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2023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初三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3篇)【优秀范文】

2023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初三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11-02 09:1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初三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初三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3篇)【优秀范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初三地理教师培训的研讨会。这次培训不仅为我提供了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增加了我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地理教学的理论知识。我们分享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性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让我对地理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到实地考察和模拟教学。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理知识,并且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训练,例如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和组织地理辩论。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第四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

在培训中,我们还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这让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一个灌输者。通过互动和合作,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实践中,我试图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第五段:总结感悟

通过参加初三地理教师培训,我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教给了我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增加了我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为学生们带去更好的地理学习体验。

总结:

初三地理教师培训是一次丰富和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教学启发和体会。这次培训不仅帮助我提高了地理教学能力,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理解地理学科。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地理教师,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李剑锋,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中山区骨干教师。十一年工作中,八年担任班主任。发表论文专著多篇。教育格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标准"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标准"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把握空间尺度

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新疆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南昌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模型(式)化处理

这是地理思维的高级形式,将地理原理或地理事象就相互关系或因果分析等,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假设,而凸显其核心之理,原理的模型(式)化如工业区位三角、农业区位环型结构、中心地六边型结构等,地理事象的模型(式)化如俄罗斯河流和地形的分布格局、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等。

4、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释或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思考和分析。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层:谋生境界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层:道德境界认为教不好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第三层:生命境界他们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职业幸福。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本文主要介绍本人参加初二地理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该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的方式,使我深刻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更加了解了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活动。

第二段:理论授课

在理论授课环节中,培训师详细讲解了地理学科的内涵和地理教育的目标,提出了“生活化、趣味化、实践化”的地理教学方法。通过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地理教学的初衷和目标,了解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把握好地理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的比例,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地理技能。

第三段: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培训的重头戏,通过实际的操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各项地理实验和活动,为我在日后的地理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灵感。在操作中,我们有机会了解了如何进行地理实验和制作地图、海报等,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渠道。

第四段:交流讨论

在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活动,有主题演讲、小组研究等环节,这些交流和讨论,增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反思中更好地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一起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都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借鉴的方法。

第五段: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加了解了如何开展高质量地理教学活动。培训的过程也让我认识到,地理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够更好地教授地理学科,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在xxxx年炎热的夏季里,我有幸加入了xxx县特岗教师的队伍,这过程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格外的珍惜这份工作。教育局为了让我们尽快适应初中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那次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班主任工作规范,课堂教学标准,师德师风、教学工作规范,说课、听课、评课,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

而这次是我们时隔半年的又一次培训,经过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发现自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次培训正好给了我补足的机会。xxx县教育局为我们特岗教师配备了非常优秀的教师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地理组在杨金平老师和五中几位地理老师的带领下收获颇多,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次培训是我们半年来教学经验及方法的又一次升华,再一次激起了我们的斗志,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培训过程中,几位老师不吝将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统统讲给我们,还督促我们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在所讲的每一堂课后,我感觉自己都在不断的进步。随后又提及了如何做班主任,我从中体会到班主任要确立平等的观念,平等地对待每个同学,多以学生为出发点考虑事情,事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爱心感化人,使学生完全信赖和尊重你;要制定严明的纪律,要有明确的班规,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要一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给学生自主的管理空间与机会,学生也可以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参与者,这样,学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了,班级事务和琐事就不用班主任事事亲临,学生们自己就能解决好;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们,理解我们。

通过几位老师的衷衷教导以及这两天的训练,让我突然想起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我会用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希望未来的日子,自己能够在摸爬滚打中逐渐成长,真正成为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教师。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

今年暑假7月24日——7月29日本人在_市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星期的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现将本次培训的内容及个人肤浅的体会总结如下:

7月25日由长沙市第21中学的周捷教授主讲《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点滴——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校本教研与课程;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他重点强调了地理校本课程的特点、开发类型以及题目确定时的注意事项。

地理校本课程的特点:多样性、灵活性、探索性、差异性和直接的实践性优势。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类型: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发展性课程。

校本课程题目确定时的注意事项:

1、立足乡土特色,充分展现地方风采

2、注重教育效能,充分张扬地域优势

3、紧扣时代脉搏,充分挖掘人文资源

4、培养探究意识,充分开发创新潜能

7月26日上午由长郡—工业滤布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肖鸿教授主讲《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地图教学法、要素教学法、平台互动教学法等);转变学习方式是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强调了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下午主要是对教材中的六个活动和乡土地理的某些知识进行了讨论交流。

7月27日上午由长沙市第11中学的徐展雄老师讲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策略》,主要谈到了以下几个设计策略: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教学内容设计策略、教学方式设计策略、教学媒体设计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策略、滤布教学评价设计策略。

下午注意讲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

7月28日上午由班主任陈主民老师组织,观看了北京市琮文中学和101中学的地理课堂实录,下午我们全体学员一起集体评课、讨论。

7月29日上午,全体学员逐个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我们一起就今年中考的地理试卷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最后由本人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报告交市教研室的蔡国兴老师。

下午我们全体学员进行了测评和考核,班主任总结发言

本次学习紧张有序,安排合理,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大有收益;同时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向名师学习讨教的机会,了解到了外面的发展形势及变化;还有认识了很多市级的地理优秀教师,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更实际,更有启发和作用。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

作为一名新的地理教师,能参加这次地理教师远程培训,很来之不易优秀地理老师的讲解中,特别是对季风气候显著的分析,让我受益非浅,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必须在地理学科里面充分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针对以上教学观摩,其中得出以下启发:

1、注重地理教具的合理有效的使用,增强学生形象感。

2、合理有效的组织师生互动课堂。

3、肢体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4、制定优美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当老师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地理教学在中学地理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阻碍,我总结了几点:

一、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1)就是我们学校总是用一些非地理专业的人来上地理课(特别是用理科老师来上,在他们看来,讲讲课,让学生下来背就行了)我认为,地理学科不能像历史学科,光背是不行的。

首先就说明学校不够重视地理的教育。

(2)传统的教育习惯形成的这是一门“副科”。给学生甚至老师打下深深的烙印。虽然人人都在说现在做素质教育,但无论从政策还是实际行动都表明这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还没从这个阴影中跳出来)。以至于我们地理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重重。但就近两年来看,重视程度有所改善,尤其是把成绩加入中考成绩中来以后,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有所提高。

二、基础设施不健全。

缺乏必要的可用的教学用具(我们新来的教师,就连地球仪也没有一个,还是我自己早有准备,在政史系弄了一个)。 看了教学观摩与研讨,人家那设施,差不多与国际接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贫困地区将会改变,当然,政府的重视)。

三、学生严重缺乏课外的知识积累(小学是学过一些)。

学生每天有写不完的各科作业,使得学生无暇顾及我们的地理课程(其实也不能怪学生,他们可比我们那时的初中艰辛多了)。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雏鹰放弃了妈妈的怀抱,拥有了翱翔的自由;幼苗放弃了温室的呵护,拥有了参天大树的体魄;我们放弃了与家人的欢聚,放弃了轻松惬意的假期,拥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在盘点收获的同时还有些意犹未尽,甚至已经在翘首期盼下次集中培训的到来。

在教研室王凤翠老师的精心筹划下,在实验中学周到细致的后勤服务下,在常绪兰、韩霞、于红英、牟秀霞四位老师的精彩主持下,在全县六十多位地理教师的密切配合下,这两天的全县集中培训分三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首先是教材梳理,明确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把前两天在镇校级培训时进行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的梳理情况进行抽签展示。不管是整册教材的分析梳理还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老师们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老师们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把握,对教法独到的见解,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都让我受益匪浅。展示结束后指导教师及时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评,真是精辟深刻,一语中的。

第二个环节是资源共享,精彩再现在这一环节,以学校为代表把我们最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展示出来和大家共享。我首先代表实验中学展示发言,把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拿出来和大家共享,随后老师们都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纷纷毫不保留把自己成功的经验说给大家听,甚至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我们总结了近十种方法,最后找出最直观、最能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于超老师还结合其它优秀的课例把参加省优质课的优质教学资源给大家进行了展示,更让我们耳目一新,感受到全省较高水平的课例和全新的教学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释疑解惑指导教师事先把各学校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类,然后把问题分到四个小组进行讨论,人人发言,人人参与,小组长做好评价纪录、汇总,再次集合后负责把老师们的意见和方法向所有老师展示讨论的结果。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老师们感到困惑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另外,为了调节老师们紧张的心情和使后面的培训更有效率,我们还在每天培训的中间和最后设置了快乐驿站和培训建议两个小栏目,更具人性化。

从教学中独到的经验精彩展示到教学中疑难问题的争先发言,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到指导教师的精彩点评,无不显示了老师们积极探讨的学习热情,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每一个环节我也参与着,思考着,并快乐着。我感觉,这是一次思维碰撞的.精神盛宴,行走于一个个独特的领悟、一个个独到的观点中,汲取和品尝着大家共同酿造的玉露琼浆,不再为“独学而无友”苦恼。我惊讶于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地思考,真诚地交流,我们分享着智慧,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我们获得一个个的灵感,视野开阔了,见识深广了,思想活跃了。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些是我以前曾思考过的,有些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通过这两天的分组讨论精彩展示让我茅塞顿开,大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我忽然庆幸,多亏了各位同仁,多亏了这些独特的观点,不然自己在今后教学中不知还要走多少弯路。

其实这次培训我的另一大收获,就是惭愧。当我看到别的老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知识积累实在是浅薄得可怜;当看到别的老师洋洋洒洒,写出妙笔生花的培训感言时,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生涩得很;当别的老师激情万丈的时候,我有时却难免会偷偷懒,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惭愧。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这种惭愧将成为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文档为doc格式

-->

-->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在沈阳参加了几期省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方式更新,要注重学生探究,轻教师讲授。

地理不是任意创造出来的,它是从已有的地理对象出发,根据科学、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经人类自身的地理活动而形成的。虽然学生要学习的地理都是前人已经建造好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活动对人类已有的地理知识建构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讲解的现成的结论,应该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思维活动和组织过程。

在学习方式上还要注重“自主探究”的技巧。“自主探究”,既要探知识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又要探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对一个知识点要多问“为什么”、“下一步还有什么”、“由此可想(联系)到什么”等;对一个实例要多思考“有什么特色”、“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高和发展”等;对一个疑问要多咨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分析”等等。在自探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打开思路;通过实验、观察,反复推敲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接轨;通过归纳,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内在的发展规律与思维活动自然地形成了统一。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是积极的,只有亲自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为他们接受,并牢记在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象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实施有效教学,用教材实施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三、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过程粗略地可分成提出问题、探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施探究活动,首先要创设情境,后经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继而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以问题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然后再把这一系列问题组织起来,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我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几期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与匆忙,但却让我受益良多,硕果累累,培训中听到地理专家对地理学科教学的纲举目张居高临下的见解与阐述和一线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展示与交流,我的内心无数次的受到启发与震撼!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九

一团黑雾慢慢地想我袭来,黑雾似乎要将我吞噬,让我惶恐不已,高中的地理学习来了。

初中生活我的地理学得很差,加上不用功,情况变的越来越差。天啊!要我学习地理简直难上加难。刚开始学习地理时,我就有一种恐惧感,加上没有预习,地理已成为我的弱项,经纬网向我袭来,让我分不清东南西北。

可我知道,我不可能在地理上失手,于是我开始了我的魔鬼训练,强迫自己努力去学,刚开始时,感觉实在是太差劲了,由于没有基础,我被折磨得痛不欲生,背的死去活来的公式不到10分钟就忘了,可我还是坚持着。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我的思想慢慢地转变过来——原来地理并不那么恐怖,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地理。

昨天我们有一个测试,我认为考的不太好,因为我觉得我学习地理的时间还远远不够,我钻得还不够深,有难度的问题我还无能力解决。但是我相信,如果我能再继续努力学习地理,我的地理成绩会好起来的。

一个有趣的发现

当我努力钻研地理时,我发现地理与各科是息息相关的,有一次,我在做英语阅读时,有一个题目是如何确定飞机的位置,选项竟与地理息息相关。当我们再继续做下去时,我发现好几个题目都是同一类型,我不禁大喜,心中也同时坚定了学习地理决心。还有一次,还是在做题目时,我发现有一题目的计算方式竟与一地理公式很相似,于是我顺藤摸瓜,不到几分钟做完了,后来听同学们说,他们至今都不知道那解题方法。学习地理真有用!

不知不觉学习地理已有好一段时间了,尽管不太如人意,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十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

学过的

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

掌握多少

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

学过多少

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

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标准

标准

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把握空间尺度

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新疆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南昌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模型(式)化处理

这是地理思维的高级形式,将地理原理或地理事象就相互关系或因果分析等,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假设,而凸显其核心之理,原理的模型(式)化如工业区位三角、农业区位环型结构、中心地六边型结构等,地理事象的模型(式)化如俄罗斯河流和地形的分布格局、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等。

4、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释或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思考和分析。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层:谋生境界

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层:道德境界

认为教不好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

第三层:生命境界

他们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职业幸福。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一

新编高中教材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所从事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工程。本文对新编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几项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新知识同传统知识的关系

地理传统知识,大部分是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他们中学毕业后学习和工作中探索知识新领域、研究新问题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应从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出发,尤其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阐明主干知识,即仍以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主。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一些过时的、繁琐的传统知识将被淘汰,人们对一些概念、原理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更新,因而有必要更新知识体系,体现时代性。

毫无疑问,教材内容若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更新,不反映先进的思想和当代产生的新成果,将无法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目标。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澄清:一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有较大差异,新提出和流传的观念及名词,并不一定体现了现代化;二是应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对国外教材加以比较、研究和借鉴;三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应该是渐进的,变更过大会使师资和设备无所适从,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传统的知识内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永远能适应新的形势;五是新内容、新知识的大量涌现,可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总量和负担,应当坚持精选内容。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更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理学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等,教材应有所反映,但并非意味着新知识的过度增加,而应当体现于思想观念、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上,不断充实新的科学内容,修正陈旧、老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这种变化,认识和理解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科学。

2.从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大方向来看,新教材不仅要渗透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应力求反映世界地理的最新面貌和现代社会的最新问题,并引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解释现象、分析问题,以深化和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3.在阐明基础知识、重视基础概念和原理的同时,应将有代表性的地理研究手段和技术等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予以简介,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遥感技术、地理卫片航片等。

一方面表现了现代地理学领域内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相互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以往地理教材只重视概念和原理而忽视科学技术与手段的介绍,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科技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要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地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本国、本地区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争取有所发展和突破。

首先,增强地理科学知识在现代生活、现代生产中的应用介绍,打破纯地理科学的局限,突出学以致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以及对社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直接效益。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宜选取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原文,可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诸如资源、粮食、人口、能源问题、环境污染与环保问题等,既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也可利用这些现实问题教育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所具有的非其他学科所能替代的独特价值。

其次,增强地理科学知识与本国、本地区实际的有机结合。对于某些地理概念、原理等理性知识,宜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加以阐述,尤其要注意结合富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和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事例,以增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某些地理事实材料及实际应用内容,则要说明其中的地理原理及规律,指明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及结合,强调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来分析具体问题、解决现实问题。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觉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不仅要注重探求、开拓,也要重视学以致用。

再次,增强对学生科学志趣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建设祖国的宏伟志向。例如:可通过介绍地理科学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社会文化进步、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学好地理科学知识;同时,应通过介绍古今中外地理学家不畏艰难、执着奋斗所作出的重大发现和贡献,教育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报效祖国的祟高理想。此外,可通过渗透现代科学思想和观念,比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加强国际间合作观念、全球观念、参与意识以及效益观念等,有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倍受瞩目,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新颖性等特点,好奇心强、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质疑,勇于开拓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是创造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可在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1.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巧妙质疑和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配以图像、图表、演示、演算、演练等,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化难为易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知识。

2.继承以往教材的准确精炼、概括性强等优点,以表解、图解和纲要说明等形式来叙述一些事实、材料等陈述性内容,力求突出地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启迪学生探索联系,活跃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而学有所获。

3.通过介绍一些思维独特、别具一格或者尚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展开讨论和辩论,作出自己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富于创新的精神。

4.新编教材还可以专设一些“小栏目”、“小天地”等,让学生扮演知情者、参与者的角色,对地方社会经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作出自己的判断、决策或预测,并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专题内容展开探讨和研究,从而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广阔的新天地。

5.可以通过设计题型不同(如读图析图、计算量算、实际演示、观测观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判断推理、迁移应用等)、层次不同(如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求同求异思维,形象、抽象思维,直觉、分析思维等练习)、穿插形式不同(如练习题可灵活放在每章节教材前、中、后等)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练习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诱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四、重视编排构思,适合教学高中地理新教材应体现改革思想,有几点认识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编写要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面向大多数学校,适应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教师;二是教材编写有一定的伸缩性、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三是教材编写应认真汲取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吸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编写中的成功经验,注意总结教学实践中所摸索、创造出的行之有效的编写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方便广大教师教学;四是教材编写应倡导启发式,对知识内容,学生特点、仪器设备、教具手段等要素综合考虑,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学得主动而积极,既掌握知识,又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五是教材编写应渗透整体观念、联系观念、综合观念等,避免编写形式简单化,教学方法僵化,谋求编排体例、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例如:可综合学科课程(偏重知识系统性和结构)和活动课程(偏重实践活动和操作)各自的优势;综合直线式、循环式、专题式、特征式、问题式、纲要式等编排形式各自的特色,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以获得教学的整体效益。基于上述认识,可在编排体例和表述形式等方面有所改进。

总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继承发扬、博采众长,有所突破,编出特色,更好地为实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服务。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二

xxx,毕业于x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x区骨干教师。十一年工作中,八年担任班主任。发表论文专著多篇。教育格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把握高考脉搏关注地理素养

一、地理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过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掌握多少。

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二、课标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三、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8

四、新课程地理素养培养的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尠标准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标准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把握空间尺度

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x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x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模型(式)化处理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三

为了提高研训成员的地理信息素养,促进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动《地理信息技术》模块的课程建设,提升地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尹中锋中学地理工作室组织部分成员参与了江苏省地理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地理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高质量的培训,在该次维持四天的培训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实验分析操作,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3天半时间,我们全体培训人员都在机房进行具体的案例实验操作培训,即利用arcview3.2软件对已给的案例进行建模分析。培训的内容很有难度,实验工作量也很大,大家都做的非常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大。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很多难点重点,通过arcview建模以后变得直观、立体甚至动态呈现,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

培训结束以后,连云港高级中学副校长蔡教授又带领我们一行人参观了该校建立的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基地、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在实验基地,有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媒体,可模仿多个地理教学环境,这些技术的应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地理园中的模型,让学生在休闲时刻边走边看,兴趣倍增。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感受很多,反思很多,学习很多,真正认识到,以后要努力很多才能做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合格的地理教师!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 地理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初三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