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深圳

文化,深圳

时间:2022-10-30 13: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深圳的文化符号

在深圳谈文化,是件很傻的事。这是很多文化从业者初到深圳时的印象。因为这里几乎没有纯文化的概念,只有文化产业化。20多年前,甚至至今依然还是,当内地很多文化从业者纷纷涌向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时,大家几乎是如出一辙有些傻眼,因为他们看到原本自认为很熟悉的文化事业,在这里太讲市场经营和运作,于是有些担忧和排斥,在他们的意识中,文化是不能与金钱和经济利益沾得太紧。也因此,大家几乎都是以没落的心态从业。但当他们逐步成长和有所成就后,猛然发觉自己的溶入已构成了深圳特有的文化氛围——他们对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出了惊人的成绩,而这些成绩,令整个中国乃或全球瞩目,也成文化产业化树立起崭新的模板,也成为许多城市学习和追赶的对象。

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郭永航这样介绍深圳市的文化产业:“深圳的文化根源,是中华文化的汇集,因为它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人才所带来的文化,这些文化实际上也是我们的母文化。但是深圳的特色文化是什么?比如说体制环境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高新科技比较发达,又有着全国最好的人才,所以形成了现有的优势。比如说印刷业,是全国的三大中心之一,特别是高端印刷、精品印刷主要是以深圳为代表的,这其中包括了现代传媒、演艺娱乐,也包括游戏动漫作品。深圳已经有较好的基础,而且还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目前需要努力做的就是要在传统的优势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

几年前,网友“我为伊狂”的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将深圳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抛出,并引发了当时的大讨论,深圳的区域优势以及优惠政策遭到了质疑。但在今天看来,作为有着特殊文化和新兴移民的城市,它依然是中国最具有包容性和试验性的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因为它在现实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而这种文化,是一种移动式的生态,它是各地文化的集成,也是一种大合唱式的现象下形成的在深圳历史的背景下的“独特”文化,并且有许多现象和形式已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深圳市独有的文化符号。也以此,这个曾被视为“文化沙漠”的城市,于惊叹声中向世界捧出了一片“文化绿洲”。从“文博会”到大芬油画村,一个个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模范的参照。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深圳在整合这样一个“大杂烩”的文化氛围里所创造出的具有独特性质的文化产品。

在不久前,深圳有好事者进行了一次名为“市民喜爱的深圳十大文化品牌活动”的评选,“文博会”先声夺人,成为深圳沃土上众多文化现象的首位,成为2006年度流行词汇之一,说明了深圳首创的这一文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平台已经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创意展会。“文博会”通过博览、交易、论坛和活动四个部分,打造展示、交易和信息的三大平台,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深圳“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成为“高交会”之后的深圳的又一张“名片”。

在“市民喜爱的深圳十大文化品牌活动”的评选中,“读书月”活动也成为了市民喜爱的活动之一。当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深圳就以建设学习型城市、倡导书香文化为目标,创办了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每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文化活动。于是乎,从政府到民间,从青少年学生到劳务工,人人参与,“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至2006年,读书月已经进行到第七届,319项读书文化活动使700万人次受益。

深圳一直努力营造的,是人文气息浓郁、求学问道盛行的风气,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孕育而生,建立起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体系。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少儿艺术花会暨学校艺术节、大剧院艺术节……为市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享受。时至今日,读书已成为深圳人主要的生活方式,而深圳也就成为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如果说“深圳速度”已快成为了过去式,那么“深圳制造”应该正在进行时态上,我们仅从憨八龟、魔比斯环到奥运“福娃”,深圳近年来动漫明星层出不穷,一系列动漫精品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投资1.3亿元自主开发生产的中国首部原创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发行票房收入达400万元;而尚未问世的全球首部以奥运吉祥物为主角的动画片《福娃》已经正在带来新一轮商业机会,目前已经引起了出版机构间的“明争暗斗”。

不仅仅是动漫作品,深圳的各个创作领域在原创精品上,近些年来都创下了很好的成绩。

从《国脉》、《垂直打击》到《妈妈的酱汤馆》……2006年,打上“深圳制造”闪亮标签的精品电视剧不断登上央视荧屏,并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与良好的社会反响。与此同时,《人生大事》、《阿容》、《跟着阳光跳舞》等在拍、将拍和将播的深圳影视剧就高达五十多部。

深圳的“的哥”中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是一老外过罗湖桥到深圳后打的,出租司机问老外要到哪里。老外别的汉语不会说,就只会说“‘大粪’油画”——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曾有人和有媒体说大芬油画村是一个充满谐趣的错误,因为昔日的大芬村满目脏污。但如今,那里已经被“赃污”的颜色渲染成为以油画而闻名天下的大芬村。步入大芬村,一排排特色画店,一幅幅精美油画,骤然扑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是以一条龙成批生产、出售和批发各种油画而闻名海内外的艺术之乡。大芬油画村最初是从纯民间的油画复制加工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成功的基础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来经营美术,达到自己的产业目标。其中,“低成本”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大芬村的复制油画由于低成本,它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喜欢油画艺术而又没有可能购买原创油画的消费者的需要,在需求和消费能力方面,大芬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定位。大芬村有一百多家油画公司、七百多间画廊,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画工泼墨绘彩,日夜耕耘,每年以数百万幅创作和世界名作临摹作品走俏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比利时、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市场,创汇高达四亿元。也曾有媒体评价说“大芬人”反客为主,把西方的油画学过来反销到西方市场,这不能不说是深圳人的骄傲!

从评选出的“深圳十大文化品牌”情况来看,深圳这座商业都市在推行文化活动所具有的先锋意识可见一斑。除“文博会”外,以文化产业上的努力而言,沙滩音乐节、“青春之星”等活动动作都是领风气之先、率潮流之前。而“读书月”被国内不少城市陆续“拷贝”和借鉴。“市民文化大讲堂”的运作模式亦引起不少城市前来“移植”学习,这些,均显示出了深圳当地政府亲民活动的生命力。也以此既有面向高端及城市文化追求的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又顾及数百万打工这的“外来青工文化节”、针对基层的“鹏城金秋”艺术节,这些也都代表了市民对城市文化活动不断走向国际化、逐渐提高层面的向往。

走在文化春天的深圳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深圳。无庸质疑,文化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具意义的,深圳一直把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事业发展根本和出发点,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命题,并努力从制度安排和设计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公民,以公益、便利、多样为基准建设。自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上下各级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宣传文化和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强力推进各项规划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深圳的文化产业也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创新,这个词汇一直是贯穿于整个深圳文化的“根”与“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的“文化创新奖”,这从很大程度上积极的促进了一大批文化创新成果。

4年前,深圳尝试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在当年举行的鹏城今秋艺术节中,把16个文化项目全部向社会公布,吸引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参与承办。艺术节承办方式的改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一方面调动了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一方面还节省费用约两百万元。

有媒体总结深圳的文化现象曾用了“敢闯敢冒,勇于开拓”,是“深圳文化”的一大特质。这句话的体现应该是,如在经济建设中深圳最重要的经验是“敢闯”,那么,在文化发展中深圳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创新”。文化的创新性,使深圳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早期宝安县一家戏院、一间书店、一座展览馆如此的薄弱基础,到建立了深圳特区后,市财政投资了7亿元,兴建了深圳大剧院等八大文化设施。而如今,二十多个市级文化设施和千余座基层文化阵地,以最快的发展速度建造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从唱响主旋律《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到在全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电影《花季•雨季》、《邓小平》,到18岁的李云迪赢得了已经空缺了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再到有五星级“文化公园”之称的深圳书城,深圳的文化设施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和自己特有的创新姿态在飞速发展着。

深圳的创新精神还建设出了特色文化——把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作为培育特色文化和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覆盖全城、数字化的“图书馆之城”,钢琴人才层出不穷、钢琴爱好者全国居多的“钢琴之城”,设计精英聚集、设计艺术在城市环境中无所不在的“设计之都”与“动漫基地”在深圳已经初具雏形。

针对深圳岭南文化、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兼容多元的特点,深圳在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的同时,还注重挖掘本土民间文化艺术,鱼灯舞、水上迎亲舞、舞麒麟、舞草龙、舞狮以及粤剧粤曲、客家山歌会等民间文化活动吸引着无数观众,交谊舞、国标舞、摄影、合唱等成为市民公共文化活动的新宠,形成民间文化、外来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和谐共处的局面。

文化产业千帆竞发

2006年5月的深圳,第二届文博会盛况空前的场面至今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而第二届文博会的最大收获,不在于参加人数与交易成果较首届的大幅增长,在于拉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在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境外成交金额占到总成交额的35.71%。

从首届的1个分会场到第二届的6个分会场,大芬油画村等6个文化产业基地,成功地借文博会打出了品牌和影响,提升了理念。而在今年第三届文博会筹备期间,深圳有20个文化产业基地申请成为文博会分会场。

站在了全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前列,深圳频频出手:“1+4”文件、“十个一”战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系列为深圳文化产业“量身定做”的鼓励促进措施与政策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促进了机构的建立:去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正式挂牌运作,各区也成立相应机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也建立起来了: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安排总额3亿元,支持资助文化产业发展;福田区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安排2.5亿元,每年5000万元支持资助文化产业发展。

各种文化产业服务措施也在不断跟进,文化部门纷纷推出了文化产业投资指南、发展状况白皮书、企业名录等,国家文化部还在深圳推出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和新版中国文化产业网,去年年底以全新的栏目和设计服务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服务文化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昔日的旧厂房,今天的时尚创意区。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批利用旧工业厂区发展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在深圳诞生了。招商局科技集团投资建设的创意产业园、华侨城投资建设的华侨城LOFT、福田区的田面设计之都……创意的细胞深入到了深圳的街头巷尾。

在文化产业促进体系的带动下,以文博会成功举办为标志的深圳文化产业“千帆竞发”,朝着“支柱产业”的目标有力迈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可以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金字招牌,文化产业增长率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拉动深圳经济的“引擎”。深圳这块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其文化风景宛如春花正烂漫。

当李云迪等一批与城市同样年轻的钢琴天才频频在国际大赛上获奖,当来自深圳布吉街道大芬村的油画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当首届“文博会”激活国内外文化交易市场品牌效应初显时,人们发现:这里不仅曾响起神州改革开放第一记开山炮声,还有10万台钢琴保有量发出的绕梁和声。据统计,近六年时间里,深圳市文化项目获得国际奖317项,国家奖1003项,省级奖1682项。

这里不仅产生过“三天一层楼”的城市建设速度,还正在诞生着文化产业崛起的“深圳速度”。据统计,近几年文化产业年产值与增加值的两个增速,都远超过同期GDP增速。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后,深圳不吝啬“钱袋”,文化投入更是节节攀升。在深圳中心区,屹立着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城——深圳书城中心城,屹立着国内投资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新馆,它们与遍布全城的520个公共图书馆(室)一起,散发出满城书香。

文化发展熠熠闪光

2006年深圳市文化产业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市文化局等相关部门的扶持推动下,文化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部分行业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比较优势。这其中包括出版、发行、印刷、影视制作在内的各产业取得较大的突破。

尤其是印刷业,深圳是全国最重要的高端精品印刷中心,是中国大陆三大印刷基地之一,在“2005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名单中,深圳有19家印刷企业入选百强,其中前三名均为深圳企业。新闻传媒产业整体实力全国领先,世界品牌大会发布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分居168位和203位。文化产品制造业外向度不断提高,出口贸易企业占企业总数一半以上。文化旅游业形成一批优势品牌,世界之窗、欢乐谷等集娱乐性、参与性和高科技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2006年5月18日,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重点项目中,一个以印刷业为内容的“印刷业国际论坛”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来自全球不同地区印刷届的精英,专家,还有政府官员,三百多人齐聚一起,共商印刷业发展大计,这在整个国际环境下都属于罕见的,因为在目前,还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发起并组织出如此高规格、大规模和国际化水准的行业论坛。论坛的的召开及取得成功,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并为深圳这座城市赢得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深圳的文化市场目前依然在不断的提高,产业发展的体制优势也正在逐渐确立。一批民营企业和个人积极投身文化经营,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文化产业领域在呈现出国家、集体、股份制、民营、个体及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深圳的绝大部分文化企业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即使是国家投资的文化产业单位和文化产业项目,也通过市场运作,不断壮大实力,逐步减少政府的资金投入,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博会”、大芬油画村更是依靠市场力量自然催生并实现规模化发展。

深圳市的服务平台也正在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建设逐渐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基本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平台初步建立。“文博会”是深圳文化产业重要的服务平台,其国家级、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展会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吸引文化产业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人才国际化平台的功能日渐显现。

深圳市的文化发展也与高新技术结合紧密,产业发展的科技优势逐渐形成。深圳的高新技术关联产业优势,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水平,加强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促进影视动画及网络游戏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种产业关联的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深圳动漫、网络游戏、创意设计、数字视听等产业快速成长,一些原作品的技术和实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化产业“量身定做”的一系列鼓励措施政策促进效应日渐显现。深圳自提出“文化立市”重大战略决策后,于2005年又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为深圳继高新技术、金融、物流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随后,又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和体制机制保障措施,同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符合国家规定和列入深圳市产业发展目录的文化产业门类、项目、基地建设。

随着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深圳市文化产业逐渐呈现出新的积极变化:创意设计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逐渐增强。自2004年深圳提出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后,包括动漫产业、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印刷、服装设计等产业在内的创意设计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一支2万多人的专业设计队伍。平面设计全国领先,被称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工业设计占有全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在汽车造型、IT产业、家用电器、医疗设备、仪器仪表、轻型机械等设计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在深圳诞生的中国第一部三维电脑制作电影《魔比斯环》实现了中国3D电影零的突破,并成功打入好莱坞市场。中国网络游戏两大知名网站——腾讯QQ和中国游戏中心在深圳创办并迅速崛起,分别雄踞中国大陆网络游戏市场的第一和第三。

深圳文化产业的视窗

“创意值多少钱?!”记者好几次都注意到,郭永航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又若有所思的发问。而每当他这么发问一次,表情都溢扬出:深圳市的文化事业前景是无比的广阔,收获丰盈……

深圳文化产业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而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大餐年年都有新花样、新创意、新企业、新活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文化产业产值逐年翻番,文化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势头日益显现。“文博会”是深圳文化精华的浓缩,是深圳整个文化产业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见证了深圳这个从昔日的“文化沙漠”逐渐变成了繁盛的“文化绿洲”发展历程。

“文博会”促进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

综观世界各地发展趋势,国家、地区、甚至城市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了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深圳 “文博会”不仅打造文化产业的交易平台,对深圳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和做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文化事业的整体繁荣发展,作用都显而易见。

“文博会”组织了多场专项展览,如数字广播电视产业展、国际动漫画及卡通游戏展、中外文化精品展、中国国粹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际印刷精品暨技术设备器材展,主流平面媒体形象展等,十几个展览既体现了中国大陆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又彰显了国际化特色,如美国新闻集团、日本索尼公司,德国的高斯公司等都来参展。“文博会”打开了一扇窗,在展示自己文化成果的同时,深圳人不出家门就可以欣赏到一大批文化艺术精品,了解到国内甚至是国际文化产业的前沿成果,这对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很有帮助。正因为如此,黄丽满书记曾经指出,深圳有关部门要利用“文博会”机会,多向参展者学习,吸收他们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文博会”搭建了信息的平台,带来了“信息流”。如中国文化发展战略论坛、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新兴媒体峰会、中国美术产业发展论坛、新时期党报功能与定位研讨会等,近十个论坛名家云集。观点的交流,智慧的激发,思想的碰撞,必然对深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 “文博会”举办的各类活动几十个,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文化的盛宴。

“青春之星”主持人选拔赛决赛,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总决赛,中国深圳(南山)国际儿童文化艺术周,万人风筝大赛,英国电影节等等,使“文博会”成为市民重大的文化节日。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市民的文化消费,其中一些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还可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素质。此外,一个高品位的文化城市,本身就需要培养像文博会这样的品牌展会。

让深圳成为“文博会”的交易城市

在第一届、第二届“文博会”成功举办基础上,深圳今年将下大力气办好第三届文博会,紧紧围绕“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办展思路,争取在运作机制、服务质量、专业观众等多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文博会获得UFI(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后,要遵循国际品牌会展的标准实施组织工作,不断提升办展水平,目前文博会项目交易平台的功能已初见成效,今后需继续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努力实现文博会“拉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中华文化产品走出去”两大目标。

第三届“文博会”设立9大主场馆,包括中国文化产业项目交易馆、数字影视•动漫游戏馆、体育产业馆、创意设计馆、国际演艺馆、新闻出版馆1(广告四新、印刷复制)、新闻出版馆2(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文学•书画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目前,已明确参展意向的企业有387家,展位销售已签署参展合同的有511家,销售展位面积59886平方米,总计已完成展位销售71.21%,意向参展商达到100%。其中,第三届文博会的最核心展馆——1号中国文化产业项目交易馆,展位销售累计完成89.62%,台湾也将首次组团参展。而分会场的认定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第三届“文博会”将举行一系列高规格的论坛、会议、讲座和节庆活动,并形成主次有序的多样格局。其中中国文化产业人才交流大会、文化发展战略论坛、2007中国国际文化产业论坛、第二届国际版权论坛、2007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等都将成为亮点。

海外专业观众邀请是“文博会”筹办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届“文博会”计划引进的海外专业观众数量比第二届增加了三分之一,为5000名。截至目前,文博会公司已经发出海外专业观众邀请函两万多份,结构主要包括文化企业首脑、文化名人、经纪机构负责人、跨国公司采购负责人、投资机构负责人等,涉及影视、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传媒、旅游、演艺、出版、进出口贸易等多个行业。

同时,文博会还利用海内外招商招展推介会,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三届“文博会”已经先后在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国内连续成功举办了9场不同形式的推介会,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博会”的新突破

文博会目前已经正式被批准成为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展会,文博会的承办单位深圳文博会公司正式被批准成为UFI成员,文博会作为国际性文化展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今年开始,中国商务部也正式加盟主办文博会,商务部作为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部门,在海外拥有庞大的经贸网络,商务部的加盟,进一步强化了文博会海外文化贸易平台的建立和文博会的交易功能。

采访后记:文化,决定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文化之兴衰,关乎深圳之兴衰”,如今这已是深圳上上下下形成的共识。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具有活跃思维的人群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同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决定了她的文化创作具有活跃的因素,她不仅继承着大陆悠久的文化传统,吸纳海外的潮流文化,各种不同文化聚集一堂,形成了深圳特殊的文化结构。因此,在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虽然没有秦砖汉瓦,没有厚实的文化积淀,但通过深圳各阶层的努力奋斗,已经形成了满足全体市民,特别是外来务工者文化权利,更塑造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推荐访问: 深圳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