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外刊导读

外刊导读

时间:2022-10-23 13:30:03 来源:网友投稿

“爱”的代价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经典的广告语,说出了收藏品的价值真谛。老爷车,珠宝,高级红酒,名贵腕表,一直都是看好的投资品,相对于比较标准化的有价证券,它们是一种另类投资。不过,这篇《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就算是对那些买得起这些奢侈品的人来说,作为投资,它们也是有缺点的。

这些收藏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惊人。本文说,世界两家最大的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上周在纽约,总共拍出了2亿美元。《经济学人》杂志对包括古玩艺术品在内的这些收藏品编制了一个价格指数,称其为“热情”指数,其权重根据所谓“高净值人群”的持有来确定,即拥有超过一百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人士。本文提到,尽管这个“热情”指数在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下降了2%,不过,它自2007年以来的年平均回报率为5.9%,超过MSCI全球股市指数的总体收益率。“热情”投资可以帮助对冲其它的投资风险,比如,艺术品的走势往往与股市指数负相关。而且,高净值人群的数量以及他们拥有的财富都在快速增长,对收藏品的需求在增加,他们的财富中约有一成会投向收藏品。

最后,本文对收藏品市场提出了警示。因为“爱”而不惜重金买回的艺术品和各类奢侈品,它们的回报可能是难以实现的。本文指出,一方面,“热情”指数并没有反映出收藏品投资的真实成本,包括全都代价不菲的保险、储藏和保养;另一方面,收藏品往往流动性低,难以相互替代,给交易带来障碍。要想快出手,就不得不接受低价。我们看到的多是风光无限的高价成交,很少知道秘而不宣的忍痛割爱。无疑,这推高了以拍卖交易为基础的“热情”指数。所以,就算是不差钱,投资收藏品最好也要量力而行。

企业为什么这么短视

这是《哈佛商业评论》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作者Anne Marie Knott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奥林商学院的教授。本文一开头就指出,许多公司因为只关注眼前的利润,而不重视长期的创新能力,导致公司空心化。有研究发现,公司的短视与创新能力是负相关的,投资者对短视的公司的估值打了很高的折扣,这提高了短视公司的融资成本。相对而言,有着长期目标的公司得以以较低价格获得资本,有能力负担更多的研发费用去创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个道理不难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企业依然短视,通过恳求和激励改变CEO行为的努力也很难成功呢?

本文的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公司CEO的行为主要受到公司结构的制约,特别是有三个广泛存在的相互关联的结构性趋势造成了公司的短视,降低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作者指出,这三个趋势是:第一,美国的企业越来越多聘请外部人士担任CEO,特别是从1980年代末到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第二,研发投入的离散化;第三,研发投入侧重于“开发”而不是“研究”。接着,本文逐条解释了如何逆转这三个趋势:第一,不要从外部聘请CEO,而是雇用内部人士,或者起码是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CEO;第二,不要分散研发投入,而是重新把它们集中起来使用;第三,不要过度专注于“产品开发”,而是将经费往“研究”方向上转移。

是的,企业要发展,不能只顾埋头苦干,也要有诗和远方。你看,在中美两国,资本市场最看重的都是高科技公司,美国是谷歌、亚马逊、脸书和微软,中国是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这些公司都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也都是在基础性的研发上投入重金。这些公司有远见,也有着恰当的公司结构。因此,本文认为,要克服企业的短视病,应从公司结构和公司治理上切入。

坏心情也有好的一面

这篇《大西洋月刊》的综述性短文说的是,研究发现,正能量思维并不总是正面的,有些情况下,消极悲观者比阳光乐观者的处境更好。本文提到,对婚姻关系的未来极度乐观的已婚夫妇更可能经历关系的恶化。乐观情绪还可能与较低的收入相关,一项对英国家庭的数据调查发现,在二十年间,特别乐观的个体经营者比悲观的同行少挣约四分之一。本文认为,这也许是因为对未来的乐观看法让我们过分自信,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另外,乐观还可能会带来失望,这很容易理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盲目乐观,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一旦玫瑰色的泡泡破灭,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惆怅。另一方面,接纳消极情绪还可以带来社交方面的好处,比如,坏心情与更有效的沟通模式相关,悲伤情绪与更少依赖负面的模式化形象相关,兴致不高还会让我们处事更为公正。

那么,如何从悲观情绪中获取力量呢?本文指出,在1980年代,两位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策略,他们称之为“防御性悲观”,即人们可以驾驭焦虑情绪用在好的方面。两个后续研究发现,设定低的期望,预想最糟的情形,防御性的悲观者在各种任务中,包括扔飞镖、解答数学问题到完成现实生活的目标,都取得了最优的表现。其实,这不是什么全新的策略,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是一种常见的以退为进的心理操控术。

创新需要敢为人先

本文的标题是,华盛顿邮报是一家软件公司。这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我曾经说,谷歌是一家传媒公司,有人不同意,他们反问我,那什么是传媒公司,有网站卖广告的公司就是传媒公司吗,那差不多每家公司都是传媒公司啦。是啊,这让我陷入了沉思。今天又说,一间报社是一家软件公司,那我也可以问,是不是有程序员开发软件的公司,都是软件公司呢?

这篇文章讲述了华盛顿邮报敢为人先的创新故事。它可不是一家普通的报社,2013年8月,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贝索斯以个人身份收购了这家有着136年悠久历史的报纸,他在写给全体员工的信中说,“没有路线图,闯出一条路不会容易。我们需要开拓创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大胆尝试。”本文指出,顯然贝索斯说这个话是认真的,4年多之后,邮报经过了试验与创新,不仅为自己,更为广大的出版者开发出一个内容管理系统,它是一整套的软件工具,这是邮报走出舒适区,大胆变革,勇于创新的感人历程。这个被称为“圆弧”的出版平台不仅为邮报自己,还为同行及其它内容制作方提供服务,它正在为邮报带来收入。没错,邮报已经不再只是一家报社,它真的开始成为一家软件公司了。

本文在末尾指出,很难把这次的成功尝试直接归功于贝索斯,但是,他的确为这家老牌报纸注入了创新的基因和理念,没有他,邮报很难有迈出这一步的魄力和勇气。它的初步成功带给我们许多老字号的启示也许是,不要沉醉于往日的辉煌,那很可能是阻挡你创新前行的执念。

推荐访问: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