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6-18 09: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供大家参考。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

 

 2019 年春季学期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辅导》 结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路径选择

 学 生 姓 名 :

 专 业 班 级 :

 结业论文评分标准

 序 号 项 目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1 观点 30 分 观点正确、鲜明、有创新 (25-30 分)

 观点正确、鲜明、创新不足 (20-25 分)

 观点正确、符合基本要求 (15-20 分)

 观点模糊,认识不清 (<15 分)

 2 论证 30 分 论证严密、逻辑合理,结构严谨 (25-30 分)

 论证合理、层次清晰 (20-25 分)

 论证清楚、有层次 (15-20 分)

 论证不严、层次不清 (<15 分)

 3 论据 20 分 论据充足、典型生动、支持论点 (15-20 分)

 论据充分、比较典型、支持论点 (10-15 分)

 论据合理、能证明论点 (5-10 分)

 论据数量不足、典型性差 (<5 分)

 4 实践 价值 10 分 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作用突出 (8-10 分)

 文章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 (7 分)

 涉及具体问题、有一定指导意义 (5 分)

 文章内容平淡、实践指导性不强 (<3 分)

 5 语言 10 分 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表述准确 (8-10 分)

 语言通顺、有逻辑性 (7 分)

 语言通顺、表达清楚 (5 分)

 语言基本通顺,说理性不突出 (<3 分)

  论文要求:

 1.结合所给材料,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写 2000 字以上的论文。

 2.论文题目中要含有材料中规定的关键词。论文摘要 100-200 字,关键词 2-3 个,论文后面要附有至少三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3.论文必须使用 Word 文档打字,格式符合论文规范要求,页面设置为 A4 纸,论文题目宋体四号字,加粗;摘要、关键词宋体 5 号字;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 25 磅。

 4.学生论文完成后,要自己到大雅相似度分析网站( http://dsa.dayainfo.com)注册用户名(不要用 QQ 直接登陆),登陆后对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校园网内可以免费每天每人检测一次,最多免费检测两次。学生论文检测达标后(重复率不能大于30%)下载 全文检测报告电子版和所撰写的论文电子版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上交。文件夹名为学生姓名+班级。

 5.上交论文时间:以布置考试的时间为准,于 10 日之内,由班级负责人将本班论文及全文检测报告的电子版收齐,统一交到任课老师处(不受理个人上交),逾期未交者视为旷考。

  项 项 目 目 重复率 观点

 论证

 论据

 实践 价值 语言

 论文 得分 得 得 分 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路径选择

 摘要: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这在客观上为合作提供了机遇,而全球经济的疲软以及全球性问题的不断涌现,使得世界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合作机制的呼声不绝于耳。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国,习近平在国内发展条件具备以及外部环境成熟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说,这一理念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迎合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是新时代下的中国核心外交理念,已成为习氏外交的重要标签。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共同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 10 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推动下,中国政府励精图治,大力进行内部建设,成功实现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崛起,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习近平政府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并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当代外交思想的优秀理论成果,在新形势下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理念与理论,更是一种动态的互动与构建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梦”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梦”的目标所在。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作为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十分丰富。这种理念的提出是有着其独有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是当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这种理念不同于西方学科理论体系中“共同体”概念,它是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成果和智慧的体现,也是当下中国民族复兴的客观体现,展现着中国对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憧憬。因此,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本质显得意义深远。

 作为当下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方针,作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 “命运共同体”有着其特有的内涵与概念。它不只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理解,也不同于西方社会传统学理的解释,它有着其特有的理论缘起和现实背景。因此,习近平所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有着其先进性和时代性。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

 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为一种外交理念与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揭示的是“分享、合作、共赢、包容”的精神内核,它表明的是中国外交“立足国内,兼顾世界”的基本立场和处事逻辑。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是中国人的“世界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明多种多样,世界局势变化多端。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前进道路上将面临着无数的困难与挑战。这种挑战包括这许多方面,不仅有国内的,而且有国外的;不仅有观念意识的,而且有现实发生的,不仅有长期存在的,而且有未来未可知的。无论如何,挑战无处不在,但人类的命运是共同的。在笔者看来,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全球性危机的传递 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各国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达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交流与联系超越了种族和国家的界限而具有了世界性。伴随着日益活跃国际交流和相互联系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市场潜在的风险也在悄无声息的进行全球传递,这种风险本身带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不可控制性,因此全球经济繁荣的背后其实危机已步步逼近。

 (二)经济转型凸显社会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升级的背后暴露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病,这些问题不仅是过去长期存在于经济结构中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存在于当下社会结构中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各种风险接踵而至,可以说,当下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多领域的 (三)文明多元化难以达成价值观认同 人类文明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文明的多元化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以及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主导了整个世界,通过文化扩张以及霸权输出,西方价值观长兴不衰,西方社会也牢牢掌握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作为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当代世界局势复杂多变,问题丛生。这种现状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而道远,同时也为这种建设提出了多方面路径选择的要求。在笔者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国内政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面向全世界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也需要同各个国家去真诚交往。当今的世界,文明精彩纷呈,文化多种多样。各个国家由于自己自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政策、政治制度等领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同世界各国的外交活动中,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发展新型国家关系中充分尊重各个国家的合理需求,聆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的诉求。作为和平发展的倡导者,中国有能力也有义务去营造良好的国际交往环境。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对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平等相待,摒弃“大国至上”理念 外交具有可选择性。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国家间关系的过程中具有其战略的选择。二战后的美国一直致力于构建由自己主导的联盟体系,这种体系几乎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其中,成为了国际社会重要的建设性力量。与之相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国家关系,努力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共享原则。

 (三)积极进行经济改革,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整体恢复缓慢,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发挥着作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在金融危机后陷入了长久的低迷之中,西欧的一些小的国家面临破产的境遇,而一些欧洲大国的经济仍然处于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挣扎状态,就连超级大国的美国,经济也无法恢复如初。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者,西方大国本应在此危难关头积极倡导国际合作,领导世界走出低迷、走向繁荣。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纷纷选择了自保,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不

 惜采取一切贸易保护措施,最终使得小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下茫然无措,经济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经济危机使得西方社会所构建的国际经济秩序暴露了其固有的缺陷,而西方国家面对危机“独善其身”的行径使得世界人民对于当下的国际经济环境越来越失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渴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为中国提供了发挥自我优势和智慧的客观环境和机遇。

 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政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和现状的准确判断提出的中国的新式外交理念。它既是对新中国以来历届政府外交理论成果的继承,也是对过去历届政府外交理念的超越。继承体现在它仍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它仍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体现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而超越体现在它是基于全球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些客观因素提出的。这种构想必将带有更多的主动性,既不同于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也不同于胡锦涛时代的“和谐世界”,这种理念既是理论层面的,也是一种实际的行动方针。

 参考文献 [1]王帆:

 《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推动》, 《当代世界》,2016 年 6 月。

 [2]肖晞、董贺:

 《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及其当代启示》,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 年第 1 期。

 [3]《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全文)》,《人民日报》,2014年 3 月 28 日。

 [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人民日报》,2015 年 9 月 4 日。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路径选择

 摘要: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这在客观上为合作提供了机遇,而全球经济的疲软以及全球性问题的不断涌现,使得世界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合作机制的呼声不绝于耳。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国,习近平在国内发展条件具备以及外部环境成熟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说,这一理念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迎合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是新时代下的中国核心外交理念,已成为习氏外交的重要标签。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共同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 10 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推动下,中国政府励精图治,大力进行内部建设,成功实现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崛起,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习近平政府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并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当代外交思想的优秀理论成果,在新形势下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理念与理论,更是一种动态的互动与构建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梦”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梦”的目标所在。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作为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十分丰富。这种理念的提出是有着其独有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是当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这种理念不同于西方学科理论体系中“共同体”概念,它是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成果和智慧的体现,也是当下中国民族复兴的客观体现,展现着中国对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憧憬。因此,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本质显得意义深远。

 作为当下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方针,作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 “命运共同体”有着其特有的内涵与概念。它不只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理解,也不同于西方社会传统学理的解释,它有着其特有的理论缘起和现实背景。因此,习近平所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有着其先进性和时代性。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

 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为一种外交理念与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揭示的是“分享、合作、共赢、包容”的精神内核,它表明的是中国外交“立足国内,兼顾世界”的基本立场和处事逻辑。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是中国人的“世界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明多种多样,世界局势变化多端。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前进道路上将面临着无数的困难与挑战。这种挑战包括这许多方面,不仅有国内的,而且有国外的;不仅有观念意识的,而且有现实发生的,不仅有长期存在的,而且有未来未可知的。无论如何,挑战无处不在,但人类的命运是共同的。在笔者看来,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全球性危机的传递 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各国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达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交流与联系超越了种族和国家的界限而具有了世界性。伴随着日益活跃国际交流和相互联系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市场潜在的风险也在悄无声息的进行全球传递,这种风险本身带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不可控制性,因此全球经济繁荣的背后其实危机已步步逼近。

 (二)经济转型凸显社会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升级的背后暴露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病,这些问题不仅是过去长期存在于经济结构中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存在于当下社会结构中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各种风险接踵而至,可以说,当下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多领域的 (三)文明多元化难以达成价值观认同 人类文明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文明的多元化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以及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主导了整个世界,通过文化扩张以及霸权输出,西方价值观长兴不衰,西方社会也牢牢掌握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作为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当代世界局势复杂多变,问题丛生。这种现状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而道远,同时也为这种建设提出了多方面路径选择的要求。在笔者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国内政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面向全世界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也需要同各个国家去真诚交往。当今的世界,文明精彩纷呈,文化多种多样。各个国家由于自己自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政策、政治制度等领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同世界各国的外交活动中,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发展新型国家关系中充分尊重各个国家的合理需求,聆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的诉求。作为和平发展的倡导者,中国有能力也有义务去营造良好的国际交往环境。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对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平等相待,摒弃“大国至上”理念 外交具有可选择性。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国家间关系的过程中具有其战略的选择。二战后的美国一直致力于构建由自己主导的联盟体系,这种体系几乎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其中,成为了国际社会重要的建设性力量。与之相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国家关系,努力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共享原则。

 (三)积极进行经济改革,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整体恢复缓慢,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发挥着作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在金融危机后陷入了长久的低迷之中,西欧的一些小的国家面临破产的境遇,而一些欧洲大国的经济仍然处于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挣扎状态,就连超级大国的美国,经济也无法恢复如初。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者,西方大国本应在此危难关头积极倡导国际合作,领导世界走出低迷、走向繁荣。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纷纷选择了自保,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不

 惜采取一切贸易保护措施,最终使得小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下茫然无措,经济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经济危机使得西方社会所构建的国际经济秩序暴露了其固有的缺陷,而西方国家面对危机“独善其身”的行径使得世界人民对于当下的国际经济环境越来越失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渴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为中国提供了发挥自我优势和智慧的客观环境和机遇。

 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政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和现状的准确判断提出的中国的新式外交理念。它既是对新中国以来历届政府外交理论成果的继承,也是对过去历届政府外交理念的超越。继承体现在它仍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它仍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体现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而超越体现在它是基于全球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些客观因素提出的。这种构想必将带有更多的主动性,既不同于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也不同于胡锦涛时代的“和谐世界”,这种理念既是理论层面的,也是一种实际的行动方针。

 参考文献 [1]王帆:

 《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推动》, 《当代世界》,2016 年 6 月。

 [2]肖晞、董贺:

 《中国传统国际秩序观及其当代启示》,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 年第 1 期。

 [3]《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全文)》,《人民日报》,2014年 3 月 28 日。

 [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人民日报》,2015 年 9 月 4 日。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基本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 2 、时代背景 “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3 3 、提出过程 201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的演讲中, 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阐发,并写进了联合国有关决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将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4 4 、实践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 5 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 5 、意义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对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它 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 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引领价值, 有利于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全球治理联系在一起,对现实世界的实践也有重大指导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2)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3)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4)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5)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保护,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九大报告共十三部分,其中第十二部分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标题,专门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习近平在这部分一开始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可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就是希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还专门写进了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特别强调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所以,完全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统阐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

 内涵与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有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进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相对,“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和”文化。“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孔子说,“泛爱众,能亲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子主张“见素抱朴”、“道法自然”;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孙子反对战争,他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翟更为博爱,他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习近平多次赞誉的近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天下一家”,“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天下之人,皆相视如一家之亲”。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观念,以及在此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举措,就是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时,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相

 待、互商互谅”,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生态体系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就是对和平、仁爱、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理念到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深刻;由愿景到倡议,成效明显;由双边到多边,认可范围不断扩展。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化,关切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成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

 为何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何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时期,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虽然全球的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变革正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也日益加深,但是,国际力量更趋平衡,并且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仍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全球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分化严重,恐怖主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传染性疾病问题等威胁蔓延,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这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现实依据,全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应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事实上,2013 年 3 月,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时就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5 年在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演讲中主张“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 年 9 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倡导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布局,描绘了世界新格局的美好前景。

 2017 年 1 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近平强调:“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面对全球问题,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他进一步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和强烈支持。2017 年 2月 10 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表明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对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它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并且强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因为,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警示我们,地球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球已达其能承受人类过度消费和浪费的极限,生态一旦崩溃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尽管中国承载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是仍主动承担责任,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绿色科技,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项目。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际和平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保持长期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社会进步,同时,妥善处理好周边关系,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和全球事务。与奉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西方强国通过入侵战争、策划政变、经济制裁等手段到处插手他国事务不同的是,中国是在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经过数十年努力奋斗实现自身强大之后,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应世界各国的强烈呼吁而积极参与国际事

 务,维护世界和平。当前,我们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中国维护生态和谐与世界和平的智慧,是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应当遵守的基本价值规范。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在金砖峰会等多个国际场合,以此表达同世界各国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和历史担当。共赢、共享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希冀,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因推行霸权主义而造成的难民问题,因推行新自由主义而造成的金融危机,均对作为始作俑者的西方强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已经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而率先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更应该担负起帮扶落后国家的责任。中国早就意识到,“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派出维和部队、支持非洲建设,将共赢共享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达夫拉特佐达曾称赞道,“中国在其他国家兴办企业、大力投资,这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增加了当地政府的税收。这些都表明,全世界都能够共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大国是关键。“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

 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必须秉持共商共建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的讲话中,已经系统地阐述了推动构建全球公平正义新秩序的方案。在经济方面,要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在政治方面,着力解决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武装冲突等急切而棘手的重大问题,“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在文化方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文明要平等交流、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国际版,是国内发展理念在国际战略中的反映,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