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全文完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全文完整)

时间:2022-06-18 14:4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全文完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创新探索

 博物馆在当今社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逐渐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核心职能之一。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研学教育的逐渐常态化,博物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倡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时代背景下,为促进博物馆事业更好的发展,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应当不断创新探索。“二十一世纪博物馆教育,将传承民族先进文化—人类文明结晶的工作,列入重要议程是历史赋予博物馆的使命”①。博物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创造的伟大文化遗产。汉字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无论对继承、发扬和传播中华文化,还是培养孩子们认知、探索世界文明与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汉字的价值都是无可比拟的。让青少年深度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意义重大,通过举办博物馆教育活动给学生带来一场近距离的文化课堂,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汉字历史、欣赏汉字艺术、品味汉字妙趣、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文字博物馆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举全馆之力,全力打造河南安阳文化品牌。

 1 文化环境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仅有的一座以中国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是汉字的科普中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向来十分重视汉字的文化传承工作,为开展中小学研学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大力传承和弘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传统,帮助中小学生汲取汉字文化营养,树立汉字文化自信,弘扬汉字文化魅力,馆内开辟了甲骨学堂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近年来,甲骨学堂以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为依托,以基本陈列展览为主线,灵活运用临时展览为补充,分门别类、认真梳理研发了 140 余节以汉字为主题的教育课程,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汉字、爱上汉字、写好汉字、传播汉字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平台,受到青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2 师资力量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人才为导向,以科教兴国为根本。“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观众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辅助学校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培养所需人才,引导观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②。这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业务强的博物馆宣传教育队伍,努力提升教育工作者和讲解工作者的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博物馆文化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为保证博物馆研学的质量,中国文字博物馆培养了一批专业师资队伍,既要保证基地课程的多样及生动,又要确保学习有效。博物馆的教育人员不仅是一个学者,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育人员除了要研究和充实历史知识、文字文化外,还要对教学领域有所研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促进博物馆研学系列课程和项目的研发。

 首先要目标明确。过去我们将博物馆文物知识介绍放在博物馆教育目的首位。新制订的课程目标要以“激发和促进学生对学习文字、文学和典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制订高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前提。同时,注重教学中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感兴趣,达到让学生学习汉字、爱上汉字、写好汉字的目的。同时要改变模式。过去学生参观博物馆时,讲解员总是在讲解,学生在一旁听讲。讲解员作为主角,学生作为观众,学生几乎没有自由练习,没有加深记忆的机会,所以能记住的知识点就比较少。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模式,要以学生群体为主体,让学生把握主动权。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上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引导学生学习之前,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研学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学习效果收效甚微。有准备的讨论才可以有更高质量的交流成果,进而提出探索性问题,给学生空间思考。在研学教育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时长也是博物馆研学中要注意的

 问题。作为教育专员或讲解员如何分配时间,就直接反映出教育专员或讲解员的教学观念。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参与性决定研学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否则就是空谈。

 第二,在教学设计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教育专员或讲解员应设计互动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想要拉近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教育专员或讲解员必须科学严谨地设计所有的教学环节,以达到让研学环节更加丰富的目的,例如体验传统手工活动、看甲骨文微视频、上台表演等。研学过程中应适当设计增加模仿、动手操作和设置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字和古文化的兴趣,激起学生们的情感,激活学生们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即使博物馆内的教学条件十分有限,也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场景和采购的教具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生动。

 第三,因材施讲,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研学教育活动。过去来到博物馆的学生,讲解员对他们的要求是有序和统一的,这样会限制学生创新和发挥。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如果用统一的模式塑造和评估学生,或者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是不现实和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特见解,使学生们能在博物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还应适当增加参与度高的体验活动,如手绘甲骨文绘本故事、甲骨文十二生肖 T 恤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作品。此类活动能够紧抓住汉字象形文字的特征,把一字一图画和一字一世界的特性发挥出来,充分发挥孩子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画出自己专属的绘本故事或独一无二的手绘 T 恤。

 第四,创造性运用博物馆的教育题材。传统博物馆教育与新形势下的博物馆研学有很大区别。过去博物馆教育只是为了解释文物和历史相关知识点,但新时代下研学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文物、主动思考,在探索和体验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从以前以讲解员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由自主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已经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第五,让博物馆研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动起来”。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动起来”呢?具体的措施如下:①鼓励学生进入博物馆的准备阶段就活跃起来,最好是带着问题而来。这要求讲解员和教育专员在备课时仔细研究文物或讲解词,并初步了解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进而设计教学方法。②如果讲解员和教育专员能够增加新的技巧,并改变以往常规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们的注意力持续保持集中。比如设置小型比赛、绘本故事、问题小游戏等效果会比较理想。③让学生参与研学实践,创造轻松愉快、生动直观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研学体验中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3 特色课程 博物馆研学的新课程研发对每一位教育专员和讲解员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目标就是要让文物“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开发有中国文字博物馆自身特色的课程。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实现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教育部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先后编写并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书籍,为传统文化课教材建设打下了基础,提供了经验③。博物馆研学课程应突出本博物馆的研学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课程开发要结合博物馆特色,整合各类资源,研究一批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文字文化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国情市情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的活动课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作为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十分重视汉字文化传承工作,开辟甲骨学堂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开设特色课程的主要流程为:①参观展厅;②汉字教育课程;③体验活动;④看甲骨文微视频;⑤学有所得;⑥调查留言。博物馆展除了主题展览以外,还有中国文字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甲骨文生肖雕版印刷、古诗活字印刷、十二生肖手绘 T 恤、甲骨文对对碰等多项内容(表 1)。

 3.1 特色体验活动 “手绘甲骨文绘本故事”体验活动的主题突出,操作性强,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一起参与设计绘本的制作,通过 DIY 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体验制作过程的不易,最终将自己的创作拿去与别人共同阅读,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会分享。“手绘甲骨文绘本故事”体验活动的目标:①让孩子们了解一定的古文字知识,辨识部分简单易懂的甲骨文;②用绘

 画的方式呈现汉字构形特征,增加甲骨文学习的形象性;③将故事情节、场景用甲骨文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纸上,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④让孩子创作自己专属的绘本故事,方便孩子理解记忆故事内容;⑤将甲骨文绘本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营造温馨愉快的活动氛围。

 该体验活动实践过程主要分快听老师讲故事、故事带来的启示、创作甲骨文字画、和我一起读绘本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快听老师讲故事,本环节通过老师角色扮演式的讲述,将成语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期间可以配合视频资料,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成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第二环节故事带来的启示,本环节邀请孩子们来讲一讲听完故事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第三环节创作甲骨文字画,本环节是本活动项目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将故事分为四幅图画,让孩子们将故事画出来,同时抓住甲骨文的象形性,让孩子们学写甲骨文字,并利用这些字进行绘本创作,让孩子深刻理解一字一图画、一字一世界,最后让学生将四幅图画编连在一起,完成专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第四环节和我一起读绘本,让孩子拿着自己的绘本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所学甲骨文的記忆,加深对所学成语故事的理解。

 3.2 特色课程介绍 “发现汉字之美”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特点产生较为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对小学生学好汉字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少儿学写甲骨文”引导孩子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产生兴趣,通过一则名言所含汉字知识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鼓舞孩子们学习向上的热情。“汉字部首大揭秘”通过对汉字部首产生、发展及其来源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类别性特征,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字形、字义,达到类推字音、字义的目标,提高阅读效率。“甲骨文里的人生智慧”说明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一种有很强包容性的文化现象,包含着古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古人对事、对人、对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汉字的学习和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甲骨文帮你学古文”对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假借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告诉学生汉字通假的规律和原因,了解通假字的本字、借字之间的关系,铲除古文学习的最大障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免去死记硬背。

 4 结语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我国第一批研学教育基地,始终致力于社会教育,并推进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坚持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理念,真抓实干,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贡献一份力量。

 注释 ①郑智,张蓉华.论博物馆教育与传承民族文化问题[M]//阎宏斌,郑智.社会化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②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③郭俊英.试论博物馆教育与传承民族文化问题[M]//阎宏斌,郑智.社会化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的 重要 意义 及路径建议思考

  新时代以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党建基础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大学生党员质量不断提升。然而,全球化日益深化,现代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急剧转型,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部分青年大学生尚未形成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容易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由此,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破解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难题,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势在必行。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现实意义突出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现实意义。

 (一)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是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并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党建的总要求,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要求。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是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要

 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大学生党员,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严把“门槛”,把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吸纳进来,完善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管理,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才能真正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是全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新时代,从小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的“00 后”们进入高校,互联网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党

 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随着社会形势、工作对象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势在必行。依托网络实现内容方法创新,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協同融合,通过大学生党建创新引领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

 (四)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需要

 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用党的优良作风去熏陶学生党员,用理想信念去提升学生党员的精神境界,用优质党建资源去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更好成长进步。有利于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政治、学习、生活各方面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课题组将质性研究和量化分析相结合,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总计发放了 500 份调查问卷,回收 486 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 97.2%。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了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满意度测评等方面。同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书面征询的方法访谈了部分高校二级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线党务工作者、教职工和大学生党员 50 余位。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总体基础扎实,责任明确。但也存在如下问题: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完全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成效不高;发展党员的代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的思维和意识需要更进一步适应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高校党建组织体系和组织能力建设有些滞后等。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 面对新变化、新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科学探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推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

 (一)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念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促进他们精神世界的持续建构和自我成长,使他们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到自身所应追求的境界,进而实现自我的提升。

 第二,强化“需求导向”的理念。要从大学生党员自身实际出发,要找准需求、梳理需求、对接需求,要通过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诉求,关心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把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真正提升大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

 第三,强化开放融合的理念。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障。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整体创新和实现其最优“融合”。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同频共振。另外,还要调动高校校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如红色教育资源、企业与行业、政府与社区、家庭等,凝聚党建合力。

 第四,强化参与的理念。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从只重视大学生群体向既重视群体又重视大学生个体转变,培养大学生的参与精神,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实现自我教育。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激发大学生党建活力

 基层党组织只有走近、走进大学生党员和非党员群体,才能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新时代应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走出固化、一成不变的格局,积极转型,

 激发大学生党建活力。一是大学生党组织的设置要灵活、开放和及时,在有学生之处就建立党组织。例如,以班级、宿舍(社区)和社团为对象灵活建立组织,在中外合作项目、海外研修、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活动中建立符合实际的临时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大学生党组织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型,要破解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与非党员群体之间的“疏离感”,更好地发挥增强其服务作用,要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夯实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软件和硬件两项基础。三是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要有所创新,从而达到吸引大学生党员并激发大学生党员热情和兴趣的效果。

 (三)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

 对大学生开展党性教育,党课仍然是最主要的阵地,但是,新时代,党课也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吸引力。一是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纪律观念和理想信念等,提升其精神境界。二是围绕高校资源优势,结合自身传统和文化内涵,开发出更贴近学校实际和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更贴近大学生党员的优质党课,引导他们在党史、党性教育中,陶冶、滋养心灵,进而吸纳和内化。三

 是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有选择的准备他们最关心的课题,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好党课教育内容的分类,要用通俗、准确、生动的语言讲党课,要把课讲到大学生的“心坎里”。四是要特别注重实践磨砺,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社会实践项目,依托红色资源,拓展建设红色教育的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党员学习党史、认识国计民生、了解时政热点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

 (四)丰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与方法,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①全媒体时代,要注重工作载体与方法手段的创新,将网络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从而使大学生党建工作走向科学化、信息化和高效化。一是依托互联网, 构建大学生智慧党建平台,依靠大数据,积极建设党建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学生党建信息推送常态化,实现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动员的网络化。二是依托网络实现内容方法创新。发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作用,创新工作内容,如不断推进网上党校、党课建设,建设移动“微党课”,改革党校课程培训体系,发挥多媒体技术科学性、先

 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营造多维、生动、立体的学习氛围,激發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扩大党课覆盖面,深化党课有效度,让大学生党员更方便、更快捷、更灵活、更高效地听党课、学党课。三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增加党建工作者与大学生党员的互动交流。

 (五)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夯实大学生党建工作基础

 通过夯实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和党员监督、考核评估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监督、考核评估工作。

 首先,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提高党员质量。严格规范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程序。全面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群众评议、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平时表现等多方面综合情况考评,使吸纳党员的考核更加全面,使党员的代表性会更加突出。其次,完善考核评估标准,加强监督,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和纪律意识。从制度源头纠正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表现良好,入党后有所放松的现象,完善预备党员的转正机制,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针对已经转正的党员,需要建立目标明确、操作性较强并且可量化的考核体系,严格约束大学生党员失范行为。

 (六)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新时代对党建工作者的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建工作队伍的水平决定了是否能够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者需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提升专业水平,以专业的思路、方式和手段来应对与处理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难题、新挑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要特别重视党建工作者的培养与建设,要提升质量,不断增强其创新性、时代感和专业化,使党建工作者队伍做到专兼结合,工作年龄配备合理,以此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二是遴选思想品德好、党性观念强、理论素养好、有责任心并对关心学生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大学生党员的导师,开展结对活动,直接参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于无形中引导大学生党员,促进整体素质提高。三是注重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核心骨干功能。深入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示范工程等系列活动,要求大学生党员在校园内坚持佩戴党徽,自觉增强先进性意识,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好、学习成绩好、作用发挥好的楷模,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中的朋辈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党建

 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论断对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紧抓工作重点,发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思考和回应的问题。

 不忘初心,党建引领迈步新征程

 响应十九大报告中“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号召,基层党建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职能,担当起宣传党的主张、指导基层工作、动员基层群众的战斗堡垒角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深刻意识到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心任务紧密相连。党建工作者们要用心擦亮党建服务品牌,从基础环节、基本任务抓起,以人民为中心,把理论学习成果带到一线最前沿,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和谐稳定。延续前人党建功效,夯实党的基层工作基础,鲜活反映全新时代特色,引领基层工作踏上新征程,是基层党组织的新使命。

 实干当下,党群共联激荡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意味深长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对于基层党建工作而言,人民就是党建工作质量的评判人,必须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好基层党建,重要的一点是需

 要基层党员干部善于聆听基层的呼声,察实情、用实招、办实事、出实效。考虑到党建服务和动员的对象是最基层的党员群众,工作中要结合基层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依托网格化工作站、老书记调解室等交流空间。真实表达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具有更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一线工作环境中宣传解读十九大精神,要用朴素的话语结合真实事例,只有服务者走心,方能取得共鸣,启发党员和群众时刻有新领悟,推动党建不断迈上新台阶。

 不惧将来,以大数据助力新作为

 在 “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任何工作都向着创新方向发展,基层党建尤可创新工作方法,用数据说话。以工作考评为例,更多的使用机器代替人力,以“计算机为主”逐渐淘汰“人工为主”,避免大数量的材料堆砌,更倾向于数据说话,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人力付出,极大程度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将工作定量化,也让工作流程一目了然,全景式呈现。有数据支撑的考核与评价结果更有科学性,也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大数据使网络共享应用更得心应手。各地各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百花齐放,有了大数据的统筹,可建立起党建数据的共享平台,将优秀的党建成果供参考学习,将大量的党建资源整合共享,让基层党组织成员之间交流切磋,合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助力各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推进。

 基层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时代考题”,基层党组织须在突出重点聚焦问题中寻求突破,以点带面,真正解决党员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在统筹推进上下联动中彰显各自特色,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

 毅力,为加快、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