方式方法;
既有认识论,也有方法论,反映了***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最新成果。其中,居于首位的是“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实践要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根本保证。

  党的自我革命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完整体系,是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还是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无论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还是在全党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都是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事实证明,只有始终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才能确保自我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使党在直面问题、克服不足中永葆青春活力而长盛不衰。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推进自我革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更加需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各项工作。

  ***总书记指出:“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我们党突破“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世界性难题,关键要靠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形成依靠党自身力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强大合力。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好,管党治党就能严格有力,党的建设就能与社会同进步、同人民的期待相契合。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而更好凝聚全党共识、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腐败治理效能,为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保证。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新时代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进自我革命,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推进自我革命,是刀刃向内、自剜腐肉,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有***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迈进门槛更须走进心坎

  日前,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85亿元,用于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走访慰问是重要的暖心工程,既能让党员群众得到帮扶,也是掌握百姓所思所想的直接窗口。走访慰问迈进门槛更须走进心坎,要充满真心、情真意切,真正暖民心、赢掌声。

  既要有必需品,更要有人情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暖人心者,莫大于爱。走访慰问不是冷冰冰的、程式化的“规定动作”,而是充满真情、充满温暖的“有爱行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学会将心比心、注重平等交流,不攀比场面阵仗、不层层嵌套流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等情绪反应,不让走访慰问变味走样。同时,除了稳住困难群众的物质需求“基本盘”,还要送去精神慰藉,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入人心更能温暖人心。

  既要人到位,更要心到位。走访慰问是一次晓民意、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的时机,也是一次下基层、深调研、转作风、解民忧的良机。人到现场,心更要到现场。要做到“人在情境中”,在聊家长里短中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聊“柴米油盐”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坐一坐群众的板凳、摸一摸群众的衣被、掀一掀群众的锅盖,耐心倾听想法、及时记录意见、广泛收集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又要充分掌握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新愿望,反思如何使政策更接近民意、更贴近民心。

  既送“雪中炭”,更送“内热源”。走访慰问除了纾一时之困、解一时之难,还要为长远打算、为发展考虑。以“助人自助”为原则,通过前期摸排、明晰底册,逐一分析困难群众的情况、特点、原因、需求,坚持因人而异、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将更多社会资源与困难群众需求链接起来。以满足群众多样性需求为导向,送惠民政策上门、送致富信息进村、送实用技术入组、送就业机会到户,充分激发困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梦圆起来。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深刻启示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管出了习惯、抓出了成效,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八项规定”为何成为我们党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又是如何引领一场激浊扬清的风气巨变?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这个鲜明特征入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共产党之治、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彰显“一把手抓一把手”的落实之道。***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抓作风建设首先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形成鲜明的示范效应,给全党全国人民以信心和力量。从党中央做起、从高级干部严起,一级示范给一级看、一级带领着一级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大处布局、小处落子,彰显“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能抓住根本。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八项规定一子落地,党的建设满盘皆活。解决不正之风,关键就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超标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这些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党在群众心中形象的“大事”。从具体事例深挖病灶,从现实细节正本清源,中央八项规定为全面从严治党打开切入口、发出动员令,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铁面执纪、严肃问责,彰显“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管党治党之道。抓作风建设,抓和不抓大不一样,严抓常抓和严一阵松一阵也大不一样。***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党的20D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8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7.5万人,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严”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必须坚定不移长期坚持。

  求真务实、践行宗旨,彰显“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的为民之道。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既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也补精神之“钙”、立为民之制,推动党员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就能擦亮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风清气正、心齐事成,彰显“党风正,民风淳”的治理之道。讲排场、比阔气的铺张浪费逐渐少了,厉行勤俭节约拓展到各领域。逢年过节四处送礼、大吃大喝的现象得到遏制,清风正气传播到各角落。古人言,懿德茂行,可以励俗。中央八项规定涤荡了党风政风、学风文风中的不良因子,也极大促成了社会风气的净化、精神面貌的提振。全社会都以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奋力攀登,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

  大党大担当,大国大气象。***总书记深刻指出:“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如此高度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也是引领时代的制胜之道。”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好作风增强战斗力,以好生态凝聚正能量,更多更精彩的中国奇迹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理解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三重维度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苏州,仿若是被置顶千年的苏绣至品“双面绣”,一面人文鼎盛,一面经济繁荣,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人文经济学成就了今天的苏州,也正成为人们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视窗。

  人文经济学本质上反映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在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深刻诠释了经济与人文深度渗透融合的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其的认识从改革开放之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党的20D报告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之一。2006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就提出“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实质上是强调将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总书记有关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理论深厚、思想深刻、立意高远,我们务必要深入领悟、学习和贯彻。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先秦百家礼食之争。我国有关“文化”和“经济”最早的探讨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对于人文与经济的关系主要围绕“礼与食孰重”这个逻辑展开。儒家认为,人们失去“礼”的约束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和动荡。《论语·阳货》篇所云:“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需要对社会的礼制进行完善以防止“礼崩乐坏”。墨家注意到礼在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功用,但对儒家倡言的“礼乐一体”则不以为然,认为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无益于社会秩序的重新厘定,不过是徒耗社会的财富。墨家主张“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
从事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即国家富裕是由于百姓从事社会生产才会富裕,如果生产废弃了,那么国家的富裕也就废止了。所以治国的事,必须勤勉不止才可以治好。春秋先哲的争论用当代的话语逻辑可以概括为:人类的社会发展究竟是重点放在精神文明的构建上,还是放在发展生产力不停获取物质财富上?

  “礼与食孰重”成为了探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渊源。此后,儒家学说成为了主流之学,这场有关“礼与食孰重”的儒墨之争有了结论。儒学的“克己复礼”之所以能够在这场世纪争论中成为庙堂之说,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内在逻辑:由于农业生产所基于的自然条件有限,所以必须要把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进行合理的分配,加之人的欲望难以穷尽,故而要恢复“礼制”以规训民众的教化,做到知礼明义。

  及至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开始落后于西方并陷入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围攻境地。恪守礼制的文明大国终究抵挡不过船坚炮利的西方工业科技。在此之后,中国的传统人文主义开始出现了反思和迷茫。这也促使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驱动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妥善地处理好人文与经济这对逻辑关系。人文经济学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发展逻辑的深刻认知,是对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认知,科学回答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交融演进的辩证关系。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不平衡”理论。马克思是最早将“物质”与“精神”视作是一对相互协调关系的学者,他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理论构成了人文经济学早期的理论雏形。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并不一定保持着平衡的关系,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未必能创造出同样发达的精神文明和文学艺术。具体来说,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某些文艺兴盛的状态可能只存在于该文明的早期发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文明的进步,文明的繁荣底色会逐渐褪色。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曾经创造的文明体系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呈现给世人。其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如18世纪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远逊于同时期的英国,可其所创造的社会科学水准却不亚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

  马克思的观点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主流经济学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将效率作为衡量行为价值的唯一标准。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着重强调个体对于经济利益看似理性的决策,却忽视了人文价值对于宏观经济的整体作用。物质与精神的高度不对称在西方国家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就愈发明显。工业化和机器生产使得西方国家纷纷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同时也深刻重塑了各国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只剩下被精致理性计算的利益关系。受此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而轻精神”的畸形现象。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和信仰缺失成为了困扰西方国家百年来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意义:经济发展的人文主义回归。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突破了中国古代“精神中心主义”和西方社会“物质中心主义”的两种片面倾向,将文化与经济视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文化发展赋予经济发展以人文属性,而经济发展也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人文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人本主义的觉醒和人文价值理念的回归也具有重要影响。

  深刻领悟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而坚守人文本位则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线。高质量发展强调社会总体价值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这其中,文化是重要内容。文明似水,于无形中润泽人心。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需要有文明作为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文化是重要支撑;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是重要因素;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力量源泉。

  深刻领悟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助于实现人类既有治理范式的创新。传统人类社会治理模式表现为人通过技术研发赋能生产力的不断跃进,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物质文明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科技的新纪元。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国际社会试图免于被技术控制,避免人类社会滑向“技术利维坦”的深渊,其所依赖的恰恰是人本主义的回归和人文经济学的发展。

  深刻领悟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传统文明向现代化进行转型。而转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彼此相融和再造的过程,二者经过相互的作用,“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而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正是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思想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贯通以及科学理论、文化精髓与生动实践相融通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催生人文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也进一步呼唤人文经济学新的理论建树和人文经济的创新发展。

党性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德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员个体上的具体表现。习主席曾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崇德向善、修德正心的过程。领导干部讲党性、强党性,一定要追求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境界。如果在党性锻炼上不能坚持、有所松懈,就可能碰底线、坏规矩,不仅丧德败行,甚至违法乱纪。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就要常修党性这个“最大的德”。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是一个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先后部署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既是党员领导干部陶冶道德情操、永葆政治本色的终身课题,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领导干部的党性,当前强,不等于将来强;
一时强,不等于永远强。搞好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既不能有党龄长短之分,也不能有职务高低之别;
既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不能想起来就抓一下、过去了就放一边。周恩来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党性教育是一辈子的任务,不是一阵子的事情,需要一辈子提高不止、改造不止。

  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各级党组织应在领导干部的“德”上做文章,坚持把“德”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的首要标准,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匡正人生追求、升华思想境界,塑造高尚品格、永葆政治本色。领导干部应带头修好党性教育这门“心学”,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觉接受严格的监督约束,坚持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这为把握应对新征程上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指明了方向。

  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停歇。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反腐败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必须从源头着手、深化标本兼治。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需要全党全社会一起努力,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始终不放松惩治这一手,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以强大震慑力不断挤压腐败分子生存空间,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坚决铲除“污染源”。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严厉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当前,权力制约监督仍有不到位甚至缺失的问题,特别是对新型领域监管比较滞后,还存在制度漏洞,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监测、预防和惩戒措施有待完善。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在大力查处贪腐案件的同时,注重发现和纠治个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查办案件与强化监督、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阻断腐败滋生蔓延。

  “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是腐败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不想腐上进一步巩固提升,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树牢廉荣贪耻观念,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防范腐朽错误思想观念、市场交换原则向党内侵蚀。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自觉践行***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全周期管理,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使广大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因制度而“不能腐”,因觉悟而“不想腐”,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上一篇:(46篇)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心得汇编(202402)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 (18篇)党建评论汇编(202402) 党建 汇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