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北京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北京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2-10-29 11:10:34 来源:网友投稿

2008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体育热情。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体育强国的内涵不仅包括竞技体育金牌,也包括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的齐头并进。以此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北京体育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一直以来把努力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确定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组织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持续发展、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全民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北京市已有市级群众体育品牌活动10余项,世界9球北京公开赛、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国际品牌赛事10项,2011年又创建了突出区域特色、具有一定规模的11项“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提高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加强扶持引导社区体育、公园体育、假日体育、休闲体育项目发展;统筹城乡体育和老年人体育、农民体育、残疾人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均衡发展;实施《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开展职工工间(前)操,实现职工体育工作的新突破。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进入千家万户,据统计,2011年开展基层全民健身活动2163项,参与人数近1480万人次。市、区(县)、街道(乡镇)、行业系统组织举办全民健身竞赛、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体育生活化”理念深入人心,体育已成为市民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生活要素。

加强体育组织建设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人群系统、社会团体等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市级体育社团发展到82个、区(县)级体育社团发展到297个。《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将体育社团组织列入其中,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激发体育社团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创造活力,为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相互联系以及本领域社会组织搭建平台。2012年,将6208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纳入协会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市民开展日常健身的作用。群众体育组织的建设推进了群众体育社会化的改革进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群众体育社会化发展格局。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我市在实现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中青年群体的需求,不断优化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结构和模式,调整空间布局,建设了一批大型体育主题公园,222处篮球广场、多功能球场和乒乓球长廊等球类场地和102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创建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基地”,围绕十大示范作用,实现园区资源和功能利用最大化。目前,我市有举办国内高水平赛事的公共体育设施,经营性体育健身中心和俱乐部,公益性的全民健身工程、球类活动场地,开放的学校体育设施、全民健身俱乐部,形成了品种齐全的立体化健身设施格局,全民健身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群众体育骨干队伍建设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我市不断加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评审、评比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共培训各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近5万人次,已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8026人,其中国家级366人、一级2057人、二级11522人、三级14081人。

北京市全民健身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民健身工作纳入了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轨道。1995年至2011年,本市先后制定了地方法规2部,政府规章4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的指导性文件7份,市体育行政部门规范性文件40余份。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

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是振奋民族团结一心的重要手段;竞技体育是展示北京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是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北京市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国际体坛竞争力有所增强。在第29届奥运会上以6金、3银、6铜成绩实现新突破;在第11届全运会上以30枚金牌、20枚银牌、29枚铜牌,保持全国前六名;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北京籍运动员获42枚金牌,贡献率居全国第四名。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有21名北京籍运动员参加14个项目21个小项的比赛,占代表团总人数的5.6%,共夺得4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据国家体育总局金牌贡献率奖励排名第五位,是境外参加奥运会北京籍运动员获得奖牌项目总数最多一次。以国安足球俱乐部、北京首钢金隅男女篮、北汽男排为代表的三大球,持续发展稳步推进,近几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首钢金隅集团男女篮双双获得2011-2012赛季职业联赛冠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市委市政府提出北京的竞技体育水平要与首都的地位、要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相适应,并给予工作指导。北京奥运会后,制定了“1213”奥运全运夺金工程计划,将目标任务定向分解,以奥运带全运,系统抓好各项工作。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竞技体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在战略规划和项目布局上突出国家奥运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优先发展原则,实现重点突破,改造弱势项目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具有一流水准的项目群体和优秀人才群体。竞技备战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运动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青少年业余训练呈多元化发展。

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达国家。近年来,北京经济增长迅速,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北京拥有庞大的居住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1%;与国际化城市水平相一致,体育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成长空间,众多的体育组织、体育明星聚集北京,也是助力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这些都是北京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北京体育产业的超常规增长。当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总收入579.8亿元,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1.39%,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近10%。“十一五”末,我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增加值112.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8%,实现收入558.4亿元,从业人员10.8万人。体育服务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占体育产业比重达到49.4%。北京体育产业发展已进入快速成长期。

为以筹办奥运会为契机促进北京体育产业的长足发展,我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认真编制“十二五”体育产业专项发展规划。该项规划从重点任务、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工作内容,为“十二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市政府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2]17号),为进一步做好体育产业工作,推动北京体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为保障我市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市在依法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积极研究制定《北京市滑雪场所安全运营标准》等行业标准,通过安全运营地方标准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同时,积极加强与文化、旅游等部门沟通联系,探索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初步构建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和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有序、层次清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北京市体育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相关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市场活动日益活跃,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壮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意见》、《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作用日益增强;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健身消费增势强劲,体育休闲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快速增长;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对旅游、商业、会展、建筑、制造、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络等产业的拉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以体育为特色的综合产业链初步形成。

向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快步迈进

北京奥运会后,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北京打造成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举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比赛为重点,积极承办国内外大型赛事,创建北京体育品牌,努力扩大国际影响,使北京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中心、会展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创造坚实的基础。

奥运会为北京留下了众多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批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人才以及比较完善的赛事筹办体系和运行模式,为举办国际大型赛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北京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组织看好北京体育市场的发展潜力,希望将其精品赛事移至北京,这也为打造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丰富的资源。

自2009年起,北京体育发展呈现出高端赛事延续奥运水平,体育竞赛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已经成功举办或正在连续举办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主要包括:2010年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2011-2014年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2011年北京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2010-2014年“沸雪”世界单板滑雪北京赛、2011-2014年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2009-2012年场地自行车世界杯赛等。其中,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举办的水平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世界体育总会主席维尔布鲁根认为,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在场馆规模、运动员人数、项目设置、媒体运行、市场开发等各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程序和标准,即“北京标准”,这将是今后举办武搏会最重要的指标。

此外,随着一年一度的安利纽崔莱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斯诺克中国公开赛、NBA中国赛、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等赛事的蓬勃举办,北京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品牌赛事“集团军”,形成了既有顶尖赛事和世界级运动员亮相北京巅峰对决,又有普通体育爱好者欢聚一堂切磋技艺的多元化精品体育赛事格局。一方面,传统赛事不断推陈出新,延续活力,成为广大体育爱好者的节日盛会。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内外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有益经验,鼓励和依托新兴的体育中介机构和公司参与赛事运作。比如,每年一届的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是由北京一家专业体育赛事运营公司引进和运营的世界级精品赛事。自2007年起,已经连续举办6届赛事,每年现场观众近2万人,全球超过10亿人次观看了赛事电视转播,赛事对满足市民新的体育消费需求,拉动北京体育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中国及海内外颇具市场价值,成为中国市场认知度最高的台球赛事之一,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内标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作者:北京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魏晔玲

推荐访问: 北京市 蓬勃 体育事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