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范例推荐)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2-21 14: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1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选择了《明湖居听书》,希望能够贴近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学情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范例推荐)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1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选择了《明湖居听书》,希望能够贴近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五班是特色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明湖居听书》是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本文想象丰富,语言绚烂;大量使用比喻,成功运用映衬,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传递得淋漓尽致,与林嗣环的《口技》前后呼应,正好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拓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2、学习目标

  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

  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课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

  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依照“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借鉴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我播放了一段音乐。“能说说听到音乐的感受吗?”学生可能往往只能用“优美”、“舒服”等话语来描述,于是我就做如下引导: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70年代中期,欧洲某乐团为中非一部落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感动得如醉如痴!一千一百多年前,当仕途失意的白居易夜闻琵琶语时“江州司马青衫湿”,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历经千年而不褪色!我们也被音乐打动着,感染着,激扬着。但,声音无形无色,转瞬即逝,如何才能把这过耳的美丽留住呢?

  通过刚才的尝试,我们发现这并不容易。那就让我们来看晚清的刘鹗,他是怎样用文字为我们留下一段绝唱的。

  2、整体感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明确了第5段正面描写了王小玉说书,对王小玉说书的魅力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3、品读重点语段,赏析语言与音乐的美

  (1)请学生散读第5段,思考:说书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要求学生用文中的原话,锻炼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发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扬起——高潮

  人弦俱寂——结束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扩展1)

——《明湖居听书》3篇

《明湖居听书》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方法:

  赏析式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大鼓评书,引出作者。

  (二)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

  ,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最早发表在1903年8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绣像小说》第9号上,刊至十四回,翌年改在天津《日日新闻》上发表至二十回,成单行本,后又续九回。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我同哭同悲者焉!”因名为“老残”。

  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曾朴《孽海花》

  (四)提问讨论

  1.白妞出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明确: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以此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艺。

  2.写戏园的盛况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济南掀起白妞热/

  说唱艺术雅俗共赏/

  演前嘈杂反衬演中肃静

  3.写琴师丑为什么?

  明确:先抑后扬,为后面的伴奏埋下伏笔。

  4.写黑妞的外貌是为什么?

  明确:写黑妞是为衬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写白妞装束的文字。

  5.如何写白妞的出场的?

  明确: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神——

  一顾一盼,鸦雀无声

  6.如何写白妞说书的?(板书)

  说书的过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说书的反应:(见课本)

  7.如何写声音的?

  用通感手法,赋声于形。

  (五)、知识*台

  通感的概念: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钱钟书《谈艺录》)

  /通感也叫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受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渲染并深化试问、诗文意境的积极的修辞效果。

  /通感分“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

  例:*他一下子掉进冰窟里。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结合练习二讲讲通感的作用)

  (六)、知识迁移

  问:这段文字怎样写音乐旋律的变化情况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节录

  (七)、布置作业

  听《二泉映月》,写一段文字摹写此曲。

  [附]板书:

  赏乐

  乐外境

  ○通○感

  乐内韵

  品文

《明湖居听书》2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鹗( ) 偌( ) 铮纵( ) 羯( )

  啭( ) 坞( ) 看坐(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屏气凝神:

  ②轰然雷动:

  ③回环转折:

  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明湖居听书》节选自《 》第 二 回,作者是 ,字铁云,笔名 ,清末小说家本文为显示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作者在其出场前采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有关场景描绘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主人公演唱技巧的精湛鲁迅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 ”

  4.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①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②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③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 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明湖居听书》3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无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指出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唱了十数句之后,不禁暗暗叫绝。 ( )

  ②满园子里便都听得见。 ( )

  2.找出文段中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仿写下面的句子。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仿写:

  4.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句话是怎样写声音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初看傲来峰愈险愈奇!这句话是怎样描绘声音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用‖给文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

  层意:

  7.本文和《口技》描绘声音的手法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

  .1.①比喻 ②夸张

  2. 满园子里都听得见响,从侧面烘托出王小玉出场引起的轰动。这时台下雷动,从侧面烘托王小玉演唱的巨大感染力。

  3.略。

  4.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上的感觉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写得有形有味,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

  5.运用通感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那节节高起,反复出奇的艺术境界。 6.①‖②③ ①写白妞的出场。 ②写白妞的演唱。

  7.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扩展2)

——《明湖居听书》教案3篇

《明湖居听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辞上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是怎样侧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的?

  分析: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

  先写戏园的盛况:白妞说书本来是下午一点才开始,可是老残进园子时,才不过十点,这个大戏园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条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到十一点,那些一向等他们到齐了才准开演的官员们,也都提前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来了,不到十二点钟,几张空桌俱已满了,还不断有人来,只好搬张短凳,安插在夹缝中。

  来的人有当地官员,有生意人,也有读书人。

  来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话都听不清楚。

  作者通过这一张时间表,一个人物分析,几笔动态描写说明了以下几点:

  (1)说明在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们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

  (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

  (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肃静埋下了伏笔。一个是“什么都听不清楚”,一个是“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两相对照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再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评论。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也是从两方面入手:先描绘她的外貌,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听了她的演唱,就觉得“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作者这样描写黑妞的作用,在于:

  ①详写黑妞的外貌,是为白妞出场时的装束描写作伏笔,后面用“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就可以省去不少笔墨。

  ②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

  然后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二)文中白妞进行了哪些正面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写从出场、演唱和反映三方面来描写白妞的演唱技艺。

  (1)白妞出场:对于白妞的出场,先写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着重以梨花简的几声丁当,鼓锤子的两下轻点以及两眼的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这些简单的动作所产生的效果。

  (2)白妞说书: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为了更清晰地表现这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作者首先根据白妞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当然光有这样段落的划分,还不能表达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如果在描写上不比对黑妞演唱的描写更加具体与美妙,便不会产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效果,观众所说的黑妞“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在写作上,就没落到实处。为此,作者又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们的感觉和视觉形象,赋形于声,把每一个阶段又作了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

  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1)有的用人们的感觉(感受)设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甜润、舒畅,听起来“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通过这个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使音乐成为一种不但可以用耳闻听,而且可以用心来感受,从声音中体验到身心的愉悦与欢畅。

  (2)有的是用视觉设喻。比如描写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的声音时,说它“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在描写那“迥环转折”,“节节高起”的声音时,又用“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这样就把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用层层叠叠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来,形成一幅由声音构成的立体图画。

  如果说用层层叠叠的山峰来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读者面前所出现的,还只是凝固的、静止的画面,那么,当作者在描写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转”的声音时,就选用了一个活动画面,用一条“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的飞蛇作比,把白妞那轻快、曲折、甜润、宛转的歌声写活了。

  《明湖居听书》..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作者以视觉设喻不但善于绘形,而且还点染以色彩。比如描写“陡然落下”,“忽又扬起”的声音时,作者就选用了一个“东洋烟火”上天的比喻,使扬起的声音形、色兼备,更体现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选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坞春晓,百鸟乱鸣”来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和相合的声音,以“百鸟”突出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音乐效果。

  作者通过这多角度的描写,精彩的设喻,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白妞演唱的妙处。通过他的描写,观众对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可以看到参差错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赏到那委曲宛转,盘旋穿插不断流动的音响,而且可以体会到沁人肺腑,令人轻松畅快的感受。

  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写中除了运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还反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

  从总体上说,作者一共写了三个人物,但却并不*均使用精力,写琴师是为了衬托白妞,写黑妞更是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艺。

  具体来说作者运用对比,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在对同一人的描写中进行对比。如写老琴师,初时“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这样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艺人演奏的成功。写黑妞的表演,是用“铮铮”,“丁丁当当”看似*常的伴奏和那“百变不穷”叹为观止的演唱进行对比,来突出黑妞的动人歌喉。写白妞则是以她那相貌的*常和演唱的绝妙进行对比,以增强读者的美感享受。

  (2)通过人物的评论进行对比对黑妞的演唱,人们议论说:“他(黑妞)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议论的重点不在黑妞而在白妞,处处说白妞的好处;而对白妞的演唱,在观众中也有议论,议论的重点仍在白妞,总觉得听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三日”,改为“三月”才透彻些。通过议论的对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

  (3)通过观众的不同反映进行对比对琴师的弹奏,台下是“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对黑妞的演唱,台下是“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而对白妞的演唱,台下却是“叫好之声,轰然雷动”。通过观众对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艺。

《明湖居听书》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感受和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2、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

  教学难点

  用感受和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声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的。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本文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唱”。作者清末刘鹗,笔名洪都百炼生。《老残游记》借一个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当时的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现了作者反对革命运动,主张维新图强、科学救国的政治态度。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描写自然景物比较生动形象,在语言运用和再现手法上颇具特色。重迅先生在《*小说史略》中评论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明湖居听书》便是“可观”的一节。

  “明湖居听书”故事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听得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日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又听得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中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又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绍刘:这说鼓书,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什么稀奇,自从王家出了个白妞、黑妞两姐妹就不同了。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岁就学会了说书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剧、昆腔、小调种种腔调,运用到大鼓书的调儿里,经过二三年的工夫,创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调,“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明儿下午一点钟开唱,若上午十点钟去,便没了座位,要听还是早去。老残听了茶房的话,也不甚相信,次日九点多钟便便去明湖居听书。可以说,在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为白妞说书作了铺垫,那属“耳闻”;进入课文之后,则属“目睹”了。

  第二课时

  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分别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个戏园子。

  听书人多: 当官的“抚院”“学院”;做生意的;读书人。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

  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一张半桌,两张椅子,三样乐器”

  热闹“高谈阔论”“嘁嘁喳喳”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书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无声形成鲜明对照。

  2、写琴师

  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百变不穷”“以为观止”。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3、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

  人能学一两句 ├对比、烘托、先声夺人

  白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学到手 ┘

  4、白妞说书

  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考虑:(1)哪些句子写的特别好??(可分组找,看哪个组找的准,找的多。)它抓住白妞说书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白妞在说书过程中声音有哪些变化?

  讨论后总结:

  好的句子有: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出听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处处伏帖,处处畅快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转回旋

  “如一条飞蛇……”——婉转悠扬、急促多变

  “像放那东洋烟火……”——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方法。(师生共同回忆通感修辞的运用,并举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山色也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嗓音油腻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觉,或用视觉,或用听觉,而同是视觉,有的绘其形,有的点其色,形色兼备,体现白妞演唱的美妙。

  变化主要有五个阶段: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发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扬起——高潮

  人弦俱寂——结束

  师总结:描写虚幻的音乐时,可以写出音乐变化的几个阶段,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与其他感觉打通,写出音乐所描绘的意境,听音乐的感受。

  5、“通感”修辞手段的运用。

  结合学生讨论内容,小结如下:课文在描写白妞说书声腔的变化上颇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把由听觉获得的声音,转换为用其它感觉器官可感知的具体形象,这样使读者能够利用“通感”功能再将由其它感觉器官获得的具体形象转换成用听觉感知的声音,从而欣赏到白妞那美妙绝伦的演唱。例如:“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表现声腔尖细高亢、刚劲有力;“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表现声腔回环宛转,急促甜润;“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表现声腔纷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用语言文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实属不易,而作者却使我们得到满足。

  6、总结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音乐时,可以借助修辞手法直接描写音乐变化的阶段、听音乐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描写其他东西

  从侧面来衬托。

  7、作业

  比较鉴赏《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明湖居听书》教案3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

  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 教学方法:

  赏析式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播放大鼓评书,引出作者。

  (二) 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 ,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 “鸿 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 道上家学渊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 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

  (四)提问讨论

  1、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主人公是谁?

  2、白妞出场之前都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对写白妞有什么作用?

  3、试分析白妞说书的过程,画出运用了通感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参考内容:

  1、明湖居听书听白妞和黑妞说书。主人公是白妞。

  2、明确: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写琴师貌甚丑陋, 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技艺高超,为后文为白妞出色的伴奏埋下伏笔。

  3、写戏园的盛况是为了什么?

  明确:说明济南掀起白妞热/ 说唱艺术雅俗共赏/ 演前嘈杂反衬演中肃静

  4、写黑妞的外貌是为什么?

  明确:写黑妞是为衬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写白妞装束的文字。

  5、如何写白妞的出场的?

  明确: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神—— 一顾一盼,鸦雀无声

  6.如何写白妞说书的?(板书)

  说书的过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正面描写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1、 写观众的反应:感觉妙——伏帖——畅快——暗暗叫绝——屏气凝

  神不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侧面描写

  9、如何写声音的?

  用通感手法,赋声于形。

  用感觉设喻:“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

  用视觉设喻:“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仿佛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用日常生活中易体会的声音设喻:“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五)、知识*台

  通感的概念: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六)作业布置

  1、利用通感手法写一篇练笔,描写一段精彩的演出场面或比赛场面。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扩展3)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1

  一、教学分析

  教材情况:《明湖居听书》是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本文虽然选自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是它虽有人物描写,却主要不是向读者昭示人物性格,虽有情节结构,却主要不是告诉我们有多么曲折的故事,虽有环境描写,却只是作为音乐的布景。它就象一篇描写音乐的散文一样,堪称一篇美文,想象极为丰富,语言妙不可言,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描写得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为此,我大胆把其上成一堂音乐、文学欣赏课,集中力量听音乐、评语言、写音乐,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学生情况:我所教授的是初一(1)班,他们聪明、思维活跃,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是语言感知、感性体味能力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校在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本班也有好几个参赛的同学,但本班有部分同学并没有去现场,如果让你向没有去的同学描绘你唱的歌曲,你会怎么说?(请同学起来说)

  我们都知道声音无形无色,转瞬即逝,如何能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尝试,我们发现这并不容易。那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晚清的刘鹗,他是如何用文字给我们留下一段绝唱的。现在请把书翻到三十二课,继续来学习刘鹗的《明湖居听书》。

  (二)文本研读

  1、听同学朗读第五自然段,并在听的过程中,圈画出声音的变化。

  (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

  并绘出声音的变化示意图:

  2、那么在声音变化的过程中,它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出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

  人参果:舒畅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小结:

  (1)用感觉设喻(2)用视觉设喻(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

  3、同形训练,活学活用。

  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手法,先总体上把握音乐,再运用比喻等手法,描写听觉。之后,师生共同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视觉、味觉、等感官来描绘听觉的能力

  4、课堂总结。

  王小玉是幸运的,在那个科技手段不发达的年代里,她遇到了知音听众刘鹗,刘鹗将王小玉美妙的说书用他那支生花妙笔写出来,流传后世。那赋声以形、赋声以色、赋声以味的风韵让今天的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咋舌、去叹为观止。但是,通过最后的实践,我发现,其实你们也有这样的一支笔,这只笔就在你们的心里。

  五、板书设计

  用感觉设喻

  用视觉设喻

  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

  六、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在初一(1)班开了一节《明湖居听书》的公开课,现结合本课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反思:

  本文结构并不复杂,学生梳理起来并不难。但其中的音乐描写,才是本文的精彩之笔。本教案删除一切旁枝,不讲通感夸张,略讲烘托渲染,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拟用一课时完成三项任务:分析文中的音乐描写方法,欣赏一段音乐,学习描写音乐。以音乐导入课文,以分析音乐描写方法为课堂重点,以欣赏品评音乐结束本课教学。

  首先,立足于文章的音乐描写,作者准确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节奏,因此我让同学们先找出音乐的变化阶段,并在黑板上画出变化图。“初不甚大”——演唱的开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演唱的继续发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超;“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同学们整体上把握白妞说书的全局。同时这样的一个环节也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其次,评析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多角度生动设喻。音乐本是听觉上的感受,但作者却通过其他的各种感觉来表现的,化无形为有形,十分生动形象。在整体把握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更细致地品味语言,感受其说唱的魅力。

  最后,将音乐描写的方法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听节选的二胡名曲《赛马》,并用文字描绘你所听到的音乐。这一环节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所选音乐节奏感强,变化明显,便于学生描绘。

  当然在授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本课时是第二课时,主要分析第五段。但却没有对第一课时的内容加以复习,直接分析本段,较为突兀。第二、朗读不够。朗读是学习文言文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授课中,虽然有学生的朗读,但还不够。第三、在最后描绘音乐的环节,由于时间关系,较为仓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同时也没来得及朗读同学们写的语段。

  总体来说,这堂课基本上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对于欠缺的地方,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扩展4)

——大明湖作文10篇

大明湖作文1

  泉城济南向来以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而著称。假期一天,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赶往大明湖,一睹了它风采。

  天刚刚露出鱼肚白,我们就来到了湖畔,坐着小船驶入湖中。这时薄薄雾气在湖面上空缭绕,使大明湖增添了一份神秘。太阳露出半个脸,大明湖像刚苏醒少女,荡起涟漪,欢快地迎接着初升太阳。雾,还停留着不肯走开。升起太阳放出万丈光芒,一下子把雾冲得无影无踪。顿时,湖面明亮得像镜子一样。

  湖面上微波荡漾,鱼鳞似波纹一起一伏,使人们感到了它温柔。大明湖美就美在它水,向远处望去,广阔湖面上碧波粼粼,风一吹,湖面就荡起一阵阵涟漪;大明湖美就美在它蓝,如深沉大海般慈祥,如瓦蓝天空般艳丽;大明湖美就美在它柔,看着那泛着微波湖水,我不禁想起母亲额上皱纹。湖水温柔地拥抱着我和小船,我犹如孩子投入母亲怀抱似,感到一阵阵暖意和亲切。

  船浆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拥着小船缓缓前进。我心全部沉醉在迷人景色中。柔和阳光洒下来,蓝天、白云、小船、青山、湖水,这一切构成一幅宁静而幽雅水彩画,美丽极了。

  黄昏时大明湖更富有诗意。落日余晖散乱、碎杂撒入湖中,像银子一样闪闪发光。水跳跃着,小船驶入那片残阳余晖中,映出它倩影,随着晚风轻轻晃荡。一切都镀上一层银色。

  四周静悄悄地,大明湖又沉沉地入睡了。

  啊!大明湖!你是镶在祖国大地上一颗明珠!

大明湖作文2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赞美的是济南大明湖的美景。“十一”长假,我和爸爸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

  刚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绿色瀑布”,让人仿佛到了仙境。一棵棵立在湖边的垂柳,多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在湖边梳理着秀发。风吹动着柳枝,那伸向湖水的柳枝多像妈妈的手,慈祥地抚摸着湖面。金色的阳光洒在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如同给这偌大的大明湖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金。

  我站在湖堤上,眺望着大明湖。大明湖的水真阔啊,白茫茫一片,一望无垠;大明湖的水真静啊!静的没有一丝波纹,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大明湖的水真绿啊,绿的就像一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翡翠;大明湖的水真清啊,清的让湖里的砂石清晰可见。

  湖里的鱼真多啊!看,大的,小的,红的,花的,有金鱼、草鱼、白鲢鱼,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我专注地看着,目不暇接:它们追逐嬉闹,有的高兴地摇头摆尾,不时地吐着泡泡,唱着动听的歌谣;有的在荷叶间躲猫猫,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会东,一会西。我看着看着,仿佛来到了汉乐府《江南》所描绘的场景,“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我和爸爸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乐不思疲地观赏着,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天空掠过一群归鸟,我们才准备往回走。我轻轻地挥一挥手,告别这如诗如画的大明湖,告别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物……

大明湖作文3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泉城—济南。这里风景优美,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大明湖了。

  夏天的一个周末,妈妈为了奖励我学习积极努力,决定陪我到景色宜人的大明湖游玩一天。

  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一来到大明湖,碧绿的湖水就映入了我的眼帘,它如同一块儿巨大的翡翠*铺在我的视野中。走到湖边,仔细看去,它是那样的安静!在层层薄雾的笼罩下,它又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遮挽着面纱,朦胧、神秘!我仿佛也被带入了这缥缈的境界中……。

  太阳出来了,薄雾渐渐散去,像少女渐渐地揭开了面纱,湖水开始变得明朗起来!阳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波光粼粼,好似美丽的仙子在上面撒下了无数的碎银,闪烁着耀眼的银光!湖里大片大片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仔细看那粉嫩的荷花,好似一个个仙子亭亭玉立。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有一朵的美……。那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挨挨挤挤的连成一片,像给美丽的荷花铺设了绿色的温床。上面还不时地滚动着几滴露珠,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玩耍、嬉戏……。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地跳出水面,好像在给这幅美景伴舞,又好像在向游人夸耀家乡的美丽!岸边的柳树,将柔软的腰肢伸到湖水里,随着微风轻拂着湖面,像是在演奏着夏日的赞歌!

  夜幕渐渐拉开,周边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逐次亮了起来,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线勾勒出一幅幅耀眼夺目的建筑轮廓图。五彩的颜色映射到湖面,让湖水也变得五彩缤纷,如同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一天的时间,我用心领略了大明湖的美,也真正懂得了古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首诗句独到的韵味……。璀璨的明湖啊,我爱你!

大明湖作文4

  今天是清明节,一早上起来,爸爸让我回忆回忆,写一篇去济南大明湖游览的日记。

  昨天,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济南大明湖游玩。我们早上7:20从家里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济南市的大明湖公园。爸爸把车停在大明湖东边的停车场里,背好行装,我们就迈出了游览的步伐。

  进入景区后一问,才知道大明湖的东、南面是新建成的沿街免费景区,和大明湖的老景区连成一体,扩大了大明湖的游览面积。我们先到了大明湖的东北门,检票的人说我们的旅游年卡得从西南门那儿刷卡。我们就沿着水上的拱桥和曲折的路径一路向大明湖的西南门走。先到了超然楼,它是一座始建于元代风格的建筑物,非常雄伟!我在楼前摆好姿势让爸爸给我照了张相。我们沿着湖边又往西走,有“秋柳诗社”、“遐园”、“稼轩祠”、“晏婴祠”等好多景点。到大明湖西南门后,妈妈按规定去刷了卡,我们就进入了大明湖的老景区。一进门迎面看到了一面*的诗词书法,写的字我不认识。因为天气晴好暖和,大明湖里的船很多,有电瓶船、脚踏船、大型游船等,我就非常想到大明湖里去划船。我们到了一个船站后,我迫不及待的让爸爸、妈妈租了一只脚踏船,我们就划船去了。一开始由我和爸爸蹬船,船走的很慢,我蹬了一会儿后,腿就有点累了,妈妈让我在船头休息,她和爸爸一起蹬船。我们在大明湖里,围着两个湖心岛转了一圈,6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回到岸上,我们沿着湖北面的路一直往东走,沿途又看了南丰楼、奇石馆、北极阁等景点。在南丰楼的象棋馆里,我看到里面的象棋种类可真多,有檀木的、玉石的、大象皮的、普洱茶的、水晶的、宝石的等等,真让我大开眼界。

  从大明湖的东北门出来的时候,已经快下午3点了。我们还要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带我回来了。想想一天来看到的大明湖风光,我心里真高兴!

大明湖作文5

  在我们的山西,有一座山,素有“表里河山”之称的王莽岭。星期天,我有幸来到这里。

  在行驶的路上,道路的左右都是山,山上长满了迎春花,这一从,那一簇真不

  少。大约行驶了二三小时的路程吧,就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三个又红又大的字便映入我的眼帘。那几个大字刻在石头上,写的苍劲有力,上面写着“王莽岭”。我们买了票,就开始了登山的旅程。我们顺着地图,过了卧云湖,就开始上好汉坡,只见石壁上写着“登上顶部就是好汉”看了这几个字,我们几个便一口气向上冲,还没到一半,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登上这个石阶可真难呀。但为了证明自己是条好汉,必须坚持到底。不一会儿,终于上了最顶端。坐在石头上稍微休息里一会儿,便开始顺着山势开始登山。过了行云洞,便开始走悬在悬崖上的道路,所以,这条道路就叫做“观景步道”在这条道路上,首先看到的是在对面的挂壁公路,这条公路是从山里硬开辟出来的。行走了七八分钟,就可以看到两块石头,粗看什么也不像,但从远处一看就能看出这块石头的秘密。这块石头非常像一对男女在亲吻,所以叫“不了情”。接接着又来奇石岗,这些石头心态各异,各有各的风采。走了四十多分钟的路便到了山顶,山顶有一块石头名叫“百变灵石”,只要从不同的方向看,就会有不同的样子。休息片刻后,就想下一个景点出发。这个景点有所不同的是它主要让你听的是声音,声音是跟海涛一样的声音,难怪叫“幽径听涛步道”。

  游览了西面的景点我们又向东部出发。首先看到的是“石库天书”。天书就是天书,根本看不懂。来到卧云岗和俯云崖时,更是惊险刺激。脚下是悬崖,一看腿都吓软了。又走了非常长一段路,便来到了观日台,那里又高又险,到了那儿根本不敢往下看接着我们又返回了车站,坐着车顺着挂壁公路来到锡崖沟,因为再修工我们只能看到又深又长的崖底。

  看了这些景点,我才真正明白了李锐老先生的那首诗:“不登王莽岭,岂知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何须五五岳攀。”

大明湖作文6

  我的家乡是漂亮的泉城—济南。这里风景优美,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大明湖了。

  夏天的一个周末,母亲为了奖励我学习积极努力,决定陪我到景色宜人的大明湖游玩一天。

  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一来到大明湖,碧绿的湖水就映入了我的眼帘,它好像一块儿巨大的翡翠*铺在我的视野中。走到湖边,仔细看去,它是那样的安静!在层层薄雾的笼罩下,它又好像一位羞涩的少女,遮挽着面纱,朦胧、神秘!我仿佛也被带入了这缥缈的境界中……。

  太阳出来了,薄雾渐渐散去,像少女渐渐地揭开了面纱,湖水开始变得明朗起来!阳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波光粼粼,好似漂亮的仙子在上面撒下了无数的碎银,闪烁着耀眼的银光!湖里大片大片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仔细看那粉嫩的荷花,好似一个个仙子亭亭玉立。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有一朵的美……。那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挨挨挤挤的连成一片,像给漂亮的荷花铺设了绿色的温床。上面还不时地滚动着几滴露珠,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玩耍、嬉戏……。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地跳出水面,好像在给这幅美景伴舞,又好像在向游人夸耀家乡的漂亮!岸边的柳树,将柔软的腰肢伸到湖水里,随着微风轻拂着湖面,像是在演奏着夏日的赞歌!

  夜幕渐渐拉开,周边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逐次亮了起来,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线勾勒出一幅幅耀眼夺目的建筑轮廓图。五彩的颜色映射到湖面,让湖水也变得五彩缤纷,好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一天的时间,我用心领略了大明湖的美,也真正懂得了古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首诗句独到的韵味……。璀璨的明湖啊,我喜欢你!

大明湖作文7

  课堂上,我们学过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的.是山东济南的大明湖。今年暑假,我去济南书法现场比赛,当然要去这憧憬已久的大明湖了。

  走到门口,就有一张*写的《采桑子》书法,走进去,有许多买食物、纪念品的小店或给游人拍照留念的相馆。还有很多供孩子们玩的游戏项目:有空中飞车、有太空遨游、还有最普通的秋千架。几乎可以跟游乐园媲美!当然,“大明湖”是一个湖,跟我们杭州的西湖一样美,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井井有条得分布在水中,可美了!而且大明湖的荷花还别有韵味和风趣,和在杭州西湖的常常见到的荷花不一样,大明湖的荷花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一片片花瓣重叠在一起,在杭州西湖从来没见过,更加特别的是,这儿的荷花的颜色还有白色的,洁白如雪,像是走进了人间仙境呢!

  有一个传说是乾隆下江南在大明湖畔找夏雨荷,而我在济南的大明湖找夏天刚下了雨的荷花,娇艳欲滴,美若仙子!

大明湖作文8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北部,由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

  最早了解大明湖,是在报刊上。有文笔圣手,描摹了大明湖的荷香水韵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包括“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类的对联,让人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境界。

  第一次游大明湖,在1978年期。青春年少,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对那些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更是心向往之。我那时在黄河系统工作,有一次去山东河务局办事,便借机到大明湖一游,算是办公事夹带着私货,自然,游景点的费用是从自己工资里出的。

  初到大城市,能坐公共汽车到达景区,已是十分欣喜。时间是挤出来的,自然行色匆匆。一个人到生地方独游,不知如何游才好,只是随着别的游人前行。

  进公园后,见明湖之水碧波荡漾,船儿悠悠载客前行,羡慕不已。岸边垂柳纷披,园中鲜花遍布,亭台端庄,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美景当前,春风送暖,游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行于其间,一个个挽着臂,牵着手,面带欣喜,谈笑自然。此情此景,让我这个长年工作在黄河滩区、初涉世事的小青年,看到了大城市人不一样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观景之余,我随处欣赏花墙上、奇石上和楹柱上文化味非常浓的文字。

  在铁公祠中,了解到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山东参政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在北极阁,方知此阁供奉真武帝君。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游至湖心小岛,见历下亭八角重檐,端庄典雅,红柱青瓦,朱梁画栋,便在亭边留下青春的身影。那时不像现在拿手机都能拍照,而是让摄影摊上的人拍照,交了钱让人家寄回来。

  第二次游大明湖,已经是2006年夏秋交替之时。那时,父亲身患绝症,我和妹妹、妹夫带他去济南治疗,不知道父亲还有多少时日,便想着让父亲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活得好些,便陪他老人家去大明湖散散心。这次是从西南门进去的。季节最好,满湖荷花弄得正盛。但我们心情沉重,无心细赏那些红花绿盖和银珠,反倒感觉所有的花花草草都蒙上一种寒气。父亲对自己的病心里有数,体谅我们的孝心,也想在这个世界上多看一看吧,所以尽管身体虚弱,还是坚持着。我们只能慢慢地行走,走过那些鲜艳的花坛,看过那些游乐设施,向番走走停停,还是走到了北极阁。至于其他景色,已无心再游的了。

  那一次游大明湖,是粗线条的、感性的,游了一个新奇。第二次游大明湖,是完全的、沉闷的,游了一种心愿。由此可知,旅游是受条件制约的。同一个景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当然,不管哪种感受,都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回味。

  我期待着做第三次大明湖之游,游得完全,游得深入,游得快乐,游得精彩!

大明湖作文9

  国庆节假期的的第五天,我和妈妈来到了济南大明湖游玩。

  刚步入济南大明湖公园的大门,微风便带着清凉的湖水的气息迎面而来,吹去了炎炎烈日下的炎热,使我紧张学习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济南大明湖畔,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便真实地呈现我眼前。

  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湖水,我终于体会到了“波光粼粼”这个词的含义。太阳毫不吝啬的将它的万丈光芒泼洒在湖面上,阳光在层层叠叠的湖水间跳跃躲藏,调皮地与湖水嬉戏着,像一个个小小的白色精灵在湖面上此起彼伏跳跃着,你已经被晃得眼睛生疼了,它们还不知疲倦。湖水是那么柔,那么滑,一层层涟漪温柔地滑向岸边,一阵风悠闲地从湖面上滑过,涟漪便争先恐后地荡开了,无数个小小的漩涡交织在一起,煞是好看。湖边,是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正对着湖面静静地梳妆。垂柳不去打扰那湖水,湖水也不去惊扰那垂柳,纤细的柳枝似乎是漂在水面上,柳枝的末端似碰湖面而又非碰,水与柳交融在一起,是那么安静和谐,仿佛一只鸟的突然飞去都会惊扰这美好的画面。我想,倘若没有这嘈杂的人声,济南大明湖一定是寂静无声的吧。

  湖中,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已经谢了,密密麻麻的荷叶却还立在水面。在荷叶的衬托下,湖水透出淡淡的碧绿之色,更显秀气;一只鸟儿像是飞累了,静静地停在荷叶上歇脚,忽然轻叫一声,刷地飞走了,只留下荷叶在哪里轻轻地摇摆;一只鱼儿绕着荷叶游了几圈,好奇的用嘴碰碰,荷叶便俯下身微微点头,笑眯眯的注视着鱼儿;湖水温柔地亲吻着荷叶,荷叶摇了几摇,像是在惬意地摇头晃脑……我沉醉在这碧绿的荷叶中了。

  黄昏时分,我们离开了济南大明湖。湖水仍在暮色中荡漾,垂柳轻轻摇摆着身体,像是在和我告别。回头看,济南大明湖在我的视野中已淡去了,但那湖水,那垂柳,那荷叶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散。

大明湖作文10

  一进门,景区里游人如织,人山人海。我们看着路标找到了大明湖。首先映入眼帘是一棵棵垂柳,像战士一样守卫着大明湖。湖水中荷花,有含苞待放,有已经把自己粉中透白花瓣绽放给人观赏,还有已经绽放完了,只剩下莲蓬孤零零地挺在水中。

  我们向景区里面走,又看见一簇簇美丽动人莲花生动地开放。走到湖边,我们看见几个人在戏水,我不禁去摸了一下水,没想到大夏天这水这么凉呀!

  ……

  大明湖里还有湖心亭,来来往往游艇不断地运送着游客,湖水中那一艘艘快艇,像一支支快箭在水中来回穿梭。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扩展5)

——《溪居》全诗赏析3篇

《溪居》全诗赏析1

  【诗句】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出处】唐·柳宗元《溪居》。

  【意思】闲居便与农家菜圃为比邻,偶尔好似隐逸的山林之客。

  【全诗】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全诗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时所作。元 和五年(810),柳宗元在游览永州西山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 为喜那里秀丽而宜人的美景,便筑屋而居,并把溪名改为愚溪。这首五 言诗就是写迁居愚溪后的闲适生活。此诗貌似闲适,字里行间却无不流 露着诗人内心隐含着的郁闷和怨愤,实为强作闲适,而我们又可以发现, 这首诗的韵味也恰恰就在这些地方。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开门见山地道出来永州的原因。我长久 以来总是为官职所羁累,幸好这次有 机会把我贬到永州,解除了我的无穷 烦恼。从这里看来,似乎诗人毫无受 挫、消极的情绪,而是怡然自得地享受 起这份闲适与清静,把这次“不幸”转 化成“万幸”了。接下去六句,写的就 是他的谪居生活:闲居无事,便与农田 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 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 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 归来。独来独往,无拘无束,对天长 歌,与人无争,好像对自己的不幸遭遇 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扩展6)

——大明湖荷花作文3篇

大明湖荷花作文1

  今年夏天,我来到大明湖游玩。

  到达大明湖的那天恰好是荷花节。随游人一路来到湖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荡漾的湖水,在湖边、在湖畔的水池中满是翠绿的荷叶和绽放的荷花。远看,一片绿绿的景致中透出一缕可爱的粉红,近瞧,只见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犹如翩翩的少女。

  湖边荷叶的绿最为迷人,大叶如翡翠般,而刚出水的小叶则是娇嫩的黄绿色,叶边卷曲着,尖尖的,可爱极了!满池的荷叶姿态万千,有的挺直了身子,像一位智者,有的弯着头像一位正思考的老人,有的欲展还弯,就如含羞的少女……清晨的荷叶上,尚未化去的水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在微风中随荷叶的摇动滚来滚去。

  荷花从层层的荷叶中挺立出来,粉红的花瓣在翠绿的荷叶映衬下格外醒目。花的姿态各异,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的尖儿显露出嫩红,像小巧玲珑的火把,整个花苞鼓胀胀的,就像要马上破裂似的;看那几朵刚刚开放的荷花羞答答地躲进了大片的荷叶后面,只露出半片粉红妩媚的小脸;还有的花儿歪着头,似乎也正在同我们一道在静观这如诗如画的风景。

  微波荡漾的明湖水,层层叠翠的荷叶以及美轮美奂的荷花,让我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美美在高洁的品格,美在无私无欲的内心。

大明湖荷花作文2

  我早就听说济南大明湖的景色非常美丽。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不,暑假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济南,一下火车就直奔大明湖。

  进了大门,我们仿佛来到了花的世界。黄雅的兰花、多姿的美人蕉、艳丽的月季……一株株、一盆盆,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边。它们随风摆动着身体,仿佛在跳欢迎舞。

  再往前走,便可见一溪活水,由北向南流着,溪水下游有一座玲珑的小石桥,石桥的旁边就是美丽的荷花池。远远望去,一片青绿。我想荷花定会挨挨挤挤,占据整个池面,就挣脱妈妈的手飞快地跑向池边。只见碧绿的荷叶缝中一枝枝荷花挺出水面,婷婷玉立。瞧,那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洁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真美呀。微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荷花也翩翩起舞,好似一位淑女娇滴滴地站在那儿。那一片片花瓣,仿佛是这位窈窕淑女的连衣裙;那一个个黄色花蕊,仿佛是位淑女漂亮的脸蛋。好一片美丽的景色啊!

  看着,看着,我觉得自己也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与姐妹们同池共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向我述说着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隐隐约约地听见有人在叫我。是谁?是我身边的荷花姐姐吗?噢,不是。我回头一看,才醒悟过来,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太阳已经偏西了,妈妈叫我回呢!我回头望着荷花那秀丽的姿态,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惜别之情。

大明湖荷花作文3

  在我 心里,济南最美的就是大明湖了。大明湖的荷花 ,大明湖的水,大明湖的亭台楼榭,景色 优美秀丽,宜人妖娆。

  盛夏时节,只要你一进门,就会有一阵阵的荷花清香迎面扑来,抬眼望去,四周湖面上,长满了的荷花。一片片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翠玉雕刻的大圆盘。一朵朵美丽 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头来,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才展开两三瓣花瓣,微微绽放,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喜盈盈的笑脸,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女。那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有一朵的娇艳,让炎热的夏天 多了一分诗情画意。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碧绿的湖水,微波悠悠,岸边是随风摇曳低垂的柳树,风儿轻轻吹拂那丝丝的长发,点点入水,如娇羞的少女,温柔而又细腻地撩动着碧玉的湖面。一条条游船慢慢的飘动着,身后是一道道荡漾起来的波纹,不时有欢声笑语从水里传出来,划破幽幽的宁静。

  湖心,远远望去一颗宝珠一样的小岛,岛上绿树掩映的是著名的历下亭,红柱青瓦,朱梁画栋,古朴而又典雅,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美丽的诗句,有多少名人雅士曾游历到此。“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就是诗圣杜甫在此留下的千古流芳的佳句。

  我喜欢美丽的大明湖,喜欢它的绿柳依依,荷香浮动,喜欢它的青葱秀美,满湖碧波,喜欢它的古朴典雅,流芳久远。

推荐访问: 听书 说课稿 明湖居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3篇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1 明湖居听书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