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2023年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

2023年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2-12-30 12:35: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

  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让我体会到了我们要时刻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爱学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2

  假日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逊》一书,感悟很深,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两点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导下,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

  在开学初,在园教科室带领下,全体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二、教育艺术的核心是师爱

  特别是我们这些幼儿园的教师,那就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师爱是一种含有友情、渗透母爱而又高于母爱的情感,只有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理解宽容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家长的心。现实中我们需要警惕许多教育失败之例也正是在爱的名义下产生的。有许多教师与家长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在“爱”着孩子,但孩子却要努力拒绝或摆脱这种“爱”,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这种“关怀强迫症”让爱成了负担。而真爱,对孩子来说,是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爱。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才会觉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那就让我们的爱化作一份动力,好好工作!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阅读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1)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以.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2

  书,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是我们的长者——不断启迪我们;它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一位知心的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流,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育人。风华正茂的我们,拥有飞扬的教育激情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而读书,正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我深深地感受到:书是我永远的老师,让我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自我完善!

  记得有人曾说过:是陶行知老先生让*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他坚持从*国情出发,办*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利用暑假,我好好研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其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回想十几年前,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认为凭借着学生时自己优秀的表现,成为优秀教师也不会太遥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通过对《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仔细研读,我深深地折服于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主要有这么两点感受: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是师生都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要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

  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去践行这些先辈的指引,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师的责任。

  书籍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让“经师”成为“人师”,让“庸师”成为“高师”。我常常觉得,我们很可能一辈子*庸,但只要我们能努力追求,就能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书同行,让专业化成长早日驶向理想的彼岸!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自己走进了教育这个行业七八年,其实作为一位年轻老师,更多的是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能得到进步。陶行知理论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 “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正是这样吗?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无不体现了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例如在学习《画汽车》一课时,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汽车玩具带到课堂,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车,并一起观察汽车的外形、色彩,探索汽车的功能。有的同学家里有汽车就说的津津有味,不了解地同学也听的很专注,同学们说着,讨论着,最终老师将话题引向高科技的汽车,以“假如以后你自己拥有了汽车,你最希望你的汽车是什么造型?什么颜色?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功能?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学不再是枯燥的形色,而就在熟悉的生活中,产生了要探究学习的情感与认知需要。

  让生活走进美术,让美术贴近生活。课堂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让学生感到确实是“学有价值的知识”。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2)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篇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1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

  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2

  一年来,挤时间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边学习边实践创新,写下了十几篇读书笔记,受益匪浅。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富有情趣,使教学更有深度,更鲜活,更新颖,更生动,因而更具有实效性。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

  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让我体会到了我们要时刻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爱学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3)

——学习的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3篇

学习的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自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自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它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习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幼儿园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岁左右,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育他们怎样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早晨小朋友吃早餐、中午小朋友吃午饭时,我们都教小朋友说“谢谢老师!”让小朋友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到中班、大班时,我们就尝试着让孩子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幼儿园游戏很多,但在游戏中我们始终渗透文明礼貌的概念,让幼儿从小在心灵里就播种文明礼仪的种子。

  第二,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在儿歌、故事中培养幼儿独立精神。刚刚开学,大多幼儿不愿意上学,出现厌学情绪。我们就给他们耐心讲故事、教儿歌、做游戏吸引他们。我们幼儿园从小班到中班、大班,始终把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小班学生,在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幼儿园小朋友在歌唱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就讲故事,寓教于乐,我们认为只有从小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第三,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避免死记硬背,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新,表扬有创新精神的小朋友。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呢?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的头脑、*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要多多鼓励小朋友,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如今的幼儿园课程讲究活动游戏化,在20-30分钟内将教育目标以游戏等多种形式实现,让孩子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变幼儿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鼓励幼儿大胆表达的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幼儿的任何想法给予肯定,肯定他们内心快乐的童话世界。

  在一日活动及区角活动中,我们教师经常会面对幼儿各种想法和问题,有些问题在*的眼光看来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大人思想的客观定式。幼儿不一样,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充满好奇和可以改变的,面对这样的幼儿,这样的创意提问,教师该做的还有很多,鼓励,表扬之外,变成幼儿的好伙伴,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之爱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身坚持的原则,必将爱的思想发扬光大。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4)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5篇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1

  周六,我们第一幼儿园迎来了一位贵客,她就是*陶研会理事,特邀研究员,江苏省陶研会原副会长,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原馆长汤翠英教授,她为我们进行了2个小时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报告会》。我一直很认真的听完了汤教授对陶老前辈的生*以及教育理论的介绍和推介,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了,对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观、人生观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学习陶行知,到底要学他什么呢?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服务于大众的精神。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当代教师巨大的精神动力。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了一个一流的教师的。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又道破了教育价值观和道德观。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教师的求真做起。

  在陶先生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反思自己离陶先生的精神还有多远?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的天职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然而,有时我的信念也会被世俗或传统观念所左右;有时我也会为自己的偷懒而寻找借口;有时我也会将个人利益放在重要的位子上……生活中有太多的事需要我正确处理,而引领我朝正确方向去的就是陶先生的思想与精神了。一个好的教师是应该像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一生把自己奉献给了*的教育事业,为了教育,他舍弃了太多。“万世师表”是对先生最好的褒奖。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只有牢记先生的教诲,本着教师的天职,才能无愧于先生。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2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 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3

  周六,我们第一幼儿园迎来了一位贵客,她就是*陶研会理事,特邀研究员,江苏省陶研会原副会长,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原馆长汤翠英教授,她为我们进行了2个小时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报告会》。我一直很认真的听完了汤教授对陶老前辈的生*以及教育理论的介绍和推介,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了,对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观、人生观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学习陶行知,到底要学他什么呢?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服务于大众的精神。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当代教师巨大的精神动力。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了一个一流的教师的。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又道破了教育价值观和道德观。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教师的求真做起。

  在陶先生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反思自己离陶先生的精神还有多远?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的天职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然而,有时我的信念也会被世俗或传统观念所左右;有时我也会为自己的偷懒而寻找借口;有时我也会将个人利益放在重要的位子上……生活中有太多的事需要我正确处理,而引领我朝正确方向去的就是陶先生的思想与精神了。一个好的教师是应该像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一生把自己奉献给了*的教育事业,为了教育,他舍弃了太多。“万世师表”是对先生最好的褒奖。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只有牢记先生的教诲,本着教师的天职,才能无愧于先生。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4

  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许许多多误区,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是一样:唯分数论学生,唯分数论教师,唯分数论学校等等,大家都在感叹教育难办,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大家都不照着去做!我一直在思考,当前的学校教育究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呢?还是扼*才的机械运动?静下心来读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原来老先生上个世纪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啦!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有三个,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看了这个理论后,我深有感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好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可贵的直接经验。在园,要让幼儿多操作、多探索,多发现,不要抹杀任何一个可以让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体验生活。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经典名言。在这个假期读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学习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对教育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向着创造生活的方向前进。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针——迷、悟、爱。

  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字强调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让学生在“迷”中学,从而由“迷”引出许许多多的“谜”。

  悟:体现出了启发式教育的真谛。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知识,“悟”出真理。

  爱:对学生的爱首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这三个字可谓是浓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读来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体会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用最简单,最准确,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规律,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让人易学,易懂。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5)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的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的1

  近日,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一书,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也曾困惑。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老师的做人显得尤其重要,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两点体会:

  一、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二、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6)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着》,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着》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2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大师的智慧如闪闪烁烁的星光,逐渐映辉在一起。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一束耀眼的光,照亮我的心,指引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

  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快乐的,而现在*的"儿童是非常痛苦。固然有许多人才是从痛苦中长大起来,但是*的责任是应该把社会改造得好一点,使未成熟的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不够,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

  是的,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家长、社会就呼吁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而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名目繁多的各种早教措施,把孩子束缚地严严实实,没有半点自由、空间。到了小学,无论孩子接受能力如何,统统一刀切,必须同步前进。即便分层次教学,最终目标也是一学期内必须全面开花。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但是家长、社会不允许孩子暂时落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于是,老师使出三十六计,七十二变化,十八般武艺样样摆上阵来。学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教育现实状况就是如此!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可是我们的孩子,每天要面对那么多沉重的学业负担!还有家长、老师的让人心碎的殷殷期望。学习是乐园还是地狱不得而知。孩子的学习现状和我国的教育大气候不可逆转,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到底怎样让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

  那就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落实到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上。

  陶行知老先生主张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对!我们就是要给孩子松绑。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这才是我们的教育主旨。面对这么一群活生生的、制造状况层出不穷的孩子们,老师怎样艺术的扮演自己的角色,来引导他们快乐自治?

  由此我想起一种民间艺术。四川有一绝活叫做变脸,一扭头,”唰“变出一张脸,再一扭头,又”唰“变出另一张。一分钟之内,”唰唰唰“会变出十几张不同的脸,或喜或悲,或凶或善;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神气极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可以大胆的使用变脸这一绝活。

  陶行知说过,社会有三种人:一、是自动要读书的;二、是经劝导后才愿读书的;三、非强迫不愿读的。我们就经验上观察,十人中怕有三人或四人非强迫不行;此外还有二人或三人,有了强迫的办法就可赶快去读。所以强迫是必要的。他认为教育万能是教育界自欺欺人之说。

  的确,学生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只要他没踏上社会,就永远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会犯各种各样让你始料不及头痛犯难的错误。他不爱读书,不爱写作业,愿意搞小动作,愿意和同学打闹等等。如果老师每天怒目而视当阶级敌人似的对待他们,这漫长的十几年寒窗该是一种怎样的煎熬!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雕塑家为一阎罗殿雕塑牛鬼蛇神、凶神恶煞,一年下来雕塑家的脸也变得狰狞可憎。雕塑家很苦恼,便找高人指点。高人指给他一条路,让他再为寺庙雕一年菩萨塑像。一年下来他果然面容和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由此,我想到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你如果认为学生是一群魔鬼,那么你整天生活在地狱里;你如果认为学生是一群天使,那么你整天生活在天堂里。这里可以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老师的教育教学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成长。要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变老师说教为学生快乐自治,老师一定要学会变脸这一戏法。

  孩子不可避免的犯错误,一味的批评挖苦实践证明收效甚微。其实转变一下思维定势,总是给他一张横眉冷对,打击讽刺的面容的,不妨换一张鼓励信任的笑脸。记得一名低年级的学生哭哭啼啼的找我,说是一位高年级大哥哥每天见他就是一顿毒揍,让我给他评理。我听了问清原因,是因为开学初他骂过他胖子,所以那大哥哥每天见他就揍他出气。我听了气不过,就拉着他怒气冲冲地找他。走在一百米的距离中我在想,劈头盖脸批他以大欺小,警告他以后不准再打他,能解决问题吗?老远就看见那孩子歪着头、梗着脖子,斜睨着眼等着我们,摆出一副不轻易善罢甘休的样子来。此刻。我心里电石火花一闪,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脸放松下来,对我的学生真诚地说:”对大哥哥说声对不起,不该以前骂过他。“那孩子听了小弟弟的道歉一愣,有点不知所措,脸红彤彤的,讪讪地说:”没关系。“并保证以后不再打他了。换了一张脸,化干戈为玉帛。变老师喋喋不休地说教为学生自己心灵的感化,这就是学生自治。此招甚妙,何乐而不为?

  自从九十年代周宏把他的聋哑女儿培养成大学生,全国上下旋风一般争相效仿他的赏识教育。持续时间这样长,自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妨对那些后进生多变几张脸,针对不同情况多给一些笑脸,多一些鼓励的话。别盯着人家耳朵后的灰阴着脸不放,捕捉一点学生难得的闪光点,脸放着光地大肆地表扬,让那些整天灰土灰脸的后进生也尝到上学学习的快乐,逐渐学会自律,向自主快乐学习靠拢。同样,对于全体学生,我们都需要时不时变出一张意想不到的脸,给孩子以意外的收获。让我们这些老师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把每一天的的学习变得快乐、轻松!

  老师学变脸,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道”亲学生如亲子弟!“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7)

——学习陶行知有感优秀3篇

学习陶行知有感优秀1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老师。

  首先是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是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教师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师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买得来。

  教师的服务精神是建立在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之上。金钱是买不到,别人也强迫不了的。金钱主义是教师的大敌。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论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得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欲,以**常常的心态上班,踏踏实实的心态干事。

  “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这是我学到的第二句话,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认为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

  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年,我带领学生去秋游,在旅游途中我把自己零食的包装袋及垃圾都收在自己的手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把垃圾提在手里准备随时扔进垃圾筒,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回到学校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好多学生都对这件事情深有感触,对他们的教育意义远远高出*时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

  还要努力做到“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

  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有人说过,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的这句名言,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的考验,仍放射着哲理的光辉,引导着激励着我们深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是陶先生教给我的第三句话,教师是*凡人,但*凡绝不意味着*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拥有一颗责任心,人生一世,没有人能逃脱这样那样的责任,不管是对工作、对家庭,还是对社会。

  只有富于责任心的人,时时处处尽责的人,才不愧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之所。古人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现在的人也爱说“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一名工作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每个人的岗位不尽相同,所负责任有大小之别,但要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却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了责任心方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及早谋划、未雨绸缪;有了责任心方能尽职,一心扑在工作上,有没有人看到都是一样去做,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有了责任心方能进取,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原地踏步,而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学生就是教师的事业,学生的成功就是教师的成功,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个体,不是冰冷的零件,所以教师要多加几钱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以微火炖制才能出好味。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人格感染人格的事业,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更是集中概括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陶先生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的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一直以来,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

  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

  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

  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

  就这样,陶行知先生的人格力量和教育思想陪伴着我一路走来,伴随着我在教育道路上的成长,我相信有了陶先生的指导,我将向着陶先生描述的教师最高境界出发并到达!


  

学习陶行知有感优秀2

  陶行知是20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认真地学习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学习陶行知有感优秀3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行知 学习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 陶行知教育名篇感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