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致辞稿 > (6篇)在xx奖颁奖上致辞等材料汇编【完整版】

(6篇)在xx奖颁奖上致辞等材料汇编【完整版】

时间:2024-03-20 18:21: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篇)在xx奖颁奖上致辞等材料汇编【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6篇)在xx奖颁奖上致辞等材料汇编【完整版】

在xx奖颁奖上的致辞等材料汇编(6篇)

在xx奖颁奖上的致辞等材料汇编

(6篇)

党组书记在xx文学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作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家协会的精心筹办下,第二届xx文学论坛成功举行。围绕探寻xx“青铜文明”文学价值主题,本届论坛先后组织开展文学座谈会、文学讲座和改稿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xx主席、xxx教授、xx主编、xx社长、xx主编、xx主编、xx主席、xx主席、xxx主席、xx老师、xx主席等重量级作家嘉宾为我们呈现了极具文学性、启发性、建树性和实践性的文学交流与写作巧思,为我市作家群体当下和未来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在此,我谨代表xx市文联,对大家的精心准备、辛勤付出和精彩讲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xx”是xx最久远深厚、最具有文化源头性的历史积淀。通过本次文学论坛,我个人对xx“青铜文明”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认为,铜绿山是xx“青铜文明”之源,是xx工业发展的“经济基因”,是熔炼“匠心图强劲无止境”xx精神的“文化之炉”。在近四千年的开凿冶炼进程中,铜绿山已经从一座“物质富矿”转变成为一座“文化富矿”,xx先民已经充分挖掘这座“物质富矿”的经济价值,挖掘这座“文化富矿”历史价值的重大责任落到了当代xx人肩上,尤其是xx作家群体肩上。在此,我郑重呼吁并希望全市作家朋友们当仁不让地肩负起这份历史使命与文化责任,用你们的深邃目光和文学之斧,去探寻开凿挖掘xx“青铜文明”的深厚价值,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绽放更加夺目的青铜文明之光!

  经过连续两届的成功实践,xx文学论坛已成为我市文艺事业发展的品牌活动,已成为全市作家群体开展文学交流、写作培训和开拓视野的重要平台。我们要珍视这块文学品牌、珍惜这个文学平台、珍爱这份共同的文学成果,用心用情维护好xx文学论坛的品味追求,用功用力开展好文学论坛主题的创作实践,知行合一、学思践悟,用我们真诚、鲜活、丰富的文学作品进一步筑牢xx文学论坛的发展之基,进一步拓宽xx文学事业的写作疆域。我坚信,通过xx文学论坛,我市将涌现出更多文学千里马,将产生更多厚重有力的文学作品,将有更多作家走向更高更远的文学世界!我也坚信,xx文学必将成为xx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必将成为助力xx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祝愿大家生活越来越好,祝愿xx文学论坛越来越好,祝愿xx文学事业发展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主任在2023年度xx律所奖学金颁发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政法学院xxx书记、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个美好时刻,与大家共同见证今天的奖学金颁奖典礼。接下来请允许我代表xx律师事务所,对所有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

  “xx律师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仅注重学生们当前的学习情况,更看重你们对法学的热情和研究能力的展示。xx律师事务所也非常愿意帮助你们的成长,为你们在职业道路上进行指导,助力大家从目前的“潜力之星”蜕变为法律界“璀璨明星”。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你们选择了勇毅前行,选择了对法律知识的热爱,选择了对美好未来的执着。你们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们倍感欣慰。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们肩负着时代的重托,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这个最新讲话系列、充满变革的社会中,你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野,去面对世界的变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今年是“xx律师奖学金”设立的第十四个年头。xx律师事务所为能够助力并见证优秀法律人才的成长感到骄傲。“蓄力一纪,可以远矣”,纵然法治人才建设之路任重道远,xx律师事务所愿秉持这份责任与初心,与各位老师、同学们携手并肩、奋楫笃行。

  后续,xx律师事务所会推出更多助学项目,为优秀的法学院学生提供支持与鼓励,助力你们在法学领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要再次向所有获得奖学金的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协会会员在xx区2023年度“文艺成就奖”表彰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季冬已至,寒风瑟瑟,叶枯草稀。在我眼里,冬天就像是一位睿智的老者,他虽然历经了沧桑,但依然没有改变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今年的冬天,在我们xx文艺界,更是有了一抹暖人的色调,我的心里,也感到无比的温暖。

  首先,我要感谢xx文联领导一直对我的关注和鼓励,美协孙主席对我的认可。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更是离不开同仁们的鞭策与支持。其次,我向程晖和卢涛两位老师表示真诚的祝贺。这两位老师才华横溢,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令人景仰,亦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出身于工人阶层,凭借着对绘画强烈的热爱,对艺术无限的向往,早早休退学画。但我深知,没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根本走不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尤其走不高。我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去,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更多的绘画知识和美学理论。这期间由于我对美术圈所知寥寥,就这样茫然的出去,也走了很多的弯路,遇到很多挫折。但是人生的路不会白走,在几年间的潜心学习当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我曾经在xx拜访了一位画草虫的老师,在他那里学了十几节课。但是,他要求我练习永乐宫壁画的人物线条,他说别告诉我你练了几张纸,要告诉我你练了几斤纸。于是我就买了三百张开始练,三百张纸也有几十斤重呢,现在想来也不多,但是当时也不知道练这个干啥,我就这样老老实实地练了一段时间。几年以后遇到我现在的老师,在画人物的时候,老师就发现我的线条很有特点,我就进了老师的创作班,有幸和各位精英成为同学。但我深知这个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我只有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努力去追赶。于是我开始起早贪黑查资料,夙兴夜寐在画室中。原本在同学中,咱是甘肃的,因为对偏远地方的未知与误解,起初我也受过白眼和不齿,但通过接触,他们感受到我的知识储备和艺术审美很不一般,态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休息期间,我会主动帮助同学发现错误并得以修改,或遭遇难题时寻找一个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逐渐我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与认可,老师也对我的绘画能力赞不绝口。

  谈到这个创作,真是一次次煎熬的过程。其实想来,艺术都是相通的,叫苦是不应该的,就像跳舞,唱歌,书法等等,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没有几十几百遍甚至上千遍的功夫,怎么上台表演,怎么能写出好的书法?像我画的都是写实性绘画,前期要做几十遍的构图,几十遍的色彩配置。然后是细节,一幅画讲究的是远看其势,近看其质,就是走到跟前要有看头,这个看头首先就是线,中国画线的讲究和书法是完全相通的。就像《xx》这幅作品中自行车颜色,比真实的自行车要暖一些,主要和这幅画主题所表达温暖有关,是我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对亲人的思念。虽然是一个墨调子,但也是一个暖调子,更是希望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其实表达起来,人和物的表情是最难的,形状和比例倒是其次了。这幅全军展作品《xx》中这两条军犬,主要表现它们的勇猛、单纯和不求任何回报的精神。它们的腿关节处磨起的老茧有指头那么大且非常的硬,可见它们的训练有多辛苦,我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们和战士一起称作勇士;
再看《xx》画中的消防人员,因为这个是讴歌赞美的题材,人物容貌要美化要夸张,主要表现的就是年轻人的朝气、强壮和他们训练的辛苦。他们的手上脸上都有擦伤的地方,鞋子也不是那么干净。还有这些机器,其实表达的是国家的强盛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视。这就是讴歌时代,讴歌劳动者。

  20xx年x月,《xx》这幅作品在第二届xx作品展中获入会资格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我受到xx美术馆藏品征集部邀请去参加捐赠仪式,当我进入宏伟庄严的美术馆大厅的时候,就像做梦一样。之前我在xx学习时,也来过美术馆看展,也曾幻想有朝一日我的作品能在这里展出,没敢想过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界最高殿堂收藏。不一样的心情不同的感受,我何其幸运,也深深感到一个画家应该有的社会责任。

  从主题思想上讲,因为我生活的环境经常能看到很多劳动者。我每天从家到画室大多时间是走路的,经常见到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修路挖路的维修工人,还有路边修鞋、配钥匙和修剪树木的劳动者。我有时候会和他们聊一聊,看看他们的机器和工具很有意思。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最美的。我可能还要出一些类似这样普通劳动者的作品来展现劳动人民的美丽。

  加入xx协会,是我向往已久的梦想,是我为之奋斗了多年的追求,更是艺术界对我努力的认可,我感到很幸福。我今天的成绩,是昨天的付出,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闪光。所以,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停滞不前对我来说就是后退。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我今后的学习中,常来督促、常来鞭策,使我的艺术创作之路青春永驻。

在xx诗社“青诗会迎新联谊会”上的讲话

各位年轻诗友:

  今天是著名诗人xx在山海关卧轨去世xx周年忌日,在今天举行xx诗社“青诗会迎新联谊会”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xx去世的时候只有xx岁,也是当时著名的青年诗人。诗歌是属于青春的,每一位青年都应当是诗人。诗与远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诗与未来,而诗与未来,实际上就是诗与青年的关系。关于诗与青年,我谈三点认识。

  一、诗词何处去,待新人传承血脉

  据我观察,当前诗词界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一)是在诗歌爱好者群体中,喜欢新诗的人多,喜欢旧体诗词的人少;

  (二)是在旧体诗词创作群体中,中老年人多,年轻人少;

  (三)是在喜欢旧体诗词的年轻人群中,读的人多,写的人少。

  同很多爱好者一样,我也是自少年时代起就酷爱中华诗词,后来忙于学业和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欣赏,很少创作。2020年初疫情爆发,近三年来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改变。按照所在机关的安排,我们公职人员轮流下派到基层一线抗疫。值班一周,然后回家封闭调休两周。正是封闭在家的那一段时间,我才有机会重新拾起少年时代的兴趣爱好,修改以前的一些旧作,并开始更多新的创作。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家庭、职业需要经营和打拼,能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很不容易,看得出大家都有一份情怀。面对上面我所说的“三多三少”现象,中华诗词在当下如何创新发展,对于我们年轻的爱好者来说也提出了一种责任。

  二、什么是好诗,处理好四对关系

  好诗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一)古与今,诗词创作要古为今用,反映时代精神

  近体诗兴起于唐朝,唐朝先贤大师们大量优秀作品都是对盛唐气象的反映。可以说每个时代的作品,都是诗人对其所处时代风貌的反映。我最近刚刚读了林则徐的一首诗作,感觉其时代性很强。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撤职、并发配伊犁。当诗人一路跋涉,来到兰州时,当时的甘肃布政使程德润亲自迎接,后来二人洒泪分别时,对方又设宴饯行并激情赠诗。林则徐有感于程大人的恩德,于是赋诗抒怀,抒写了内心的感激之意,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极度忧虑。

  程玉樵方伯德润饯予于兰州藩廨之若己有园,次韵奉谢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

  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

  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诗的大意是:我并没有什么万全之策,可以消灭那些侵略者,也有愧于诉说楼船上操练水军之事。诗人听说豺狼都不改贪婪的本性,于是便善意地提醒人们,要严加提防那些入侵者。诗人觉得自己年老无用,即使充军到边疆,心中也毫无怨言,可是谁又能担负起抵抗侵略的重担?诗人感谢并称赞朋友的赠诗,同时也悲叹彼此就要分别,言语中不禁流露出悲戚之意。林则徐的这首七律充满了辛酸和无奈,更具远见卓识。诗人虽然不愿告别昔日并肩战斗的军民,也感谢程大人的恩情,更时刻牵挂着前方的局势,可是自己身处边地,即使忧心如焚,也是无济于事。这些都是对晚清时代中国国运的反映。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不同于盛唐的辉煌,更不同于晚清的衰败,而是正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在座年轻诗友们创作出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二)新与旧,诗词创作要推陈出新,创新表达形式

  如果说古与今的关系是从创作的主题内容上来讲的话,那么新与旧的关系则是从创作的表达方式上来讲的。中华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与人类农业文明发展到极致而匹配产生的一种经典艺术形式。也就是说中华诗词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那么在工业文明和信息智能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诗词要反映时代生活,书写时代变迁,体现时代风貌,就必须创新表达方式,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使用时代特点鲜明的词汇。

  传统诗词中很多词汇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放到今天可能就不适用了,比如说,衡量时间过去用“更漏”,而现在是用“钟表”;
描写灯光过去用“蜡烛”,而现在则是用“电灯”;
通信方式就更不用说了,过去是“鱼雁传书”,而现在直接就是手机视频了。清末诗人黄宗宪,面对西方工业文明侵入中国的时代巨变,主张“我手写我口”,尝试过以新词汇写新事物,掀起了“诗界革命”,开一时风气之先。我前不久去东莞,却不经意间看到了另一位不知名的晚清诗人的一首七律。

  时事

  纵谈时事客纷纷,合璧华英字细分。

  铁舰烟销津海月,火车桥渡太行云。

  赵灵胡服翻思效,孟德新书漫欲焚。

  拟献刍尧救流弊,九重难达圣明君。

  作者xx,字xx,号xx,xx人。光绪十八年(18xx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出任xx县知县。其诗中使用了描述轮船、火车、港口、大桥等具象的新词汇,并提出了改革的主张。我也尝试过新词入诗,例如拙作:

  别彩梅东

  十年桥下彩梅东,松色陵碑望眼匆。

  疏鬓渐随杨絮白,明心犹向木棉红。

  回旋铁臂摇楼月,呼啸银龙逐地风。

  抚卷如闻献花曲,此怀直欲折窗桐。

  我曾经在xx区xx的xx立交东南处附近工作近十年,十年来周边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几栋高楼拔地而起,三条地铁线路相继开通,诗中颈联使用了“铁臂”、“银龙”来描述新生事物。传统诗词中的词汇,毕竟经过了几千年农业文明的沉淀,而工业文明才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所以新词入诗,还有漫长艰难的路要走,特别需要在座的各位年轻诗友一起来探索。

  (三)大与小,诗词创作要以小见大,突破自我格局

  xxx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很多诗歌作品言志抒怀,并借助一些看似寻常的小事,抒写自己的感受。他的诗歌文字质朴,但又令人感到绝无轻描淡写之笔。读者有时感觉诗人就是在拉家常,可是细细读来,又颇有理趣,以小见大,值得人们深刻体会。

  削土豆伤手

  豆上无坑无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

  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

  欲把相思栽北国,难凭赤手建中华。

  狂言在口终羞说:以此微红献国家。

  削土豆是一件很寻常的家务活,如果一不小心,就可能伤到手。诗人不仅观察细致,而且积极思考,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首句介绍土豆的形状和特点,圆滚滚的外形,没有坑洼和豆芽,不容易掌握。诗人老眼昏花,手忙刀快,结果就伤到了自己。

  颔联采用借对技巧,诗人不小心伤到手指,出现了“两三点血红”,不过只能自己看见;
诗人到了六十耳顺的年纪,本来以为自己很能干,还自我夸耀,结果却闹出笑话。一个“白”字,并非表示颜色,而是指徒然的意思。作者构思巧妙,形成了很好的对仗。

  颈联也颇有想象力,作者受伤后没有大喊大叫,反而激发了他的诗情,“相思”二字,是指土豆染上了血迹,仿佛盛唐诗人王维诗句里的相思豆;
“赤手”二字,也充满了遐想,让人不得不称赞作者妙语天下。

  最后两句表达出作者的拳拳之心,一个“羞”字,反映出诗人欲说还休的心情。作者当时身处困境,虽然渴望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可是由于身不由己,只能默默地在心中祈祷和祝福国泰民安。诗中虽然说的是削土豆伤手的小事,我们却可以强烈感觉到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四)雅与俗,诗词创作要雅俗共赏,争取更多读者

  我们写诗大多数还是要给人看的,既然要人看,就得让人能看懂,尽最大可能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最好还能读出你的玄外之音。雅与俗的关系常常体现在词与意的关系上。词与意之间有四种关系:第一,词深意深;
第二,词深意浅;
第三,词浅意浅;
第四,词浅意深。我不喜欢第二种,最喜欢第四种。我以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等都是词浅意深的高手。以苏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分明就是我们今天的大白话,被词人放到词里,竟然成为代代相传的名句,这是词浅意深、雅俗共赏的典范。

  至于第三种,实际上就是打油诗或者老干体,不值得一提。而第一种,也可以做到雅俗共赏,不同的人,可以读出深浅不同的味道。例如,xx“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暗用xx:“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不知道这个典故的人,光看景也很切题,而知道这个典故的人读起来则味更深。所以用典也可以做到深入浅出,而不必深奥隐晦,就象盐溶于水,化于无形。

  雅与俗的关系还常常同上面古与今、新与旧、大与小相关,词浅意深在当下有一种重要的实现形式,就是让时代精神入诗,让新生事物入诗。其实,在这方面,刚才说的聂绀弩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削土豆伤手》既以小见大,又雅俗共赏,可以说是大俗大雅。聂诗嬉笑调侃,白话入诗、新词入诗、杂文入诗,是一种重要探索和创新,值得借鉴。我们读古代诗人的诗能帮助夯实写作基础、掌握写作技巧,读近现代诗人的诗却能开阔思路和明白创作方向。如果现代人写的诗词,跟唐诗宋词混在一起,而让人分辨不出来,那也只不过是一些假古董而已。我花时间读这些假古董,还不如直接去研赏唐宋精品。

  三、如何写好诗,拟分享三条路径

  (一)多读书

  1.读文,前人特别是大师级的诗词,以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

  2.读史,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典籍;

  3.读哲,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哲学。

  (二)广阅世

  1.观察,广泛深入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景与物,从而抒写人生与生命的体验;

  2.实践,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提炼生动的艺术形象,挖掘生活中的美学价值,探究事物发展规律;

  3.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亲临现场,增强现场感,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代入感。

  (三)常琢磨

  古代李贺背了一个“诗囊”,今天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散步或者乘车时间,把好的点子或句子记在手机上。我还建议大家闲暇时间不妨玩一些思维游戏来锻炼思考,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写出有深度、厚重的作品。在思考训练中:

  1.多用形象思维,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尽量用鲜活的形象表达出来;

  2.借用历史思维,收集、选取、借用历史典故并且不留痕迹;

  3.活用哲学思维,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多的思辨性,能够让读者细品把玩、回味无穷。

  最后改用xx的一首诗,结束我的发言:

  二八裁诗走马成,荔枝园里动春情。

  杜鹃十里深南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诗社社长在xx诗社庆典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和诗友:上午好!

  才饮黄花酒,将吟白雪诗。

  在这金秋刚刚过去,冬天刚刚到来的时节,xx镇xx诗社隆重举行建社三周年庆典。在诗坛,作为一个大山深处的镇级诗社,举办如此盛会,是奇迹,也是见所未见的盛事。我承蒙受邀,列席参与,倍感荣幸之至。

  本人作为一个乡镇诗社负责人,当然是带着取经的目的来的。曾经有人说我们xx诗社搞得好,那是人家不了解胜利诗社,其实我们xx诗社较之胜利诗社,真是小巫见大巫。我曾经感慨道:暮然回首,他们都在诗坛更高处。

  xx诗社的负责人xx,是我的大哥大;
他的诗社,是我们诗社的大哥大。xx诗社的作为多,动力强,影响大。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追赶有目标,学习有样板;
他们的诗人为胜利镇的各项工作大唱赞歌,为胜利镇的旅游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让胜利这块红色土地,又成为诗词热土。

  我打心眼里佩服夏公,他写作、书法、绘画、太极拳等等等等,样样精通,这些我是无法效仿的。

  今天是关于诗的事,我以小诗作结:

  初冬正是xx时,一路歌声一路诗。

  过往留声皆绝唱,飞行胜景不迟疑。

  最后祝愿xx诗社从胜利走向胜利!

  谢谢大家!

在xx奖颁奖上的致辞

  雪后初霁,维扬如画;
八方文魁,因缘聚合。享有专业高评和公众好感的“xx奖”评到了第x届,欣喜交杂着感念,进程满载着使命。

  散文史与文明史相伴,散文是那么古老,又那么年轻。在“xx奖”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得遇《山海经》式的脑洞大开,可以对晤诸子言说式的寓理思辨,可以领略《史记》式的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可以揣摩唐宋八家式的应物感时,可以意会明清小品式的性灵慧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沉入其中、无从自为,犹如当年的xx精研《古诗十九首》,而并未误了他写《春》《绿》《背影》《匆匆》。

  厚植与新生的联结,就像古文与新作、xx与“xx奖”得主的关系,难以分解但总要分明。而xx最有资质让这一话题落到实地。

  xx是极富文化传承基因与发展动能的魅力之城。xx,xx,xx,说明xx与古代文学是世交。她“地之子”之一的xx先生,作为古典文学研究大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以现代散文和新诗的卓越成就,推进了汉语文学的创新性发展,说明xx与现代文学是深交。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xx与当代文学是至交——体现于六届“xx奖”积累下来的接活中华文脉的文学现代化之旅,体现于所颁奖项中的作品对中华文明突出特征和新时代文学丰富性的自信展示,体现于“xx奖”已经愈加丰满地写入了新时代xx故事。

  作为组织评奖的学术支持单位,《人民文学》杂志和xx省作协是认真的、严谨的,是责任心和获得感、忐忑与欣慰的共担者。xx先生在他的名著《经典常谈》的序中讲:“如果读者能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评奖颁奖也是如此,做的是精品选送、经典摆渡的大事体。由此如能引来更多的接船者、读书人,我们也就不枉划船的心力和续航的情愿了。

  xx有非同一般的见识与情怀,经历过足够的重要物事,便积淀下丰厚的平和涵容,因而隆重的仪式中就有家常的亲切美意。此时此刻,心声掌声呼应着文学大运河的桨声,心花鲜花共鸣于散文扬子江的浪花。感谢评委,祝福大美xx,祝贺获奖作家。

上一篇:(8篇)2023年个人述职报告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 (6篇)在xx奖颁奖上致辞等材料汇编 致辞 汇编 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