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教案设计 >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17篇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17篇

时间:2022-11-16 09: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17篇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17篇,供大家参考。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17篇

篇一: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1《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分享一份《短歌行》教案给大家学习参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三、听范读,齐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四、合作探究,诗句解析:你认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忧。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在此感叹什么?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③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不是的。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运用典故。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我曹操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诗人将这几句诗,信手拈来,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与全诗融为一体,显得巧妙和谐。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存,看望,问候。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曹操。契阔:久别重逢。

  旧恩:老交情,老朋友。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仍是作者想

  象大家在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第三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

  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

  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总结:作者忧的是什么?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求;三忧功业未就。

  五、小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六、作业:背诵并默写本文。总结:《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则苍茫悲凉。《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二、整体感知1、范读。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三、课文赏析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问: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诗的前八句写: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

  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愁绪呢?唯有饮酒方可解脱。这八句就写出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忧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化用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求)。“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过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反复咏叹,人才难求,抱负难以实现。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点名主题,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抒发了功业未就的忧愁。

  二、解读诗歌意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诗歌运用了那些意象来营造忧愁的情绪?[明确]:“酒”、“朝露”、“鹿”、“明月”、“乌鹊”1、“酒”意象“酒”这一意象历来被文人运用,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这是离别的酒,前路渺茫,愁绪在胸。“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是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酒似乎总是被用来表达忧愁,所以人们常说“借酒消愁”,“酒”似乎成了忧愁的代名词。曹操在这里用“酒”意象同样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那份忧愁——人生短暂。

  问:然而,作者在这里对人生是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地态度?(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

  [明确]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面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好像是在叫人们要“及时行乐”。但是我们说了,学习这首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诗,曹操是胸怀大志的人,他是要干一番事业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而且结合全诗我们就会发现曹操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不是要人及时行乐,而是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及时地建功立业。

  问:但是这样强烈地目的,曹操为什么要用这样低沉的笔调来写呢?

  [明确]实际上曹操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就会说得非常真切,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贤士的心扉。所以说曹操的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2、“朝露”意象(重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这里主要是表现的春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所以诗歌后面才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阮籍)也都借“朝露”表达人生、生命的短暂。3、“鹿”意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这里比喻作者渴望找到贤才。4、“明月”意象“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也是相当多的。“床前明月光”(表达思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思念

  故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月寄情爱)。曹操在这里以”明月”喻贤才,气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说自己要摘取天上的月亮的,然而曹操气魄宏大,他就是要摘取那天上的皎洁的明月。而这明月正是贤才。贤才那么美好,我多么想得到他们啊!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对贤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

  5、“乌鹊”意象诗人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之贤才,这毋庸置疑。“乌鹊”一词有多种理解:乌鸦和喜鹊;乌鸦;泛指飞鸟。清代沈德潜亦指出:“‘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古诗源》卷五)。但“乌鹊”这一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承载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古人常以乌鸦的鸣叫、飞行或出行作为判断人事吉凶的依据,叫做鸦占。鸦占之俗可溯久远。《诗经》中就有“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诗经·小雅·正月》)意思是说乌鸦知道谁家富贵就会飞落到谁家的屋顶,这系吉兆。其后以乌鸦判断吉凶的信仰一脉传承下来。三、概括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突出重点)问: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呢?[明确]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相结合1、比兴(首先温习什么是比兴手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以乌鹊的绕树而飞、择木儿栖喻指贤者的择主而事,都自然贴切的表达了作者渴慕贤才、以共图大业的思想。2、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

  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3、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有对贤才的渴求,有既得贤才的欣喜,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有坚信天下贤才尽归己有的的自信。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抒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四、课文小结《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达到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五、拓展练习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曹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六、作业通过学习这首诗,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提示: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板书设计《短歌行》人生苦短渴望贤才忧(抒情)人才难得言志一统天下功业未就《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二、学习文本。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

  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

  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同学们是如何看出来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愁来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啊,在诗中曹操是如何来解决的愁苦的?预设: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的杜康代指的是什么?酒。这说明曹操是想借酒消愁了,那酒能不能真正的消解愁闷呀。预设:不能,那你认为什么才能消除曹操的愁闷。预设。“是人才。”→你从哪句中可以看出是人才?“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句诗是出自哪儿的?展示幻灯片,补充《子衿》的下一句。指出曹操的用意是:渴望人才的投靠。所以作者的第二层忧是什么呀?幻灯片展示:贤才难得。那同学们想一下,作为领导人,怎么样才能吸引人才呀。预设:给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那曹操给那些人才怎么来保证预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节:所以从这节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有忧愁,了解作

  者的感情,现在请同学们,我们再把前面的朗读部分,我们合起来读一遍。女生读前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注意把握情感。读完之后,到后两句在合,全班一起朗读。

  预设:同学们说一下,是不是比前面进步,很好,值得鼓励。小导入:中国诗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情感都是贯穿其中,那我们在往下学习作者的忧思之情是如何贯穿到下文中的。让一个学生来朗读一下下半节。→哪个同学能不能和我们说一下第二节首句中的明月作者用意何在?是不是真的像上天去摘取天上的明月呀。预设:是用明月来喻指人才,指出人才难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反复地歌咏着渴贤之忧啊。但接下来作者却写到了什么?“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哪个同学来说一下这句是表明什么的。人才来归顺曹操了,那人才都来了,曹操还忧什么?三忧功业未就。→对人才的忧思,贯穿了全文,但第二节有一处是作者写作者的欢喜之情的,是因为人才来和他交心,来归顺他了。同学们看是哪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那人才都来了,作者还忧什么呢?三忧功业未就。小结:所以人才的忧思,人生的苦短,都是因为功业未就,因此曹操为了自己的功业,他又对哪些人才伸出了橄榄枝?曹操是如何说的?预设:“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那些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贤才们。→这里曹操站在那些贤才的角度去虑及他们的前途,把贤才的煎熬变成当成自己的煎熬。这里曹操换位考是替贤才担忧之外,他是否还有另一层意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用了两个典故,一周公自喻,说明自己有周公一样对待人才

  的心,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所以我会重用贤才的。小结:1、曹操说歌以咏志,那这首诗曹操抒发自己的忧思之愁是

  为了表明什么志向?招贤纳士,统一天下。2、中国崇尚一句话:“文如其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

  们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总结:幻灯片展示。播放电视剧《短歌行》主题曲,引入到曹操英雄的形象。背诵。课堂总结:曹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文化上,都是以奸臣、

  逆贼的形象示众,但从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我们还是能看出曹操他是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英雄。所以同学们看文学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三、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2、比较鉴赏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问题(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3、合作探究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4、深入探讨教师引导问题预设: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

  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

  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阅读参考:慷慨激昂。6、个性解读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7、作业与拓展讲解作业要点并板书:短歌行曹操忧解忧人生苦短——>只争朝夕贤才难得——>招纳贤才功业未就——>天下归心《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5【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

  1、重点:鉴赏诗歌。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二、诵读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⑶结构:

  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呼唤贤才来归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四、写作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五、练习运用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方法,来鉴赏下面一首诗歌: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六、研究性作业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曹操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大奸臣、大枭雄,在《三国演义》中,他因嫉妒杨修的才能而杀之,但他也曾赤脚迎接许攸。有一句俗语叫做文如其人,现在我们学习了他的三首诗歌,再结合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客观地评价他。并写成文章,不少于800字。【板书设计】短歌行曹操

  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呼唤贤才来归《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篇6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三、讨论鉴赏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

  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

  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四、思想教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五、背诵课文附:板书: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结语:英雄的慷慨悲歌

篇二: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

  引导语:《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诗文表达了作者的野心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曹操《短歌行》的教案

  读英雄天下归心豪志品诗人生命觉醒情怀——曹操《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诵读品味体味曹操虚心招贤、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比较拓展感悟曹操自我觉醒、慷慨求索的生命情怀教学方法:探究法、朗诵法、品鉴法教学过程:环节一:背景导入知人论事教师导入:乱世是一个造就英雄也是一个造就诗人的时代曹操所生活的建安时代也是如此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刘决战曹操这位身处乱世的雄主已经54岁了这年11月15日天气晴明风平浪静明月皎洁曹操在大江之上置酒设月欢宴主将酒酣之时怀想往事:“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丈夫之志”赤壁之战在即此战倘若成功天下可定想到此处曹操不禁心潮起伏慷慨作歌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介绍诗歌背景了解创作由来Ppt:《短歌行》曹操板书:短歌行曹操教师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学生活动:一读课文形式:齐读教师点拨:《短歌行》这个题目并非曹操首创属于乐府旧题按照宋人郭茂倩的说法“短歌微吟不能长”《短歌行》是表示歌声的长短与诗歌内容无直接关系环节二:拟写题目整体感知教师设问:为了更好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试着给这首诗再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诗歌说明你的理由设计意图:检测预习成果整体感知诗歌内容Ppt:默读课文请试着给这首诗再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诗歌说明你的理由学生活动:二读诗歌概括诗意拟写标题教师:总结评价并在点拨过程中完成对于《短歌行》中贤才意象的解读(些诗句中透露出追慕贤才?)青青子衿——清雅美好文质彬彬(学生三读:读出怀思声调低婉)明明如月——才高德圣(学生四读:读出仰慕声调高昂)

  乌鹊南飞句——徘徊择主的状态(学生五读:读出着急声调沉郁)

  环节三:辨析题目体味情怀教师设问:在曹操笔下对于贤才有着最诗意的赞美其实我也在课前拟写了两个标题请大家依据诗歌原句来一下说说个好设计意图:体味曹操虚怀纳士、急切渴盼人才的情怀Ppt:招贤歌/求贤歌?学生活动:比较研讨教师:点拨解析:求字好更能体现出曹操虚怀纳士、急切渴盼的情怀有以下依据:为君故沉吟至今——求才不得之思贤若渴(学生六读)(沉吟的点拨:沉吟可不可以换作沉思歌吟?沉吟是沉思吟语是沉思之后怎会有吟语?《古诗十九首》有“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踟蹰”之句是说当你凝神思虑的时候你就把外界都忘记了如痴如醉甚至于口中念念有词这不仅是一种渴慕甚至是一种固执的追求和向往?辅助以朗诵)有嘉宾鼓瑟吹笙——求得贤才之热烈分享(学生七读)(呦呦的点拨:呦呦是鹿的叫声是说鹿发现山野之间有它喜欢吃的萍草就发出快乐的声音招呼同伴都来享用为什么要写君臣佐之以宴会?仍表曹操之诚心竭力)越阡陌枉用相存——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学生八读)

  念旧恩契阔谈?——求得贤才之摆设欢宴(学生九读)效周公三握三哺——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学生十读)(周公的点拨:这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读到这里你才知道他前面那些都是有用意的不仅仅是一般诗人的感慨《管子》“海不辞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求的渴求程度环节四:关联材料深味情怀教师设问:我也很同意大家的看法求字包含了曹操求才不得时的思贤若渴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求得贤才之后的热烈分享更为恰当曹操用了大量的语句表现对于人才的渴慕甚至是一种急切的渴盼固执的渴盼这其中包含着他一份诚恳真诚的赤子之心然而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却表达二十年绝宾客往来之望仍可与同岁中始举等耳这是为什么呢?Ppt:“年纪尚少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让县自明本志令》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体会曹操天下归心的壮志与英雄暮年的忧心相统一的情感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背景及关联材料的引入解析:

  学生理由1:曹操的目标不同一般人的理想他是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渴望成为一方的霸主(教师设问:你从里可以看出?天下归心何时可掇?我有嘉宾)所以对于贤才的渴慕不是有还是没有而是够不够供他收复天下大事要大做大事要急做大事要盛年之时来做

  学生理由2:文章开头说到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仅仅是人生短暂而且来自于作者如今已尽暮年他要完成的却是一统天下的雄伟壮志这种急切是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一种唯恐志意落空的忧虑

  教师总结:如果在曹操年轻之时他当然不会从《让县自明本志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有一等自信与包袱的人他也说过“唐诗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然而一个人不管你多么有才智理想当你死去的时候你的一切才智和理想就随之落空了还不如那朝露这是一种生命苦短的自觉然而这种自觉并没有演变为一种消沉的生命姿态而是在作者慷慨求贤的呐喊中换化为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这非英雄而不能为非大英雄而不能为只有大英雄才能把诗歌在顺境中写出积极的生命姿态在逆境之中写出更蓬勃的生命意志他写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更写的是你我的生命让我们再来读一遍

  学生活动:再读诗歌环节五:与诗相遇升华感悟ppt:大屏幕出现教师感悟:浩浩愁茫茫夜短歌终明月缺悠悠我心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曲求贤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教师活动:教师朗读教师提问:当曹操与诗歌相遇成就的是英雄的志意诗人的风骨当大家与这首诗歌相遇收获了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写下你的感悟ppt:当与相遇学生活动:学生书写口头表达设计意图:借用课终交流活动将学生思维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巩固下来升华课堂效果环节六:布置作业拓展体悟教师提问:当我与你们与这首诗歌相遇收获了很多很多请结合下发的积累资料以“与曹操相遇”为题写一篇随笔Ppt:请结合下发的积累资料以“与曹操相遇”为题写一篇随笔字数不限学生活动:记录作业

篇三: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一、导入(写作背景):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

  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Spea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集体诵读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1.第一层: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机遇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得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B论世再者,在当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3)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2.第二层:

  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慷慨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

  2)曹操是如何展现他的忧?(用典、比兴)

  1/3

  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呼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即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3.第三层:

  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B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事实上,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已经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而到来。2)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是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板书:贤才难得/求贤不得)4.第四层:1)比喻: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所。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就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过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明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打败,陈琳被曹操俘获。面对当年

  2/3

  的仇敌,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是曹操不但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的深沉。

  曹操礼遇人才重用人才,曾三次下令求贤,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运用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因而起到了独特的感染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用典一是愿学高山不辞土石,愿学大海海纳百川,延揽人才,可见其胸襟的广阔;二是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天下归心”,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而这功业未成的苦闷也就依然萦绕心头。这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板书:功业未成;志一统天下)六、小结思想内容《短歌行》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曹操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板书:英雄的慷慨悲歌请生自由朗读,读出曹操的“忧”。七、小结艺术特色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2、巧用典故,古朴深沉,自然妥帖。(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容量,使诗典雅耐读,精炼含蓄,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八、布置作业:阅读赏析《蒿里行》(艺术手法)九、板书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志(统一天下)功业未就(设问比喻借代比喻比兴用典)想象(虚实结合)

  3/3

篇四: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曹操的“忧”的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2、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教学重点:理解《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因为性格和志向的不同,每个人喜欢的诗歌类型也各不相同,那我问问大家,初读了曹操的《短歌行》之后,你们喜欢这首诗吗?……答案显然不是唯一的。

  不喜欢的同学首先说说你不喜欢的理由:

  A,诗歌内容晦涩难懂,

  B,表达的主题不容易理解

  C,语言短促,没有诗歌的有美感。

  ……

  喜欢的同学列举出你喜欢的理由:

  A,内容慷慨激昂,读来很有气势。

  B,化用诗经中的句子,内容丰富

  C,四言句式,读来铿锵有力十分整齐。

  ……

  教师总结: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那我也来说说我的感受。我觉得这首诗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整首诗读来洋溢着一种慷慨激昂,雄浑深远的情感,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深沉发问,还有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胸怀,是那样的大气磅礴,十分豪迈!而其中又不乏细腻婉约的情思,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句缠绵幽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暗自苦恼。所以这首诗既有豪迈的气势又有婉约的词句,不管是哪种性格的人都会喜欢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品味这耐人寻味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1、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2、关于曹操: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地认识曹操。

  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形象:

  A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建安诗人大都经历

  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关于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去日苦多,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全诗共32句,分为四层,每层8句。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朗诵。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慷慨之情。

  3,全班同学齐读,看能不能读出作者的那一份慷慨悲壮。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大意。

  5,学生找出疑难句子,其他学生解决疑难。

  四、品味情感

  1、我们知道欣赏一首诗歌,最好是能够找出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比如喜、怒、哀、乐、忧、愁等。同时揣测诗歌大致表达的情感,或者抒发的志向!

  提问:那我们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是什么呢?

  明确:“忧”。

  何以得知?请大家从原诗中找出带“忧”的句子。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提问:那么作者到底“忧”什么呢?大家找出相应的诗句子来回答。

  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

  我们这一节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

  A、理解分析曹操“忧”的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B、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的内心情感。

  2、品味“人生苦短”的情思

  提问:诵读前八句,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告诉我们人生短暂的?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朝露”喻人生,说明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自古以来,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人大有人在,如庄子: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有人主张人生短暂就该及时行乐,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镂衣》。但也有人以积极进取的心态珍惜人生:“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提问:面对人生短暂的忧,曹操不禁也对酒当歌了。(杜康----借代)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的。那么感到人生短暂,曹操是否和其他人一样认为还不如及时行乐呢?

  明确:不是的。作者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为什么不够用,这就要联系作者所生

  活的年代了。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这种苦闷和感慨,是在对事业和理想执着的追求中产生的,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它是英雄人物的苦闷和感慨,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3、分析“贤才难得”的情思

  阅读余下的诗句,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体现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明确:比兴的手法。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很显然这是一首男女相思之词,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只用了前两句,后两句改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那么曹操运用这首诗是想表达对谁的思念呢?是不是曹操也有位红颜知己让他朝思暮想,沉吟至今呢?当然不是,这里的“君”指的是贤才,这一改动,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这用比兴的手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活动,诗人不直接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而是引用诗经的句子,符合诗歌含蓄和抒情性的特征。

篇五: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一、导入(写作背景):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

  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Spea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集体诵读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1.第一层: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机遇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得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B论世再者,在当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3)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2.第二层:

  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慷慨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

  2)曹操是如何展现他的忧?(用典、比兴)

  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呼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即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3.第三层:

  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B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事实上,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已经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而到来。2)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是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板书:贤才难得/求贤不得)4.第四层:1)比喻: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所。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就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过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明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打败,陈琳被曹操俘获.面对当年的仇敌,

  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是曹操不但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的深沉。

  曹操礼遇人才重用人才,曾三次下令求贤,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运用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因而起到了独特的感染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用典一是愿学高山不辞土石,愿学大海海纳百川,延揽人才,可见其胸襟的广阔;二是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天下归心",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而这功业未成的苦闷也就依然萦绕心头。这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板书:功业未成;志一统天下)六、小结思想内容《短歌行》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曹操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板书:英雄的慷慨悲歌请生自由朗读,读出曹操的“忧”。七、小结艺术特色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2、巧用典故,古朴深沉,自然妥帖.(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容量,使诗典雅耐读,精炼含蓄,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八、布置作业:阅读赏析《蒿里行》(艺术手法)九、板书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志(统一天下)功业未就(设问比喻借代比喻比兴用典)想象(虚实结合)

篇六: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一、导入(写作背景):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

  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Spea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集体诵读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1.第一层: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机遇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得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B论世再者,在当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3)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2.第二层:

  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慷慨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

  2)曹操是如何展现他的忧?(用典、比兴)

  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呼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即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3.第三层:

  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B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事实上,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已经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而到来。2)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是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板书:贤才难得/求贤不得)4.第四层:1)比喻: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所。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就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过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明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打败,陈琳被曹操俘获。面对当年

  的仇敌,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是曹操不但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的深沉。

  曹操礼遇人才重用人才,曾三次下令求贤,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运用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因而起到了独特的感染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用典一是愿学高山不辞土石,愿学大海海纳百川,延揽人才,可见其胸襟的广阔;二是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天下归心”,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而这功业未成的苦闷也就依然萦绕心头。这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板书:功业未成;志一统天下)六、小结思想内容《短歌行》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曹操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板书:英雄的慷慨悲歌请生自由朗读,读出曹操的“忧”。七、小结艺术特色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2、巧用典故,古朴深沉,自然妥帖。(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容量,使诗典雅耐读,精炼含蓄,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八、布置作业:阅读赏析《蒿里行》(艺术手法)九、板书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志(统一天下)功业未就(设问比喻借代比喻比兴用典)想象(虚实结合)

篇七: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

  【绚兮原创】慷慨悲歌,思贤若渴——曹操《短歌行》赏析【原诗】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译】我一边喝酒一边唱着歌,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呀!就好像那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被晒干了。我在宴席上慷慨悲歌,忧愁充塞了我的胸膛。我该用什么来排解我的忧愁呢?我想也只有那杜康酒可以消解我的忧愁吧。

  青青的是你的衣衫,悠悠的是我的爱慕之心。就是因为你呀,让我忧愁、思念到如今。鹿群发出呦呦的叫声,它们在野外欢快地啃食着艾蒿。如果宾客们来到我这儿,我将鼓着瑟,吹着笙箫来欢迎他们。

  那如月亮般有着高洁品行的贤人呀,何时才会来到我身边。绵延心中的忧愁呀,如河水般绵绵不绝,难以割断。如果你能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拜访我。我们一定会开怀畅饮,纵情畅谈,将往日的情谊叙说。

  月儿明亮,星星稀疏的夜晚,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飞去。他们绕树盘旋了几圈,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度,海水也不会满足于它的深度。周公做丞相时一饭三吐哺,才使得天下的贤才们都聚集到了他的身边。我也会如周公般接纳天下英才的。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在汉乐府里早就有这个题目,而且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如大家熟悉的《长歌行》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也就是说,《短歌行》这个题目和《长歌行》一样都是慨叹人生寿命的短促。

  曹操在他的一篇文章《述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果国家没有我的话,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要称王称帝。这不是自夸,而是事实。汉献帝是个愚弱的天子,他做皇帝完全靠曹操维持,倘若不是曹操而是董卓之辈,恐怕早就把他废掉或是杀掉了。曹操不仅为维持了汉献帝的朝廷,而且还消灭了各地想割据称王的各地军政势力,如袁绍、刘表等。曹操还说过“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这种作风表现在诗里,就是一种“以我为主”的专擅“霸气”。我

  以为曹操把他英雄的志意、诗人的才情和霸主的野心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诗里了。这首《短歌行》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第2篇:曹操短歌行教案Duange某ingcaocao短歌行曹操Duìjiǔdānggērénhēngjǐh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Pìrúzhāolùqùrìkǔduō譬如朝露,去日苦多。Kǎidāngyǐkāngyōuīnánwàng慨当以慷,忧思难忘。Héyǐjiěyōuwéiyǒudùkāng何以解忧,唯有杜康。Qīngqīngzǐjīnyōuyōuwǒ某īn青青子衿,悠悠我心。Dànwéijūngùchényínzhìjīn但为君故,沉吟至今。Yōuyōulùmínghíyězhīpíng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Wǒyǒujiābīngǔèchuīhēng我有嘉宾,鼓瑟吹笙。Míngmíngrúyuèhéhíkědu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Yōucóngzhōngláibùkěduànjué忧从中来,不可断绝。Yuèmòdùqiānwǎngyòng某iāngcún越陌度阡,枉用相存。Qìkuòtányàn某īnniànjiùēn契阔谈宴,心念旧恩。Yuèmíng某īng某īwūquènánfēi月明星稀,乌鹊南飞。Ràohùānzāhézhīkěy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Shānbùyàngāohǎibùyànhēn山不厌高,海不厌深Zhōugōngtǔbǔtiān某iàguī某īn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精音律,善诗歌。其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第3篇: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谈䜩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文及注释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几何:多少。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䜩(yàn):通“宴”。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吐哺:极言殷勤待士。▲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

  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第4篇:曹操短歌行教案

  这句话来自曹操的《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魏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篇八: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4篇

  关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赏析

  ——诗,荡气磅礴;志,步月登云。

  周健安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作为一位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分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里的酒是诗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诗人感情升华的介质。

  第二节主要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子衿》中的诗句。“青衿”,作为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句引用可以看出曹

  操对贤能得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他建立功业的最最根本的基础,他的忧他的愁主要是因为只有有限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只能通过使用人才,加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他唯一去达到真正消愁的方式。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

  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主要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

  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绚兮原创】慷慨悲歌,思贤若渴——曹操《短歌行》赏析【原诗】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译】

  我一边喝酒一边唱着歌,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呀!就好像那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被晒干了。我在宴席上慷慨悲歌,忧愁充塞了我的胸膛。我该用什么来排解我的忧愁呢?我想也只有那杜康酒可以消解我的忧愁吧。

  青青的是你的衣衫,悠悠的是我的爱慕之心。就是因为你呀,让我忧愁、思念到如今。鹿群发出呦呦的叫声,它们在野外欢快地啃食着艾蒿。如果宾客们来到我这儿,我将鼓着瑟,吹着笙箫来欢迎他们。

  那如月亮般有着高洁品行的贤人呀,何时才会来到我身边。绵延心中的忧愁呀,如河水般绵绵不绝,难以割断。如果你能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拜访我。我们一定会开怀畅饮,纵情畅谈,将往日的情谊叙说。

  月儿明亮,星星稀疏的夜晚,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飞去。他们绕树盘旋了几圈,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度,海水也不会满足于它的深度。周公做丞相时一饭三吐哺,才使得天下的贤才们都聚集到了他的身边。我也会如周公般接纳天下英才的。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在汉乐府里早就有这个题目,而且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如大家熟悉的《长歌行》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也就是说,《短歌行》这个题目和《长歌行》一样都是慨叹人生寿命的短促。

  曹操在他的一篇文章《述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果国家没有我的话,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要称王称帝。这不是自夸,而是事实。汉献帝是个愚弱的天子,他做皇帝完全靠曹操维持,倘若不是曹操而是董卓之辈,恐怕早就把他废掉或是杀掉了。曹操不仅为维持了汉献帝的朝廷,而且还消灭了各地想割据称王的各地军政势力,如袁绍、刘表等。曹操还说过“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这种作风表现在诗里,就是一种“以我为主”的

  专擅“霸气”。我以为曹操把他英雄的志意、诗人的才情和霸主的野心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诗里了。这首《短歌行》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谈䜩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弹。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䜩(yàn):通“宴”。三匝(zā):三周。匝,周,圈。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吐哺:极言殷勤待士。▲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篇九: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教案范本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2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

  4

  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主语是谁枉为屈就,常可用枉临枉驾。能用在自己身上吗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所以主语是别人。问候的对象就是我。相在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动作一方我。例如: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⑧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阔”为分离。现代汉语中有阔别家乡三十载之说。“契”为聚合之意。此处用为偏义复词,强调契意,聚合。此处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此句中厌何解厌为满足,准确吗请同学们对照课后注释,认真体会厌和辞之间的关联结合典故,可知厌

  5

  为辞意,指推辞,推却,嫌弃。完整义理解应为山不厌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此处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疑问,多媒体展现成果。

  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1、对词句疑难的推敲,帮助我们完成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揣摩诗意。下面我们进入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完成以下任务。思考,在我们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动笔划出直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诗句。同学们找到那个词了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忧。好,请一位同学把直接体现“忧”的诗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忧的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般四言诗,以几句为相对较为完整的表意单位两句。所以我们读时应读六句。)教师明确:忧的是人生短暂,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果落实将这种忧的情感,落实到词上,那些词体现了人生短暂之忧?几何,朝露,苦多,难忘。老师简单划分一下这四个词。前三个词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我们叫情语;后一个词,表现形象或物象,我们叫景语。

  6

  这里用朝露来表现人生短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在古典诗歌中我们给它一个专有名称,比,以彼物比此物。教师总结:酒与情感紧密相连,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对酒当歌,抒发人生短暂的忧苦,一杯酒就把曹操忧苦的心境表现的更加厚重深沉。那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这六句诗?教师评价,突出慷慨悲凉的特点。2、诗人还忧什么忧贤才难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为人才,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难求的忧思。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吗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忧的诗句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乡,思国,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独的。为何在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教师明确: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贤才。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的忧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义性,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诗歌整体中去把握。同时,同学们再来审视一下,曹操对贤才的情感可谓极其充沛:有对贤才的深切思念,有对贤才到来的欣喜和礼待,同时也有

  7

  对贤才难求的忧思。在这里该如何把握呢哪种情感才是曹操对贤才的主要情感呢

  教师明确:现实中贤才难得,所以忧是主要情感。因为难得,忧思难以排解,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展现人才到来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喜悦。这是对忧的情绪的一种反向延伸。由此就将曹操渴求贤才的心情表现的充分。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的中间十六句,注意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情语和景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悠悠,但为,沉吟,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久恩。表现形象的词: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明明如月,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3、一般来说,忧的情感让人情绪低落,为何同学们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却声音洪亮,情绪昂扬呢这首诗还表达了曹操心中的什么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归附我,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天下归顺。与这种统一天下的壮志相连的是曹操广纳贤才的胸襟,那两个意象能体现这种胸襟山和海。山容万物,海纳百川,这种壮景把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

  此处还有一个人的形象和曹操联系在一起,他是谁周公。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曹操什么特点表现出曹操要以礼来待贤才,展现了他为天下操劳,鞠躬尽瘁的能臣形象。

  哪个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将这四句诗诵读一下?教师点评,突出气魄。

  4、这里还有同学们值得探究的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景象有什么特点这里曹操在表现什么

  教师明确:景象特点,表现一种彷徨可依的处境。这是谁的处境?①贤士。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表现贤才无明主可择时的彷徨无依,和后文展现的广纳天下贤才的气魄,遥相呼应。表现出曹操对贤才的关切,更能激起贤才的投奔之情。②一般百姓心境。战争乱离,百姓彷徨无依。曹操渴望挽狂澜于既倒,招纳贤才,统一天下。这里是对曹操统一壮志的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和衬托,揭示出他统一天下的目的是挽救苍生。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诗卒章显志。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9

  教师明确,到此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就完成了,那位同学能为大家将全诗有感情的诵读一下。教师评价,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将感情放在那些最能体现的情语和景语上。

  总结:人生不满百,长存千岁忧。我们忧青春已逝,时光短暂;我们

  忧生老疾病,亲友故去;我们忧年青时学业未成,中年时家庭事业不顺利;但这些忧不足以让我们徒然喟叹,只要有壮志雄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呢?请同学们齐声将课文诵读一遍,在同学们的诵读中,我们结束了课堂的教学,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大课堂中有大收获。

  10

篇十: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公开课)一、导入(写作背景):

  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Spea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集体诵读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1.第一层: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机遇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得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B论世再者,在当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3)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2.第二层:

  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慷慨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

  2)曹操是如何展现他的忧?(用典、比兴)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

  曹操《短歌行》教案(公开课)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呼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即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3。第三层:

  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B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事实上,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已经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而到来。2)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是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板书:贤才难得/求贤不得)4.第四层:1)比喻: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所。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就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过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明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打败,陈琳被曹操俘获。面对当年的仇敌,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是曹操不但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的深沉。曹操礼遇人才重用人才,曾三次下令求贤,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运用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因而起到了独�

篇十一: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P>  曹操《短歌行》教案

  引导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是曹操《短歌行》里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该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作为老师,要怎么教授这节课,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呢?下面是分享的《短歌行》教案范本,欢迎大家参考改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教案范本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

  《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主语是谁?枉为屈就,常可用枉临枉驾。能用在自己身上吗?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所以主语是别人。问候的对象就是我。相在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动作一方我。例如: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⑧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阔”为分离。现代汉语中有阔别家乡三十载之说。“契”为聚合之意。此处用为偏义复词,强调契意,聚合。此处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此句中厌何解?厌为满足,准确吗?请同学们对照课后注释,认真体会厌和辞之间的关联?结合典故,可知厌为辞意,指推辞,推却,嫌弃。完整义理解应为山不厌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此处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疑问,多媒体展现成果。

  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1、对词句疑难的推敲,帮助我们完成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揣摩诗意。下面我们进入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完成以下任务。思考,在我们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动笔划出直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诗句。同学们找到那个词了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忧。好,请一位同学把直接体现“忧”的诗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忧的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般四言诗,以几句为相对较为完整的表意单位?两句。所以我们读时应读六句。)教师明确:忧的是人生短暂,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果落实将这种忧的情感,落实到词上,那些词体现了人生短暂之忧?

篇十二: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P>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掌握诗中比兴和用典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设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比较归纳等学习能力。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精神;形成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的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情感变化。【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人积极向上,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创作风格。【教学方法】1、体验法: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3、拓展研究法:语文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升华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比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有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曹操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同学们,你们试想一下,在这个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的诗作应具有怎样的感情?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二、检查预习1、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2、关于曹操: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地认识曹操。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形象:(1)政治家: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2)军事家: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3)文学家: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我们初中学过它的《观沧海》和《龟虽寿》。3、关于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去日苦多,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三、整体感知1、欣赏《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2、学生组内自由朗诵,然后小组推选优秀者范读。

  1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慷慨之情。)3、全班齐读,看能不能读出作者的那一份慷慨悲壮。四、品味情感1、明确诗眼:

  我们知道欣赏一首诗歌,最好是能够找出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比如喜、怒、哀、乐、忧、愁等。同时揣测诗歌大致表达的情感,或者抒发的志向!A、提问:那我们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是什么呢?

  明确:“忧”。请大家从原诗中找出带“忧”的句子。“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B、提问:作者到底“忧”什么呢?大家找出相应的诗句子来回答。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分析作者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内心“三忧”之情的?2、品味“忧”之情感(1)品味“人生苦短”的情思A、提问:诵读前八句,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告诉我们人生短暂的?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朝露”喻人生,说明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自古以来,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人大有人在,有人主张人生短暂就该及时行乐,如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B、提问:那么同样感到人生短暂,曹操是否同李白一样,认为还不如及时行乐呢?明确:不是的。曹操是因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功立业而没有成功才产生的苦闷和感慨。这种苦闷和感慨,是在对事业和理想执着的追求中产生的,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它是英雄人物的苦闷,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2)分析“贤才难得”的情思提问:阅读余下的诗句,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体现对贤才的渴慕之情?明确:比兴的手法: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很显然这是一首男女相思之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那么曹操用这句诗是不是说他也有位红颜知己让他朝思暮想呢?当然不是,这里的“君”指的是贤才,诗人将自己对贤才的渴慕比喻为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人又将自己对贤才的盛情款待比喻为鹿呼朋唤友共享美食的情景!又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用明月比喻人才,贤士有如那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能把它摘到手呢?明月难摘喻贤才难得。

  还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面对“月明星稀”之夜作者不禁触景生情,以乌鹊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统治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笼络人才。士不北走则南驰,各事其主。曹操针对这种情况,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他们:你们不要三心二意了,要善于择枝而栖啊,你看,我曹操就是贤主,就是这么地渴望人才,而且会以礼相待你们,你们赶紧到我这来吧。(3.)分析“功业未就”的忧思

  2

  提问:从哪些诗句中看出作者有成就一番功业的胸怀?

  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曹操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不会嫌人才多的,你们放心来吧。

  后两句诗人巧用周公的典故,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

  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

  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到这里我们就比较清楚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了。

  3、探究诗歌体现的作者志向

  提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全诗着眼点:忧(人生、人才、功业),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志之所在,就是诗人忧之所在。

  五、课堂小结

  这首《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

  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尽管他有忧,但他的忧是站在国

  家高度、英雄角度上的忧。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

  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壮。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慷慨悲壮之歌。

  六、课堂检测

  1、要求学生组内提问,相互检测,把本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体现出来。

  2、同步练习:

  (1)《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

  )

  A、汉乐府

  B、乐府旧题诗

  C、律诗

  D、新乐府诗

  (2)《短歌行》运用了一些成句,这些成句取自(

  )

  A《离骚》B《乐府诗集》

  C《诗经》

  D《周易》

  (3)《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4)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

  A、苍凉悲壮B、沉郁顿挫

  C、慷慨悲凉

  D、豪迈悲壮

  答案:BCDC

  3、创新设计:假设你是一个企业或公司的领导人,现在要为本公司招纳一批人才,

  请拟一则招聘广告,要求:体现自己的诚意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形式要新颖。

  例:你想成为经济界举重若轻的青年才俊吗?

  你想成为未来中国呼风唤雨的中流砥柱吗?

  YMDGROUP给你一个施展才能的天地

  你想挑战年薪十万的职位吗?

  你想面对众人艳羡的目光吗?

  YMDGROUP是你激扬梦想的起点

  YMD(Shanghai)公司泣血跪求2004届优秀应届毕业生加盟,公司提供为

  期一年的Managem

  3

篇十三: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P>  一、导入(写作背景):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

  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Spea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集体诵读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1.第一层: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机遇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得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B论世再者,在当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3)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2.第二层:

  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慷慨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

  2)曹操是如何展现他的忧?(用典、比兴)

  1/3

  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呼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即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3.第三层:

  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B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事实上,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已经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而到来。2)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是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板书:贤才难得/求贤不得)4.第四层:1)比喻: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所。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就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过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明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打败,陈琳被曹操俘获。面对当年

篇十四: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P>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

  教学目标:1、理解分析曹操的“忧”的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2、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教学重点:理解《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教学难点:《短歌行》的情感表露。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脑筋急转弯:2008年奥运会上谁跑得最快?博尔特。那世界上又是谁跑得最快呢?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二、关于曹操师:好,我想同学们对曹操这个人物一定是比较熟悉了,那么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作评价。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地认识曹操。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形象:A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3

  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由此可见,此诗作于赤壁大战前夕。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战前夕,作者横槊赋诗是怎样的情形。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个电影片断,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首诗。同学们可以边看边思考一个问题: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慷慨: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产生的一种不平静的感情。)悲壮:心绪哀伤,意气激昂那好,我们把握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接下来我们全班同学齐读,看能不能读出作者的那一份慷慨悲壮呀!(配乐朗读)边朗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所在。我们知道欣赏一首诗歌,最好是能够找出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比如喜、怒、哀、乐、悲、恐、忧、愁等。同时揣测诗歌大致表达的情感,或者抒发的志向!

  那我们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是什么呢?------忧

  大家从原诗中找出带忧的句子。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那么作者到底“忧”什么?大家能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说明吗?他这个对人生的短暂的“忧”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或者说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更深层次的忧愁呢?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我们这一节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

  A、理解分析曹操“忧”的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B、同时还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的内心情感的。

  2、据注释自我疏通,教师点拨。1、师:大家先将这部分朗读一下,从对酒当歌读到唯有杜康。注意读出作者忧思之情。我们可以看到,开头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忧的是什么?忧的是人生的短暂。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自古以来,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人大有人在,如庄子: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积极进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镂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

  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而面对人生短暂的忧,曹操不禁也对酒当歌了。杜康----借代可是酒真

  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

  时忘却。那么感到人生短暂,曹操是否和其他人一样认为人生短暂所以还不如

  及时行乐呢?

  不是的。作者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为什么不够用,这就要联

  系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了。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

  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这种苦闷和感慨,是在对事业和理想执着

  的追求中产生的,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它是英雄人物的苦闷

  和感慨,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第一小节:前四句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

  乐,其实他真正想要的是提高生命质量,有所作为。(及时勉励自己建功立业,

  实现统一大业。)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

  广阔胸怀。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

  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

  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很显然这是一首男女相思之词,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

  去你那里,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

  和期盼的心情。这里只用了前两句,后两句改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那

  么曹操运用这首诗是想表达对谁的思念呢?是不是曹操也有位红颜知己让他

  朝思暮想,沉吟至今呢?大意为:只是为了你(贤才)的缘故,我沉思吟咏至

  今。这一改动,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

  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这用比兴的手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的内

  心活动,诗人不直接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而是引用诗经的句子,符

  合诗歌含蓄和抒情性的特征。

  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主要表

  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鹿喜欢群居,每当找

  到地上的蒿草,便呦呦地呼唤同伴相聚而食。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弹瑟

  吹笙把他们欢迎。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我曹操一定会待

  以嘉宾之礼的。前面诗人向贤才发出了深情呼唤,那么这里诗人应该是向人才

  开出了待遇条件,要以礼待才,敲锣打鼓来欢迎人才,这种态度何等诚恳,贤

  才能不心动吗?

  这里曹操用来再次表达自己对贤才的礼遇。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

  思想感情。

  诗人将这几句诗,信手拈来,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

  己的心愿,与全诗融为一体,显得巧妙和谐。

  5

  现在根据老师刚才的分析,一起来总结引用《诗经》的好处:诗经在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不仅具有崇高的地位,还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人们说话作文都喜欢引用它,不但能增强说服力,而且显得庄重典雅。3、贤才难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现在大家都知道诗人用明月比喻人才,贤士有如那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能把它摘到手呢?也就是说,我曹操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人才。作者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比兴,从广阔的背景上寄托了求贤之情。贤士不可招致,正是作者“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写出诗人求贤若渴而贤士不至的苦闷。一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辍)”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前面曹操是在呼唤人才,在跟人才谈条件,用的是嘴上功夫,那么在这里,诗人似乎要付诸行动了,他想自己去收揽人才,说明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又加了一层。但是,天上的月亮是那么容易就能采摘得到的吗?显然不是,因而这里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暗喻贤才难得。这也是作者二忧所在。越陌度阡,这里主语是谁。是不是曹操真的要穿过田间小路去拜访人才啊?

  不是。从下面的“枉”字可以看出,枉是表谦称的词,(当然,曹操作为丞相,且是实际掌权之人,可以说是在皇上之上,也即万人之上。用枉字,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尊重。)存,看望,问候。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曹操。曹操在这里是说人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屈驾来访我。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想象,但其中可以看出他的自信。契阔:久别重逢旧恩:老交情,老朋友。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仍是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这一层前面写贤才不来的惆怅,后写畅饮的欢快,正反对照,忧喜交织,极写出了诗人求贤的心情,以及诗人对贤才的礼待。

  第三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大家再将这部分读一下,注意读出作者对贤才的渴求之情。前面诗人对贤才尽以嘉宾之礼,这里由嘉宾转为老朋友,感情态度由尊敬变换为亲密,曹操对人才的感情越深,就越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望,你看,曹操都以老朋友来称呼你人才了,你说那些人才还好意思拒绝不来吗?曹操实在是高明啊!板书:忧——贤才难得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面对“月明星稀”之夜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乌鹊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依托(贤才无所依托),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统治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笼络人才。士不北走则南驰,各事其主。曹操针对这种情况,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他们:你们不要三心二意了,要善于择枝而栖啊,你看,我曹

  6

  操就是贤主,就是这么地渴望人才,而且会以礼相待你们,你们赶紧到我这来吧。如果说,前面曹操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那么这里曹操则是从贤才的处境和切身利益出发。你们说有这样的贤主贤才他们会不去吗?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其中又有一股霸气。

  接着诗人又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同学们看注释。前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重”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我曹操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不会嫌人才多的,你们放心来吧。从这里我们又可看出曹操会做思想工作的一面。俗话说文如其人,在这里,我们可看出作为政治家的曹操的精明之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到这边我们就比较清楚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了?(板书:三忧:功业未就)因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之笔!妙!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全诗着眼点:忧(人生、人才、功业),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志之所在,

  就是诗人忧之所在。这首《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

  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

  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有忧,有很深的忧,但他的忧是站在国家高

  度、英雄角度上的忧。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

  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壮。结论:

  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慷慨悲壮之歌。

  一代枭雄亦英雄(回答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生于乱世之中感叹人生短暂一心想着提高生命的质量,那00后的我们对自己人生有何想法呢?换句话说:怎样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些呀。关于

  人生之贵,哲人的论说同样精彩而深刻。有一首《惜阴》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去寸金还犹可,失去光阴何处寻。”用十分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光阴似金、光阴胜金的道理。

  其实,千百年来人们关于人生的思考和探问,归根结底是面对人生之短的难舍和人生之贵的珍爱:人为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才不算虚度,才算活得有意义,才不枉这一段生命过程。在我看来,做到“实”、“达”、“趣”这三个字,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可行的。

  7

  实,就是充实、实在。从本质上讲,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应在有生之年,有理想、有追求、有努力、有成就,赋予其真实而丰富的过程。古人曾总结人生有“三可惜”,即“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人在一生中尽可能多学点知识,多做点事情,多有点成就;不虚度,不闲过,不败身,也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了。

  达,就是通达、达观。人应追求坦荡人生、乐观人生。要有健康思维,遇事看得透,想得开;提得起,放得下。

  趣,就是趣味、情趣。人应追求多彩人生、趣味人生,而不是什么“无聊人生”、“枯燥人生”。人生短暂,如果我们能对事物多一些兴趣,让工作充满乐趣,使生活充满情趣,让人生多一点色彩、多一些变化、多一片空间,把有限的生命过程延长,把宝贵的人生历程点得更加美丽。

  8

篇十五: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P>  。

  一、导入(写作背景):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

  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Spea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四、整体感知

  -可编辑修改-

  。

  1)听录音,集体诵读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1.第一层:

  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机遇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得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

  B论世再者,在当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

  3)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2.第二层:

  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慷慨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

  2)曹操是如何展现他的忧?(用典、比兴)

  -可编辑修改-

  。

  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呼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即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3.第三层:

  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

  -可编辑修改-

  。

  停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

篇十六: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P>  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引导语:《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诗文表达了作者的野心,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曹操《短歌行》的教案。读英雄天下归心豪志品诗人生命觉醒情怀——曹操《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诵读品味,体味曹操虚心招贤、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比较拓展,感悟曹操自我觉醒、慷慨求索的生命情怀。教学方法:探究法、朗诵法、品鉴法。教学过程:环节一:背景导入,知人论事教师导入:乱世是一个造就英雄,也是一个造就诗人的时代。曹操所生活的建安时代也是如此。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刘决战。曹操,这位身处乱世的雄主,已经54岁了。这年11月15日,天气晴明,风平浪静,明月皎洁,曹操在大江之上置酒设月,欢宴主将。酒酣之时,怀想往事:“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

  1

  丈夫之志。”赤壁之战在即,此战倘若成功,天下可定。想到此处,曹操不禁心潮起伏,慷慨作歌。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介绍诗歌背景,了解创作由来。Ppt:《短歌行》曹操板书:短歌行曹操教师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学生活动:一读课文。形式:齐读教师点拨:《短歌行》这个题目并非曹操首创,属于乐府旧题。按照宋人郭茂倩的说法,“短歌微吟不能长”。《短歌行》是表示歌声的长短,与诗歌内容无直接关系。环节二:拟写题目,整体感知教师设问:为了更好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试着给这首诗再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诗歌说明你的理由。设计意图:检测预习成果,整体感知诗歌内容。Ppt:默读课文,请试着给这首诗再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诗歌说明你的理由。学生活动:二读诗歌,概括诗意,拟写标题。教师:总结评价,并在点拨过程中完成对于《短歌行》中贤才意象的解读。(哪些诗句中透露出追慕贤才)

  青青子衿——清雅美好,文质彬彬(学生三读:读出怀思,声调

  2

  低婉)明明如月——才高德圣(学生四读:读出仰慕,声调高昂)乌鹊南飞句——徘徊择主的状态(学生五读:读出着急,声调沉

  郁)环节三:辨析题目,体味情怀教师设问:在曹操笔下,对于贤才有着最诗意的赞美。其实,我

  也在课前拟写了两个标题,请大家依据诗歌原句来一下说说哪个好。设计意图:体味曹操虚怀纳士、急切渴盼人才的情怀。Ppt:招贤歌/求贤歌?学生活动:比较研讨教师:点拨解析:求字好,更能体现出曹操虚怀纳士、急切渴盼的情怀。有以下依据:为君故沉吟至今——求才不得之思贤若渴(学生六读)(沉吟的点拨:沉吟可不可以换作沉思,歌吟沉吟是沉思吟语,

  是沉思之后怎会有吟语《古诗十九首》有“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踟蹰”之句,是说当你凝神思虑的时候,你就把外界都忘记了,如痴如醉,甚至于口中念念有词,这不仅是一种渴慕,甚至是一种固执的追求和向往辅助以朗诵)

  有嘉宾鼓瑟吹笙——求得贤才之热烈分享(学生七读)(呦呦的点拨:呦呦是鹿的叫声,是说鹿发现山野之间有它喜欢吃的萍草,就发出快乐的声音,招呼同伴都来享用。为什么要写君臣

  3

  佐之以宴会?仍表曹操之诚心竭力。)越阡陌枉用相存——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学生八读)念旧恩契阔谈䜩——求得贤才之摆设欢宴(学生九读)效周公三握三哺——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学生十读)(周公的点拨:这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读到这里,你才知道他

  前面那些都是有用意的,不仅仅是一般诗人的'感慨。《管子》“海不辞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求的渴求程度

  环节四:关联材料,深味情怀教师设问:我也很同意大家的看法。求字包含了曹操求才不得时的思贤若渴,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求得贤才之后的热烈分享,更为恰当。曹操用了大量的语句表现对于人才的渴慕,甚至是一种急切的渴盼,固执的渴盼。这其中包含着他一份诚恳真诚的赤子之心。然而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却表达二十年绝宾客往来之望仍可与同岁中始举等耳。这是为什么呢?Ppt:“年纪尚少,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让县自明本志令》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体会曹操天下归心的壮志与英雄暮年的忧心相统一的情感。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背景及关联材料的引入。

  4

  解析:学生理由1:曹操的目标不同一般人的理想,他是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渴望成为一方的霸主。(教师设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天下归心!何时可掇我有嘉宾。)所以对于贤才的渴慕不是有还是没有,而是够不够供他收复天下。大事要大做。大事要急做。大事要盛年之时来做。学生理由2:文章开头说到,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仅仅是人生短暂,而且来自于作者如今已尽暮年,他要完成的却是一统天下的雄伟壮志,这种急切是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一种唯恐志意落空的忧虑。教师总结:如果在曹操年轻之时,他当然不会。从《让县自明本志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有一等自信与包袱的人。他也说过“唐诗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然而一个人,不管你多么有才智理想,当你死去的时候,你的一切才智和理想就随之落空了,还不如那朝露。这是一种生命苦短的自觉,然而这种自觉并没有演变为一种消沉的生命姿态。而是在作者慷慨求贤的呐喊中换化为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这非英雄而不能为,非大英雄而不能为。只有大英雄,才能把诗歌在顺境中写出积极的生命姿态,在逆境之中写出更蓬勃的生命意志。他写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更写的是你我的生命。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学生活动:再读诗歌。环节五:与诗相遇,升华感悟

  5

  ppt:大屏幕出现教师感悟:浩浩愁,茫茫夜,短歌终,明月缺,悠悠我心,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曲求贤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教师活动:教师朗读教师提问:当曹操与诗歌相遇,成就的是英雄的志意,诗人的风骨。当大家与这首诗歌相遇,收获了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写下你的感悟。ppt:当与相遇,学生活动:学生书写,口头表达。设计意图:借用课终交流活动,将学生思维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巩固下来,升华课堂效果。环节六:布置作业,拓展体悟教师提问:当我与你们与这首诗歌相遇,收获了很多很多。请结合下发的积累资料,以“与曹操相遇”为题,写一篇随笔。Ppt:请结合下发的积累资料,以“与曹操相遇”为题,写一篇随笔。字数不限。学生活动:记录作业。

  6

篇十七: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P>  关于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4篇第1篇: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曹操《短歌行》赏析——诗,荡气磅礴;志,步月登云。周健安《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全诗分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里的酒是诗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诗人感情升华的介质。

  第二节主要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子衿》中的诗句。“青衿”,作为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句引用可以看出曹操对贤能得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他建立功业的最最根本的基础,他的忧他的愁主要是因为只有有限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只能通过使用人才,加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他唯一去达到真正消愁的方式。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

  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主要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由于求才

  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

  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第2篇: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绚兮原创】慷慨悲歌,思贤若渴——曹操《短歌行》赏析【原诗】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译】

  我一边喝酒一边唱着歌,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呀!就好像那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被晒干了。我在宴席上慷慨悲歌,忧愁充塞了我的胸膛。我该用什么来排解我的忧愁呢?我想也只有那杜康酒可以消解我的忧愁吧。

  青青的是你的衣衫,悠悠的是我的爱慕之心。就是因为你呀,让我忧愁、思念到如今。鹿群发出呦呦的叫声,它们在野外欢快地啃食着艾蒿。如果宾客们来到我这儿,我将鼓着瑟,吹着笙箫来欢迎他们。

  那如月亮般有着高洁品行的贤人呀,何时才会来到我身边。绵延心中的忧愁呀,如河水般绵绵不绝,难以割断。如果你能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拜访我。我们一定会开怀畅饮,纵情畅谈,将往日的情谊叙说。

  月儿明亮,星星稀疏的夜晚,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飞去。他们绕树盘旋了几圈,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度,海水也不会满足于它的深度。周公做丞相时一饭三吐哺,才使得天下的贤才们都聚集到了他的身边。我也会如周公般接纳天下英才的。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在汉乐府里早就有这个题目,而且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如大家熟悉的《长歌行》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也就是说,《短歌行》这个题目和《长歌行》一样都是慨叹人生寿命的短促。

  曹操在他的一篇文章《述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果国家没有我的话,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要称王称帝。这不是自夸,而是事实。汉献帝是个愚弱的天子,他做皇帝完全靠曹

  操维持,倘若不是曹操而是董卓之辈,恐怕早就把他废掉或是杀掉了。曹操不仅为维持了汉献帝的朝廷,而且还消灭了各地想割据称王的各地军政势力,如袁绍、刘表等。曹操还说过“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这种作风表现在诗里,就是一种“以我为主”的专擅“霸气”。我以为曹操把他英雄的志意、诗人的才情和霸主的野心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诗里了。这首《短歌行》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第3篇: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谈䜩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文及注释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几何:多少。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䜩(yàn):通“宴”。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吐哺:极言殷勤待士。▲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

  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第4篇: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推荐访问: 短歌曹操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 短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