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6篇)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6篇)

时间:2022-11-17 1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6篇)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70及格分:100考试名称: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专题培训班考试总分:  94您的得分:  20,共分),答对189题,共一、判断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6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6篇)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70及格分:100考试名称: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专题培训班考试总分:

  94您的得分:

  20,共分),答对189题,共一、判断题(共10题B,您的

  选项乡村振兴就是要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保障

  您的得分

  (

  分值:

  题、2)第

  1

  对2A.B.错

  第2题、29、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

  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您的选项A,您的得分

  0A.对B.错

  分值:2)

  第3题、44、改革开放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分值:

  2)您的选项A,您的得分2A.对

  B.错

  我们既当改革

  改变过去片面地依靠化肥、农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

  业发展方式,药题、第4

  就是要转变农

  A,您的得分2A.对您的选项)

  分值:2等各种各样化学

  品投入的农业。

  第5题、赋予农民土地权益,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

  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分值:

  2)您的选项B,您的得分2A.对

  第6题、45、现在,中国人民已经在富起来、

  强起来的

  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对您的得分2A.)您的选项A,值:2

  分值:2)7您的选项B,您第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减产。题、对2A.的得分

  第8题、推动脱贫攻坚,要把那些最有能力带领贫困户脱贫

  致富的人,选拔为深度贫困村

  2A.您的得分对2)您的选项A,

  的发展带头人。(分值:

  第9题、4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

  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二十年。

  B,您的得分2A.对(分值:2)

  您的选项

  B.错

  第10题、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关乎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关乎农村的

  村容村貌,更加关乎全

  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小厕所,大民生,推进农村厕所改建工作

  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分值:

  2)您的选项A,您的得分

  二、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答对29题,共58分

  第1题、将()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

  风问题。科学确定脱

  分值:2)您的选项D,您的得分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

  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

  2A.2022

  B.2020

  C.2019

  D.2018

  第2题、健全()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县乡党委要定期排查并及

  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

  各类组织的领导,突出问题。

  2A.县级您的选项A,您的得分系。市级B.

  分值:2)

  省级C.

  镇级D.第3题、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把加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

  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

  2A.农村建设您的选项C,您的得分覆盖。农业发展B.

  分值:2)

  规划管理C.人才引进D.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第4题、)是根本。

  分值:2)您的选项D,2A.产业兴旺您的得分生态宜居B.

  乡风文明C.

  生活富裕D.

  第5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我们就是要集中攻克技术难

  题,建立()的投入机制。

  完全由地方投入2A.)值:完全由中央投入B.

  2您的选项D,您的得分

  中央投入为主,地方财政补助第6题、下列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的是:()。(分值:

  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财政补助

  2)您的选项B,您的得

  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工作分2A.

  B.“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C.

  对村“两委”换届进行一次“回头看”D.

  第7题、下面不属于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分值:2)您的选项A,您农产品价格过低与过高并存2A.的得分

  B.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C.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D.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

  第8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稳定粮食产量。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夯实

  农业基础,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部分,从五个方面对农业工作作出项D,您的得分2A.“稳定粮食产量”

  部署,下列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

  B.“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分值:2)您的选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减少耕地面积”

  9题、《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

  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乡村规划引领,以()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分

  值:2)您的选项C,您的得分0A.

  年中央

  号文件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对

  此要巩固题、2019第10

  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分值:

  B,您的得分)您的选项2A.企业经营2

  家庭经营B.

  集体经营C.

  乡镇经营D.

  第11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分值:2)您的选项D,2A.美好生您的得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需要和((

  不充分不平衡活幸福生活B.不平衡不充分幸福生活C.不充分

  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第12题、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

  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

  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

  ),以

  县为单位对软弱涣散村党(

  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分值:2)您的选项A,您的得分2A.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

  B.提升后进支部、整顿中间支部、增加先进支部C.整顿后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增加先进支部D.提升后进支部、增加中间支部、整顿先进支部

  第13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粮食产量。毫

  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亿亩。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个人总结五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

  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二在近期的支部会议中,运管支部所有成员

  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乡村在我们工作的

  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

  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四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

  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柏露旅游的客人感受到“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红色瀑布小镇”,加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在具体推动中还需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机关干部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同时,统筹推进三农队伍建设,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

  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和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已有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精神紧跟成都、高新发展的脚步。三是培养一批“土专家”,有本底、有办法、接地气;特聘一批“大专家”,有视野、有技术、接天线;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一起找准思路谋发展,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五我有幸参加了由井冈山市委党校和成都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赴成都党校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学习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都实践与经验》、《乡村振兴计划中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研究》等专题课程;实地参观了郫都区战旗村、郫县农科村、彭州白鹿小镇等新农村建设;深入参与了现代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主题讨论。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结合成都市当下乡村振兴的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点心得:一是产业支

  撑才能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行,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最关键的是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广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如郫都区的战旗村在大力发展蔬菜业的同时,沿柏条河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带,现已有战旗文化大院、

  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三是要在产业生态的基础上厚植文化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此次成都之行,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人大开眼界,深感震撼。此次深入学习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目标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农村将是未来推进全域旅游的主战场,我们要借鉴此次培训中学习到的优秀经验,树立柏露乡村旅游全新名片,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民宿这一模式,把农村土地盘活起来,吸引更多游客留步,体验乡村美好生活,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3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开展、特色小镇xx经历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立,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根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立,助推乡村振兴开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开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立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立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__年9月25日30日在市委党校举办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为期六天乡村振兴培训。感触颇深,尤其是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乡人大主席兼村党支部书记林青远讲述全村开展历程,为乡村振兴开展提供了前景,经济开展之快,全靠有个领路人。通过学习,体会如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开展。完善根底设施建立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根底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但局部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应缺乏、经济开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根底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

  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根底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处理制约当地长远开展的突出问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根底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推动产业开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处理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处理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开展为根底。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结合自身资源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开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立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根底设施建立、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根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根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

  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立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开展指明了方向和路线,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投身于乡村振兴,带着群众开展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开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开展。完善根底设施建立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根底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但局部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应缺乏、经济开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根底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

  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根底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处理制约当地长远开展的突出问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根底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然而局部偏僻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无比落后,在根底设施建立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开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处理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处理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开展为根底。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开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开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开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个人总结多

  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

  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二

  在近期的支部会议中,运管支部所有成员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

  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四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柏露旅游的客人感受到“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红色瀑布小镇”,加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

  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

  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在具体推动中还需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机关干部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同时,统筹推进三农队伍建设,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和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已有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精神紧跟成都、高新发展的脚步。

  三是培养一批“土专家”,有本底、有办法、接地气;特聘一批“大专家”,有视野、有技术、接天线;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

  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

  一起找准思路谋发展,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五我有幸参加了由井冈山市委党校和成都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赴成都党校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学习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都实践与经验》、《乡村振兴计划中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研究》等专题课程;实地参观了郫都区战旗村、郫县农科村、彭州白鹿小镇等新农村建设;深入参与了现代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主题讨论。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结合成都市当下乡村振兴的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点心得:一是产业支撑才能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行,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最关键的是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二

  三产业,尤其是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广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如郫都区的战旗村在大力发展蔬菜业的同时,沿柏条河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带,现已有战旗文化大院、第五妈妈农庄、农业创意观光园等旅游特色产业。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需要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村庄整治建设,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等等,这是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

  三是要在产业生态的基础上厚植文化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

  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此次成都之行,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人大开眼界,深感震撼。此次深入学习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目标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农村将是未来推进全域旅游的主战场,我们要借鉴此次培训中学习到的优秀经验,树立柏露乡村旅游全新名片,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民宿这一模式,把农村土地盘活起来,吸引更多游客留步,体验乡村美好生活,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乡村振兴战略会议讲话稿

  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会议讲话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战略会议讲话稿篇1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

  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乡村振兴战略会议讲话稿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

  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

  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__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l蝴台作体累农业数膏人技财殴供髓社团羹蛄联高校离职院校农科院农函大l浙江农燃llli雀级卜?浙江农良大掌i一i依托蠢皎i市圾卜一农岛学院依托丙制四圾结构曼缓卜一农民学校一依托中职镇树卜一一办掌点h依愀图l浙江省四级成人教育网络图二改革培训模式让农民学遂心愿一些地方教育培训机构跟着产业走国着市场转以项目带培训注重开展针对性培训让农民培训有劲头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搞好涉农培训——关于涉农培训的调研报告

  □卢彩晨李朝晖【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了解职成院校涉农培训情况,助推乡村振兴,对职成院校开展涉农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涉农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资源缺乏统筹、职业学校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师资严重不足、培训经费仍然不足、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等七个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加快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期刊名称】职教论坛【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8【关键词】乡村振兴;涉农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6年继续教育年度发展报告”(编号:GYH2016017),主持人:卢彩晨。近年来,职业教育和培训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总体看,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职业教育和培训仍然是短板,培训更短。乡村振兴战略对涉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职业院校和成人学校面向农村开展培训的情况究竟如何?究竟能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职成院校的培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基于上述问题,为落实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要求,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参加了教育部职

  成司组织的调研,于2018年4月、6月,分别赴北京、江苏、河北、黑龙江、浙江、山东等省,围绕“涉农培训”对部分市县乡镇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等进行了深入调研。两次调研,共召开座谈会50余场,实地考察学校、企业50余处,收集资料300余份,访谈400余人次。调查发现,农村各类人才极端缺乏与涉农培训有效供给不足、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现象十分普遍,乡村振兴所需各类人才极端缺乏,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断层问题十分严重,谁来种田、谁来兴乡的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涉农培训雷大雨小,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且困难重重,诸多难题亟待破解。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一、涉农培训取得积极进展

  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涉农培训新途径、新方式、新方法,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效推动了涉农培训。(一)健全培训体系,让农民学有去处培训场所、培训平台是涉农培训的起码条件。一些地方积极构建和完善涉农培训体系,搭建培训平台,确保农民培训有组织、有平台、有场地。如浙江省为乡村振兴搭建了全省统一的平台,在全国首个成立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省级“农民大学”,各市、县也相应成立了“农民学院”和“农民学校”,省、市、县三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平台建设完成,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湖州市将职业培训工作列入中职教育“五大工程”“六项行动计划”“现代化工程”建设内容和考核指标,并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中职学校为重点,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为依托,初步形成

  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农民教育“四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实现职教服务体系全覆盖;建设市级社区大学1所、农民学院1所,所辖各县区建立县级社区教育学院和农民学院分院。全市59个乡镇(街道)均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学校,1121个村(社区)都建立了村民学校或教学点,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成人教育网络实现全覆盖。(二)改革培训模式,让农民学遂心愿一些地方教育培训机构“跟着产业走、国着市场转”,“以项目带培训”,注重开展针对性培训,让农民培训有劲头。如德清县,以“选准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为宗旨,立足乡镇资源优势,将政府想做的、农民愿做的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尊重农民的传统与习惯,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科教致富项目。《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浙江德清县农科教项目培训助农民致富》为题,介绍了德清的农村职成教育。德清县农科教项目培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编入《教育与培训为农村转型服务——战胜贫困的技能、工作、粮食和绿色未来》一书,并向国外推广。德清县农科教“以项目带培训”被省内外专家和同行誉为成人教育的“德清模式”。一些地方和职业院校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当地“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探索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职业培训新模式。如浙江湖州市探索的“校企合作培训、双元制培训、职成联手培训、超市式培训、订单式培训、中介式培训、行业合作培训、创业式培训等“八大模式”,其中“超市式”培训模式,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受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学校开出培训“菜单”,受训人员可以自由“点单”,也可

  以根据需要临时“加菜”。采取多种课堂形式,为农民学习提供方便。山东省寿光县职教中心实施的“校园十田园”培养模式,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搭建“城乡校园课堂”“田间地头课堂”“网络空间课堂”三个课堂,“农闲”进“城乡校园课堂”,“农忙”在“田园地头课堂”,课余时间上“网络空间课堂”,实行学生网上“点菜”,教师在线“下厨”的方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哈尔滨甘南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实际需要,为新型农民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如为农机合作社培养20名无人机操作手,为农业企业培养焊工、登高、烘干仓储、特种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制定课程方案、评价标准、编制培训教材,形成课程反馈生产、生产反馈课程的良性循环,形成颇有特色的“四类课堂”即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在线课堂。结合农业特色和主导展业,河北省平山县开展旅游服务、手工工艺、烹饪、种植、养殖等各类培训;行唐县开展果树管理、水产养殖、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活动;尤其是石家庄市农广校开展了农药经营人员培训,为我国首次农药知识技能推广培训,培训内容切合实际需求深受欢迎。依托“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村大喇叭”等多种形式采用“集中培训+生产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贯穿教学全过程。江苏省泗阳县在各乡镇设立“新型职业农民讲习所”,研究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讲习所工作方案”,以及《讲习所管理制度》《讲习所讲师管理制度》《讲习所学员学习制度》《讲习所学员实习制度》《讲习所学习考评制度》《讲习所跟踪服务指导制度》《讲习所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分专业列出并更新培训菜单,制定了讲习所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等,推动培训下沉和精准培训;将新型职业农民讲习所设到田间地头,采用小班化、土专家与洋专家相结合、让学生

  教学生等办法,推动培训工作下沉,开展精准培训。(三)发挥品牌效应,让农民学有榜样一些地方运用农业品牌优势,实现技术辐射、技术输出,以品牌带动培训。如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在五届全国党代表、村支书王乐义带领下,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后,全村技术员走遍潍坊、山东乃至全国各地,主动传播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全国各地农民也纷纷慕名前来学习,先后与国内外80多家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了山东省干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是“中国十大特色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特色经济村”。(四)办好职教中心,让资源形成合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在县乡基层统筹分散在各部门行业资源,有效服务“三农”和一线职工,是党和国家政策措施接地气的关键环节。一些地方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作用,有效推动了涉农培训。如浙江省德清县职兴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培训的部门有县农业局等10余个部门,年培训过万人,主要有在职职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地方产业的民宿培训、地理信息产业园员工培训、退役军人培训、生活技能培训、养老护理培训、现场救护培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等;德清县阜溪成校积极整合“党校、社区教育中心、党员创业创新中心、企业职工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幸福邻里”等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六合一的社区教育中心,为辖区内1个社区11个行政村和近700家企业提供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服务人口达5.7万人。富阳市新登镇按照“资源共享,合作共嵌”的原则,整合新登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新登社区教育中心、新登镇综合文化站、富阳老年大学新登分校、新登党性锻炼服务中心等公共教育资源于一体,建设新登镇“文

  教综合体”,打造成为新登镇百姓创业致富基地、地方文化高地、健身休闲乐园和精神生活家园。再比如,山东省寿光市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主体作用,牵头成立社区学院、家政职业培训学校、金蓝领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焕新职业培训学校、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年培训15万人次以上,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受益居民达20万人次。河北省平山县形成以县职教育中心为龙头,23所乡镇成校为基地,717所村级成人学校为支撑的三级培训网络体系。23所乡镇成人学校大部分有独立场地,119名教师编制在属地学区。行唐县教育局制定了乡镇成人学校考核标准,并根据考核等级给予乡镇成人学校适当奖励,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落实经费。江苏省如东县建立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居、企)培训学校为基础,社会力量办学校为补充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组织架构。全县建设了14个社区教育中心,设有成人教育专职人员的独立编制,专职人员数达到常住人口数的万分之一点五以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讷河市实行“三个统筹”,有效利用县域资源。一是统筹培训资源。把17个部门的培训资源整合到职教中心成立“讷河市培训服务中心”,并在乡镇综合中学成立乡镇现代农村职成教育服务中心,把市乡两级的培训统一到这两个中心。各行业部门派专人进驻职教中心,以培训超市的形式,实行一站式服务。培训项目管理上坚持六不变原则,即“培训项目名称不变、组织管理体制不变、向上争取项目主体不变、经费来源渠道不变、工作任务职责不变、监督管理职能不变”。二是培训经费统筹。设立职业教育培训资金专户,统筹管理全市各系统、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确保教育费附加按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确保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确保按标准筹措新型职业

  农民培训经费。三是实习实训基地统筹。校内校外结合,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与学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组建了区域性现代农艺实训基地。将农业推广中心、农业科研所为农服务职能与职教中心学校教科研室结合,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开展教学、科研、服务、指导等工作。(五)改革体制机制,让培训切实落地涉农培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何使涉农培训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培训落地生根,体制机制十分关键。一些地方将涉农培训纳入地方考核项目,确保了培训扎实有效开展。如浙江省湖州市将涉农培训工作列入中职教育“五大工程”“六项行动计划”“现代化工程”建设内容和考核指标,凡是培训做得不好的单位,一票否决,此举有力促进了涉农培训及各类培训工作。

  二、涉农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培训体系不健全调研发现,不同省市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程度不一。浙江各乡镇都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相邻乡镇合建),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中职学校为重点,以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为依托,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农民教育“四位一体”的职教体系,实现职教服务体系全覆盖。相对浙江,山东各地统筹建设了县区级的职教中心,但乡镇层面的成人学校大多在编制和机构调整中被撤并,相关基层培训职能由各县区职教中心延伸承担。特别是中西部不少地方县市的乡镇、村二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名存实亡,没有师资、没有场地现象比较普遍;传统的涉农职业院校大部分已经转型或者停办,少数继续面向“三农”服务的涉农职业院校举办的涉农

  专业也比较薄弱,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短缺,师资老化,在校生人数逐年下降。(二)培训资源缺乏统筹调研显示,当前培训资源和管理职能分散,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明显。针对“三农”的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不同程度存在“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现象,各地培训项目分散在农业、人社、经信、民政、安监、组织部等多个部门,工妇团残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种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承担培训工作的单位,既有归口人社部门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也有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和成人教育院校,既有承担继续教育功能的行业协会,也有数量众多的民办培训机构,但整体办学资源丰富和服务水平较高的职业院校能够承接的培训项目、得到的培训经费却很少。调研发现,农村成人学校的基础能力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缺场地、无师资、少课程、少教材、难招生。与之相对,农村地区的县级职教中心、职业学校资源相对丰富,有场地、有师资、课程丰富,但多数学校的涉农专业都在萎缩,调研组在多个县级职教中心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涉农专业在校生只有几十人。农技站(农广校系统)有着较为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普遍存在无场地、少资源的困境。而各类高职院校多关注高端农民培训,难以与中低端的培训形成有效衔接。一些地方城乡居民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各类培训项目名目繁多,培训内容大多雷同,缺乏合适的教材,田间课堂教学少,实际效果较差。在乡镇基层,各部门多多少少都建设了相应的教学点,造成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此,浙江、山东基层县乡层面,职教中心和成人学校,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积极探索进行了管理职能、培训

  项目、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建设的整合,形成了社区教育中心,但普遍性效果不明显。如浙江省在全省建设了“农村文化礼堂”,许多地方把“农村文化礼堂”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资源进行了整合,赋予了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更多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但从实际走访的情况看,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仍然较多关注实用技术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的形式单一、阵地建设薄弱。(三)职业院校积极性不高调研发现,职业院校作为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培训教师外勤、车辆、授课及由此附带产生的开支等,很多都不能予以相应补贴,影响学校和骨干教师工作积极性。浙江省职业院校实行绩效封顶的作法,各校通过培训获得的项目经费,难以转换为职工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了学校和教师参与城乡居民职业培训的积极性。部分地方还因政策限制,职业院校无法申办独立法人性质的培训机构,在承担各级各类培训中缺少相应的培训资质,无法参与相应的培训项目竞争。(四)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调研发现,东部地区农村出现了明显的三产融合发展的趋势,以种粮为生的纯农户大幅减少,新出现的是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新型农业合作社等横跨农业生产、终端农业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等漫长产业链的新型生产、服务组织。即使是纯农户,除种植大户外,农业收入在其总收入的比重也在持续下降。农业的制造业化和农业的服务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农场化和生产集约化导致农村地区对人才需求出现了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一种是在传统领域对人才素质全面化的需求,一种是在新兴领域对人才素质专业化的需求。这

  两个趋势又因农业产业链漫长、时间特性明显、周期起伏大等特征而呈现远甚于工业生产的个体性和复杂性。农村人才需求的复杂性引起了许多部门的关注,农业、教育、人社、供销社、团委、妇联、农科院、开放大学等机构都从各自的服务范围提出了针对不同农村人群的培训与培育项目。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项目表现出一定的竞合关系,但并非共时性的竞合,而是在政府的项目规划或项目审批层面表现为合作关系——各项目均有明确的目标人群,在项目实施层面表现为竞争关系——受训学员往往是多种身份的复合体,经常被要求参加不同的培训,而逐渐失去兴趣。在上位界限清晰的培训项目到了下位界限就变得非常模糊。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各部门对农村发展和农民发展的需求感知模式存在问题。农民的需求远比产业工人的需求更为复杂,但农民培训项目与工人培训项目的感知方式却大同小异,均采用“需求-供给”对比的方法,即从国家的发展战略需求与实际人才供给间的落差来推算培训培育的需求,而这一自上而下的演绎的方法难以对农民发展的真实需求做出准确描述。(五)培训师资严重不足调研发现,农村人才培训培育需要大量素质全面的师资,这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痛点。从浙江、山东的情况来看,师资来源主要有“土专家”(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专业户、农业技术专家等)、农技站系统的农技人员、县级职教中心教师、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师、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教师、开放大学的相关师资等。从数量上看,中高职院校教师比例最大。许多农民培训任务经过层层传导最终都会落到中高职院校的教师身上,也正是他们确保了培训项目的质量。“土专家”、农技站系统的农技人员等农业专业技术较强,但教学能力偏弱,面对制

  造业化农业和服务业化农业的能力不足。高等院校教师一般参与高端农民培训,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但由于总体上数量较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力度与强度相对较小。调研显示,在浙江各县乡基层,职成教学校尤其是成校教师编制数量不足,大多为2-3人,开展培训工作人手不足。特别部分乡镇将成校教师归类为基础教育类型,因工作性质不同,在职称晋升的竞争难以“胜出”,大部分成校教师面临职称晋升的困难,县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对年轻教师吸引力不高,职工老龄化较为严重。(六)培训经费仍然不足调研发现,江苏省如东县按照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的要求,县、镇两级财政投入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达到了人均3-4元的标准,但在泗阳县的两个乡镇调研时,问及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除了农业部门外,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大幅度增加了培训经费,但由于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加上实行的是简单量化考核办法,无法将宝贵的经费用于急需师资和资源建设。(七)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其中,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调研显示,个别行业培训管理规范和管理标准欠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资质认定标准缺乏,监管手段缺失,评价体制不完善,部

  分地方培训市场混乱,培训质量无保障。有的培训机构师资、课程、实训等教学资源不足,过程管理不到位,质量把控不严,导致培养方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不强,实践操作环节偏少,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培训效果较差。调研还发现,在政府购买的培训项目中,不同程度存在“低价定标”情况,大比例的培训项目被民办培训机构承接,甚至出现了民办培训机构承接了培训项目后,再到职业院校后租借和聘请职业院校实训设备及师资的情况。

  三、政策建议

  (一)加快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1.做大做强面向农村的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县级职教中心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主力军作用。前些年,县级职教中心出现了“非农化”“学历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级职教中心应按照建设农村职业教育“桥头堡”的思路进行重新定位,尤其要督促和扶持其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当地农村产业振兴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在此基础上,上联城市高校和职业院校,下接农村非学历教育,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城乡统筹、特色鲜明,涵盖农民职业学历教育、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2.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能简单照搬城市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模式,而是应该根据职业农民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和实践其固有培育模式。首先,要充实和扩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国家和地方要出台有力的扶

  持措施,动员和鼓励有志于从事现代农业建设的城乡知识青年尤其是农村大学生、进城务工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兴办产业,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实新鲜血液,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的现状。其次,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遵循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成才规律和工作生活特点,探索和实践精准培训、跟踪服务、学做一体等教育培训模式,真正达成“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教育培训目标。将在职职业农民的学历教育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在职职业农民到农业职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通过工学交替、农学结合等方式完成学业,提高学历层次,系统拓展职业能力。同时,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后继者的培养力度。总结和推广江苏太仓、昆山等地政府与农业高职院校“校地合作”培养青年职业农民(全科农技员)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政府补贴、定向招生、合作培养、优先就业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后继者,有计划地充实村级组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等方面的人才队伍。3.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各主体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作用,发挥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和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效破解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通过强化“农科教统筹”“三教统筹”“城乡统筹”等途径,引导和鼓励城乡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政府、学校、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等不同主体分工协作,交叉互补,构建以职业教育共同体为导向、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

  1.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农村职业教育是跨城乡、跨行业、跨部门的教育,必须发挥体系化的优势,走政行校企协同育人之路。在目前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推进协同育人要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推动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改革。引导和帮助县级职教中心与农业职业院校、农业行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组建职教集团、合作联盟,实施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联合培养,一体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强化农科教统筹。通过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创新等途径,强化农科教统筹,形成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合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组合拳”。三是深化“三教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而提出的一种管理运作模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要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中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过活动和体验,从小培养学生的乡村情结、乡土文化、现代农业理念,帮助孩子形成投身振兴乡村的远大志向和抱负。2.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一是通过立法推动资源共享。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是全社会的义务。国家可通过立法和出台细化政策,督促和引导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落实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确保优质资源为农村职业教育所用。如国家可明确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清单,并进行定期考核。二是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共享。通过制定税收优惠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的优质资源投入农村职业教育。三是通过优化管理用好现有资源。县、乡两级政府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党政领导为依靠、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社区教育中心为平台、以培训项目为载体,协调学校、党、团、文、体、妇、农等部门,面向农村,共同参与职业教

  育与培训,形成一个中心、多块牌子、资源共享、各得其所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有效避免长期困扰社区教育发展的“教出多门”、资源浪费和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3.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需要转变观念,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企业资助为辅,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一是落实国家和政府是教育投资主体的责任。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比重。国家应明确县级职教中心经费和乡、村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标准以及经费增长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分地区画出最低“红线”,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到位。二是统筹使用各项培训经费。国家和省级农业、人社、科技等部门下达的培训经费,应由财政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实行专款专用,严格防止防资金挪用的情况发生。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通过设立“社会事业引导资金”,激励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引导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积极创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4.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一是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指标纳入省、县、乡三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和实施考核工作,督促各级政府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强化工作考核。对职业学校和各社区教育中心,采取“年初制定目标,年中检查进度、监控过程,年末现场考核评估,年后总结表彰”的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工资和经费奖励挂钩,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三是优化项目绩效评价。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绩效考评机制的研究,优化考核内容和指标,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1.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立法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法律保障制度。在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举步维艰的今天,更加需要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管理力度和法律保障。以完善立法为基础,加强执法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相关法律的执行与落实。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扶持和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就业创业。政府要出台政策,对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新农民,给予大力奖励和宣传,要通过政策导向,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精英扎根农村,吸引优秀人才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形成新一轮“上山下乡”的热潮,弥补长期以来农村“空心化”所出现的人才真空,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也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优秀培育对象。二是设立专项补助经费。对于具体从事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与个人,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给予必要补助,激励和吸引优秀人员从事这项事业,促进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三是扶持农业示范项目。制定科学标准,遴选优秀农业示范项目,作为新型农民培训的实践基地,对于承担实践任务的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偿和社会价值的认可,动员优秀社会资源服务于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四是扶持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既有教育规律,又有产业规律,但研究基础薄弱,教育模式陈旧,迫切需要出台扶持政策,设立研究专项,加大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力度,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对乡村振兴和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目前,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仍存在偏见和误解,必须转变大众

  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可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宣传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办学内容、办学方式及办学优势,突出农村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后获得职业技能、取得工作成绩的宣传,以及农村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树立重视职业教育、尊重职业技能人才的新风尚,改变人们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参与乡村振兴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二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认同度。要根据行业、专业不同特点,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准入标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含金量,通过设置一定的“门槛”,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退出机制,有效规避“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提升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可度;要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美好前景,要用身边的成功案例,引导广大市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更有机会实现社会阶层提升,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以此吸引大批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社会精英从事农业工作,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度。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建立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农村职业教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帮助其及时掌握最新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同时,加大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宣传和表彰力度,让一线工作人员产生职业自豪感。

推荐访问: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培训会议 振兴 乡村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