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走近张剑宁

走近张剑宁

时间:2022-10-28 08:1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为揭开医学科学的神秘面纱、提升中国医院的综合影响力、帮助患者方便就医,重塑医患关系,家庭医学杂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健康中国》、《健康时报》、凤凰网健康频道发起《中国医院现场直击》系列报道活动。多家媒体记者组成权威健康媒体联合报道团,走进中国重点医院的重点科室,面向海内外深入报道不同领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进行贴近受众的健康科普宣教,全方位展示该科室在疾病诊疗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服务,向海内外推介中国优秀医疗机构、尖端科室、优秀医疗人才及最新医学科研成果。2012年5月4日,星期五。

每周五是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大查房的固定时间,张剑宁主任7点走出家门,步行来到科室。

“一般早上都是6点半起床,收拾一下然后赶往医院。”当被问及冬天6点半天还很黑的时候,张剑宁说:“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习惯了。到了时间就醒,因为要查房,所以大部分医生都这样。”

到了办公室,张剑宁脱去军装外衣,换上白大褂,然后到监护室查房。

重症监护室里危重病人居多,张主任习惯了上班后先到监护室看看。“监护室里除了危重病人外,还有一些昨天刚刚做完手术在这里重点护理的患者。当神经外科医生这么多年,习惯了上班后先看看昨天手术后的患者,看看他们术后的恢复情况。”

在询问患者今天状态时,张剑宁还有说有笑地与患者闲聊几句。出了监护室,他说:“监护室不允许家属陪护,所有事情都是由护士帮助患者完成的。因为病情重,有些患者很多时候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我们要尽量让他们从里到外放松一些,这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交接班与大查房

7:40,看完监护室的病人后,张剑宁到办公室开始准备8点钟的交接班,夜班与白班医护人员陆续进入会议室。8点,交接班正式开始。会议室内略显拥挤。神经外科孙艳杰护士长介绍说:“无特殊情况下,科室所有在院人员都要参加交接班。”

会议室内,所有医生和护士都靠墙而立,围成一圈。因长期如此交班,大部分人都有固定站位,一边是护士,一边是医生,主任、护士长、副主任站在前面。

一位护士汇报当日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后,张剑宁宣布交接班开始。

监护室护士、病房医生、手术室医生分别详细汇报各自管辖病人情况,包括当日出院人数、入院人数、昨日术后观察、今日手术安排……详细程度精确到几点几分某患者体温、用药、病人状态等。汇报的医生和护士语速极快,一字不落地汇报手中的交班记录。

汇报完毕后,张剑宁说:“近期,新闻媒体报道了一些医患事件,我们要以此为借鉴,排除各种隐患。除了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手术技能外,要牢记我们的责任,病人把生命交给我们,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另外,以前每周五有40~60分钟的大查房学习、讲课、交流时间,但我与其他主任交流后认为,我们的学习时间还是偏少,因此决定从下周开始每周三晚上6点半到8点半安排两个小时学习。由各级医师讲理论、学术进展、基本知识,大家可以随时发问互相探讨。”

8:25,交班结束。8:30,开始周五的例行大查房。

平日查房一般都是主治医师定点查看管辖病人,大查房是每周一次的通查,由高年资医师带领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生一起查房。大查房是重要的学习、探讨机会,高年资医师会就病人情况考察低年资医师和学生,其他医师也可以随时发问各自关注的问题。

张剑宁走到一位年轻患者旁边,患者的主治医师开始介绍情况:“患者22岁,男性,因7个月前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一侧偏瘫,而到当地医院检查,查出脑内有肿瘤,并有出血现象,在当地及时做了手术治疗。出院半年后复发,诊断为恶性脑膜瘤,入我院治疗并手术。术后状态良好,正在安排化疗和恢复性训练。这是术前术后及7个月前的CT对比。”主治医师一边介绍,一边把多张CT片子给各位医师展示。

听完主治医师的介绍,张剑宁主任开始为病人查体,查体的同时为在场医师做各种讲解。“一般查体时先要查健侧,然后再查患侧。”他一边查体,一边询问医生各种操作的意义和对错。然后为医生们示范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而不能那样操作。

“这种现场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医生们的学习效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很多复杂难记的知识,在现场多次重复考察,可以让他们加速并强化记忆。”

大查房结束后,神经外科医师带领记者一行来到手术室。手术室内摆放着各种线路复杂的医疗设备,放在桌上的一个电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以为是为了修理设备,结果却在手术中看到了它的用处。

今天要完成一台“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患者是一位60岁的男性,因高血压脑出血入院治疗。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这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且有独立研发的机器人定向手术设备与自主设计三维定向软件。今天的手术,就采用了机器人定位,我们也见识到了电钻的作用。

定位工作完成后,一位医生用电钻在头部定位处开始打孔,为后续引流做准备。听着电钻刺耳的声音,普通人难以知道原来电钻还有这样的功效。

12:20,手术顺利完成。因为接下来还有手术,所以很多医生直接在手术室就餐中心就餐。

挑战越多,机会也越多

本科毕业后,张剑宁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研究生,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神经外科的手术都有很大的危险性,当时为什么选择神经外科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从手术室出来,记者依然回想着电钻钻孔的手术过程,难以想象如果出现偏差将会有什么样的危险。

张剑宁说:“一件事物总是有两面性,虽然挑战多,但机会也多。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脑科学研究很热,而且当时自己也年轻总想挑战自我,所以就选择了这个危险性比较高的行业。当时医疗设备比较差,没有CT,很多诊断都只有靠自己思考,靠个人经验去推断。当自己推断与手术成功时,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新的医疗设备不断研发,诊断和手术设备越来越先进。回忆过去的从医之路,张主任表示也有一些遗憾。

“以前因为设备简陋,限于当时的医学技术水平,很多手术在今天看来还不够好。有时我想,如果把当时的病人放到今天,那我可以为他们做得更好。我有一个追求:每一例手术都尽量做成精品。因为神经外科手术危险性高,所以需要医生不能有一点放松,一旦手术有偏差,轻则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重则死亡。从学医开始,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把每一例手术都当作自己的第一例手术,那样才能更严谨更慎重。”

有些手术较为复杂,一台手术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张剑宁解释道:“在外人看来这么长时间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但我好像有点特别。从学医开始我就发现,只要上了手术台,心思就全在手术上了,毫无杂念。刚做医生时,经常胃疼得厉害,但只要上了手术台就感觉不到胃疼了,下了手术台立马又开始疼。”

当神经外科医生26年,每年都要做大量手术,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7台,一周做了30多台。

有进修医生说他一周的手术量比别人一个月的都多,一个月的数量比别人一年的都多。

共同学习不断成长

很多人工作后就停止了学习,而医学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要求医生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

在医学领域,“不进则退”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早上交接班,张剑宁宣布每周增加一个多小时的集中学习时间。“医学更新速度很快,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今年有一个先进的理论,明年就可能被推翻,你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如果到了第二年你依然在讲已经被淘汰或证明错误的理论或技术,你会被同行耻笑。”

说到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爱学习时,他说:“我们会营造一个环境,给他们一个平台,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比如大查房时的交流讨论很重要,即使有人在讨论中不发言,长年累月的浸淫在这种讨论交流的环境中,他也能学到东西。一个病人的治疗方案也不是一个医生决定的,在一起交流讨论中,大家分析各种情况与利弊,综合协商出最佳方案。”

医学生或年轻医生是否适合从事神经外科,张剑宁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师,需要具备至少四个条件:

1、身体要好。因为很多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相当耗费精力。尤其是有些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显微镜光线很强,眼睛很容易疲劳。

2、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大,心理素质不好,一旦出现危险很容易在手术台上精神崩溃。

3、要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解剖知识要极为熟练,熟知神经外科理论,结合新知识,不断学习与改进。

4、要有非常好的手术技巧。有一定天分,加上勤奋,再积累一定数量的病例,然后才有质的提高与飞跃。

病人和医生的目标是一致的

现在只要发生医患事件,部分媒体和网络就铺天盖地诋毁医生及医疗行业。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吸引眼球外,对医生患者都没有益处。在很多偏激的媒体和网络言论中,好像把医生和患者分成了两个群体,各自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实病人和医生的目标是一致的:治好病。

谈及一些患者的无理要求时,张剑宁显得也很无奈:“患者着急,医生也着急。因为医生受限于当下的医疗条件、医学发展、技术水平……不可能把所有疾病都治好。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医生负责地为患者看病,患者也要是真心看病,而不是有其他不善的目的。”

张剑宁主任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事件:一位外地患者到北京就医,在门诊就诊时,张主任看出来这位患者作过手术,但问诊时患者说没做过手术。问他以前是否拍过片子,他也说没有。患者一再要求对他的病情下结论,并且暗示可以把病情说的糟糕一些。张主任觉得这位患者可能不是来看病,而是有其他目的,于是找理由让他回去了。

事后才知道,这位患者在当地做了手术,但对手术不满意。于是来北京想找一位专家套出专家的话,然后以北京专家也认为病情糟糕为由,起诉当地的医生。

医患关系,从字面上也能看出来这涉及到医生和患者双方,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在医生和患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张剑宁提出了自己对医患关系的建议:

1、医生要有责任心,对患者高度负责。患者有时候把生命交给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高度负责?

2、患者就诊要真心看病,而不是到医院故意找事。其实大部分患者都是来看病,目的都是获得健康。部分医闹的不法行为,损害的是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利益。

3、充分沟通,将心比心,实事求是,互相理解。虽然大部分患者是外行,很多医学术语不理解,但即使这样,医生也要详细说明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并发症、治疗难点等,这有助于让患者了解病情的真实情况。医生不可能治好所有疾病,患者治病心切,患者与医生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共同努力战胜病魔。

张剑宁 主任医师、教授、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获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兼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委、海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国际脑研究组织成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期刊编委。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4项,陕西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等。承担国家“211工程”重点研究基金1项,陕西省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攻关项目1项。副主编或参编《神经系统肿瘤学》、《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等专著20部,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临床工作

1、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治疗脑重要功能区及深部小病灶(包括脑猪囊虫病、海绵状血管瘤、各种小脑瘤等),脑重要结构区囊性肿瘤、脑内金属异物(如弹片等)及脑室先天畸形(如透明隔囊肿、单侧脑积水等)。这种微侵袭手术创伤很小,病人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目前已累计治疗病人1000多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

2、在国内率先采用“立体计划”系统治疗帕金森病获得成功,结合其它手术方法现已治疗帕金森病985例,有效率达98%,并发症发生率<4%;治疗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半身投掷症、脑性瘫痪等锥体外系疾病也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3、运用显微手术、神经导航等高新手术技术完成脑干肿瘤、颅颈区畸形、海绵窦内肿瘤、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底肿瘤、脊髓内巨大肿瘤等复杂手术2000余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并首次将氩氦刀用于颅内肿瘤切除取得了成功,属国际上首例。

4、手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的外科治疗有很深的造诣。为一例严重脑积水引起的巨大头患儿旦旦免费成功施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为此制作的专题节目“旦旦不哭”。

科学研究

主要进行颅脑战创伤的基础与临床救治研究,尤其对颅脑损伤后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对脑水肿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血液稀释、丹参等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结合临床从事多功能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开发与研制,现已研制出了新型多功能脑立体定向仪,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推荐访问: 走近 张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