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以师德建设促进团队建设的可能性及路径

以师德建设促进团队建设的可能性及路径

时间:2022-10-20 12: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永恒的课题,也是保障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不仅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团队建设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一流的教师队伍,创建和打造卓越的团队,健全和完善有效的团队合作和共赢机制,成为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路径与新举措。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作为一个精神、文化、实践结合的特殊群体,团队的形成要有共同的目标,要有具备较高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和号召力的团队带头人,要有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具备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它倡导合作精神、共赢理念,强调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决策科学高效且富有创意。与一般的群体、团体相比,团队有如下特点:一是团队个体在知识、能力或年龄、性格上具有互补性;二是团队的个人除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目标外,还要有遵守、践行共同的目标、承诺的意识和机制;三是团队对集体的协作有更多的依赖,团队的工作效果既要由团队个体负责,更要由团队整体共同负责。比如,一个由所有个体组成的班级只能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一个团队。而要成为一个团队,简单说就要把所有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这时,他们就是一个团队。

团队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意味着要转变人才管理的理念,即由教师管理转向教师资源管理,而且还要扩展师德建设的着眼点,即由强调教师个体向教师团体的拓展。每个团队本身都是通过多人相互依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达成特定目标的工作群体,是一种为适应时代发展而采取的教师资源配置和力量整合模式,是一个组织形式。而任何一个组织形式,必然要有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文化精神、工作氛围,必然要涉及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协调、行为规范。

从本质上说,团队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群兴趣、志向相投的个体为了长久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只有当一个组织产生了长久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理想时,这个组织才会发挥无限的潜在能量。只有当这个组织中的每名成员都愿意发挥自己无限的潜在能量时,这个组织才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竞争力。其中,道德凝聚力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竞争力的前提和根本。没有道德上的凝聚力,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为此,师德的凝聚力是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根本和源泉。同时,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选择和道德活动的总和,作为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和要求,着重强调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先进的教学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协作精神等,因而必然对教师团队中教师个体的行为、对团队组织的管理体系和文化建设、对团队目标的完成提供一种规范化的外在保障。

但是,传统的师德建设主要针对教师个体,视野较为狭窄,着眼点主要局限于教师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素质能力,强调教师个体的自律,而较少强调教师的大局意识、团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协调配合的能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对高校来说,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大势所趋,高校要有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履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强调教师个体、单学科、单专业孤军奋战、分散作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格局,已经很难适应和满足学生知识学习和大型研究项目的需要。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教学过程异常复杂,单靠传统的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规模、领域、层级不断扩大,“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也很难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潮流、新要求。而借助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平台,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激发创新灵感,可以形成看待同一问题的宽广视野和多种视角,获取更多复杂信息和知识,可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从而使“一能”的个体形成“多能”的群体。因此,高校作为人才集聚的场所,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中,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适应科技发展新要求,改变“单兵作战”“小作坊式”小打小闹式的工作模式,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立足学校发展目标,科学整合、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形成各学科、各专业教师之间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的具有强大合力的教学团队、学术团队、管理团队、服务团队和创新团队。因此,新形势下,必须着眼团队建设,以促进团队建设为己任,寻求师德建设的新方向、新目标和新举措。

团队建设与师德建设互促共融的可能性

团队建设作为高校为适应时代社会发展而推行的新型的人才组织模式,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乃至促进师德建设和整个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团队建设与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师德建设的根本在于教师师德意识的内化和道德境界的提升。师德建设虽无影无形,摸不到看不着,没有硬指标,但却是高校自身树立正确办学方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需要,是高校大学文化乃至大学精神建设的核心和基石。

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团队精神的建设,简单说就是团队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体现出来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责任精神的总和。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形成团队整体的向心力、凝聚力、竞争力,进而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转。团队精神是现代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高校等进行学术研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个体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胜。如果没有一个互相信任、高效协作的团队,只凭借个人力量,即使个人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以一己之力创造奇迹。同样,如果没有正确的团队管理机制和团队文化,没有团队个体的良好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强盛,小到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发展及提高,如果能在团队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就能实现“1+1>2”的团队目标,就能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团队建设与师德建设互促共融的可能性

第一,师德建设与团队建设主体与目标相互契合的特点构成了二者互促共融的理论基础。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形成一支思想品德高尚、学术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正如《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的,“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社会服务的主体,是构成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地位和形象的最主要标志。同样,团队建设的主体也是教师,其目的也是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师德建设与团队建设主体与目标相互契合的特点构成了二者密切相连、相互补足的理论基础。

第二,师德建设与团队建设彼此差异又各有侧重的特点构成了二者互促共融的现实基础。前者侧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后者侧重的是教师资源和力量整合的组织形式。只有将师德建设落实到某个具体工作或载体之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效果。同样,团队建设不能脱离师德建设孤立进行。

当前,要将师德建设和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将团队建设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着眼点和重要内容,也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以师德建设推进团队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师德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各类别、各层次的团队建设,不仅大大丰富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而且明确了新时期团队建设的抓手;不仅有利于师德建设的与时俱进,而且有利于团队建设的创新拓展。

以师德建设推进团队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师德建设在团队内部激励、制度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支持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要以师德建设营造组建团队的良好环境。一是要通过师德建设,着力增强教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资源管理部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共同突破长期以来高校按照专业化教育的需要形成的种种组织壁垒和封闭性,突破团队建设人为的障碍,基于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发展逻辑,合理配置资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更加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二是要通过师德建设深入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对资源整合、学科发展、科研趋势等方面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各类别、各层次团队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依据。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将师德建设落实到解决教师团队的实际问题中,为教师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讲究实效,让教师多一些用武之地,少一点后顾之忧,为教师潜心事业、钻研教学科研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要以师德建设促进团队的精神自律。团队的组织管理是团队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关键。团队的组织管理离不开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但同样离不开精神的自律。这是师德建设在团队建设中重要作用的主要体现。一是要增强团队带头人的师德感召力。团队带头人是团队共同目标的策划和制定者,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要能够以其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展示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只有师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担当起团队带头人重任。因此,增强团队带头人的师德感召力是团队精神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增强团队成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通过畅通交流信息的渠道,以迅速而准确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完善利益沟通的机制,协调内部各种利益,形成开放、坦诚、协作的良好团队格局,使得人际关系和谐,团队成员身心愉快,充满活力与热忱,使团队真正成为团队成员展示自己学识和才华的平台。

第三,要以师德建设推进团队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制度是带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制,它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和机制在规范教师行为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凝聚共识等方面起着根本性、保障性的功能和作用。要着重通过师德建设,塑造一种弘扬正气、激励先进的团队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制度和机制,细化工作流程,量化质量标准,落实管理权责,为团队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提供制度性法规性基础,同时形成以制度规范团队个体行为方式的良性模式。二是要通过舆论宣传、师生监督等多种形式在广大教职工中推行“他律”意识,重视规则与规范的约束作用,贯彻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真正确立“师德”在教书育人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要以师德建设推进团队的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组织特有的信仰、价值观,每个团队都有一个支撑其运行的管理体系,也就必然有与这一体系相适应的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要着重通过师德建设,塑造一种尊重人才、合作互助、知识共享、增强凝聚力的团队文化。一是要提高尊重和包容人才的意识。团队成员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和包容彼此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别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增进互相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培养团队凝聚力。使团队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目标尽职尽力。三是要提倡知识共享、合作互助的精神。团队成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有效沟通和知识共享,才能采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个体的优势,激发和提升团队整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常 晶]

推荐访问: 路径 性及 团队建设 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