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物寻访篇【完整版】

人物寻访篇【完整版】

时间:2022-08-11 1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寻访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人物寻访篇【完整版】

 

 人物寻访篇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 这副对联表达了千年学府人才荟萃的历史事实, 岳麓书院历史上集中了无以数计的优秀人才, 既有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 又有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 是我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英才荟萃之地。

 

 著名山长

 山长,即书院的主持者,山长是每个书院的文化象征和精神支柱,在中国文化史上、 教育史上, 传诵千古的书院无一不留驻着无数影响甚大的学术大师的足迹, 朱熹主白鹿, 二程执嵩阳, 范仲淹掌应天、顾宪成讲东林, 岳麓书院有据可考的山长有 55 位, 他们大多是著名的学者或优秀的教育家,对书院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因院立, 院以人重, 山长是书院的灵魂, 书院亦是山长的寄托,二者共载史册, 名垂千古。

 周式湘阴人。

 大中祥符五年(1012)任山长, 为志载第一位山长,以行义著称, 大中祥符八年(1015)受到真宗皇帝召见, 得御书“岳麓书院”四字。

 书院始闻于天下, 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张栻 1132一1180, 南宋著名学者。

 字敬夫, 又字乐斋, 号南轩。张浚(1097-1164, 宋代大臣)子, 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官至右文殿修撰。

 和朱熹、 吕祖谦齐名, 时称“东南三贤” 。

 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 ,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

 为学主张:“明理居敬” , 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 。

 著作有《南轩集》。

 乾道初年(1165), 刘珙重建岳麓书院, 请他任山长, 但因他的老师胡宏曾向秦桧写信, 表示想任岳麓书院山长一职, 而秦桧未答应,他认为老师未得到的职位而学生得到了,对老师不恭,于是推拒。后聘为主教, 代行山长职事。

 张栻有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 认为教育不应当只为“科举利禄”服务, 应当“传道而济斯民” 。

 张栻的贡献在于使湖湘学在岳麓书院根植, 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派别, 为岳麓书院在中国学术界确定了地位。

 同时, 又因与朱熹相会于岳麓, 开创了书院会讲的先河。

 张元忭 1538-1588, 字子荩, 号阳和, 浙江山阴人。

 进士。

 万历十年(1582)聘为主教。

 卒后谥文恭。《明史》 有传。

 张元忭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 著名的心学家, 在学术上追求心之本体, 认为万事万

 物皆起于心。

 至岳麓书院后,以宣扬朱张学矫正王学未流的空疏浮诞,对朱张学说十分崇敬。

 吴道行 1560---1644, 字见可, 号嵝山, 长沙人。

 明代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

 为学主张经世致用,表现了一定的事功思想。

 首编 《崇祯岳麓志》。

 明末张献忠攻克长沙, 痛感明廷将亡, 逃往岳麓山中,绝食而死。

 培养了著名学生王夫之。

 车万育 1632-1705, 字与山, 号鹤田, 义号敏州, 邵阳人。

 进士。

 约于康熙七年(1668)或康熙二十年(1681)任山长。

 生性耿直, 学问赅博, 深得民众爱戴。

 是书法家、 诗人。

 著有《声律启蒙》, 影响甚远。

 另著有《萤照堂明代书法石刻》 10卷,《历代君臣交警录》 100卷,《集唐诗》 16卷等。

 李文炤 1627-1735, 字元朗, 号恒斋, 长沙人。

 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山长。

 潜心朱张学, 学术成就高, 时人称为继王夫之之后,在学术方面最有造诣的大家。

 教学上, 他有一整套的教育方法, 续订学规, 编订讲义, 因材施教, 成绩卓著, 从游者众多。

 著作有《学庸讲义》、《恒斋文集》 等。

 王文清 1688-1779, 字廷鉴, 号九溪, 宁乡人。

 进士。

 乾隆十三年(1748)和二十九年(1764)两任山长, 享年91岁。

 手定《岳麓书院学规》。

 治学严谨, 门下有成就的学生多达400余人。

 是书院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山长之-。

 还是著名的经史学家, 成就甚大,与王夫之、 王运、 王先谦四人并称湖南“四王” 。

 著作有《考古流源》、《典制大文考》、《历代诗汇》、《考古略》 等数十部著作, 累计达数百卷之多。

 旷敏本 1699-1782, 字鲁之, 号岣嵝, 衡山人。

 进士。

 在翰林院为官, 后因病告归, 潜心著述, 人称岣嵝先生。

 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山长, 任职时间大约 4年, 因学问精湛, 出类拔萃, 倍受时人称颂。

 旷氏学术成就大, 精通经史子集, 工古文诗辞, 日 以著书为事,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著作有《周易启蒙》、《南岳志》 等。

 欧阳正焕字尧章, 一字瑶冈, 号慕耕, 一号竹淦, 衡山人。

 进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聘为山长。

 是较有成就的山长之一,曾建自卑亭。又书“整齐严肃”四字, 有诗示诸生。

 万年茂 1718-1808, 字少怀, 号南泉, 湖北黄冈人。

 进士。

 乾

 隆三十八年(1773)聘为山长, 五十七年重赴鹿鸣宴。

 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 除任职岳麓之外, 还先后在麟山、 涑水、 鹭州等书院任职。

 学徒甚众, 被学者尊信为书院“山斗” 。

 著有《周易图说》 六卷。

 罗 典 1719-1808, 宁徽五, 号慎斋, 湘潭人。

 进士。

 授编修官,督学四川, 后转任御史, 官至鸿胪寺少卿, 后以侍奉老母为由回籍。乾隆四十七年(1782) 始聘为山长。

 先后提奏4次, 吏部记录8次, 两赴鹿鸣宴, 历任时间长达27年。

 罗氏学问广博, 品行兼优, 老成宿望,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一, 培养了大批人才, 当时清廷规定岳麓书院每届(3年为期)学生为60名, 罗氏掌教27年中, 肄业人数3倍于朝廷规定的数目 。

 其二, 对岳麓书院进行了改造建设, 修岳麓书院八景。

 王坦修 1744-1809, 字中履, 号正亭, 宁乡人。

 进士。

 官至侍讲学士, 颇有政声。

 取仕不避贵贱, 曾坚持录取贫寒之士清安泰, 此人后来官至巡抚, 为时人称道。

 晚年辞官归籍, 嘉庆十四年(1809)主教岳麓书院。

 王氏学识渊博, 博古通今, 曾参与编辑《四库全书》,校勘《永乐大典》。

 袁名曜 ?-1835, 字道南, 号岘冈, 宁乡人。

 进士。

 嘉庆十七年(1812)聘任山长, 主教5年。

 以培养人才著称, 湖南名生多出其门下。与门生张中阶合撰大门对联“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

 贺长龄嘉庆年间任院长。

 见“历代著名学生” 。

 欧阳厚均 1766-1846, 字福田, 号坦斋, 安仁人。

 进士。

 曾就读岳麓书院。

 嘉庆二十三年(1818)聘为山长, 连续掌教达27年之久。先后获准记录8次, 得旨议叙3次, 倍受朝廷嘉奖。

 弟子数以万计, 著录在案的弟子达3000人。

 周玉麒 1804-1875, 字韩城, 长沙人。

 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鸿胪寺卿、 太常寺卿等职。

 督理浙江学政, 所取之士多有才华。

 咸丰八年(1858)相继聘主城南、 求实书院, 同治七年(1868)聘为岳麓书院院长, 历任5年。

 弟子著录者数千人, 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先谦 1842-1917, 字益吾, 号葵园, 长沙人。

 进士。

 江苏学政。

 光绪二十年(1894)任院长,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学堂止,

 系最后一任山长。

 学术成就甚大, 人称巨儒, 著书满室, 学子无数。湖南“四王”之一。

 一生博览群书, 潜心经学, 多方面都有成就。

 主要著作有 《诗三家义集疏》、《汉书补注》、《受虚堂文集》、《后汉书集解》、《十朝东华录》 等多种。

 曾邀揽文人, 设局刻书, 编校刊印古籍和历史文献, 曾汇刻了《皇清经解续编》。

  著名学生 王夫之: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 哲学家。

 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 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

 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

 明崇祯年间, 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 师从吴道行,在校期间, 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 传授朱张之道, 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 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

 王夫之一生著书 320 卷, 著作编入《王船山全书》

  陶澍:

 陶澍(1779-1839), 字子霖, 号云订, 安化县小淹乡人。

 乾隆六十年( 1795 年)

 就读于岳麓书院, 师从罗典, 嘉庆七年( 1802 年)

 中进士, 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

 曾先后调任山西、 四川、 福建、 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 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 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

  贺长龄:

 贺长龄( 1785~ 1848)

  清朝贵州巡抚、 云贵总督。

 湖南长沙人。嘉庆十一年( 1806 年)就读岳麓书院, 从师罗典, 道光十六年( 1836年)

 任贵州巡抚。

 吸取了湖湘学中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 一生清正为官, 任职九年, 整顿吏治, 在发展云贵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和安定边疆, 缓和汉族和少数民族矛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魏源:

 魏源( 1794~ 1857)

 名远达, 字默深。

 著名学者, 中国近代启蒙思

 想家。

 湖南邵阳人。

 嘉庆十八年( 1813 年)

 求学岳麓书院, 师从袁名曜, 道光进士, 官至知州。

 学识渊博, 著述很多,《海国图志》 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 也是他作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 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 历史、 经济、 政治、 军事和科学技术, 乃至宗教、 文化等情况, 并附有世界地图、 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

 此书旨在唤起国人, 学习外国的长技, 兴利除弊, 增强国力, 抵抗外来侵略。

 它与成书时间相近的《瀛环志略》 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最早的两部世界地理著作。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 字伯函, 号涤生, 谥文正, 湖南长沙府湘乡 (今湖南省双峰县)

 人。

 道光十四年(1834 年)

 求学岳麓书院, 师从欧阳厚均,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 理学家、 政治家, 书法家,「中兴名臣」 之一, 也是文学家, 晚清散文「湘乡 派」 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 封一等毅勇侯。

 历史上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 曾国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派出了我国第一批留学生, 兴办洋务和实业, 以图国富民强, 在文学方面, 开创了湖湘学派, 对伦理学贡献亦很突出, 自撰的《家书》 影响了数代人, 开创了近代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先声。

  左宗棠:

 中国晚清军政重臣, 湘军统帅之一, 洋务派首领。

 字季高, 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

 湖南湘阴人。

 1832 年(道光十二年)

 中举。

 曾就读于岳麓书院内的湘水校经堂, 1856 年, 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 命以兵部郎中用。

 1860 年, 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 随同钦差大臣、 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

 曾在湖南招募5000 人, 组成楚军, 赴江西、 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 获准试行, 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 派员出国购买机器、 船槽, 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 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光绪七年(1881 年)

 任军机大臣, 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郭嵩焘:

 郭嵩焘,(1818 年-1891 年), 字筠仙, 湖南湘阴人。

 18 岁进岳麓书院学习, 从师欧阳厚均, 1847 年中进士, 1853 年, 随曾国藩组建「 湘勇 」 。

 1856 年任南书房行走, 1863 年署理广东巡抚, 1875 年初任福建按察使。

 1877 年起, 任清政府驻英法公使。

 1878 年 8 月被清政府召回, 从此闲居。

 1891 年病逝。

 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

 在中国外交史上有重要影响。

  胡林翼:

 胡林翼(1812—1861 年), 字贶生, 号润芝, 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和岳父陶澍都是岳麓书院学生, 与曾国藩、 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三名臣,湘军重要首领, 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

 1836 年(道光十六年)

 进士,授编修。

 曾镇压太平军, 善推荐人才, 多次力荐左宗棠、 李鸿章等人,为世人称道。

  唐才常:

 唐才常( 1867~ 1900)

 清末维新派领袖。

 字黻丞, 佛尘。

 湖南浏阳人。

 贡生出身。

 早年就读于长沙校经书院、 岳麓书院及武昌两湖书院。1894 年肄业于两湖书院。

 中日 甲午战争后, 积极主张变法维新。

 光绪二十三年( 1897)

 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 提倡新学, 在长沙办时务学堂, 编辑《湘学报》。

 次年又创办《湘报》, 宣传变法维新。1898 年, 与谭嗣同创办南学会、 群萌学会, 成为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

 同年夏, 欲赴北京参与新政, 行至汉口, 得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维新失败后逃往日 本, 与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等人接触。

 著有《觉颠冥斋内言》 等。

 有《唐才常集》。

  沈荩:

 沈荩(1872-1903)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

 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

 光绪初年肄业于岳麓书院, “戊戌变法”时, 与谭嗣同、 唐才常等交往,认为要革新湖南,非有一番破坏不能奏功效。

 变法失败后,留学日 本。1900 年(德宗光绪二十六年)春返回上海。

 与唐才常等共组“正气会”,旋改名“自立会”, 任干事, 主持交通, 出力甚大。

 光绪十二年( 1903)因在报刊上披露丧权辱国的《中俄条约》, 密谋杀帝, 失败后被捕入狱, 死于清政府酷刑之下, 死后, 各界人士对清政府表示极大愤慨,

 从而加速了清政府灭亡。

  熊希龄:

 字秉三。

 生于清同治九年六月 二十五日 , 早年求学于从岳麓书院迁出的湘水校经堂, 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家, 北洋政府总理。

 受梁启超、 唐才常的影响, 主张维新立宪。

 1897 年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 任总理; 又参与创设南学会, 创《湘报》, 以推动变法维新。

 民国二年( 1913 年)

 与梁启超、 张骞等组阁, 任国务总理, 后去职,此后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 曾任国民党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 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

  杨昌济:

 伦理学家,教育家。

 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名怀中,字华生, 1871年4月 21日出生。

 杨昌济两次乡试不中, 后在家设馆授徒, 常与密友杨守仁讨论国事, 认为 “非改革不足以图存”。

 1898年就读于岳麓书院, 不顾山长阻挠, 毅然加入进步团体南学会, 努力宣传新学、 新政, 赞同谭嗣同的“以民为主”的政治思想。

 戊戌政变失败后,避居家乡, 研究经世之学。

 无论是研究学问还是做人, 都具有坚忍精神, 他说:

 “吾无过人者, 惟于坚忍二字颇为着力,常欲以久制胜。

 ”他的这种精神, 学子们称为“达化斋法门”而竞相仿效。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 本留学, 主攻教育学。

 宣统元年(1909)留学英国, 专攻哲学、 伦理学。

 1913年后任教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 第四师范、第一师范、 商专、 一...

推荐访问: 人物寻访篇 寻访 完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