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滨州乡村旅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滨州乡村旅游

时间:2022-10-27 09:5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滨州乡村旅游现状,歸纳总结了目前滨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滨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滨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制定标准,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拉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自身品牌,提高滨州乡村旅游知名度;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问题;对策建议;滨州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为此,党的十九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乡村振兴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滨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整合涉农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分析滨州乡村旅游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快滨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快更好发展滨州乡村旅游提供积极的借鉴。

一、滨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版图面积约9600平方公里,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全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GB/T18972 -2003)调查得知, 滨州市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全国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的旅游资源中均有分布,旅游资源丰富度属于中等级别。从旅游资源看,滨州市在旅游发展上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滨州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设施、观光等个性化农业建设相结合,与植树造林、生态水系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探索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并将其当作支柱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新方式。初步形成了“城市后花园游”、“休闲度假游”、“文体娱乐游”、“美丽乡愁游”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32个省级旅游强乡镇,9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70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2个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48个精品采摘园,2家开心农场,在全省名列前茅。2019年1月12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旅游品牌颁奖盛典上,滨州市获评“2018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城市”。

1、政策引导,规划先行

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规划先行,要做好统筹安排,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做好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与其他产业规划之间的衔接。2017年,滨州市大力整合沿黄旅游资源,编制完成《黄河风情带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秦皇河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评审,进一步丰富“黄河入海”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打造充满浓郁黄河文化和特色风情的旅游带、旅游度假区。良好的规划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了滨州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注重沟通,加强学习

为了提高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个人总体素质,近几年,滨州市按照乡村旅游千人培训计划,先后举办了乡村旅游发展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巾帼培训班、“千万市民游乡村”、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培训班等,加强了相关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分批次组织贫困村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与当地村委、居民、投资商以及乡村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座谈,学习乡村旅游先进经验,大大提升了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开阔了乡村旅游带头人视野,为提质升级、发展壮大提供了人力保障,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立足特色,创新模式

立足滨州资源禀赋,选准切入点,集中人力、财力、智力优势,倾力培育支持了一批乡村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示范户,形成了四种具有滨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是以果蔬采摘为主要体验内容的城市后花园游模式。以沾化冬枣园、无棣小枣园、阳信鸭梨园、滨城中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基地等为依托,整合提升现有农业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资源,打造集科普教育、采摘垂钓、珍禽观赏、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游模式。二是以自然景观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度假游模式。以南山、北海、中部黄河为依托,加大麻大湖湿地公园、无棣滨海湿地、秦皇河湿地公园,沾化徒骇河湿地公园等配套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为游客提供良好休闲度假环境。三是以地方文化为主要体验内容的文体娱乐游模式。以文化古城、翰墨书画、草柳编工艺为载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体娱乐游模式。四是以黄河和鲁北精品民宿为主要体验内容的的美丽乡愁模式。以滨州经济开发区狮子刘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邹平县码头镇邵家村为代表,依托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大地乡居”、“海上人家”等旅游品牌,让旅游者体验到乡愁滋味。

二、滨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在旅游全域发展的宏观环境下,与省内多市相比较,滨州乡村旅游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市乡村旅游业取得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1、规模效益不足,服务缺乏标准

滨州市乡村旅游的投资主体多数为当地农户,多数农户主业为农业生产,缺少相应的经济资本,融资难度较大,缺少融资渠道和融资路径,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缺少规划、发展目标,对发展格局也不清晰。小规模经营还导致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服务的技能标准相对缺乏,无法完善乡村旅游在休息、安全、卫生、导引、娱乐、餐饮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发展和管理,与游客的服务要求具有一定差距。

2、旅游形式单一,项目设置匮乏

目前,滨州市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较为单一,对乡村旅游文化特质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发挥出农村和农业特色优势,特别是在有市场的城郊地区,农民相互模仿,争相开设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木屋建筑、果园、池塘等接待场所,主要以体验式农业旅游且多以果蔬采摘为主,应时令季节推出的体验活动较少。观光农业游、民风民俗游多为起步阶段,内容看点较少,品质档次不高,缺乏文化内涵。

3、旅游人才缺失,管理缺少创意

随着乡村旅游產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尽管滨州市在过去两年中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乡村旅游专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但与发展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乡村旅游在缺乏高素质从业人员参与管理下,导致缺少预判,创意不足,各县(市、区)出现“重复建设”的旅游模式,没有真正把属于自身的重要的文化资源以及农业旅游资源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乡土文化体验缺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特征是乡村特性,游客所在的城市性与农村的乡村性差异是乡村旅游的动力源,乡村独特的人文、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主要卖点,但从目前所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上来看,绝大多数产品缺乏文化内涵,乡土特色不明显,仍处于较低层次,没有形成高品位的知名旅游品牌。加之在乡村旅游开发早期,政府部门对文化传承和乡村生态的保护力度不足,导致农村的乡村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加快滨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标准,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1)制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按照“开发、利用、控制和保护”的原则,结合区域特色,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分析,把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提升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和乡村体验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2)规范行业准入标准。标准化是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的关键,建立乡村旅游行业准入标准,有利于增强对旅游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管理,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稳步健康快速地发展。需尽快建立包括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园等乡村旅游分类别的服务、卫生、安全、评级标准等,用以支持规范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2、拉长产业链,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强大的关联性将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从而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餐饮、交通、特色种植、土特产品的深加工及销售等产业的发展,安置富余劳动力,也促进了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实施。在今后乡村旅游发展中,要进一步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壮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增强乡村旅游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3、打造自身品牌,提高滨州乡村旅游知名度

旅游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牌子响才能人气旺,只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才能赢得游客的青睐。因此,需特别注重品牌的打造,着力在丰富旅游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把旅游业态、景区景点做好做精,把旅游产品做优做特。

(1)明确品牌定位。充分认识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好的品牌定位,才可以完美呈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和禀赋,让人耳熟能详、过目难忘,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学习借鉴如乌镇、同里古镇、凤凰古城等等独特的旅游品牌定位,滨州的乡村旅游品牌内涵还需进一步的挖掘丰富,使其更加全面地体现滨州特色,从而进一步增强滨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要坚持“世界眼光、中国典范、山东亮点”的定位,按照城景一体文化旅游的理念来塑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支持各个县(市、区)突出核心吸引物打造、旅游业态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文明环境提升四大要素,创建乡村旅游的示范县市区,提升滨州旅游品牌口碑。

(2)做亮旅游景点。学习借鉴“枣庄通过打造台儿庄古城,一个景点就打了翻身仗,实现了国内知名度大幅提升”的成功经验。在打造旅游产品、丰富产品体系上多动脑筋、下功夫,做好“创新创意”这篇大文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自然、民间等各类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有效供给,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生命力的旅游产品,切实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参与性,使游客在体验中找到“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的理由,展现出本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支持引导各县(市、区)按照 “近郊依城、远郊靠景、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思路,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打造具有带动性、辐射性的特色景点,开发一批吸引力大、震撼力强的拳头项目,使景点能留住人、触动人。通过打造的特色景点,以点带面,带动周边旅游发展,最终实现景区连成一片,形成联动规模效应,打造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3)加大宣传推介。旅游宣传是推广旅游产品、增强市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一切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对旅游进行整体策划和宣传,全方位、多层次推介宣传滨州,全面提升滨州乡村旅游知名度。在深入考虑自身及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旅游定位,充分发挥滨州生态资源、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确定具有滨州特色的宣传关键词,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4、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1)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着力做好各类政策集成工作。统筹整合农业资金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旅游开发等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对旅游“厕所革命”、星级饭店、精品民宿、精品旅游小镇、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旅游新业态等制定政策给予奖补。坚持开门办旅游,遵循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旅游运营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的乡村旅游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土地、财税、资源、金融、技术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多种经营模式,构建企业投入、政府支持、加入强有力的多元化社会投融资机制,统筹使用好各级相关专项资金,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探索设立乡村旅游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项目,扶持发展一批潜力大和成长性强的旅游企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2)创新督导考核机制。结合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建立完善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投入保证、效果评估、激励奖励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真正考出导向、考出压力、考出动力,形成有利于促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的鲜明导向。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督查力度,努力形成职责明确、考核严格的工作落实机制,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工作安排,压实责任,巩固成果,在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走在前列,把乡村旅游发展不断引向深入。

(3)创新管理人才支撑机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具有开发意识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尤其应从素质到技能、从观念到行为入手,及时完善中高级旅游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政策。加强部分高校旅游专业学科系统的发展建设,依托普通高校开设“旅游精英人才班”,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扎实、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旅游精英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旅游专业人才。开展旅游行业全员学习培训,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带头人境外精准交流和旅游管理人才境外培训活动。加强旅游部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素养高、能力强和业务精等特征的旅游专业干部队伍。坚持旅游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吸引旅游专业人才落户滨州,旅游高端人才纳入绿色通道服务范围,提升滨州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箐,毛艳飞,张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J].农业经济,2018.9.6.

[2] 刘朝文,何文俊,向玉成.乡村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振兴[J].重庆社会科学,2018.9.15.

[3] 集安: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J].吉林农业,2018.8.31.

[4] 三永发.青海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攀登(汉文版),2018.5.22.

[5] 黄文.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以莱芜市为例[J].农家参谋,2018.3.15.

[6] 丁晓.山东滨州乡村节庆旅游发展研究.浙江海洋大学.2017.5.1.

[7] 乡村旅游的“滨州模式”[N].大众日报:2017-6-12.

[8]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李 萍(1978.04—)女,山东滨州人,本科学历,任职于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学、三农经济学.

推荐访问: 滨州 乡村 振兴 战略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