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7篇

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11-10 0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7篇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计10002字  内容提要  在新的发展时期,烟草行业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统一开放、诚信规范的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7篇

篇一: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计10002字

  内容提要

  在新的发展时期,烟草行业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统一开放、诚信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重点阐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工商两大经营主体以品牌为纽带,以“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为途径,开展全方位的协同,通过制度建立起协同机制。

  科学发展观对处于改革调整时期的中国烟草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姜成康局长指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烟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是提高烟草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途径。”这就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目标是引入竞争机制,开展适度竞争,建立起烟草行业在专卖制度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其标准是:环境公平公正、竞争适度有序、运行统一开放、行为诚信规范、营销富有效率、主体充满活力。其主要内涵:一是坚持合法竞争,也就是坚持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任何市场竞争的手段和方式都必须从有利于维护和完善专卖制度的角度出发加以选用,不能突破法律的框架,更不能破坏专卖制度。二是坚持有限、有效的竞争,专卖制度下的竞争不同于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要根据国家垄断烟草的特点、结合市场化改革的需要而采取有限竞争方式,体现竞争行为由国家宏观调控和竞争主体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等特点。坚持有限竞争,就要反对过度竞争,避免行业的大起大落。三是坚持正当竞争,坚决纠正地区封锁、体外循环、让利返利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使企业能够开展有序竞争。四是坚持开展适当的行政管理,把握好行政管理的“度”,使行政管理的权限更好地服务于改革的需要,减少或清除有碍于建立市场竞争机制的不适当、不合法的规定和做法,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走向市场化。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工商两大主体以品牌为纽带协同推进。品牌培育

  1

  全文共计10002字

  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正如姜成康局长所强调的:“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发展战略。”品牌战略的关键在于让品牌核心价值充分发挥马太效应,聚集资源,扩大优势,在“滚雪球”运动中不断累积品牌资产,在品牌扩张中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工业企业要改变品牌是产品牌子的错误认识,要明确品牌不是产品,而是能够体现产品个性,将不同产品区分开来的特定名称、标志物、标志色、标志字以及标志性包装等的综合体,是消费者记忆商品的外在形象,是产品概念对应消费群体的情感集合体。产品只是一切劳动的生产物,是生产物实体的表现形式。品牌需要不断投入,从而渗透到消费者的心中,而产品只能解决品牌的告知问题。每个企业都有产品,但只有部分品牌有美誉度和忠诚度。商业企业要认识到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商业企业要把服务产品做成品牌,再做成著名品牌,需要付出比工业企业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当前,中国烟草要加快培育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工商大品牌、强品牌,就需要开展品牌战略管理。一是做好品牌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品牌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搞好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市场,准确定位,长远规划。三是强化品牌形象管理,建设符合产品特色的品牌形象,用自身的特色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以提高市场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四是提高品牌信息处理能力,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变化来策划有效的品牌维护及竞争策略,促进品牌向前发展,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工商品牌的形成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完成和完善,在行业内引入竞争机制,其目的在于让品牌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发展壮大起来,以应对未来的严峻挑战。烟草工商企业作为两大经营主体,分处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但拥有共同的企业使命。而烟草产业价值链又是一条特殊的、在专卖专营条件下的垄断价值链,工商企业要具有明确的职能和清晰的分工,共同培育好品牌,共同面向终端市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

  一、工商协同的定位

  2

  全文共计10002字

  所谓工商协同,即以客户为中心、品牌营销为主线的内外一体、工商一体的品牌整合培育模式。工商协同,归根到底是让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共同走向市场化,建立真正的现代品牌培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讲,工商协同的定位由以下几个“取向”构成。

  在工商协同的价值取向上,把“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作为工商协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塑造一体化运作,高效互动的工商主体形象。工商协同作为行业的重点工作,按照行业共同价值观的要求,体现“讲责任、讲诚信、讲效率、讲奉献”的行业行为准则,不断提升工商协同的工作成效,把工商协同的价值取向从工商企业局部层面提升到行业整体层面进行深化,真正在工商协同过程中体现中国烟草行业的价值取向,确保行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工商协同的战略取向上,以提升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为目标,将构筑符合行业整体利益的品牌培育体系作为切入点,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培育行业重点品牌,提高市场化水平,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烟草行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相对于国际烟草跨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以及国际烟草巨头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中国烟草必须围绕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统一开放、诚信规范的目标建立起全国统一大市场,处理好工业产品品牌与商业服务品牌的关系。切实从地盘思维向整体思维转变,从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各自将自己作为行业品牌培育链上的节点来努力适应,以构筑符合行业整体利益的和谐品牌培育体系为任务,将网建视野从局部扩展到全局上来。

  在工商协同的发展取向上,要在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提高市场化程度,实现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统一开放、诚信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目标。提高市场化程度就要在专卖专营体制下进行市场化运作,这种市场化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渐进的过程,不可盲目求效。烟草行业要达到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要的要求,要走的路还很长,企业的市场化意识,以及认识市场、把握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尚需根本性的提高。工业企业要不断提升产品品牌的竞争实力,商业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工商协同,共同建立起

  3

  全文共计10002字

  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卷烟市场营销平台。通过完善卷烟市场机制建设,为重点工业企业搭好桥铺好路,让全国的重点品牌在统一大市场中自由竞争。

  在工商协同实施路径的取向上,协同是建设有真正市场竞争力的卷烟品牌和卷烟经营服务品牌的有效途径,提升工商协同水平就是提升品牌的培育水平,也是提升市场主体的运作水平。以“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途径,通过订单流程的梳理再造,推进工商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转型,为市场机制建设注入新的内容,真正把工商协同工作的提升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之上。

  二、工商协同的制约因素

  随着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商双方应在共同发展的理念下进行科学分工与协同,通过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培育“两个10多个”,最终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烟草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能否协同配合、如何协同配合,成为能否真正构建起一个分工专业、协同一致、组织有序、和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品牌培育体系的关键,关系到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烟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各自不同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各自具有不同的分工和特性。因此,工商企业在开展全面协同、培育品牌、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实际的矛盾。卷烟供求结构的矛盾

  卷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总量不能无限增长,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对卷烟生产总量实行“稍紧平衡”的原则,并严格规定生产总量不得超出计划控制。因此,市场供求形势是偏紧的,货源供应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供求总量存在缺口。实际上,供求总量的缺口本质上就是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的脱节。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量小的高档卷烟市场供应饱和,而需求量大的中低档卷烟却供货不足。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了有限的计划资源被无效占用。如果不能克服这些非市场因素,势必影响品牌竞争的市场秩序,影响网建效果,

  4

  全文共计10002字

  影响客户关系,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卷烟交易流程的矛盾多年来,烟草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是半年签订一次供销合同。在供求整合过

  程中,工商企业需要通过多次磋商和协调,还得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修改销售计划。目前开展的品牌定向整合,也是按商业企业的增量计划,通过工商磋商来推动的,时间长、效率低、响应慢,加上工商企业间的营销分工不够清晰,职责不够明确,协调的难度大。这些都说明了工商协同离要求还有差距,相关流程要加快完善,时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品牌整合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行业品牌整合的步伐加快了。但部分工业企业的品牌观念及品牌经营能力还欠缺,对品牌与市场的深度结合意识不强。虽然卷烟牌号的数量持续缩减,但新的规格不断涌现,造成了品牌在规格层面上的过度竞争。同时,在品牌培育上重点不突出,规格过多,更换频繁、整合的随意性较大,给商业企业的品牌培育工作带来困难,削弱了商业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尤其是在品牌整合和开发的过程中,工商之间事前双方的信息沟通少,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相互脱节、职责不清、各自为政的情形,造成了品牌整合与市场需求间的脱节、培育目标不一致、行动不同步、效果不明显的结果。工商营销目标的矛盾

  双方主要存在对市场总体认识上的偏差,工业企业把“决战终端”作为营销工作的重点,追求产品绝对和相对的市场占有率。而商业企业则把“市场调控能力”作为营销工作的重心,追求企业销量的做大做强,特别注重通过建网强网提升市场控制力,增加经营效益。这就出现了工业铺摊子、商业逐毛利的局面,双方的协同在低层次、小范围的基础上循环。

  三、工商协同的目标

  工商协同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最终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行业“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的指引下,树立起“共同的品牌、共同的市场、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责任”的营销理念,突出服务,加强工商协同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实现工业和商业在价值链上合理的专业分工和协作,

  5

  全文共计10002字

  有助于建立责任效率机制,有助于优化品牌培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在平稳地完成品牌置换的同时,加快建立起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统一开放、诚信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首先,工商协同要实现从“地方专卖”到“全国专卖”的改革整合。烟草专卖立法的本意是要形成“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全国烟草大专卖、大市场格局,充分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出现了专卖地方化的市场分割局面。行业近年来实施了工商分离、联合重组等战略举措,就是要回归烟草大市场的使命。烟草工商企业作为两个经营主体企业,虽分处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却拥有共同的企业使命。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工商企业都要跳出局部利益,着眼于长远,树立“大市场”和“大品牌”的观念,对于品牌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规划达成统一意见和形成清醒认识。工商双方在大范围内、深层次上的协同,为共同培育好品牌,做好品牌营销,共同面向消费者和消费市场,打造全国大专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工商协同要实现从“局部优化”到“整体最优”的转变。和以往的工商企业关系相比,新阶段的工商关系要更多地考虑行业的发展大局和整体的和谐。工商协同本质上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改革方式,是实现企业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更是实现中国烟草由大变强的必然路径。随着行业发展的逐步推进,工商协同将会导致整个行业职能的转变、机制的转化与体制的理顺。面对日益增大的国际卷烟品牌的竞争压力,中国卷烟品牌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树立起“中式卷烟”这面大旗,为企业和品牌拓宽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工商密切协同,商业要为工业提供市场基本信息,进行品牌宣传与消费引导,工业要主动与商业协调货源安排,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加大力度,不断挖掘产品内涵和树立品牌形象。此外,要实现工商协同,还需要商业企业提供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完善的营销网络以及良好的经营服务作为支撑,使品牌的销量不断扩大、效益持续增长、市场逐步延伸,从而实现由省内市场向全国市场的跨越,进而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跨越,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大品牌”的塑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首先,工商协同要打破信息孤岛,加快响应速度。销售数据信息是工商企业

  6

  全文共计10002字

  分析和服务市场的基础依据,要通过数据全面、顺畅的传输,解决工商间信息数据的孤岛问题。目前正在构建的工商营销信息的共享平台,是迈出的重要的一步,进入平台的重点工业企业,通过平台能快捷详细地查询到本企业的所有产品在该市场的历史销售情况,以及即时销售情况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业企业掌握具体产品在终端市场的销售状况,进一步提高了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率。其次,工商协同要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协同营销反映出工业和商业在供应链上的合理专业分工和协作,从而建立起责任效率机制,优化品牌资源的配置。双方在多层面上开展信息互动,商业企业向工业企业提供产品的市场份额、消费者购买习惯等基本信息,而工业企业则以产品特点、计划指标、投放策略、品牌发展等信息回报商业企业。工商企业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运行效率,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工商企业协同的水平,促使工商企业更加注重掌握市场的真实需求,使卷烟的生产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

  四、工商协同的途径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是现阶段工商协同的主要运作方式。进一步强化工商协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注重从“订单供货”向“订单生产”转化,其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优秀卷烟品牌的成长和壮大

  品牌培育的目的是让优秀品牌更加强大,让零售客户和消费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卷烟品牌若没有通过市场竞争进行淘汰,则强品牌不强,弱品牌不死,出现消费者需要的品牌供不应求,消费者不喜欢的品牌库存积压的现象。“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就是用市场的力量来加速卷烟品牌优胜劣汰的进程,让工业企业有订单则生产,没有订单则不能生产,使那些产生订单少、不太受市场欢迎的品牌尽快退出市场,让出市场份额;让产生订单多、市场适应性强的品牌得以扩大市场份额,尽快壮大。引导卷烟工业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以销定产”是市场规律,对传统的卷烟生产方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要求工业企业要真正按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品牌和生产量,使生产更加贴近市场,充

  7

  全文共计10002字

  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通过预测,以时间的优势改变空间上的挤占,节约成本,从而提升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促进卷烟商业企业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是烟草行业的一项重要改革,要求烟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和市场接轨,进一步确立市场主导地位的一项重要变革,昭示着烟草行业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烟草商业要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由坐商向行商转变,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促进建立新型工商关系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内涵在于建立起在市场化基础上的新型工商关系,真正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市场需要什么,工业企业就生产什么。反之,工业企业开发出的新产品,又必须通过品牌培育以进入市场、得到认可,其间的纽带和桥梁就要靠商业企业来搭建。通过订单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一头向市场延伸,由商业企业广泛收集市场信息,掌握市场需求,拓展流通渠道;另一头向生产延伸,引导工业企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从而把分散的卷烟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把卷烟生产和流通有效地对接起来,克服卷烟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粗放性,使产品更加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卷烟经营的市场化水平。

  五、工商协同的措施与建议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通过加强工商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工商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达成共识,明确职责,在实现信息协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培育品牌的合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协同。在协同范围上要从局部协同扩展到整体协同

  工商双方的利益紧密相连、荣辱与共。因此,应从地盘思维向行业思维转变,从维护行业发展、市场资源归属、品牌资源归属、效益归属、市场经济规律的高度对待工商关系。在协同营销中,工商企业要围绕培育品牌这个共同目标,开展

  8

  全文共计10002字

  理念协同、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信息协同等全方位的整体协同,建立起协同六大机制。

  一是科学的市场预测与报告机制。工商双方要共同研究市场,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搞好市场预测,把握市场的变化趋势,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共同培育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当前,国家局决定在工商企业间建立起卷烟需求的预测制度,要求建立年度预测、半年预测和月度预测的报告机制,把市场预测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科学、准确的市场预测机制,促进工商协同的深入发展。

  二是规范的工商专业分工合作机制。这就要求工商双方基于专业化的分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建立优势互补的资源协同与分工合作机制。工业要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导规格、具体消费取向与风格特色,协同商业制定品牌培育规划与市场投放策略。商业要突出重点骨干品牌的市场培育、消费引导、零售客户推介及品牌传播,协同工业围绕培育品牌开展卷烟销售工作。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管理机制。实施“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关键在于保障订单需求的有效供应。“订单供货”强化了烟草企业的市场导向意识,改变了过去脱离需求的供给模式,计划资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向有真实需求的企业。但是由于指标流动的幅度十分有限,有效货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具体产品上表现尤为突出,有待于把卷烟交易与计划管理、订单需求与产能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货源的有效保障能力。

  四是现代的仓储物流中心和新型专卖监管机制。当前,在卷烟运输中实行一车一证、直达认证、编码一次性录入的专卖监管方式,使得汽车运输成为卷烟物流的主要工具,增大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为适应现代物流“安全、经济、快捷”的要求,提升烟草工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需要在销区枢纽城市建立现代的工业仓储物流中心,实施物流二级认证、两次录码的专卖监管新机制。

  五是定期的工商磋商协调机制。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围绕品牌培育、营销策略等工作进行定期磋商,加强中高层互访,强化信息共享与交流,促进工商

  9

  全文共计10002字

  企业间的文化融合与战略协同。在商业企业主导的前提下,区域市场内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围绕品牌定位、市场细分、营销策略等工作进行定期磋商,协同商业企业更好地进行品牌管理、终端维护等工作,共建有序竞争的环境。

  六是完善的工作评估与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工作评估与考核机制,要从宏观管理与具体操作两个层面同时着手。一方面是以省级专卖局为主责单位,加强行业对工商企业间的协同监管,主要是以《烟草专卖法》为根本,以行业自律制度为准则,以培育“两个10多个”为统一目标,规范工商协同的程序、规则与标准;另一方面是以工商企业为主责单位,加强操作层面上的协同监管,按照“工商互动、协同营销”的管理协定,建立品牌经理协同职责双向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细则,明确职能、责任、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实时开展工作评估,实现共同监管。在协同深度上要从“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向“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延伸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为专卖制度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是行业改革的新突破口。这项工作的推进将带动行业政策层面和体制层面的突破。“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下一步发展将向“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延伸,这个过程将是工商协同的高级形式,需要双方协同研究烟草的产业链流程、货源流向和程序等问题。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是变计划主导为市场驱动,实现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工商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由原来卷烟物流的上下游关系变成了以订单为纽带的互动响应关系。“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实施必将加快工业与各商业企业间建立信息协同平台的步伐,实现工商企业每日跟踪信息,按周制定订单,定时送货上门,定期宣传促销,全程跟踪服务,网上信息交互的目标。“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向“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延伸后,工业企业把握市场的关键在于赢得终端----消费者,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实现依据市场需求,以订单为中心,自下而上的经济运行模式,最终形成一个起始于消费者需求,终结于原辅料供应商的闭环。在协同层次上要从“战术协同”向“战略协同”转变

  工商协同要提升到战略高度,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产销模式,创新流通观

  10

  全文共计10002字

  念,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大流通的意识,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来管理卷烟的生产经营。双方要明确定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首先,工商企业的协同营销,应以利益为结合点,兼顾双方的利益。品牌营销需要长期的协作,工业企业要保证商业合理的毛利率,保持商业的积极性;要了解商业的经营取向,不能一味追求卷烟档次的提升,而不顾市场对低档烟的需求;还要保证品牌的连续性和稳定的货源供给。商业企业应下功夫做好品牌推广,消除浮躁心理,忌走马灯式地换品牌,杜绝品牌营销的短期行为;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克服非市场因素,杜绝人为限制品牌的市场规模和投放面的行为。

  其次,工商双方要共同聚焦于终端消费市场。要清晰地认识到各自在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克服职责不明、分工不清、角色模糊,避免出现品牌竞争秩序混乱,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共同以终端消费市场为基点,开展有计划的分工,有目的的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营销优势,发挥好自身职能,形成合力。在协同效果上要从“有效对接”向“无缝连接”转变

  工商协同要在消费研究、需求分析、计划衔接、货源跟踪、库存管理、协同培育等主要的业务环节上,提供技术平台支撑,互相合作,共享资源。平台建立后,还要加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逐步做到沟通顺畅、流程对接、计划同步、供需匹配,建立起联系更加紧密、流程更加优化的新型工商合作机制,实现工商之间的无缝连接。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烟草行业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在专卖制度下引入市场机制,开展适度的竞争,实现烟草工商品牌的整合,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工商双方开展全方位的协同,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商企业在新的改革时期的必然举措,更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必然选择。经

  11

  全文共计10002字

  过工商双方的密切协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快。课题组成员:韩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杜建才浙江省温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副经理李振芳山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销售处副处长刘根甫北京市丰台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许亚楠江苏省苏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

  【

  12

篇二: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学习领会《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心得体会

  相信随着各类涉外司法解释的相继制定和落实,中国平等保护合法权益的司法氛围必将更加浓郁。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研究制定法律查明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适用等司法解释,准确适用域外法律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优化涉外民商事纠纷诉讼管辖机制,研究制定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司法解释。

  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打造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意见》继续重申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并就此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司法举措,彰显了以精准司法营造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的应有担当。

  司法服务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归根结底是要为所有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这就要求司法秉承权益保护没有国界的理念,对外商的合法权益一视同仁,平等保护。近年来,我国司法高度重视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公正处理了一大批中外广泛关注的外商权益保护个案,有力提升了我国国际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为推动外商参与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也应看到,我国司法服务外商合法权益保障仍有不足,掣肘了助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准确适用域外法律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司法解释较少,不但让司法在处理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的纠纷中面临着诸多实务问题,也导致司法对外商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完全与国际接轨,进一步补齐外商权益保护司法短板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平等保护中外商合法权益,吸引外商参与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既考验司法决心,又考验司法智慧。此次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研究制定法律查明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适用等司法解释,借以实现对域外法律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准确适用。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还就优化涉外民商事纠纷诉讼管辖机制、研究制定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司法解释列出了任务清单。

  相信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任务清单中各类涉外司法解释的相继制定和落实,中国平等保护中外商人合法权益的司法氛围必将更加浓郁,助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面效应必将更加充分释放。

  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自身市场活力,才能有效减少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才能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我国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为此,从制度建设着眼,坚持立破并举,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出台有效的政策举措,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有利于让我国市场资源优势发挥得更充分,也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篇三: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讯稿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今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1.5亿户市场主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拥有世界级港口群。2021年中国吸引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折射出“全球最大市场”的信心与底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将有利于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利用发挥、巩固增强我国市场资源的巨大优势,全面推动我国市场实现由大到强。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仍要攻坚克难。比如,《意见》提出,必须“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以物流成本为例,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一直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制度性物流成本过高。《意见》强调“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并把“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作为主要目标,就是旨在从流通端塑造更畅通高效的强大市场。

  从历史阶段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义重大。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有赖于此。市场的强大,不仅体现在规模

  上,也体现在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等方面。进入新发展阶段,建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不可少的支撑。一个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从发展效益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普惠性。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也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以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优化市场环境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打通堵点卡点拓展更广阔流通空间,以公平公正监管营造更透明营商环境,将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消费者。

  从发展特征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可行性。近年来,在物流配送、商品销售等领域,已形成不少以数字化为基础、线上线下融合的商贸流通新平台新模式,数字经济业态日益丰富。推动商品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强化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的打造,十分紧迫。狠抓《意见》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蓄积更为

  强劲的动能。

篇四: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构建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文/逄锦华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奇迹显示了中国独特的制度力量,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对于继续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落实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一、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与政府资源配置关系为什么社会主义要走市场经济道路,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理论和政府资源配置关系。早期市场经济发展信奉自由市场经济,认同绝对的市场机制。重农主义代表人魁奈在《经济表》中认为:完全自由是使再生产尽可能最大增长的唯一有效方法,“在完全的自由状态下,因此也是最繁荣的状态下”的生产与分配问题。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而且是唯一的。“他们是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他们各自追求各自的利益,往往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如真想促进社会的利益,还往往不能那样有效。”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最早提出了“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之后,“市场经济”被逐步概括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或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兰格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通过市场的方法进行经济核算。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但是人民有消费和选择职业的自由,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事实本身并不决定分配消费品和分配人民各种职业的制度,也不决定指导商品生产的原则。波兰的经济学家布鲁斯和拉斯基认为匈牙利改革失败主要是因为在原则上把市场力量的作用范围只局限于产品市场内,而把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把资本市场摒除在外。哈耶克认为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分散化知识的利用,那么这种可以被利用的运转方式就是市场的价格体制。“经济是满足社会个体需要的一种手段,任何事物都不具备内在的使用价值;只有在它对于人们具有主观上的使用价值的时候,客观的使用价值才会具有价值。”现实社会不存在单一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实践,学者开始对政府公权干预市场有所表述。弗·布鲁斯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要从实践中概括出来,没有实践,理论是不能发展的。”诺齐克认为“最弱意义的国家是能够证明的功能最多的国家,任何比这功能更多的国家都要侵犯人们的权利。”罗尔斯认为政府和市场的市场公正观就是“这种正义理论所表达的原则确认了一种关于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广义上的自由主义观念,而在财富和收入方面只准许这样的不平等,即这种不平等有利于改善最不利者的处境。”新古典经济学家与奥地利学派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没有市场和价格机制是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不同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可以运用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从而在资源配置上达到同自由市场过程一样的结果。关于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两者之间的区别,当然,政府维护了市场经济,即保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成员不受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建设并维持公共事业及公共设施方面,具有市场不能比拟的优势。所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拓展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和精准宏观调控,并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动建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社会经济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立起始于“计划经济和价值规律”研究。薛暮桥的计划经济与价值规律文章,在经济理论界掀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讨论。并提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仍然有必要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的作用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随后,学者主要围绕价值规律在社会经济中作用,以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论述。孙冶方强调价值规律思想,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对于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仍然起支配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化程度更高的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更发达、更大规模、更灵活的流通。”顾准总结经济计划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就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他认为,“马克思所指的价值规律,就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就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的量,决定一个使用价值的价值。”于光远则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商品经济,提出发展商品经济是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由市场机制决定资源的分配,可以激发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将曾经的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实施改革的重点。计划经济理论突破后,经济理论界学术方向汇集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于祖尧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文,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刘国光总结社会主义经济中整个国民经济不再分为两块,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却胶合成为一体,在统一的胶合体内互相渗透。还不能完全放任交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操纵,还必须有看得见的手,即国家计划和政府管理,来干预这些事情。董辅礽揭示了指令性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根本缺陷,提出由市场调节经济的运行改革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即摒弃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厉以宁关于社会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论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首先是商品经济。市场本身有一种自行调节的功能,它可以使需求和供给趋向平衡,市场调节是“第一次调节”。但市场调节有各种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进行政府调节,政府调节是“第二次调节”。以吴敬琏为首的课题组提交给国家体改委的《经济体制中期(1988—1995年)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国面临的发展任务要求加快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企业、竞争性市场体系和宏观调节体系“三环节配套改革”的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政府进行产业调整,以发挥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越性。张维迎提出价格双轨制,改革价格体制就是有计划地放活价格管制,逐步形成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的价格体系。周小川、楼继伟提出运用经济模型算出价格改革方案,使当时的价格逐步靠近供求价格。林毅夫提出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水平上,市场都是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的基本机制。王立胜认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只有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个方面协同发力、深化改革,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社会形态的演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苏剑提出,要扩大优质需求,就需要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创新,跳出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的藩篱。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产业的升级和调整的内在机制是市场机制,同时必然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学者普遍认为价格改革适应了市场机制的运行,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需要政府宏观调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与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吸收借鉴了一定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又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具有本质区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与时俱进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市场经济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内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少不了在这两部分的发展历程上“下功夫”。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突破了“计划与市场”对立的思想,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制度相结合,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大首次将“市场经济”正式写入报告;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成功经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在各方面优势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贯穿于各方面优势之中,经济制度的优势在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优势,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新的重要命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实践中还有一些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问题,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超大规模市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作用发挥

  还不充分等。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

  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认识和提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建设统一大市场和国家多年的长期发展决策一脉相承,并非权宜之计。我国处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加大开放力度,畅通内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这就要求国内市场具备充分的制度支持、高效的市场联通机制、资源要素价值的充分发挥,将经济增长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循环转向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上来。

  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立破并举,完善制度。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只有国内市场高效联通,打通从市场效率提升到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的通道,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互动,才能扩大市场规模容量,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的优势,进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第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应该是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我国市场基础制度、市场设施联通水平、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监管现代化水平等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加快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分工协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基础。第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通过统一大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合理集聚,支持科技创新及相关产业业态发展,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可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强大竞争力,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第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在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还有利于提高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第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优化市场环境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打通堵点卡点拓展更广阔流通空间,以公平公正监管营造更透明营商环境,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断推动,在经济改革调整中最重要的实践方式就是适时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立足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同时,提高供需水平的高标准,使经济增长目标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供给侧和生产领域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模式的同时深化要素市场改革,降低落后行业企业产业升级的资金成本和要素成本,使供给结构能够动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产业调整与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体现了供给侧改革的优势。”

  五、全国统一大市场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面貌。市场经济凭借其供求影响下的价格机制形成高效的资源配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全国统一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强大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是结构形态更优、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市场。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所增加,要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从而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社会主义制度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中首先认识到计划经济的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形式和手段,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和“必须”,资本主义也不全是市场经济,也存在有限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首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将发挥市场作用与坚持人民至上、质量优先相统一。在资源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质量优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使得市场经济能够克服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弊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公产产品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多种所有制并存保障了私营经济主体的地位平等,促进竞争、提供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商品生产,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通过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数据库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其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的多元化能够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激发其他生产要素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在二次分配中采取阶梯税收等方式调节收入差距,更重视公平,防止两极分化。“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逐渐成熟和定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围绕住房、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形成公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清单,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第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将市场配置资源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独特优势。精准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制定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将财税政策等工具与行业统筹、政策扶持相结合,能实现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同步调节、满足供给侧结构改革需求、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实现经济增长符合最广大人民的长期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打破地方保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必选项,也

  是当务之急。”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各地区不能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等各类政策。

  第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要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明确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双循环的关系。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并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参与到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中,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出现,发达国家开始脱虚就实,向制造业布局,形成国家保护产业发展的内循环经济方式,既往的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被打破,需要重新构建内卷式贸易体系,在国家本体和跨国客体中进行相对独立的资源优势配置。从畅通国内循环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内核”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新贸易和新产业出口,成为新的命运共同体建设要义。

  第五,建立高标准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向“强”转变。建立高标准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着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以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领域为重点,着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做法。

  强大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重要的还是结构形态更优,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全球而言,它是更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

  六、结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作为中国探索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建设实践的新制度,具有新制度本身焕发的强大生命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消费市场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但大市场并不天然具有相应的规模效应,我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能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科学把握市场规模、结构、组织、空间、环境和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提升政府监管效能。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形成大工厂和大市场的协同效应,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篇五: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学习《统一规划体系意见》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公布,《意见》是对于我国未来一定时期内规划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势必会对未来规划行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意见》的出台

  2020年9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审议通过《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会议强调,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方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统一规划体系建设,理顺规划关系,完善规划管理,提高规划质量,强化政策协同,健全实施机制,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体制,构建发展规划与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机制,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一、规划的重要性和地位显著提高

  1、规划的重要性

  《意见》指出,〝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

  1

  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两个重要足以体现出规划的重要地位,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规划是党的主张、党的战略、党的政策、国家意志的载体,规划的实施,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抓手,规划再也不能〝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2、规划的地位

  《意见》指出,〝国家发展规划,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而国家发展规划是〝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载体,这就意味着各级、各类规划是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对党的战略、党的政策及国家意志的执行和落实。明确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在编制规划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首先要确保党的战略主张能够在本级规划中落实,无论哪级政府、哪个部门,只有在吃透国家发展规划,理解国家发展规划的内涵,才能够将党的战略落实到位。落实国家战略形成〝全国一盘棋〞,才能有效的改善规划〝命太短〞、〝一届政府一个规划〞的局面。

  二、理顺规划关系、确立规划体系

  根据规划的功能,确定了规划的定位。

  统领规划:国家发展规划,规划体系中的最上位;

  2

  基础规划:国家级空间规划,基础平台功能,提供空间保障,其他规划的约束和指导;

  支撑规划:国家级区域规划、国家级专项规划。

  按照我国的行政体系,各级行政区的发展规划为本行政区的统领规划,空间规划作为基础平台,为地区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并对本地区的其他规划提出的开发和保护活动提供约束和指导。

  三、国家级空间规划的功能

  核心任务: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

  规划基础: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

  划定控制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制定管控手段: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

  《意见》指出,〝国家级空间规划要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

  3

  要控制线落地〞,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空间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种延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类指标实行用途管制,管控开发强度,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红线,只不过空间规划的内涵要更丰富、管控范围更广泛、管控手段更全面。

  四、建立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国家级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的管理单位,负责制定规划编制清单或编制计划,同时,国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规划间协调以及下位规划、专项规划对国家发展规划衔接落实情况审查工作。

  规划再也不能随意编制,《意见》指出〝未列入目录清单、审批计划的规划,期限少于3年的,原则上不编制规划〞。我国管理层级多、管理部门多,各级各部门均有自己的规划体系,存在着规划数量过多、质量不高、衔接不充分、交叉重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二是规划之间的重复和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作用的有效发挥。

  《意见》指出〝报请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空间规划,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制定编制目录清单〞,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国家级空间规划本身并非一本规划,要制定编制目录清单,也就是说,空间规划本身也是一个规划体系。

  4

  五、第三方机构的辅助作用

  国家鼓励科研机构、智库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规划的编制和规划实施评估过程中发挥相应的辅助作用,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为政府科学编制和实施相关规划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六、更加注重规划的实施

  规划的制定是难点,但规划的实施更是难中之难,再好的规划也需要不折不扣的落实起来,才能完全发挥规划的作用。

  《意见》对规划的实施提出的明确的要求,规划是引领,规划的落地离不开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支持,财政规划、金融领域规划的制定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规划的实施,财政资金要优先投向国家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制定。

  《意见》也指出,年度计划要与发展规划衔接、规划实施评估提出规划实施建议、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要与修订后国家发展规划进行衔接,也要进行动态调整和适时修订。

  5

  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意见》进行了学习和传达,是最早公开学习此文件的国家部门。无论传达的早晚,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意见》,势必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规划体系建设、规划编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6

篇六: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学习要点解读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创新试点。经过三至五年,试点城市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意见》的出台是对“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的总体谋划和战略部署。

  《意见》部署10个方面的创新试点任务,首批推出101项改革举措,并从组织领导、法治等四方面加强保障。总的来看,各项试点任务和改革举措聚焦痛点难点,回应了企业的普遍关切,针对性强、含金量高。从内在逻辑看,“十四五”时期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将聚焦四个方面:

  第一,聚焦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要求,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推进“一

  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着力破除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存在的隐性壁垒等系列举措,目标直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二,聚焦市场基础制度薄弱环节,着力夯实市场根基。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是三大市场基础制度。《意见》明确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出建立政府承诺合法性审查制度、政府失信补偿赔偿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评估制度、推行破产预重整制度、纠正各类中介垄断行为等举措。

  第三,聚焦企业生存发展关键业务,着力提升企业便利度。《意见》明确,要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和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提出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等创新举措,意图为企业减负。

  第四,聚焦政府监管和服务,着力强化政府职能有效性。政府监管和服务有效性关系到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保驾护航。目前,我国政府职能发挥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提出探索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完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等改革举措。

  《意见》蕴含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市场基础制度两类改革任务,这是该文件的最大亮点,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对营商环境内涵的拓展,体现了我国营商环境建设正向更高目标迈进。

篇七: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专题研讨发言稿

  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看,建立全国统一的规则制度,对于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重点任务,朝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方向协同发力,不断畅通经济循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等,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近期,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大任务,就是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更加坚决果断,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看,建立全国统一的规则制度,对于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最初疫情发生后,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做到了全国行程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互认。这套互认的统一规则,对防止疫情扩散、维护基本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现在仍然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比如各地往(返)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条件与时间规定不一致,还有一些地方甚至以疫情防控为由设置区域壁垒、限制商品

  流动,给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了阻碍。因此,按照《意见》要求,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才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疫情防控统一规则的建立与运行,应尊重医学规律,遵从公共管理理论。首先,要从制度建设着眼,强化公平竞争市场规则的建立。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可以说,近日发布的《意见》是贯彻落实《决定》的又一重大举措,而疫情防控、保障民生方面的统一规则,便是“重要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要打通堵点卡点,拓展更广阔的流通空间。要破除阻碍国内大循环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坚决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着力消除市场壁垒。各地不能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之外层层加码,而是要保证人员有序充分流动;也不能自行设置物流检测、处置“新规则”,而是要让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最后,疫情防控考验国家治理效能。《意见》提出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等工作原则,对于建立和完善保障民生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疫情防控中的一些流程、环节,可以在政府公益性政策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引入企业等第三方机构,以充分调动多方资源。而企业的介入,则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此,

  可以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从而有效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齐头并进。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抓好其他民生保障工程。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重点任务,朝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方向协同发力,不断畅通经济循环。

推荐访问: 关于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心得体会 一大 心得体会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