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10篇

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10篇

时间:2022-11-04 08: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10篇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初中各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为了将我校初中部班级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逐步实现自主管理,真正达到管理精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10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10篇

篇一: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初中各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为了将我校初中部班级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逐步实现自主管理,真正达到管理精细化,特制定各级分层管理目标,以供借鉴:

  初一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初一级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初一级学生心理特点:

  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是我们正确、有效施教的依据,研究表明,初一级学生已经凸显以下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二、初一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一)、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善于自治,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同时在班上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发动学生讨论,归纳在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哪些违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同时要同学们分析这些行为给学校会带来哪些危害,给班级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通过讨论,同学们把不良行为及其危害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发动学生积极为班集体的建设出谋划策,广泛采纳意见,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制止不良的现象出现。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明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重点对优秀学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引领带动全班学生努力学习,团结奋进,为实现创建优秀班级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注重安全教育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五)、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开展健康、有益的课余生活。

  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服从内容,学习有主次、详略之分,能够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

  (六)、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学会感恩。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和同学之间要和谐相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成长。

  (七)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形成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2、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独立、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中应该做的每件事情,解决好学习中遇到每个问题。

  3、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4、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各种学习材料,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功效,实现学习的目标。5、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实施。(八)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等。

  初一级学生教学管理目标

  学生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而升入中学,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学业上也是一大转轨,这个过渡阶段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变小学中托儿式的教育方式。着重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指导,全面落实中学教育的各种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引导预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授他以“渔"后,方可给适当的“鱼"或让其自己获“鱼”,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安排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切不可抛弃任何一个学生。从一开始要全面发展,发展全面,力争将所有学生的所有机能都打开,完成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

  教导处政教处

  2012.10。20

  初中各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为了将我校初中部班级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逐步实现自主管理,真正达到管理精细化,特制定各级分层管理目标,以供借鉴:

  初二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一、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可概括如下: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明显,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二、初二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一)、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三)、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

  科学的学习方法:1、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形成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2、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独立、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中应

  该做的每件事情,解决好学习中遇到每个问题。3、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4、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各种学习材料,充分发挥

  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学习的目标。

  5、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实施。(四)、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五)、培养学生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等。(六)、注重安全教育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七)、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榜样作用;消除中等生发展的瓶颈,促进其超越;帮助学困生转化,以消除两极分化或防止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初二级学生教学管理目标

  学生经过初一一学年的学习,对初中的学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均有所知,故而进入初二阶段,就应加强巩固其获得的结果。教学上要针对课程的结构和量,做一定的加强,要让他们熟练掌握概念,

  准确理解原理,力争做到“堂堂清",“月月清”.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将初一阶段练就的一切学生,牢牢地巩固在发展全面的教学环境中,决不能流失。当然学生到初一阶段自然会出现分化,这是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可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分层次管理,即:尖子生的引领,中等生的超越,后进生的转化,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的这种特殊的环节能过渡平稳,为初三阶段的冲刺复习和升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导处政教处2012、10、20

  初中各年级德育管理目标

  为了将我校初中部班级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逐步实现自主管理,真正达到管理精细化,特制定各级分层管理目标,以供借鉴:

  初三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理想压力不断增大;与异性的交往有所分化;自私叛逆日益强烈;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自我管理两极分化;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根据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初三级学生德育管理的目标:(一)、继续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二)、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同学之间强调友情和关爱,反对粗鲁和暴力;(三)、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四)、培养学生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及耐压抗挫能力等,并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

  良好的学习状态。(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六)、注重安全教育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七)、进行理想教育及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八)、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初三级学生教学管理目标

  学生进入初三阶段各学科内容已接近尾声,学生的学业素养也已逐步形成,因此,有计划、有策略地备考应成为该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教学中特别注意遵循规律,循序深入。在巩固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复习方法,讲究技巧,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弱点,纠正易错知识点,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以积极的态度,巧妙的方法准备中考和冲刺中考。

  教导处政教处2012、10、20

  

  

篇二: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厦门市杏南中学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中学阶段总体的德育目标应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要求中学阶段德育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①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②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就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①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②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③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⑤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不定期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为更好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我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

  一、各年级德育目标总方向:培养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①政治教育:爱国爱党;②思想教育:明辨是非,热爱集体,勤俭自强,敬业奉献;③道德教育: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宽容感恩;④法纪教育:遵守纪律,知法守法;⑤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稳定,积极进取,心态健康。二、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初一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德育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⑷了解我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二)道德行为目标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⑶安全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初二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一、德育目标(一)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壮乡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二)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

  

篇三: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初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初中一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⑷了解特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1

  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⑶安全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实施途径

  入学前德育工作实施要点㈠政教处、年段工作⒈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上级主管部门当年的德育工作具体要求和指示,根据学生和社会具体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做相应的安排;⒉做好新生入学的迎接准备和教育工作,召开迎新会、发放校服、请部队到校进行为期一周新生入学队列训练;⒊介绍校情校况和校史,带领学生参观校园;⒋调查和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⒌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习培训。㈡班主任工作⒈研读招生能够档案,进行家访,走访学生原来所在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初步建立班集体;⒉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⒊组织班干部召开班干部培训会议,组织班干部一起布置和美化教室;㈢共青团、学生会⒈迎新会;⒉物色新一届共青团、学生会干部人选。

  第一学期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㈠政教处、年段工作

  ⒈开展常规工作的考核、评比与检查;⒉教师节活动的指导与检查⒊学生行为规范遵守情况的督促、检查;⒋先进个人与集体的评比与表彰⒌体育节、校运会;⒍元旦“文艺汇演”;⒎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2

  ⒏主题班会检查评比;⒐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论文交流;⒑发寒假“给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等);⒒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⒓班主任工作考核。

  ㈡班主任工作

  ⒈发现和培养班干部苗子,初步成立班委会,进行班干部辅导培训,实行班干部例会制度,值日班长制度,健全班级管理;⒉主题班会(有关《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关心集体教育、关心他人教育、传统教育等);⒊提出具体的班风、学风目标要求;⒋开展“集体以我为荣”活动;⒌半期考小结与表彰,召开家长会,汇报和交流学生学习情况;⒍学习方法指导;⒎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检查与督促;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节、校运会的训练与比赛。⒐确定班委人选;⒑学期工作总结表彰;⒒寒假安排。

  ㈢共青团、学生会

  ⒈共青团委成立各班团小组;⒉组织参团小组“雏鹰行动”;⒊成立团小组礼仪督导队;⒋配合搞好体育节、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⒌组织少先队员参加“少年团校”学习。㈣思想政治课

  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㈠政教处、年段工作

  ⒈利用“3·5”“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及《离开雷锋的日子》录像,并组织好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⒉“慰问母亲”活动(3·8);⒊“植绿护绿”行动(3·12);⒋以互帮互助互学为内容的“手拉手前进”系列主题活动;⒌清明扫墓活动;⒍“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⒎评选先进班级;

  3

  ⒏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⒐德育论文交流;⒑安排和组织学生暑假生活,社会实践,强调各项安全要求;⒒班主任考核。

  ㈡班主任工作

  ⒈进行学习状态与心态调整动员,重申和强调强调校规校纪、文明礼仪规范、卫生习惯等各项常规,选举班干部;⒉按政教处的统一部署开展活动;⒊开展学习经验交流;⒋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⒌召开学生家长会,进行家校双向交流;⒍期末学生自我鉴定,小组评议,班主任写鉴定;⒎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⒏班风工作总结;⒐暑假社会实践组织与安排;⒑暑期安全教育。

  ㈢共青团、学生会

  ⒈组织少先队员进行“少年团校”学习与培训;⒉组织好一年一度向浠水县特教学校“献爱心”;⒊团委组织“校园小歌手大赛”,书法、美术创作比赛;⒋庆祝“六·一”;⒌评选优秀团员,学生会干部,进行表彰。

  ㈣思想政治课

  初中二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特区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

  4

  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

  初中三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

  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⑷由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个社会的人”;⑵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的教育;⑵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发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五爱”与“五心”教育;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⑸谦虚、诚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

  6

  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㈣毕业教育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

  初中德育工作具体安排

  九月份1、班主任会议。2、值勤教师会议。3、初一新生开学典礼。4、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修订后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开展知识竞赛。5、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系列活动。6、组织初一新生收看安全教育宣传片。7、初中寄宿生的安排和管理。8、庆祝“教师节”主题黑板报评比和检查。9、初一学生违纪现象自查自纠活动。10、申报特困生补助。11、新上岗班主任师徒结对。12、“庆国庆”主题班会活动。

  十月份

  1、开展《我爱五星红旗》主题班会活动(初一);开展《回顾祖国昨天,了解祖国今天,展望祖国明天》演讲比赛(初二、初三)。2、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3、开展“怎样跨好中学第一步”心理讲座。4、交通安全教育报告会。5、新《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

  十一月份1、《纪念白求恩》专题教育活动。2、配合教育总支组织班主任培训。3、加强期中考试期间的各项常规检查评比。

  十二月份

  7

  1、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2、做好心理教育个案、论文大赛的选拔工作。3、结合“12.9”爱国运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组织开展百年小平、奥运精神学习活动。5、三年达标考核期青年班主任考核材料准备。

  一月份1、青年班主任上交德育论文。2、学期结束工作安排。3、寒假生活指导。4、初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5、部门总结材料整理。

  xx学校政教处2018、9

  8

  

  

篇四: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中学德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大纲的核心部份,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途径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都要致力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大纲德育目标是依据绪言提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面向共产主义的未来,从当前中学的实际出发而科学地制定的。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上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初中阶段德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2)德育的基本内容(一)初中阶段的基本内容: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国家观念的教育热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3、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学习目的教育。4、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5、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和勤劳致富的教育。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初步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教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的教育。《中学生守则》的教育: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升学与就业的指导。(二)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经济常识教育。政治常识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3、国际主义教育: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教育。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4、思想教育: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立志成才教育。5、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利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6、劳动教育: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指导。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育。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7、民主、法制与纪律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育。进一步的法制与纪律教育。8、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继续行青春期教育。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除对高中、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后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篇五: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

  第九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二、“德育”一词的由来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三、我国德育的内容:四、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一)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三)道德教育层次划分: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1.阶级性和历史性2.共同性和继承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

  六、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德育目标的概念: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的分类: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德育目标内容分层:道德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制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二、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内容构成结构):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在1988《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把全面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4、具有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三)】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

  尊自强的品质。第三节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了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建设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①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②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③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发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④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合作的精神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2、理想教育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等等。是否具有健康、正确的理想是儿童能否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小学理想教育的内容:①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②帮助儿童认识到理想对于人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理想。③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光荣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3、集体主义教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集体主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①教育儿童关心集、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

  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规范言行。③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尊重他人与服从集体的意识。4、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的意义,尊重和热爱劳动。②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③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④安排劳动时间,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和规律。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人道主义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是一种重要公德,主张尊重人、信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与互助。小学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①引导儿童学会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②培养儿童的文明行为,如讲规矩、有礼貌、爱整洁、尊敬师长、举止文雅等。③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诚实、热情、谦虚、朴素、勇敢、果断、沉着、耐心、埋头苦干等。第二章德育过程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一、德育过程的概念概念: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于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三、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的规律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③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2.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3.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面施加影响的过程4.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3、德育要有针对性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一)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2、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个体的品德发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首先,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其次,在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发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第三章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德育原则一、疏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二、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使学生道德成长。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第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苏联马卡联柯)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尊重学生第二、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四、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的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做到: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苏联马卡联柯)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的统一起来。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第二、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三方面要求:第一、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是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第二、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第三、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状态。七、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

  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要求: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第二节德育途径概念: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一、各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各学科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报告会劳动节假日活动另外,还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旅游社会服务活动等。三、少先队教育少先队教育是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的。四、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实施德育,学习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学习应起主导作用。五、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六: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第三节德育方法概念: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包含教育者的施教方式和受教者的受教方式。一、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

  分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运用时要注意:1、说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期3、说理要具有趣味性4、教师要以诚待人二、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包含了三方面:1、人格感化2、环境熏陶3、艺术侵染运用时注意几点: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三、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包括三方面:1、典范2、示范3、典型榜样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时代性原则4、德智并重原则四、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1、行为训练2、娱乐或休闲活动3、社会实践4、委托任务运用时要注意: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4、注意检查和坚持五、奖惩法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一)表扬与批评: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二)奖励与处分(奖励一般包含颁发奖状,发送奖品和授以称号注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德育模式概念: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道德模式。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观点:1.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2.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体谅模式)时间和代表人物: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理论假设。(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

  社会学习模式代表人物: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S—R说”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为此,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

  

  

篇六: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卞庄二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2010年3月修订)

  七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

  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

  ⑷了解我镇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

  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⑵培养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

  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

  ⑶安全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实施途径

  入学前德育工作实施要点㈠政教处、年段工作⒈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上级主管部门当年的德育工作具体要求和指示,根据学生和社会具体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做相应的安排;⒉做好新生入学的迎接准备和教育工作,进行为期一周新生入学适应训练;

  ⒊介绍校情校况和校史,带领学生参观校园;⒋调查和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⒌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习培训。㈡班主任工作⒈研读新生入学档案,进行家访,走访学生原来所在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初步建立班集体;⒉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⒊组织班干部召开班干部培训会议,组织班干部一起布置和美化教室;㈢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⒈迎新会;⒉物色新一届少先队、学生会干部人选。

  第一学期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㈠政教处、年段工作⒈开展常规工作的考核、评比与检查;⒉教师节活动的指导与检查⒊学生行为规范遵守情况的督促、检查;⒋先进个人与集体的评比与表彰

  ⒌体育节、校运会;⒍元旦“文艺汇演”;7、主题班会检查评比;8.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论文交流;9.发寒假“给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等);10.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11.班主任工作考核。㈡班主任工作⒈发现和培养班干部苗子,初步成立班委会,进行班干部辅导培训,实行班干部例会制度,值日班长制度,健全班级管理;⒉主题班会(有关《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关心集体教育、关心他人教育、传统教育等);⒊提出具体的班风、学风目标要求;⒋开展“集体以我为荣”活动;⒌半期考小结与表彰,召开家长会,汇报和交流学生学习情况;⒍学习方法指导;⒎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检查与督促;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节、校运会的训练与比赛。⒐确定班委人选;⒑学期工作总结表彰;

  ⒒寒假安排。㈢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⒈共青团委派少先队辅导员,建立少先队大队、中队;⒉组织参加少先队“雏鹰行动";⒊成立少先队礼仪督导队;⒋配合搞好体育节、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⒌组织少先队员参加“少年团校”学习.㈣思想政治课

  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㈠政教处、年段工作⒈利用“3·5”“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及《离开雷锋的日子》录像,并组织好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⒉“慰问母亲”活动(3·8);⒊“植绿护绿”行动(3·12);⒋以互帮互助互学为内容的“手拉手前进”系列主题活动;⒌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⒍“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⒎评选先进班级;⒏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⒐德育论文交流;⒑安排和组织学生暑假生活,参加夏令营、社会实践,强调各项安全要求;⒒班主任考核。㈡班主任工作⒈进行学习状态与心态调整动员,重申和强调强调校规校纪、文明礼仪规范、卫生习惯等各项常规,选举班干部;⒉按政教处的统一部署开展活动;⒊开展学习经验交流;⒋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⒌召开学生家长会,进行家校双向交流;⒍期末学生自我鉴定,小组评议,班主任写鉴定;⒎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⒏班风工作总结;⒐暑假社会实践组织与安排;⒑暑期安全教育。㈢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⒈继续组织少先队员进行“少年团校"学习与培训;

  ⒉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桂平市“万人献爱心"活动;⒊少先队组织“校园小歌手大赛”,书法、美术创作比赛;⒋庆祝“六·一";⒌评选优秀少先队员,优秀中队,进行表彰。㈣思想政治课

  八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壮乡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

  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

  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

  养成教育。

  九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⑷由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个社会的人”;⑵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

  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的教育;⑵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发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五爱”与“五心”教育;

  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⑸谦虚、诚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㈣毕业教育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

  2009年3月

  

  

篇七: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4通过各项创新实践的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自我管理等多种能力使少先队活动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阵5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成为行为规范特色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人人争做文明中学生

  德育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德育建设的若干意见。

  紧紧围绕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开展工作。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思路为中心工作。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德育工作管理方法。树立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

  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理念;树立为了每

  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学生

  的理想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立足学校工作实际,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构建具有我校德育特色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二、德育思路

  以培养“品德良好、自主学习、身心健康、知礼明仪、学会感恩、节俭

  朴素、珍爱生命”的新三好学生为目标,遵循“细化管理、深化研究、勤奋

  创新、争创一流”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围绕学

  校工作计划,以德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和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以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养成教育、学生自我教育为重点;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评价机制;

  以国内外重大节日、重大时事为契机;重视“控辍保学”工作;重视学生安

  全教育;重视后进生的帮教转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构建学校、

  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三、工作原则

  1、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德育工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2、坚持爱心、细心、耐心的正面教育和注重表扬的原则。

  3、以贴进生活、贴进实际、贴进学校的教育为原则。

  4、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关注学校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进

  行道德教育,让德育回归生活。

  5、充分重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活动。发挥学生

  的各方面专长,培养学生的特长。

  6、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让学生的品德在实践中形成、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在优良的班集体中形成。

  7、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原则,全体教师都努力成为学生德育

  的教育者。

  四、德育总目标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德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总体

  素质。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培养建造一批过得硬

  的班主任队伍。

  3、加强学校学生会、共青团、班委会的管理,明确学校学生会、团委、

  班干部职责,加强干部培训,培养他们参与学生组织及班级管理的能力,协

  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4、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

  5、校园内及各班教室、各班的卫生分担区卫生保持良好。

  6、杜绝校园内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7、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环境

  育人的目的。

  8、加大帮扶工作的力度,后进生数量明显减少。确保不因家庭困难而使

  一名学生辍学。

  9、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0、依法治校、加强学校及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

  1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促

  进学生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的发展。自主性:自主

  意识、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主动性:自为意识、主动参与、挑战精神。创

  造性:创新意识、实践探索、开拓进取。社会性:合作意识、责任感、集体

  观念。

  五、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

  以学会做人为基点,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思想教

  育为导向,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目标教育,根据年级的

  不同特点,对各年级提出不同的德育目标要求:

  七年级:

  学生升入初中不久,需要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一个适应阶段,因此,七

  年级的德育目标要求是:以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为重点,主要学

  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培养

  学生做一个规范的中学生,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学校各

  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逐步树立公民义务和权力,民主

  和法制的观念,增强荣辱感,在实践中提高判断真善美与假丑的能力,为做

  合格公民打下良好基础。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英雄

  伟人;了解本地的物产、风土人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热

  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进行爱己、爱人、爱班、爱校的教育,树立良好榜样,不断发扬同学

  中好人好事,珍惜个人和集体荣誉,热心为集体做好事,逐步形成一个团结

  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集体。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关心集体、

  服从集体、珍惜集体荣誉,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3、进行良好的学风教育,进行良好学风教育,结合贯彻《中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规章制度篇校纪校规教育,开展“尊师、守纪、勤奋、俭朴,争

  做合格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到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了解中学的

  学习特点,明确学习目的,逐步掌握中学的学习方法;珍惜时间,提高学习

  效益,养成认真、踏实的好品质,不断扩大视野,指导阅读和观赏有益的课

  外读物和影视等。

  4、进行劳动教育,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

  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爱

  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学会一些农业科学技术。

  5、进行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和训练,明确做一个合格中学生的基本文明行为要求,逐步养成文明习惯。

  6、开展青春期生理、心理、伦理常识教育。进行意志性格的培养,教育

  他们初步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特点,培养自尊、自爱、自重、自

  强的心理品质,掌握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礼仪,提高分辨是非能力,注意培

  养待人诚实、勤俭朴素、有同情心、有毅力、讲效率等良好品质。

  八年级:

  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学生属于不稳定阶段,他们的思想、

  行为易出现反复状况。因此八年级的德育目标是:争做文明上进的中学生,

  培养同学们识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观念,增强自觉抵制外来干扰的能力,稳

  定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行为,缩小两极分化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

  好易辍生帮教工作。重点抓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他

  们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毅

  力,为升入九年级打下坚实的思想、意志基础。

  1、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行为等教育,有

  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完

  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力、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于各科教学中,

  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3、通过系列地学习、培训、实践、交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质

  量。班内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益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

  班风,培养出自主自动的队干部,争创“文明班”。

  4、通过各项创新+实践的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动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自我管理等多种能力,使少先队活动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阵

  地。

  5、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

  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成为行为规范特色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

  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人人争做

  文明中学生。结合每周的劳动日,开展校园卫生整治活动,共同创造整洁、

  有序、优美的校园环境。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地形成一定的思

  想品德,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7、加强校园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正面激励,责任教育为主要手段,

  严格管理课间打闹、上网吧、早恋、吸烟喝酒等错误行为,对行为不端者除

  了引导,还要劝诫、甚至惩处。安全教育除了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还要

  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周“活动。

  九年级:

  学生面临着升学应试、分流关键时刻,是人生的转折点,加上这阶段学

  生的思想开始走向初步成熟,对问题有一定的主见,但分析能力还不强,接

  触面广,受各种思想、潮流影响比较大,思想比较复杂。针对这些特点,九

  年级的德育目标是: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因此,对九年级同学进行实际的

  理想前途教育,正确认识出现的分流现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

  教育,使九年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方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学习、迎

  考,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步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四项基本

  原则和阶段斗争观点,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逐步树立惜时守

  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2、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对国情有所了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的道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有所了解,对

  家乡建设的现状和远景有所了解,教育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建设联系

  起来,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结合“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集体

  主义观念的逐步树立,在集体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引导学生尊重、关心、

  爱护、帮助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反对和抵制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

  公肥私、金钱至上的思想和作风。

  4、开展做一个合格毕业的教育,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勤奋学习,顽强

  拼搏,积极进取。开展升学和就业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选择职业

  等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把自己的志趣、能力和特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5、结合有关法律常识的学习,初步了解法律常识,初步具有民主和法制

  观念,懂得民主自由和法制、纪律不可分,懂得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6、进行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和勤劳致富的教育,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初步形成勤劳致富的观念,反对不劳而获,培养为国富民强而艰苦奋斗的献

  身精神,自觉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逐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7、进一步开展审美教育,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起,提

  高审美能力,学习从自然环境、文学艺术、社会生活中去感受美,发现美,

  欣赏美。加强“读好书、拒腐蚀”的教育,自觉抵制不良读物、不良活动的

  诱惑和影响。

  8、建立团支部,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吸引广大要求入团的青年,发挥

  团组织在青年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9、具有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的目的,能够较好地处理升学

  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10、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良好的个

  人道德品质。

  11、初步能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五、具体实施方案

  (一)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德育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水平。以

  “科学发展观”为德育管理工作的统领,通过学习和培训,树立科学的德育

  管理理念,同时结合教育实践,学以致用,不断总结提高。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适时召开德育管理人员培训会,把管理人员培训

  会开成一个学习、交流、沟通、研讨、提高的会议。要求管理人员确立一种

  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两条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转变三个观念:

  变灌输为渗透、变批评为表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进一步加强德育人

  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踏实工作、开拓进取的德育管

  理队伍。

  2、政教处要组织好各级管理人员,搞好德育科研工作,特别是组织开展

  好各级德育科研课题研究。政教处要制定科研计划、开展实验、积累经验、

  总结提高、争取取得有力度的科研成果,并积极对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3、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学期初要有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和切合本班实际的德

  育目标,并及时交政教处审核,政教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将本

  班的德育目标张贴在教室,政教处随时督促检查计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真正

  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德育工作者及班主任学期末要有德育工作总结。

  (二)以“爱心”教育为主线,组织相应的活动。

  1、以特殊学生为突破口,进行爱心教育。

  政教处要建立“留守学生”、“孤儿学生”、“单亲学生”、“离异家

  庭学生”、“外出务工家庭学生”档案,掌握他们的相关情况,配合班主任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经常性地和他们沟通、交流,遇到困难要给予关心帮

  助,让弱势家庭的孩子感受到学校、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各级德育工作人员要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从

  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以重点后进生爱心教育为突破口,各级管理人员、科任

  教师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树立“教

  师不是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这一观念。

  采取“亲近、了解、欣赏、引导”的方法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不使一名后

  进生辍学。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具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加班级、

  教师对后进生的吸引力。

  (三)重点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

  1、各级管理人员要以《告别不良习惯,创建和谐校园》为工作主线,以

  “文明礼仪”、“仪表文明”、“语言文明”、“举止文明”为评定标准,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校风建设、班风建设。班主任每周要有

  一个德育工作主题和倡议,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通过综合素质评

  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文明标兵》评比活

  动。

  2、以《树立远大理想,报效伟大祖国》为学生理想教育主线,培养“四

  有”新人。树立学生理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报效

  祖国。

  (四)以重大节日、重大时事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1、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

  对学生进行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培养之恩教育。

  2、政教处在学期初针对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制定好计划,重点要挖掘德

  育功能,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当月的重大节日设计活动主题、方案并组织实施

  相关的活动。

  3、政教处联合团委、政治教研组,关注重大时事,加强学校各种宣传

  媒体的引导与管理,结合重大时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各班级要重视班级布置,要求体现各自的特点,营造出生动活泼、

  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开展《班级整体布置》评比和《班报

  评比》。

  2、坚持环境卫生每天两扫制,各年级主任、班主任、值日教师要加强

  检查。

  3、加强值周生检查工作,每天检查各班级及其分担区的卫生情况,确

  保校园环境卫生整洁。

  (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抓好学生的出勤考核,对学生旷课、逃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实行信

  息通报制度,将学生的出勤及时通知家长;

  2、完善班干部竞聘制度,对班干部职责作明确规定,举行班干部培训会,

  培养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

  3、及时公布好人好事,实行制度化,表扬先进学生,树立榜样。

  4、实行科任教师对后进生帮扶制度,每周教师至少要找对口帮助学生谈

  一次话,将学生情况作记录,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各年级、各班

  级要组织活动,努力让后进生在活动中转化,做好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

  5、政教处、各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及时发现综合治理安全隐

  患,并通过校园广播和年部宣传栏抓早抓实整改。

  6、加强学校领导值日带班制度,积极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及时启动突发事件相关预案,严格按照分级负责、逐级管理的原则,实行问

  责制。各相关责任人员要深入到指定地点勤于巡查,有效控制违纪违法事件

  的发生。

  7、建立应急疏散撤离演练制度,每学期进行两次疏散演习。

  (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班主任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和《学校卫生知识讲座》主

  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学校德育工作人员要经常与学生谈话,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并及时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要积极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重点解决学生三大心理困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困

  惑。积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

  力。

  (八)重视家庭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

  1、结合科研课题,继续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

  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学生基本信息,每学期每班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班主

  任要将家访、电访工作常态化,加强家校联系。

  2、要特别对重点后进生、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学

  生”等特殊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与学校教育

  形成良好的合力,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金宝屯镇初级中学

  2014年8月

  

篇八: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初中学生的德育目标

  添加时间:2012-09-1009:49:46文章来源:作者:此文章共被浏览:566次

  一、初中学生的德育目标1、政治思想目标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民族自豪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法制观念,讲科学、不迷信;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2、道德行为目标初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培养“五爱”公德和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热爱班级和学校,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3、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养成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尊、自爱、自重、自信、自强、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创新等良好心理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二、初中学生的德育内容1、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2、对学生进行我国基本国情教育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逐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3、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人民,进行悠久文化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4、理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的学习目的教育。同时,初步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热爱集体和维护集体利益教育。

  6、劳动教育。培养劳动观念,热爱劳动,进行尊重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教育,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件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教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8、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青春期卫生和性道德教育,男女同学真诚友谊教育、良好的意志、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育,升学和就业的指导。9、共青团的基本知识教育。三、初中生的德育方法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实行教师全员参与德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各方面教育,同时,应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时政热点教育,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四、分年段德育工作实施途径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身体、心理由不成熟向半成熟转化的特殊时期,而六七、八、九年段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制订了不同的德育实施途径。

  六年级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第一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根据学生和社会具体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并做出相应安排。2、召开迎新会及军训。3、组织学生学习各类规章制度。4、开展庆祝“教师节”尊师重教系列活动。5、组织班主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6、国庆节开展黑板报“国庆专刊”评比。7、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教育。

  8、请学校治安副校长给学生上法制课。10、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二、班主任工作1、开好第一次集体见面会,如“迎新会”、“自我介绍”联谊会。召开主题班会,如“向老师致敬”、“我爱新班级”、“金色的秋天”。2、建立班集体,成立班委会。布置教室,创造整洁、优雅的学习环境。3、制订有关上课、值日、劳动、休息、作业、出勤、“两操”、奖惩等班规细则。4、组织学生《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竞赛。组织为形成好班风献计献策活动,如介绍自己小学时的好传统、好方法、好形式。制定有关上课、值日、劳动、休息、作业、出勤、两操、奖惩等规章制度。5、做好第一次家访,了解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个性和优缺点并做好记录。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学生档案。6、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向家长说明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行为规范,介绍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7、利用校运会,开展集体主义、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等教育。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好品质。8、认真设计与学生的第一次谈话(普谈)。根据不同个性、不同家庭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谈话目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谈话地点和形式,创造和谐的谈话情景,达到了解、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作用。9、学期工作总结,发寒假告家长信,开展“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的活动。看一看:个人、小组各方面的成绩和问题;想一想:成绩的由来,问题的根源;学一学:成绩和缺点、内因和外因、个人和集体、表扬和批评、谦虚和骄傲等原理。10、安排寒假活动,乘车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等安全教育,指导文明拜年。三、共青团、少先队工作1、在初一年建立少先队大队和中队,聘请中队辅导员。2、组织少先队员参加“雏鹰行动。”

  3、吸收少先队员参加“少年团校”。4、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第二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3月份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周。2、妇女节开展尊重妇女、关爱女同学、向妈妈致敬等活动。3、“绿化家园、美化家园”植树活动。4、开展读书节活动。5、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6、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7、评选年段、校、区、市优秀集体和个人。8、暑假安全教育,组织各类夏令营,参加社会实践。二、班主任工作1、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得与失,指导学生进行寒假生活小结,举行寒假之星演讲会。2、组织春游活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3、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解——师生的桥梁、“毅力与成功”等。4、组织参加《守则》、《规范》知识竞赛。5、召开家长会,汇报班级工作和学生情况。6、“师生互助活动”经验交流,切实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7、认真做好学生素质评估手册填写。8、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9、帮助学生制订如暑假活动计划;家庭教育讨论;“中学第一个暑假,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请家长协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三、共青团、少先队工作1、做好六年级推优入团工作。2、“团旗红”义务劳动。

  3、少先队开展小能手劳动技能大赛。4、庆“六一”。5、告别“告别童年”征文比赛。

  七年级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第一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根据学生和社会具体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并做出相应安排。2、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班级”评比细则。3、开展庆祝“教师节”尊师重教系列活动4、组织班主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5、国庆节开展黑板报“国庆专刊”评比,请镇教委给学生做爱国主义教育。6、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教育。7、请学校治安副校长给学生上法制课。8、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二、班主任工作1、召开主题班会,如“向老师致敬”、“我爱新班级”、“金色的秋天”。2、制订有关上课、值日、劳动、休息、作业、出勤、“两操”、奖惩等班规细则。3、组织学生《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竞赛。组织为形成好班风献计献策活动,如介绍自己小学时的好传统、好方法、好形式。制定有关上课、值日、劳动、休息、作业、出勤、两操、奖惩等规章制度。4、做好家访,了解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个性和优缺点并做好记录。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学生档案。5、开好家长会,向家长说明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行为规范,介绍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6、利用校运会,开展集体主义、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等教育。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好品质。7、组织复习准备迎考,进行考风考纪教育,请学生谈体会。8、学期工作总结,发寒假告家长信,开展“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的活动。看一看:个人、小组各方面的成绩和问题;想一想:成绩的由来,问题的根源;学一学:成绩和缺点、内因和外因、个人和集体、表扬和批评、谦虚和骄傲等原理。9、安排寒假活动,乘车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等安全教育,指导文明拜年。三、共青团、少先队工作1组织少先队员参加“雏鹰行动。”2、吸收少先队员参加“少年团校”。3、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第二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3月份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周。2、妇女节开展尊重妇女、关爱女同学、向妈妈致敬等活动。3、“绿化家园、美化家园”植树活动。4、开展读书节活动。5、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6、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7、评选优秀集体、优秀个人。8、“校园拒绝邪教”教育。9、暑假安全教育,组织各类夏令营,参加社会实践。10、班主任工作考核。二、班主任工作1、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得与失,指导学生进行寒假生活小结,举行寒假之星演讲会。2、组织春游活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3、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解——师生的桥梁、“毅力与成功”等。4、组织参加《守则》、《规范》知识竞赛。5、召开家长会,汇报班级工作和学生情况。6、“师生互助活动”经验交流,切实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7、对七年级学生作“交友观”介绍,使学生懂得要交“诤友、益友”,不交“损友”。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伦理教育。调查和分析学生青春期萌动情况,以个别教育为主,切忌“压、堵”方法,防止单纯性知识教育。培养自爱、自重和同学间文明交往的行为举止。开展“青春,青春,美好的青春”主题班会。8、“我的学习方法经验谈”专题活动。9、认真做好学生素质评估手册填写。10、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11、帮助学生制订如暑假活动计划;家庭教育讨论;请家长协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三、共青团、少先队工作1、在七年级的团外积极分子中发展一批新团员。2、“团旗红”义务劳动。3、少先队开展小能手劳动技能大赛。4、“六一”书法、绘画大赛。5、“迎特奥”征文、绘画比赛。八年级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第一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评选上一学年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表彰先进。2、教师节尊师重教活动,“为老师做一件事”:如为老师斟一杯茶、赠一首诗、谈一次心、写一封信、送一束花等。3、庆祝国庆节系列活动,师生联谊,如晚会、师生拔河比赛等。“祖国——伟大的母亲”朗诵会。

  4、请有关人员给学生做“八年级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对策”等青春期教育系列讲座。5、毛泽东逝世纪念日(9.9)、诞辰纪念(12.26)活动,介绍其生平事迹。6、“我的学习方法”经验报告会。开展“闪光的青春”读书活动。通过摘编“青春谱”、“火花集”、“闪光集”、“小浪花”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性。7、班主任交流转化后进生工作经验。8、举行“小小打字员”电脑五笔输入法操作比赛,介绍互联网知识。9、“国旗下讲话”征文比赛。10、参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图片展。11、请镇司法办人员到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二、班主任工作1、总结一学年班级工作经验,写出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论文。指导学生进行暑假小结,开展“天热、地热、心更热,校美、家美、人更美”的主题班会。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分析假期中各方面的表现或及时同家长联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的教育措施。2、“一帮一”、“结对子”班上优秀生与后进生互帮活动。3、举行科任老师与学生座谈会,请学生给老师提建议,老师给学生讲学习方法。4、利用校运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开展“青春成才之路”主题系列教育活动。5、主题班会,如:“纪律与自由”、“在青春起跑线上”、“祖国在我心中”等。6、继续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开展“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自我教育和评比活动。7、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家庭教育讲座“为国教子”、“家庭保护和社会保护”。三、团委会、少先队工作1、在各班成立团支部,发展新团员,开展“我为团旗添光彩”团队活动。指导团员过团组织生活。2、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3、举行“迈好青春第一步”教育。

  第二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评选上一学期“文明班级”。2、希望工程募捐活动。3、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周。开展“让青春更美丽”的活动。开设青春期咨询信箱。开展“读书乐”活动,以“书和我”为题的演讲会。4、“我为校园种棵树,我为班级栽盆花”美化环境活动。5、请心理咨询室做讲座。6、《颂歌献给党》“红五月”歌咏比赛。7、组织观看青春期生理、心理及卫生知识的录相。8、树立榜样,评选“班级之星”活动(学习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文艺之星、劳动之星)。9、德育专刊黑板报评比活动。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先进德育工作者。10、“文明班级”评比阶段总结。二、班主任工作1、参加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促进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开展“让青春更美好”的主题活动。组织“一寸光一寸金”、“金色的少年”、“未来属于我们的”等主题班会。3、进行广泛家访,填好家校联系卡。4、“我为妈妈做一件事”系列活动。5、让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编写“青春谱”,书写每一位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才能特长。赠送座右铭。6、优秀生座谈会,并请同学谈为振兴中华读书的体会。7、对班干部工作进行民主评估和评选“班级之星”。8、主题班会,如:“火红的青春”、“五·一”的启迪、“我们十四五岁”。9、对学生游泳、交通、用电等安全教育。10、做好困难生生转化工作。11、组织学习《守则》、《规范》,选派学生参加校举办的知识竞赛。12、填好《八年级学生成长手册》。

  13、布置暑假工作及社会实践活动。三、团委会、少先队工作1、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新团员在烈士墓前举行宣誓入团仪式。组织“春天的佳绝处--颂祖国美”的活动。2、“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帮助后进生活动。3、开展“在国旗下成长”活动、“团章”学习知识竞赛,新老团员联谊会。4、评选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及先进团支部。

  九年级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第一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开学初,整洁美化校园,开展热情迎接“小弟弟、小妹妹”活动。2、评选上学年度“文明班级”。3、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交流会。4、教师节尊师重教系列活动。“尊重老师劳动,提高40分钟效率”、“老师,你是怎样备课的”等讨论会、座谈会,开展访问老师、退休教师活动,让学生明白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最好的尊师。5、国庆节开展国史国情教育。6、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和社会公德、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的进一步教育。7、家长会:如何对待孩子的毕业、升学和就业。8、青少年择友观讲座。9、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10、毕业班学生学习方法交流。11、元旦师生联谊活动。12、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教育。13、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信箱”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障碍问题。二、班主任工作1、毕业班形势报告会。

  2、继续加强青春期教育,正确对待友谊。3、进行家访,做好家校联系,为毕业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家庭学习环境。4、利用校运会,进行友谊观、团结、拼搏教育。5、主题班会:如何度过初中生活最后的日子,“迎毕业,树理想”、“迈向青春之门”、“知识就是力量”、“毕业前夕话理想”等。6、开展交流学习目的和方法系列主题活动。7、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望子成龙”杂谈。三、团委会、少先队工作1、在各班中,发展新团员,壮大团组织。2、团队联谊,由团员青年向少先队员介绍团的有关知识。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象棋比赛、跳绳比赛等。4、“我和母校”、“我爱母校”征文比赛。5、开展“成才之路”、“难忘的教训”等报告会、演讲会。第二学期一、德育办、年段工作1、“我为母校增片绿”校园植树活动。2、“三月团旗红”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周。3、“我的复习方法”经验交流会。4、“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宣传教育活动。5、请司法人员作“青少年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讲座。6、开展“健壮体魄、健康心理”系列活动。7、家长会: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最后冲刺。8、中考心理素质教育,考风、考纪教育。9、“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立志成才”正确对待毕业、升学问题。10、“我为弟妹留赠言”毕业班与六、七、八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二、班主任工作1、“争分夺秒,抓紧复习”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教育。2、主题班会:“扬起理想的风帆”、“争当合格毕业生”、“人才--成才”讨论、“我为母校添风采”和“我的复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3、科任教师介绍如何提高复习效率。4、毕业班学生纪律教育。按学生性格、兴趣、能力、学习成绩、志向等召开不同类型的指导座谈会。5、毕业班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6、学生自我鉴定、同学评议、老师写毕业鉴定。召开“尊重、理解、信任”为主题的师生座谈会。7、升学志愿表填写指导,并举行“金玉良言”勉励会。8、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成才来自科学的指导”、“关心子女成长,做合格毕业生”。三、团委会、少先队工作1、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在烈士墓前畅谈人生、理想。2、少先队员向老团员致敬、献礼和“我为弟妹当表率”活动。3、组织“为校添光彩”系列活动。4、做好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篇九: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二高一年段德育内容及其途径树立主人翁思想增强爱国爱校意识高一学生随着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多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思考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表示了极大的热忱和必胜的信心对在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信不疑认为青年人应该肩负起民族的希望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学校和国家的建设做出贡普及邓小帄理论的基本知识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了解我国正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帄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

  厦门市杏南中学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中学阶段总体的德育目标应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要求中学阶段德育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①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②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就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①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②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③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⑤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不定期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为更好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我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

  一、各年级德育目标总方向:培养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①政治教育:爱国爱党;②思想教育:明辨是非,热爱集体,勤俭自强,敬业奉献;③道德教育: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宽容感恩;④法纪教育:遵守纪律,知法守法;⑤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稳定,积极进取,心态健康。二、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初一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德育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⑷了解我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二)道德行为目标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⑶安全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

  (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初二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一、德育目标(一)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壮乡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二)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

  初三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一、德育目标(一)思想品德目标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基本常识;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⑷由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

  志“报效祖国”;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二)道德行为目标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

  个社会的人”;⑵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德育内容(一)思想品德方面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基本常识的教育;⑵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发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二)道德行为方面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⑵“五爱”与“五心”教育;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⑸谦虚、诚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四)毕业教育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

  高一年段

  高一年段是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高一新生的年龄一般处于十五、六岁青春发育期,不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交往的,都还处在过渡时期,对高中学生生活有新鲜感,充满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渴望,充满着幻想,有着迎接的高中生活的思想准备。但从实际状况来看,理性认识的成份逐步代替和超过感性认识,抽象思想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仍存在天真幼稚的痕迹,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个性特点还不稳定,可塑性仍然很强。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通过养成教育和军训等活动,规范学生品行。使学生努力适应高中生活。

  (三)实施内容:一、高一年段德育目标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政治同国家命运、学生的前途息息相关。有效地教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自己发展道路的首位。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行为规范意识,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和现代竞争、参与意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严已宽人、诚实守信,行已有耻的道德品质;形成乐观、开朗,不畏挫折,锐意进取的心理素质。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二、高一年段德育内容及其途径(一)树立主人翁思想,增强爱国、爱校意识高一学生随着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多,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思考,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表示了极大的热忱和必胜的信心,对在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信不疑,

  认为青年人应该肩负起民族的希望,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学校和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1.普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了解我国正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2.规范升旗仪式统一穿着校服,面向国旗整齐列队。当国旗、校旗、校徽冉冉升起的时候,心中充满激情,然后高唱国歌、校歌。每一次严肃规范的升旗仪式,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让学生内心充满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参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分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成就时的快乐;参观德育基地,凭吊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遗志,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4.重视校史教育新生入学初(军训期间),先由校领导对高一年级新生做校史的报告,后参观学校校史展览室、校园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新生在未来的三年中为杏南中学增添更多的光彩。5.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活动鼓励高一年段学生积极参加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大型活动,肯定他们杏南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爱校、兴校的热情。(二)确立高中生意识,端正自我评价,明确行为规范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判断是非曲直、自我评价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和法则。但是他们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知识经验较为不足,对个人和社会总是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较大问题,容易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迫切需要正确的规范和引导。1.通过新生入学军训,对高一新生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强化遵纪守法观念。2.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常行为规范》教育,对有意损坏公物,考试舞弊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校规校纪处分,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3.结合体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从别人对自已的态度和评价中确认自己,努力改变自己不足之处,激励自己,以求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4.在团员活动中,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对自己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积极引导他们,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三)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现代竞争和参与意识

  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它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以具体影响。只有具有正确而有明确目的性的,挑选合适的干部组织其领导核心的,建立起民主气氛,发扬正气,与不良倾向作斗争的,对其成员有严格要求的班集体,才能使其成员既有积极性、主动性又有纪律性,才能促使其成员形成优良的个性,具有现代意识。

  1.组织建设高一的新班级集体,要选拔工作热情高,学习好,有一定组织能力、思想作风正派的学生担任班级主要干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班委会和团支部,选好组长、科代表为开展班主任工作打好学生基础,为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风气创造条件。2.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布置,做到"五有"、"五无",对"学习园地"、"黑板报"均有专人负责,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刊。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①实施班委负责制和值日生制,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开创"班级是我家,事事有人抓"的局面,培养同学的工作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处理班级日常工作能力。②记班级日志制。学生课内外纪律、科任老师的意见、好人好事、两操一炼,班级卫生,同学受表彰或批评的情况,以及对班级工作的建议,记录下来,成为对班级工作的评估,对全班每位同学考核的较真实的第一手参考资料。③班委、团支部要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动态。4.对较有影响的事故要及时地查清原因,予以批评或纠正,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促进良好班级的形成。5.利用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班会课、学生会、社团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发展同学的个性,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和专业知识。(四)培养理性思维,鼓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思维的独创性由于高中教材的理论性提高,同学们要掌握,就要求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更严密的逻辑推理,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观点,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高一的学生已开始不轻信现成的结论,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对各种问题总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较少保守,富于想象,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乐于尝试一些新的方法。1.养成一套科学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先复习后作业,及时独立完成每日作业。有疑难问题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杜绝抄袭作业和考试舞弊的行为。2.召开"我是怎样学习的?"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克服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小组间的辩论赛,或习题征答活动,提高对材料的收集、运用的能力,引导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形成,培养思维求新,求异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4.开展"教你一个小窍门"活动,让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增强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以文明的桥高人标准规范自己,树立正确的友谊观高一新生一方面急于想把自主、独立变成志向,总觉得对父母的依从是一种压力和束缚。常有反抗表示。另一方面,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或情绪上,都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当他们的身心各种能力显著发展,父母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内心世界要求时,他们会在同代人中选择知心朋友。因此,他们社交欲望强烈,但择友标准欠明确,良莠不分。1.借助学习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对身边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和辛苦工作一天的父母,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奉献爱心,使自己的人格也得到升华。2.把"知耻"思想融入情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认识违反校规校纪可耻,妨碍他人正常活动可耻,不卫生、不文明可耻等。使大多数学生能对不良言行表现出愤慨、鄙视、抵制乃至群起劝之改正。3.在高一年段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和典型,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尚德重义,孝敬父母,尊师重教,讲求礼仪,诚实正直,信守承诺,志高行谨。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子女与父母,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攻击性,好吵架、寻衅闹事、嫉妒、犟强、缺乏朋友或表现为顺从、孤独、多疑、忧虑、抑郁、冷漠、高群寡交,只想与人疏远。认识正常的异性交往,培养正常的健康性心理,既不对异性交往恐惧、拒绝,又不过分沉溺、放纵异性交往。(六)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1.鼓励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明确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排除,了解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开阔眼界和形成开放活泼、开朗的性格。2.了解和掌程一些简单适用的心理疏导方法,如"情感渲泄法"、"情感转移法"、"目标保留法"勇敢地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面貌。3.培养协作精神,掌握一定社交技巧,随着高一新集体的建立,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能融洽相处,协商解决矛盾,能与不同性格或跟自己闹过意见的同学搞好团结,异性交往能自然大方,鼓励学生们扩大和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兴趣。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宽厚合群、团结和协作的人际关系。

  高二年段高二年段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后,无论学识、还是身心都更成熟了,但都还

  未完全成熟,各方面知识经验不足甚至肤浅,对事物认识容易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另一

  方面,学生热情求知欲强,自我表现意识强,积级要求上进。为此,高二年段学生的德育的培养应在巩固前各年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向思想意识更如明确化方面努力,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进行理想成才与学习态度的教育,加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的教育,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观。

  一、高二年德育目标:关心国内外大事,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来分析和认识重大的政治问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保证。关心他人,爱护自已,对社会有责任感。学会承受压力,不惧怕挫折,努力进取.自强自立。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能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全面素质水平。二、德育内容(一)关心国内外大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保证。高二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国内外的见闻增多,通过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发生的许多事件的思考,必然会有自己的结论。德育的培养要引导他们对历史、现实以及事物本质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懂得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一起,认识到党、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理论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有力的保证。1.高二年段的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应是教育的主课堂,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给学生平时的思考以正确的引导。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音像材料。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德育基地,结合课堂上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在思想意识上更加明确了对党、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确认识。3.主题班会或专题讨论会。结合国内外形势,抓住大事进行讨论,以取得正确认识。平时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很大兴趣,他们从电视、广播、报纸上已了解情况,也常在课后议论。举行讨论会,在老师指导下,拟计划,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讨论,自我教育。(二)关心他人,爱护自己,对社会有责任感。理解他人,尽自己力量帮助别人,从我做起,培养对集体、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1.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帮助鼓励学生,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建设班级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氛围,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从小事做做起,帮助别人,自已也从中得到教育,从而培养对班集体、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2.通过校、班集体活动,如班会、校运动会、理想杯篮球赛、社会公益活动等,给任务指导实施,然后总结,特别给一些此方面较薄弱的同学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实践。

  3.班级民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民主机制。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但不搞"终身制",让更多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定期召开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的班级工作研讨会,由班干部汇报工作情况,同学评议,班主任总结,实行民主管理,引导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不自觉"到"自觉"努力建立完善学生自我意识管理的制度。让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参与实线,自我摸索,自我提高,培养他们主人翁意识以及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4.转化后进。定期对后进生进行阶段性小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指出努力方面,并做记录。记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发展轨迹,并为纠正班级工作提供参考。教育后进生应以鼓励为主,保护其自尊心和上进心,还可发动全体同学,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带动后进生进步,促使他们产生对自己、对班级的责任感。(三)培养学生承受压力,不惧怕挫折,努力进取,自强自主的良好心理品质。高中的学习与初中的学习相比有很大的变化,高一时,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遇到挫折,心理上有很重的负担,产生了苦闷、自卑的心理,对此应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的能力。1.教师在班会或个别的谈话中,应把初高中学习的不同客观地作个分析介绍,指出他们存在的学习习惯、态度、方法等方面问题,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给予分阶段的、从易到难的恰当的要求。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减少苦闷、自卑。这项工作因人而异,并且又是不时都要进行的细致思想工作,当然还应取得家长的配合。2.组织经验交流会或讨论会。组织班级中较好解决挫折总是的经验交流会或存在问题的讨论会,让他们有个具体、感性的经验,让这部分同学从正面的例子得到启发,促使他们克服困难,扭转由于学习成绩下滑产生的苦闷、自卑的心理。3.组织互帮、干部带头。组织互帮、干部带头落实人头,要求不要高,有进步就好,让这些同学感到温暖,增强信心。同时也对班集体的建设起了较好作用。(四)学会学习。从正反经验中学,从理论联系实践中学。要关于思考,善于总结,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于高中阶段,功课深了,功课多了,要求也高了。简单的学习方法已应付不了高二年级学

  习的任务了,同时摆在高二同学面前的其他问题也多了。面对同学纳新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

  1.在班会或专题讨论会准备过程中,指导他们总结正反经验,把课本中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让学生思索,得出结论。如:对美国侵略科索沃、我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黄岩岛、钓鱼岛争端的讨论,引导学生把中国的近代史实与现实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落后挨打"的结论,也得出"只有富强中国,才不会受辱"的结论,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又如在学习问题上,把自己的教训与同学的经验作比较,思考一下差距在哪里,从而认识问题所在,增强信心,克服畏难,自卑情绪。

  2.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班集体活动、班级管理,班主任指导,学生提方案,自己实践,不论成功或者有缺陷,或失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走上高一级学校或社会打下良好构素质基础。

  高三年级要把德育落到实处,提高其实效性,必须分层次实施德育。高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

  在十八岁左右,身心发育较高一、二年段更进一步成熟。高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之后升学、就业,进入人生第二个转折点的现实。高三年级是高中的结束阶段,面临繁重的毕业升学任务。将学校常规教育活动与毕业升学教育相结合,进行养成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耐挫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成绩的起伏,克服困难,调整自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一、高三年段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献身精神,具有一定开拓能力的高中毕业生和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年公民。教育学生服从祖国需要,服从人民利益,从个人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问题。二、高三年级德育内容(一)树立成年公民意识,明确担负的社会责任.十八岁的年轻人,已是成年公民了。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主人。建设的中坚,人民的公仆……,社会的进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人民的富贫寄托在他们身上。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公民"教育,树立成年公民意识,树立接班人的意识。1.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祛》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二条至五十三条有关内容。并通过"学宪法"知识竞赛,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熟记程度,促使学生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认真行使公民的权利,又要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在行使权利时,要同时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和尊重他人权利的义务。

  2.开-次"当我十八岁的时候"为题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思考:十八岁究竞意味着什么?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多大的意义?你将怎样度过十八岁?

  3.举行"十八岁的成人宣誓"。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激励学生居安思危,不忘记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历史,不忘记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不忘记先烈们以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使学生明确到,继续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这是当代中国青年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二)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勇于接受各种困难的挑战.高三年级的学生功课重,竞争激烈。有些人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容易背上包袱,表现为:神情郁闷,郁郁寡欢,孤僻多疑,自卑感强。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耐挫力的教育,提高他们抗御心理挫折的能力。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进取心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人生经历等限制,不一定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而一旦失落,就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因此,作为教师,应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给予恰当而实际的期望,从而减少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观诱因。2.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人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一些挫折。教师可从古今中外逆境成才者中选择一些典型例子给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使他们明白置身优越环境而悠悠自得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大凡成才者,几乎都是经过挫折磨砺的。3.真诚关怀遇到挫折的学生。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耐心地询问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鼓励学生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干万不能采取讽刺挖苦、粗暴批评等简单的方式,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4.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格,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毅力,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诚实严谨勤奋坚毅的作风。(三)强化守纪观念,使行为规范化.高三年级是学校的"特区",学生一跃成为"老大",他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充当了"特殊学生"的角色,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不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修养、锻炼诸方面违反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教师不能放松对学生守纪教育,要强化学生的守纪观念,突出对学生执着追求和自控自律两方面心理引导。(四)"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处理好个人志趣与祖国四化事业需要的关系.高三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着憧憬。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自己为祖国、人民服务的岗位在哪里?这是每个面临高中毕业的学生都很关心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就业和升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1.开一次"集精力、抓时间、排干扰、搞复习"主题班会。要求每人都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在班会上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提高复习效果,为向大学、向社会输送人才做文化知识准备。

  2.召开家长会,统一讲清国家招生精神、原则、政策、办法;单独家访,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协商,从学生身体、个性、爱好、特长、学习等实际出发,根据国家需要,确定志愿。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的倾向。

  3.高考前加强学生考试时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情绪饱满而不紧张,思维专注而不分散,意志坚定而不自馁,目标执着而不刻板。高考后对于考取大学的学生和落第学生分别做好"榜上有名,责任无限"和"榜上无名,足下有路"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懂得,当祖国需要自己马上就业时,就高高兴兴地投身到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当祖国创造条件继续培养自己时,我们就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刻苦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

  (五)开展爱我母校活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高三年级学生即将怀着留恋而又兴奋的心情,告别培育这自己的中学,踏上升学或就业的新的生活道路。教师可通过对他们进行爱我母校教育,让他们牢记进"敏、毅、仁"的校训,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和忘我工作。1.召开"向中学告别"的联谊会。联谊会邀请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兄弟班代表参加。联谊会上除了讲话外,还可表演文艺节目,歌颂时代,歌颂园丁和家长,表达走向新生活的决心。会后,合影留念、签名留念、师生共写格言。2.母校培养我,我为母校流汗水。如栽种纪念树,赠纪念图书,撰写纪念班史,捐纪念款等。3.做好学生去向登记工作。班主任可要求学生毕业后在大学、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成绩、问题向母校汇报,并畅谈个人学习、工作的感受,对母校的发展出谋献策。班主任可从中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对教育有启迪的规律性的东西。

  

  

篇十:德育目标有哪些,初中德育目标

  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乂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的统一起做到以下两方面

  第一章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活动。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一)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4、具有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第三节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选择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区分开来。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第四,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第五,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第二,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第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道德价值。三、民主与法制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指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意识与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反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第二,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第三,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四、理想教育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第一,要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第二,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

  第二章德育过程

  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品德教育过程,也即教育者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

  三、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3、德育要有针对性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一)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2、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个体的品德发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首先,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其次,在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发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第三章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德育原则

  一、疏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二、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使学生道德成长。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第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

  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尊重学生第二、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四、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的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做到: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的统一起来。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第二、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三方面要求:第一、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是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第二、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第三、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状态。

  第二节德育途径

  一、各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各学科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

  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报告会劳动节假日活动另外,还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旅游社会服务活动等。三、少先队教育少先队教育是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的。四、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实施德育,学习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学习应起主导作用。

  第三节德育方法

  一、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分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运用时要注意:1、说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期3、说理要具有趣味性4、教师要以诚待人二、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包含了三方面:1、人格感化2、环境熏陶3、艺术侵染运用时注意几点: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三、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

  包括三方面:1、典范2、示范3、典型

  榜样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时代性原则4、德智并重原则四、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1、行为训练2、娱乐或休闲活动3、社会实践4、委托任务运用时要注意: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4、注意检查和坚持五、奖惩法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一)表扬与批评(二)奖励与处分注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

  第四章师德、师德规范与师德教育

  第一节师德内涵

  一、师德概念的界定把师德界定为: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

  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二、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师德即教师道德”二是“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主张将教师私人领域的个人道德转移到公共领域,让教师所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全部袒露在职业监督之中。

  第二节师德规范

  一、师德规范的基本范畴2008年修订的《规范》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蓝本。它在原则列举上缩减为六个,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二、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解析(一)师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二)师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解析1、爱岗敬业“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是指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需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关系:第一,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待遇,从而增强作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第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第三,正确认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2、教书育人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专研业务,勇于创新。第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学教育性功能。3、为人师表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以下另提几点建议:第一,为人师表要具有全面性。第二,为人师表要具有内在性。第三,为人师表要具有“度”。

  三、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1、缺乏教师职业的特点2、过于抽象空泛3、存在着“不当”的现象4、师德规范的罗列上存在着重叠现象

  第三节师德教育

  一、当前要加强师德教育的原因(一)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为了使教育回归其道德本质,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道德性。这是我们强调师德建设的最根本之处。(二)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首先,从劳动目的上看,教师的劳动不是表达个人的目的,而是反映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根据社会的目的,教师应该既要强调智育,还要强调德育与体育。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集体性和综合性特点。最后,教师劳动成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非功利性的思维。(四)来自师德现状的要求一般来说,教师存在着以下四个不当的欲望,这些欲望导致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走向失范:第一,物欲膨胀导致师德堕落第二,权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第三,名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第四,情欲膨胀导致师德堕落二、师德教育的途径(一)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1、通过大学“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2、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4、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二)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1、实践:是指让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职场中,通过践行师德规范,进一步加深对师德规范的理解。2、拜师:是通过师徒结对的途径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3、自我修养

  (1)反省:就是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以求达到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2)慎独:指的是在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去行动,不做坏事。

  

  

推荐访问: 德育目标有哪些 初中德育目标 德育 目标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