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新课标教学反思3篇

2023年新课标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3-01-03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1  xx年秋半学期始,我市新初一开始使用鲁教版生物新教材。新教材、新理念给生物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的生物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课标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新课标教学反思3篇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1

  xx年秋半学期始,我市新初一开始使用鲁教版生物新教材。新教材、新理念给生物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的生物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使生物教学及实验改革如火如荼。但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尤其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1课程资源的开发面临着挑战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第九次课程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开放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但在近半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改革并未能真正变成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课程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可分为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等部分。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言,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性、整合性、综合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学生的生均占有实验仪器量和微机数少得可怜,四率工程建设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2实验硬件建设面临着挑战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普九”验收投入,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面临的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生源高峰,班级数及人数剧增的情况下,更是捉襟见肘,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质量。由于经费紧张,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的验收标准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3农村初中教师素质面临着挑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更谈不上什么实验教学创新及课程改革了,其具体主要表现在: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2

  英语新课标倡导以任务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较,任务型英语教学不仅吸收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而且又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首先,它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最大限度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我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

  ①任务的难度难以把握,任务的排序也较难;

  ②任务型教学引起的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知识水*的挑战;

  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学生习惯于单一地接受的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在接受和完成任务时一时很难主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局面,影响学习效果。

  新教材的应用及新课标的实施对英语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2、要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

  3、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

  5、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期的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3

  计算教学必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或多或少多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激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搭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上课时要考虑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已在三年级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学期也刚学分数的通分。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激活,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服务,做好铺垫呢?我是这样考虑的:1、学习新知之前,有必要复习一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知,我认为有必要复习通分知识。所以,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口算,并让学生小结其方法,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接着,复习通分的概念并通分。然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出:1/2+1/4,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题与刚才口算得几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1/2+1/4”与刚才口算题的区别在于:分母不同。这时,我再揭示:分母不同的分数该怎样计算呢?这样,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产生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不仅是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也是学生发现算理,理解算理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计算教学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再到学生练。学生的学习只有被动的听与练习为主的方式。这种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不仅窒息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足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多种方式,亲身经历探究发现,从而体验感悟算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老师直接讲解给学生听,再强化练习;还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归纳感悟算理。也许第一种方法,学生也可以明白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不会很深刻、透彻,尤其是一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就会死记硬背算法。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培养。所以,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数?学生通过折纸发现:同样大小的两张纸,1/2部分就相当于2/4,所以1/2+1/4 =3/4 。也就是1/2+1/4 只有分母相同即他们分的份数相同的情况下才能相加。从探究过程中,归纳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索与感悟,对算理的理解十分深刻。当然,由于课前对学生操作能力估计不足,加之在教学中本人对一些教学细节处理欠妥,这里花费了太多时间,这也需要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改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本节课,借鉴了同组教师的经验,制作了板书和作业纸,节省了时间也规范了课堂。课始,直接让学生做整数加法、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显得略微枯燥,可以从有单位的加减法复习,比如3分米加2分米,1米减2厘米。从有形的单位统一过度到无形的数位对齐保证单位一致,使知识的衔接更丰满。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由具体到抽象,此时介绍一下,每到题目都用折纸太麻烦,所以一般用通分的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揭示算法的多样化并最优化,最终形成技能技巧。

推荐访问: 新课标 反思 教学 新课标教学反思3篇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1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