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教育教学论文8篇(全文完整)

教育教学论文8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3 15:4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论文8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教育教学论文8篇(全文完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若想使“学困生”变为学优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发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欲望,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兴趣

常言说:“千人千品,万人万相”。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充满希冀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有些学生会由于初一的成绩不理想,自感升学无望,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经验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良好的“开场陈词”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由于“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但根据你们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我不会是同样的教学方式的,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象历届学生那样成功的喜欢上物理。”在上新课前采用几个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两个魔术,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把手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体离开手,它一定会掉下来,如果加上用力吹气,物体掉得更快。但实验现象恰好相反,学生的求知欲又被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然后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了解和赏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赏识。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四、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与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中学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教师是一份偏向应用性的职业,因此师范学校的重点是要培养出更多能把书教好、受广大学生拥戴的教师,师范高校要转变教师人才培养的观念,在强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要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该标准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师范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认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严重不足,实际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性和师范性在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大家都承认教育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对于教育专业化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论教学大大超出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很多实践教学的时间都被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所挤占。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把重心放在学术性上,导致有些本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胜任教学岗位,教学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范畴。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操作练习,也不仅指教育实习和见习。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要远比教育实践广泛得多。

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均十分有限,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失调。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导致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教学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见习、实习大多集中在最后阶段。这种前少后多的实践课程安排,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切实收益,使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不完善,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性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个体教育,也包括开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我反思。但主讲教师和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小学教师实践经历,对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实践缺乏切身体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小学教材和小学教学方法鲜有研究,课堂讲授教条化、书本化,也就很难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指导。并且实践性内容平时只是零碎地依附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小学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实践为特点的系统性整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体会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反差,认为书本上讲的理论都是不实用的。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反映出当前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的阻断。

3 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管理和指导

除了学校内的实训活动,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双方签署一份协议,后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稳定、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数量少,类型单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种状况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无处可去”,因而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与考核,是学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导的。但高校的指导教师更关注教学及科研,认为指导实践教学是一件没有面子、没有前途的工作。实习学校虽然会为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这些教师忙于教学、管理等常规教育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实习生进行细致、系统的指导。实习管理存在责任不明、过程监控不力等问题。

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1 积极促进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定位高校,面向小学教育,对于小学教师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种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上好,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更多是一份应用型的职业,而不是研究性的职业,因此,在师范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各项教学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谛,避免一味对学生灌输各种教学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进一步提高强化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切勿因为实践课程难于开展而缩短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建立课程之间、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科学地规划好实践教学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长短,对于一些已经开展过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实践教学目的,应该积极总结经验,延长或重新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一些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

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小学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别于其它专业教学实践,例如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应该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动性的活动,鼓励小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音乐等相关的课程。

2 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

教师人才的培养是师范学校所肩负的重任,它直接决定着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基本功,确保他们能够完全胜任未来教师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教学是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是熟练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并不完全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必须将教学实践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初期,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远程视频的方式来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观摩活动结束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刚才观看的教学视频进行积极的讨论,促进他们就如何将教学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在讨论活动上,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的碰撞,逐渐形成学生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应该逐步引导师范学校的学生深入到小学课堂,让他们融入到各小学的日常活动中,通过这种亲身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3 积极促进高校和小学的合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为使广大小学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对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必不可少,小学教师大都工作在教学一线,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各种教学理论的积极践行者,而高校教师除了负责日常教学活动外,还承担着各项研究工作,因此通过加强小学和高校的合作,对于促进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学校内的各种实践教学设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小学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各项经费的投入,对于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一、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教师过度依赖于信息化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物理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教学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他们认为应用信息化技术,节省教学时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致使很多物理教师过度依赖于信息化技术,甚至有些初中物理教师一整堂课都是利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导致教学模式由以往人的灌输,转变为机械式的灌输,违背了新课改的宗旨,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初中物理教师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根据教学内容,上网收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素材,生搬硬套的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使得教学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2.学生过度依赖于信息化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由于过度依赖于信息化技术,学生会不愿意抄写笔记,或者利用高科技手段,如录音笔、摄影机等,录制课堂教学内容,以用于课后的学习,这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物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创新方式

1.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物理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但是,许多中学不重视物理实验课,再加上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实验室的投入不足等因素,物理实验的开展,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师,开展模拟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物理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和掌握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等,提高学生的物理感知能力,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2.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物理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具有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能够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筛选教学信息,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3.利用信息化,提高物理教师的执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学生则处于主体的地位,因此,物理教师应该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信息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巧,用多媒体,播放、展示教学内容,合理监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4.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是只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平台,推荐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物理内容,扩宽学生的物理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选择物理教学资源,科学制作物理教学课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记录教学管理的过程,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建立、分类、管理和使用四个方面介绍档案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劳技教学 活动档案 管理使用

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劳技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劳技教学活动服务,是学校教学管理档案的一个部分。科学、系统、规范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对促进劳技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必要性

1.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劳技学科的教学改革。我校在1990年至20xx年开展劳动活动项目70多项,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些档案为学校课程改革中编写劳技教学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校自编的劳技教学校本教材《绿色家园》在市级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可以为劳技课外活动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对提高劳技课外活动的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如我校劳技兴趣小组在饲养金鱼方面有许多成功与失败的记录,这些饲养记录以档案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为学生在饲养金鱼方面提供了可查证的资料。学生李海鹏、王杰利用了这些档案中的数据资料,在学校劳技实验基地进行了《金鱼的生态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3.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对劳技活动成果的搜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劳技活动成果如果不加总结归档就非常容易遗失,还会由于保管不当导致受潮、虫蛀而损坏。因而对此进行整理,分门别类,然后做出鉴定,并长期存放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可以高效地、长久地为劳技教学服务,而且还可以通过劳技成果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

二、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分类

小学劳技活动档案的分类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从信息记录的方式上,可以分为手写的、电脑打印的、制作的、数码的等;从活动人员的类型上,可以分为教师的、学生的、各班级的等;从活动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种植的、养殖的、木工的、电子的、纸工的、金工的等。活动内容越多,其档案分类应越细。

对一所小学来说,最基本的劳技活动档案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种。

1.基础档案

(1)文件档案。包括上级的有关文件,本校开展劳技教学活动的计划、通知、会议记录、阶段性的总结体会等。

(2)教学档案。劳技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劳技课外活动计划、备课,学生劳技活动评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

(3)课外活动档案。①成员档案。课外活动成员登记表,表中应反映该成员的特长、爱好、活动表现、有何成果、受过何种奖励等。表中还应附有“各学年各科考试成绩”一栏,目的在于调查该成员参加劳技课外活动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高。②活动内容档案。原始记录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其中应包含:活动项目设计;实验、观察、操作等记录;学生撰写的参加活动后的收获与体会,这些都是建档的重要内容。因此,每次活动后都应填写劳技活动内容记录表,表中应有:活动项目名称、辅导老师、缺席名单、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

2.获奖档案

在劳技教学活动中所获得奖励都凝聚着师生的心血,具有珍藏价值,因此,这类档案要比基础档案记录得更为详细。劳技活动获奖作品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类别、编号、颁奖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姓名、获奖作品的名称、作品的设计过程、作品的图纸及各类表格、作品的介绍(或小论文)原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填写获奖档案登记表本身就是对教师、学生的一种鼓励,为此,这类登记表要用手写,保留他们的“手迹”也是很有意义的。

3.数码档案

这类档案主要包括师生活动照片、录像等。开展劳技教学活动必须拍摄一些照片、录像,特别是有些带有探究性的劳技实验,完整的活动过程照片、录像显得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劳技作品可以拍摄实物照片,有些特别优秀的作品,可用录像拍摄完整的制作过程。劳技教师课堂教学优秀课(或片段)也可以拍摄成录像,为劳技课堂教学改革服务。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的《平结》、《杯垫》、《盆景》录像课,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全省优质资源下乡课,制作的光盘向全省发行。可见建立数码档案也是相当重要的。

4.实物档案

实物档案是指在劳技教学活动中制作的作品。它包括:纸工作品、木工作品、电子作品、金工作品、陶艺作品、创造发明作品、比赛获奖作品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有制作工艺优秀的,也有制作工艺一般的,主要是给人们有启示的作品。实物档案要贴上标签,内容有:作品名称、制作者姓名、制作日期、使用材料等。

三、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管理

学校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档案的一个部分,应列入学校的正常管理的范围。我们学校的做法是:

1.制定学校劳技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涉及档案的搜集、存放、保管、评比、开放等管理要求。

2.专人管理。当前学校劳技教学专职教师很少,因此兼职教师是学校劳技教学主力军。但是,他们不但兼有其他主课,而且流动性较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搜集资料,如何去做好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校物色了一名事业心强又精通劳技教学业务的老师任主管。可是仅靠主管档案管理的老师去搜集资料是仍被动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也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由此可见,必须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全体教师认识建档的意义,掌握建立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是;期初,由档案主管对专职和兼职劳技教师进行培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如何搜集资料,明确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在资料搜集上必须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完整性;期中,对教师搜集的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期终,对教师建立的活动档案进行评比总结,并把评比的结果列入教师的学期考核之中。

3.数码信息及实物档案的管理。纸质及输入电脑的文件类档案的管理只要归类装订及电脑专业保存即可,但是数码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就存在着一定得难度。为防止数码资料的遗失或数据损坏,档案管理者需要每个学期将照片、活动录像、课堂实录等数字信息进行整理,以便随时对信息进行调用,然后管理者应将数字信息及时刻录成光盘,进行安全的备份。实物档案管理需要有固定的展览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时对实物展品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实物损坏、虫蛀、变形等,管理者应该及时进行更换、修补和保护。

四、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使用

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学校管理档案的一部分,它与其它档案有不同之处,它不具有保密性。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开放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学校劳技教学的发展。我校把劳技教学活动档案作为学校管理档案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单独辟室存放,目的就是为了“档案”的对外开放。

1.学生使用。我校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室有纸质档案,实物档案、数码档案。档案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能在观察实物档案中受到启发,寻找创新灵感,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学生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探究项目,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档案资料了解劳技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劳技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了解劳技课外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便开展更切合实际劳技实践活动;教师对实物档案研究,便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材料应用、制作工艺、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难易程度,指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劳技作品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说,劳技档案的建立能迅速提高劳技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3.学校使用。档案本身具有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特征。劳技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校领导通过查阅活动档案全面掌握学校劳技教学活动的情况。还可以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六一”节向家长和社区居民开放,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劳技作品,看到自己孩子的观察记录,看到自己孩子的荣誉证书,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除此之外它还是学校劳技教学成果展示的窗口。由于我校长期重视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建设,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室已经成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一个亮点。劳技教学成果在省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视察我校后欣然题词“人才的摇篮,祖国的希望”。

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可以全面反映学校劳技教学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劳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随着劳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内涵也将不断地丰富,它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xx,4.

[2]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3.

[3]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8.

关键词: 篇五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六

一计算机存在意义

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阶段,学业开始加重,而自由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面对繁重的学习,学生们很需要通过别样的方式进行解压,而计算机无疑就是最好的解压助手之一。例如面对众多的课业,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作业的书写,可以了解社会信息和动态,以及更好地接触社会。其中打字软件的正确使用、网络的正确使用以及网络平台的合理利用等,这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计算机课程存在的不足

应试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国家要求对学生进行减压,提高课堂教学方式,把应试教育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虽然近年来有所收获,但是收获还不是十分明显,“填鸭式”教育依然存在。特别是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教质量,对于一些辅课不重视,如美术、音乐、计算机课等,能推掉就推掉,让学生失去很多学习的乐趣,以及培养自主学习和提升阅历的机会。许多学校对于计算机课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设备落后,硬件、软件配套设施不够,计算机数量少,质量差,相关软件不足,学习时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打字练习,或者只是纯粹纸上谈兵,这样无法达到学习的效果。第二,相关的信息课教材不健全,教材深浅不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学生在学校很难学习到符合年龄段的相关知识。第三,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无法进行专业的教学。第四,网络信息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网络学习的模式,以及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心理需求没有掌握清楚。第五,所学知识与社会完全脱节,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第六,家长不重视计算机的教学,以及误认为学生使用计算机会影响学习,而阻止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已有很多年,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的使用率远远大过其他工具,计算机对于初中生而言,既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此,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无可厚非,学校不仅要抓好重要学科的教学,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全能型学生。

三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使用工具,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一种评判人才的标准,而初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初中生所要面对的计算机知识是不一样的,为此,为初中生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应以应用型为主,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1、学校及教师应改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重视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把计算机课程当成重要的课程进行科目建设。教师应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既要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知识,又要了解传授的方式,应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又可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基础设施应引起重视

计算机教学,离不开计算机这样的硬件设施,相应的计算机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计算机教室以及计算机设备。而教师的水平也应该全面提升,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有全面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堂设计的新鲜性

初中生对于死板的教学方式是十分排斥的,虽然计算机一直都是学生喜欢的生活工具,但对于枯燥的软件学习,如打字、文档的处理等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把课堂设计出别样的新鲜性,如增加课堂动手能力的表演,并且展开讨论或者相互竞争的学习。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初中计算机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很好地开发学生知识潜能的工具,又是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初中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加以重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以便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摘要: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实现或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切实成效的课堂效果。高效课堂的关键还在于还主动权给学生。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宽松和谐、容错的学习环境是高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当地激励学生是有效课堂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提倡和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多姿多彩的教学。

关键词:评价、课改。个性。改变。主动权、激励、以学论教个性化教学

客观评价:以学论教是对高效课堂的客观评价。

正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日益的明显,我们培养的高材生大多是读书的机器,出了考试成绩棒以外,基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是只有从书本上学习才能得到的,不是光会背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更多的素质培养是从家庭、父母、社会,还有其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得到的。一个人能否成才还取决于他的再学习的能力,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的能力,与周围人的处理关系的能力等,而这些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国的未来在于他们。那么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它是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的媒介,那么,课改到底改什么,如何改?

而当我们一提到“课改”,社会的舆论就很大,呼声不一,有的人认为他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读出来的不也成才了吗?有的老师第一反应是胡闹那样呀,我都教了十几年了,教材熟读于心,讲起来头头是道教出来的学生不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嘛!有的老师看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也想改,可不知道从何改起;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

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真正实施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等等。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么?

总而言之,课改的关键是为了什么?其中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改变了。

以前上课,课堂气氛还是太死,太沉闷。老师没精打采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课堂里一点生气都没有,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改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平常的后进生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狂欢,在优秀的学生的带领下,学生会主动去学,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学习积极性啦!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微妙关系存在于你所处的位置有可能是老师,也有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一个小组的组员等等。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在互评中彰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对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被迫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换句话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的童年,别让孩子们失去童真,也是教师们的共同心声。每当我看到学生快乐、幸福,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会主动去学习了就感到很欣慰,自己也变得快乐了起来,感觉很有成就感。

二、教师的观念改变了

新课改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不能把教科书当作主要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2 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不一样的上课感觉,形成了课程的研究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思想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师并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者,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研究者。

三、教师扮演的角色改变

在新课改中“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探讨者,实际上,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教师之间随时能在一起讨论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

新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

①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像的,也难于企及的。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不只是传道解惑者了,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还得对学生的互评作出合适的激励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篇八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篇《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小编。

推荐访问: 教学论文 教育 教育教学论文8篇 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