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落实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决策

落实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决策

时间:2022-10-26 0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2010年9月初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

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后发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优先在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上缩小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进而再缩小在经济上的差距,最终实现对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赶超。在我国教育版图上,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被公认为我国两大教育高地,发挥着引领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示范作用。如果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全广东无法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赶超,则后劲乏力,经济的优势渐失,便难以实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重大使命,也将难以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目标。为当前计,为长远谋,省委省政府决策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这对于加快我省教育科学发展进程和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保持强大的经济竞争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广东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提高我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基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清醒认识我省教育发展与先进省市差距,以及我省教育现有的基础、特色和优势而作出的科学判断。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使我省成为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先行先试高地、前沿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形成与实践高地、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与培育高地、新思想新知识和高新科技的创造与运用高地、先进文化和良好风尚的创新与引领高地、实现科学发展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高地。当前,我省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以推进教育机会公平为重点,大力办学兴教,教育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为推进全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需要清醒地看到的是,部分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理念存在明显偏差,还没有形成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浓厚氛围;基础教育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资源配置水平和教学质量不够均衡,实现群体间教育公平还任重道远;高等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仍然偏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产学研结合亟需深化;教育体制机制不合理不完善,教育开放合作和国际化程度偏低,学校办学活力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生均教育经费在全国仅居中等水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既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与先进区域、先进省市的差距,又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的基础、特色、优势和有利条件,同时针对突出矛盾和主要困难寻求突破和赶超,从而充分彰显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和作用。

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不断增强竞争力,归根结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科技是关键。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全教育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尽快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健全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相匹配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各级党委有负责人联系教育工作,推行市、县(市、区)政府常务副职直接分管教育工作。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各级政府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切实解决教育财政投入、学校布局、教育用地、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决策落实到位。

——切实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全力落实好《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协议》和《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遵循规律,系统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培养目标、规格、课程、教材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注重内涵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发挥各行各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切实促进区域教育合作和教育国际化。着重推进珠三角地区知名大学与港澳台、世界先进国家知名大学合作办学,着力推进珠三角地区与环珠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东南亚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各层次、多形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切实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突出培养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大力引进培养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创设比较宽松灵活的学校编制管理制度,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正常增长,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构建完整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切实健全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实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度督导、审计、问责制,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到2015年,各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力争达到或接近24%,到2020年达到25%以上。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足额征收、全额用好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捐资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金融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系广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

推荐访问: 战略决策 高地 落实 我国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