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解决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措施(全文完整)

解决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措施(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07 08: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措施(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解决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措施(全文完整)

 

 解决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措施 一、 从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去设计问题, 开展探究性教学。

 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应立足于教材, 从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去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双基, 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开放性、 探究性; 选择适当的切入口,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逐步将探究引向深入,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例如, 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 教师先提出问题:

 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追问: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及已有的经验通过折纸(每人事先已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 画图等方法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学生动手折纸、 剪、 画等操作活动, 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等腰三角形, 并相互交流, 发现有以下三种方法能得到等腰三角形:(1)

 如图 1,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 并剪去阴影部分, 再把它展开, 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2)

 直接利用圆规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 2。(3)

 用画线段的中垂线的方法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如图 3。

 再让学生各自说说其中的理由, 并进行相互交流, 同时也自然地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腰、 底边、 顶角、 底角的概念。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 动手操作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和体验等腰三角形的形成过程, 真正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内涵, 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是牢固的, 也为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判定定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继续追问:

 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能从剪出的等腰三角形 ABC 中找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吗? 学生受剪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的启发, 很快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各自找出相等的线段和角。再经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后, 教师作小结:

 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中线、 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教师继续追问:

 你们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这两个性质吗? 思考片刻后, 学生1:

 画出 ΔABC 的对称轴 AD, 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再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就证明了。

 学生 2:

 不能画对称轴, 对称轴产生不出全等的条件, 应该说画底边 BC 的中线。

 学生 3:

 也可以画底边 BC 的高……学生经过争论及各种证法, 不但证明了 “等边对等角”, 也自然地证明了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

 一”。

 这样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发生、 发展的探究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是牢固的,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经学生自己画图、 观察、 探究与思考、 猜想与尝试、 推理证明、 合作交流后,有些学生得出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有些学生得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 高相等。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探究活动,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 也巩固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轴对称思想、 全等的思想, 从中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 从课本例题、 习题出发进行变式、 拓展, 开展探究性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例题、 习题的训练, 使学生在进行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的训练中, 加强对例题、 习题的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的探究, 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推荐访问: 解决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措施 课堂教学 措施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