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翻译目的论看英语新闻翻译中的隐喻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看英语新闻翻译中的隐喻翻译

时间:2022-06-19 14: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翻译目的论看英语新闻翻译中的隐喻翻译,供大家参考。

从翻译目的论看英语新闻翻译中的隐喻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看英语新闻翻译中的隐喻翻译

 

 从目的论看简介的翻译

 作者简介:王榕(1990.4-),女,汉族,籍贯:山西运城,硕士,陕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摘要:简介以简洁的语言向公众介绍有关人物或事物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从而达到科普或宣传的效果。作为应用文体的一种,简介的翻译需要根据翻译发起人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处理。本文以目的论的三大法则为指导,探讨简介翻译的三个策略:1)简介中文化词的释义、增补、删减、类比或转译,甚至创造性翻译;2)简介翻译的改译法;3)简介中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其翻译。

 关键词:目的论;简介;简介翻译策略

 一、引言

 “简介”是以简明的文字向公众介绍有关人物或事物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的应用文体,主要包括人物、单位、产品、旅游景观和影视作品等的简介。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简介的译文成为了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排头兵。然而,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差异,中国和英语国家的简介在侧重点和内容上存在诸多差异,造成了翻译中的困难。涉及到的历史渊源、

 文化特色等是翻译中最难把握的。本文从简介的目的出发,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探讨简介翻译的要领,以期在翻译简介时,抓住其定位,准确把握和传递相关的信息,翻译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二、简介的文体特点

 2.1 句子结构简单

 简介的结构可以根据简介的种类、设计的目的而自由组织,相对来说比较松散,没有固定的格式,常以短小的段落和简短的句子来表达,呈典型的流散形句式。例如:古之曲江池,是古都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区,其南倚终南山,北对乐游原,东南邻少陵原,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和京都公共区。简短的句子使得简介更加简介易懂,达到宣传和广告的双重目的。

 2.2 语言精炼,术语较多

 就像广告类文体一样,简介的语言精炼准确,简介明快,具有艺术性和生动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苹果公司推出的新产品iPhone6 Plus 的广告宣传语“bigger than bigger”,简介明快,朗朗上口,起到了十足的广告宣传作用。相对于英语的简介,汉语的一些简介多采用四字结构,如:今日的曲江遗址公园,琼楼玉宇、桥廊轩榭,共三十

 六处,如璀璨群星辉映曲江池。四字结构的运用为读者介绍了曲江遗址公园,就像是一则广告,吸引读者前去游览观赏。简介一般涉及专业领域知识,旅游景观类涉及到历史渊源、文化特色等词语。

 2.3 标语型的口号较多

 有些简介从语篇类型上看,主要属于“呼唤型”语篇,同时也兼有“信息型”语篇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介绍其经营宗旨,提高知名度,中国的企业常使用程式化的用语。如“主要经营……”,“奉行/坚持……原则”等用语。为了更好地起到宣传介绍的功能,也经常使用一些标语口号式的文字,如“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奉献”。这些用语和文字,具有简短、醒目的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英语的简介这类话语相对较少。

 三、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简介翻译策略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的主要流派――“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创造性地把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引入翻译研究。“目的论”认为,翻译的最高原则及核心原则是“目的法则”,任何文本都是出于某一目的而制作的,并应为这一目的服务。除了“目的法则”外,“目的论”还有两个重要的法则。一是“连贯法则”,即译文应该符合文内连贯的标准,与

 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景连贯一致,能够被译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二是“忠实法则”,即原文和译文之间还要做到语际连贯。在功能派看来,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可能是原语语言和文化所允许达到的最大限度的忠实,也可以是最小限度的忠实。

 3.1 简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和认知结构的差异,为了使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达到相应的预期目的,汉语的简介中出现的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名、佛名等文化词,如果直译成英语会使外国读者看来不知所云或显得累赘,就有必要采取释义、增补、删减、类比或转译,甚至创造性翻译法,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欣赏趣味和语言习惯。如:

 1)天安门:Tian’anmen,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2)端午节:Dragen Boat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it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at Zongzi,which is a rice pudding wrapped up with weed leaves.

 以上两个句子都是考虑到外国人缺乏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而增加了释义的翻译方法。第一句是对汉语拼音的解释,介绍天安门的名称;第二句解释了端午

 节的具体时间,目的是让外国人认识端午节,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3)西域:the western regions(a Han Dynasty term for the area west of Yumen Pass,including what is now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parts of Central Asia);

 这个个例子采用了增补法,增加了西域的这个名称使用的朝代和外置,以及这个如今在地图上的大致区域,使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对西域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外,还有“以此比彼”的方法,使读者容易理解异国文化。如可以将中国的“西施”和“济公”分别类比为 Chinese Cleopatra 和 Chinese Robin Hood。虽然不是完全合适,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西方人的背景知识下这样做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符合“连贯法则”。上述例子的转译都希望借助西方文化来帮助外国人更快地了解中国文化,但是这条捷径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快速,但不彻底。

  总之,对文化词的翻译就要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可以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灵活的翻译策略,使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3.2 不同的语言习惯造成简介翻译时的改译

 英语语言表达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汉语表

 达追求公正匀称,重意义,偏描写,重感性。英译时就需要运用“改译法”。对于汉语简介中的空话、大话、套话,在翻译时需要遵循“化虚为实、删繁就简”的原则,尽量把原文中实质性、关键性内容凸现出来,在变译中表现为对原作的取舍。例如:

 东方机械位于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皮革之乡”美称的钱塘江畔。

 简介就是要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原文中对于工厂所处环境的介绍对读者了解工厂的实力价值不大,可以考虑省略,改译为:Located at Dingqiao Town by the Qiantang river,our company specializes in the production of…改译后的译文直奔主题,没有寒暄和拖沓的语言,更符合西方人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符合“连贯法则”的要求。

 3.3 简介中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其翻译

 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中国文化是内倾性文化,所以中文的酒店、企业、产品等简介,总是以“本酒店”“我们”“本公司”“本产品”来着眼;而英语文化是外倾型文化,所以在英译时应考虑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从顾客的角度做适当调整,使西方读者更乐于接受。如:

 十多年来,公司一贯以优质的产品、卓越的服务为宗旨,备受国内外广大客户的支持、用户及信赖。

 可译为:For more than 10 years,the company has bee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perior Products,Outstanding Services.As a result,it has been well supported and trusted by customers at home and abroad.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可以改译为:For more than 10 years,the company has built an excellent reputation among customer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quality product and superior service.

 总之,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视角不同等表达方式上的区别,在翻译时不能过分局限原文,而忽略深层次的语言、文化、政治、风俗等因素。而是要符合“连贯法则”,做到文内连贯,能够被译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可以说,只有译语读者能够对译文做出符合译语交际情景的解读,才能说整个翻译行为是成功的。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针对简介的文体特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运用何种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只有做到合适的简介翻译,才能在对外宣传的过

 程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让外国人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产品,才能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长。(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丁小平.从功能翻译角度概述跨国公司简介翻译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9):194-195

 [2]李永红.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英译[J].文教资料,2007(1):157-158.

 [3]仲伟合,钟钮.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M].中国翻译,1999(3):47-49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