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6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6篇

时间:2022-11-09 1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6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6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6篇

篇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思想汇报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1.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二〇一四年五月四日,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它所强调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总书记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二〇一四年二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

  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第二,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润物细无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社会治理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的良好风尚。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新闻舆论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是正面宣传的根本要义,是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

  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坚定共同理想、凝聚奋进力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增进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和精神,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要改进文风,创新方式,做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在真实可靠上动脑筋,在可亲可敬上做文章,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引导广大群众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阴暗点影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因此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决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更不能沉默失语、没有声音。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有力批驳,针砭要害、揭露本质,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

  3.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眼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

  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〇一三年八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必须坚持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领导干部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要选好配强宣传思想部门领导班子,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各级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团结和引导,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充实队伍力量,改善工作条件,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篇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最新)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实现民族复兴基础深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们共同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不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道路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国外发展道路的翻版,而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坚定走在这条道路上,沉着应对国际国内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有效化解了各种风险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也是能够抗击风险、克服路径依赖、避开发展陷阱的科学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归根到底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取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体现了稳定性与活力性的

  统一、民主性与集中性的统一、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我们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力量。

  一路走来,我们有正确的道路、科学的理论、先进的制度、激扬的文化,无数风险和挑战都已经被我们化解。无论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国际风云,逆全球化等外部挑战,还是汶川地震等自然灾难,我们都一一战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的强大力量,会使我们扫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障碍,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必定能实现。

  2、万众一心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既能够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的创造性。“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依靠13亿多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实践创造,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全面领导有机统一的伟大实践创造。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无比充分。历史证明,人民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决定性因素。正因如此,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着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忍饥挨饿、缺食少穿、生活困顿等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正在得到更加全面的实现。

  3、科学社会主义生机勃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顺应时代要求和经济全球化历史趋势,中国勇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游泳,经风雨、见世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狂风恶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而且游得越来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能够在全方位开放中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一方面,全方位开放使越来越

  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创业创新。2018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无数人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另一方面,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格局,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品种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的公共产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人民提供了更多的红利、福利。

  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2019年5月14日在与总书记会晤时由衷赞叹: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

篇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心得经济系100401班李文婷

  通过这学期的二级党校课程学习,我逐渐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党领导的国家方针和路线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而在这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我国的发展中一直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至此,我来谈一下学习后的体会和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践的先决条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首先,我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正确定位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新中国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离不开当的正确领导,但最重要的是能客观的,理性的认识我国国情。其中,我国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城乡差距大,教育、医疗方面的民生问题仍没有较好的落实等,但这并不能否定整个社会的发展势头。

  其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而在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将“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建成”,也体现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大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放在了首位,说明党更关心人民,眼光长远,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从环境上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无疑是解决民生的关键。由此看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党明确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

篇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历史发展看,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至少有三点原因:1、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

  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赞同,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

  2、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战之后,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蒸蒸日上,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

  3、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其先进性、革命性决定了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必然要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使国家更快发展起来,却是一个崭新课题。为了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党进行了艰辛地探索。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们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国家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转变成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初步走向繁荣、富裕、强大的国家,展现了崭新的形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篇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精品文档

  自然辩证法论文

  题目:我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精品文档

  学院姓名学号

  精品文档

  随着近年来不断的提出改革的口号。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如火如荼。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当然也不免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这个作为我们普通人当然也很容易理解。事物的发展总是循环上升,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况且纵观历史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总会让人们忽略一些基础问题,最终导致全盘皆输,甚至倒退。中国正处在这一个关键时期,改革是必须的。怎么改才是应该坐下来好好思考的。怎么巩固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成果,牢牢的打好基础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这其中文化改革当然是重中之重,也是我认为离我们普通人生活最近的改革措施。我一直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浮躁、金钱、物质享受、传统美德遗失等氛围,都是经济相比文化发展过快所导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不相称的必然结果。重新摆正认识文化发展的地位,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是我们社会亟待需要注入的青春活力。

  一、从理论上了解党文化改革的具体措施政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鲜明回答了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必然与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构成的社会发展道路一脉相承。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唯一正确的道路。在这条光辉道路上,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道路,方向正确,前途光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大局、遵循文化改革发展规律,推动文化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文化改革发展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主题和主线,才能与我国丰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相承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基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突出强调了正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方向的极端重要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针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迈向前进。

  3、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兴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持续增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仍显滞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全会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双重任务,强调既要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又要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建设始终拥有蓬勃生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改革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求新,而文化决定着思想观念、引领着时代风气,因此文化领域最需要改革创新。文化建设要全面贯彻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在改革创新中增强本领。全会提出了包括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系统要求,对文化领域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目标方向明确。这些大政策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那就让我谈谈我眼中的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

  二、我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首先,让我们从身边的社会热点事件看建设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众舆论的监督力开始通过网络显示出它巨大的威力。依法治国当然更要以德治国。法律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更好的去辅助社会正常的发展。所以大众的道德引导是重中之重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当然也是冲在网络浪潮中的先锋,组成道德的舆论监督力量,共建一个美好的社会。下面就回顾一下那些热点的“道德”事件。

  1、湖北“捞尸索钱门”

  10月24日,湖北荆州宝塔湾地带,两名少年不慎落水。为了营救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不幸遇难。就在人们为见义勇为者扼腕叹息时,一则新闻却使整个事件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一名参与施救的大学生告诉媒体:“在两个少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着一艘机械渔船,我们同学都给渔船的老板跪下了,求他们看能否捞救方招等三人,老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一万二千元,晚上一万八千,一手交钱一手捞人……”后经媒体调查发现,当地存在一个牟取暴利的民间打捞队,专靠捞尸体赚钱。一时间引发众怒。

  这个事件曾经是网上点击率最高的新闻,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心中百感交集。三名19岁的大学生为了营救落水少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拯救的不仅仅是两个少年,更是日益沦陷的社会道德;那些捞尸者的冷漠和唯利是图,激起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愤怒,还有公众对于曾经美好道德的向往。

  2、富二代“飙车门”

  2009年5月7日晚8时许,24岁的谭卓在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被胡斌所驾驶的改装三菱跑车撞飞,后送120后不治身亡。有目击者声称,谭卓被撞出大约5米高后再重重摔在20米以外的地方。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来公众的关注。富二代、飙车,这些敏感的词汇引起巨大争议。此案以胡家赔偿受害者父母113万元、胡斌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告一段落。期间,演变出“七十码”、“胡斌替身门”、“以赔款抵刑期”等诸多事端,令其成为2009年最跌宕起伏的网络热门事件。

  据媒体报道,在出事后,有一群年轻人站在血肉模糊的尸体旁,还若无其事、勾肩搭背,甚至悠闲地吐着烟圈……这些“富二代”轻视他人生命的行为深深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痛了民众的道德神经,也让这群年轻人的形象一路跌停。网上对于“富二代”的指责不绝于耳。

  胡斌飙车案之所以受到网民们的特别关注,在于它引爆了杭州乃至全国各大富人聚集城市由来已久的闹市飙车痼疾,也在于它使普通民众对“娇纵的富二代”那沉积已久的愤懑得到了宣泄通道。但同时,它也唤醒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生命面前人人敬畏的社会共识。

  伴随着富二代的“飙车门”,一场关于驾驶员驾驶公德的辩论随即展开。不久后,兰州一老人在斑马线上向闯红灯的汽车扔砖头的事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时值岁末,醉酒驾车撞死5人的张明宝以无期徒刑为2009年一连串的交通话题画上句点,曾经群情激奋的人车关系辩论依然没有结果。

  3、感冒农民工“民意门”

  陈国芳和张大有是四川内江人,在广西一家工厂打工。12月20日,二人放假准备回家过新年。在大巴车上,陈、张感到嗓子沙哑还伴有轻微咳嗽。每次咳嗽,都有乘客投来异样的眼光。于是,陈国芳和张大有自觉戴上了口罩。没想到,他们的举动反而引来了更多异样的眼光。21日凌晨,大巴驶入服务区。全车近30个乘客进行“民意表决”,所有乘客举手同意让两人马上离开大巴,到服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区“隔离”。随即,两人被撵下了车。凌晨4时,高速公路执法支队队员发现了正在高速路上步行的陈国芳和张大有。经检查,两人患的只是普通感冒。

  整个事件中,人们把道德谴责投向了30名乘客,并认为这是对农民工的歧视。但相信,在谈“甲流”色变的当下,这样的悲剧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一个罚站的14岁孩子,在寒夜里被冻死,老师争辩称,孩子死得“很安详,很舒坦”,心头不禁有些颤栗。这种自私品行的张扬、对他人生命的冷漠、人性道德的缺失,都有可能在任何一次事件中成为杀人的利刃。

  这样的事件还很多,我想我并不用多说。这些事件都是耳熟能详的。也经常引发人们对社会道德风尚的缺失感慨,对物欲横流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的失望。作为研一新生,我们也经历过毕业。很多同学都努力的奋斗在社会的最底层。关系、“拼爹”、“求包养”、公务员热潮等等的社会“新风气”,让我们这一代变得抱怨,躁动。有的人留有最后的理想奋斗者。有的人承认接受习惯。告诉自己这就是中国。我想,我们作为日后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我们都这样轻易的被洗脑影响,那这个国家还能发展多久。我想,作为一个国家,它能给年轻人多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也预示着她能发展多久。而目前我们的社会给我们的大多是物欲思维,鲜有那些精神文化追求。我的祖国,如果想继续飞速发展的神话就必须开始注重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了给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年轻人一个好的社会氛围,也是给社会大众一个真正和谐美好的社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吃饱后就有时间思考了。目前我们的社会,正缺失的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毕竟幸福俩个字不是仅仅物质问题。

  最后,简析我眼中文化发展道路的具体着眼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文化发展的重点还是要抓教育,教育重点在从小抓起。例如,从小培养对生命的珍视。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对动植物当然也是。这样,滥杀野生动物等环境保护意识也会逐步随着人们素质提高。我们学校正在积极的搞绿色大学。个人很赞同这个想法的。但是,个人认为教育部的提倡是好的。但是局限在大学就有些太局限了。改革的时候最调查一下身在其中之人。我们这一代才是新中国教育改革成长的一代。在我的同学里,凡是从注重素质教育地方来的学生一般环保意识都比较好。我想在我自己的成长中就能感觉到。小学的启蒙教育很影响一个人。那时培养喜好才是最重要的。大学时期再搞这个那个教育,不得不显得有些困难了。毕竟每个人都有了自己想法世界。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能得以感召。大部分行动的人还是那些本来就生态文明、环保意识比较好的人。只能是对他们的知识进行补充罢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意识好的人行动起来,更要做的是让那些还没有意识到的人群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所以,从教育抓起,更要从小抓起。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还应着眼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想我们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大一部分不是看物质如何丰富。更重要的是看这个社会的人文风貌,人们的精神面貌。党的政策中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这正是在营造一个和谐的、正直的、友爱的、团结的社会氛围。不要只停留在宣传,而应该从党的自身做起。例如政府部门定期组织植树活动、环保活动、慈善活动等。带动企事业单位一起建设自己的家园。社会的氛围还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引导带动。当然了,文化宣传不是红色教育。政府部门应该灵活掌握,只要是对于我们社会有益的精神文化就应该宣传。只要是对于人民精神面貌有积极影响的就应该提倡。让我们的人民自发的从内心去爱护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个家园,再到拥护政府,再到爱护这个国家、拥护这个党。爱党爱国是要搞。但是党性不是用来洗脑的,而且洗脑还不是太成功。大多党员还不如一个平头百姓。至少平头百姓知道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公平正义。所以,作为一个党员我认为我相信我的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孔去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的党会成为一个人民真正从内心拥护自豪的党。

  蓝图绘就,目标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自信、自觉、自强的文化精神,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同时随着整个国家精神焕然一新,中国的发展也将继续一个神话。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定幸福。

  精品文档

篇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不仅解答了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还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的特色,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我觉得一个社会所存在的制度方式必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不然这种制度就会遭到这个社会的消灭。所以,相对于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社会更加繁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戒骄戒躁,积极改变现有制度的弊端,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其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给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作用。首先,“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关于“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

  1

  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最后,建设“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也叫共产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它以扬弃资本主义的缺点弊端为基础,以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为目标方向,寻求可以最好地满足人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路和社会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理想,是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根本手段、方法和途径,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屈辱、灾难的历史经验所得,是

  2

  中国有识、有志的爱国之士经过不懈的努力、追求和思考的最终结晶。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和解决社会主义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人民所认识和认可的社会主义,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学说中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揭露出人民贫穷困苦、社会动荡不安、腐败与犯罪严重、定期爆发经济危机、人民失去自由等等一切社会弊端的根源均在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主张通过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联合劳动和人民民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缺点弊端,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实践一种真正的自由、民主、公平和正义,实现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的,只不过有许多国家和人们(包括列宁)也同时把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而已。因此,我们所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时可以说成是有中国特色共产主义。显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和灵魂就是社会主义。中国

  3

  的共产党人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想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指导下,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繁荣富强、自由民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就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体现。显然,自始至终,自中国人民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的共产党人发动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再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科学民主、自由繁荣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一直是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所追求、遵循和钻研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只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经过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中国人民才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当作了一种理论系统科学来对待,希望能在中国更好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以呈现出来。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因此,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但具体的范畴和内容并不包括这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它更侧重于总体的、综合的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建设;而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则注重于更细微的理论研究。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比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中国化更具有具体而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当然,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通过科学社会主义来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实践中的。因此,创新、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通过结合中国国情,创新和发展、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社会科学,当科学社会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得到某种重大理论突破后,才能根据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应用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因此,我们创新、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应持有孤立的态度和眼光,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首先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然后才能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有效性决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有效性。理论的目的意义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科学有效的社会主义理论要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问题。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理论科学。

  5

推荐访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感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感想 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