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五”时期投资与制度变革“一五

“一五”时期投资与制度变革“一五

时间:2022-08-04 0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五”时期投资与制度变革“一五,供大家参考。

“一五”时期投资与制度变革“一五

 

 “一五”时期的投资与制度变革[摘要]“一五”期间, 我国资源供求状况及其配置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与这一 时期的投资过热和经济波动存在必然联系。

 “一五”时期的投资是个连续大起大落的过程,

 两次冒进间隔时间短, 这在建国以来的投资史上是少见的。

 由于投资规模过大、 增长速度 过快, 导致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供求形势全而紧张, 促使国家将计划管理的力度和范围不断 加大, 从而加快了 三大改造的步伐, 全而建立起了 计划经济体制。

 但向此也形成了 追求高 速度和外延、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关键词]“一五”计划时期投资建设制度变革1 953 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行高速度、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相应 于此, 首先就是大规模的国家基本建设投资。

 我国以速度为中心、 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 方式 fr 一五”时期开始形成。

 投资增加怠味着资源需求增加, 在当时物质资料的生产赶不 上投资需求的情况下, 资源紧缺状况很快凸现出来。

 一五”时期起, 我国长期性资源短 缺形势开始形成。

 “一五”时期又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 我国 基木完成了 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计划管 理迅速加强, 主要工农业产品开始实行计划购销, 商品市场逐渐萎缩。

 “一五”期间, 我国 的经济体制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上述变化, 归根结底是资源供求状况及其配置方式的变化。

 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 联系。

 在以往关于“一五”计划的研究中, 存在两点不足:

 第一, 对于这个时期的经济建设 和发展, 对于这个时期的制度变革, 都分别有不少研究, 但对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不够; 第二, 对于“一五”计划的成就研究较多, 而对这一时期的失误和教训及其对长期后果的影 响研究不够。

 为此, 本文拟对“一五”时期的投资与制度变革的关系略作探讨。一、 “一五”时期的投资是个连续大起大落的过程在“一五”计划编制过程中, 对于增长速度的安排, 原是本着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来制定 的。

 李富春在 1 953 年 9 月 1 5 日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 提出编制第一个 五年计划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首先就是要贯彻重点建设、 稳步前进的方针:

 稳步前进, 就 是既要反对冒进, 又要克服保守; 在确定“一五”计划的发展速度时, 必须建立在客观可靠 的基础上, 反之, 只凭主观愿望, 实际办不到的事情硬要去办, 就是冒进; 不能贪多、 贪 快, 但要克勤克俭, 努力向前。

 [1 ]但是, “一五”计划的指标实际到 1 955 年年中才最终确定下来, 这时“一五”计划的时间 已经过半。

 关于稳步前进原则, 在 1 953 年的实际投资中已经被突破(见表丨 ), 投资需求大 大超过了 各项物资的供给能力。

 也就是说, “一五”计划的实施从一开始就出现投资“过热”,

 后来把 1 953 年称为“小冒进实际从投资增长速度上说, 这一年的增速是建国以后所有年 份中最高的一年, 恐怕不能称之为“小”冒进), 而乜由于这一年的冒进, 为以后几年的计划 安排和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 1 954、 1 955 两年不得不压缩基木建设投资, 降低发展速度,

 这也为 1 956 年的又一次冒进提供了“理由”。1 982 年, 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的统计范围有所改变。

 为与历年数字可比, 国家统计局 对 1 981 年以前的基建投资数字作了 调整。

 按照调整后的数字, “一五’’时期的国家基本建设 投资额及增长速度见表 2:从以上两表可见, 我国的基木建设投资规模, 五年中除了

 1 957 年的投资额比上年略有缩 减外, 其他年份都是呈上升趋势。

 “一五”时期的五年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三年增加了

 471 . 6 亿元, 增长了 6. 02 倍。

 1 953 年一年的投资额比恢复时期的三年总计还要多。

 1 953、

 1 956 两年的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 均远高于同期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 1 4. 4%和 1 6. 5%)

 和国民收入(分别为 1 4%和 1 4. 1 %)的增长速度。而从增长速度看, 五年中 则呈现出 两个大起大落的过程。

 1 953 年投资规模计划增长 70. 57%,实际增长 83. 68%(按照 1 982 年调整后的数字为 1 07. 6%)o 1 954 年压缩基本 建设规模, 计划指标比上年实际投资指标减少, 即 为 负增长, 而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为 1 3. 26%,也比 1 953 年大大降低。

 1 955 年年初计划增长 8. 03%,年底修改为 1 . 1 9%,实际增长 2. 65%,比 1 954 年继续下落。

 1 956 年是第二个冒进年, 即使按照年中“反冒进” 修改下调后的数字也是不低的, 这一年的实际增长率为 59. 1 3%(按照 1 982 年调整后的数 字为 54. 7%),与年初计划指标大体相当, 高于年中下调后的指标, 而远高于上一年的增 速。

 以往把 1 953 年称为“小冒进”(投资总额比上年增加 36. 45 亿元), 把 1 956 年称为“大冒 进投资 总 额比 上年增加 55 亿元), 这是从投资的绝对数额来说的, 如果从增长速度来看, 则 1 953 年要远高于 1 956 年。

 1957 年的计划指标与实际增速同上年相比都是负增长, 计划 为-25. 01 %,下降幅度较大, 实际为-6. 57%(按照 1 982 年调整后的数字为-7. 7%).如果按照 1 982 年调整后的数字来看, 这几年的波动幅度就更大了。

 从统计资料上看,

 在建国以后的历次五年计划执行情况中, 投资增长率波动起伏最大的, 除了“二五”计划外, 就是“一五”时期了(见下图)。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的初期, 投资大幅度增加木是必然的。

 但投资增长速度在五年当中两次大起大落, 对经济的平稳、 快速、 协调发展是不利的, 也 违背了“一五”计划制定时的初衷。二、 投资增长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供求的影响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基本建设投资以恢复、 改建旧有企业为主, K 投资规模总量要小 得多, 因而尽管这个时期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 但物质资源供求的矛盾还不突出。

 进入“一 五”以后, 基建投资的性质转变为以新建为主, 建设对象都是一些规模巨人的工程, 这就窓 味着对建筑材料、 机械设备、 工具器具仪器以及消费品等需求的增长。

 而 1 953、 1 956 年的 两次投资“过热”, 使需求在短时期内剧增, 超过了 物质资源的可供 S, 供求严重失衡, 引 起物资全而紧缺, 物价上涨, 人心浮动。

 这两年以及由这两年而引起的以后年份的资源紧 张、 经济波动, 是导致后来各项国家计划调节措施陆续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 M 计划经济下的物质资源是通过两条渠道进行分配的。

 一条渠道是, 大部分生产资料 由国家直接掌握, 并由计划和物资部门按计划分配给生产单位, 这部分生产资料被称为“物 资” , 这种分配方式称为“物资调拨”; 另一条渠道是, 每年按照计划安排, 将一部分生产资 料以及全部消费品分配给市场, 由商业部门供给生产单位(轻工业、 手工业、 农业)和消费 者, 这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称为“商品”, 这一分配方式称为“市场供应”。

 “一五”时期是 汁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时期。

 从经济运行上说, 在这个时期, 物资供应的计划调节开始 加强, 通过国家直接调拨的物资比重加大, 但市场供应也还占有不小的份额。国家统计局根据 1 955 和 1 956 两年的资料, ①估算了 当时由基建投资所产生的对社会物 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比例以及其中通过市场购买的比重。

 由此可以推论 “一五”时期基木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与物资供求的关系以及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根据估算,

 这两年实际完成投资总额 226. 1 7 亿元, 其中直接或问接用于取得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占 87. 9%o 在这 87. 9%即 1 98. 71 亿元中, 用于取得生产资料(建筑材料、 机械设备、 工具 器具仪器)的数额为 1 58. 92 亿元, 占 70. 3%,通过工资或其他基建费用等形式用于消费 品的为 39. 79 亿元, 占 1 7. 6%。

 这些需求的实现, 大部分是由国家计划调拨的; 还有一 部分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包括从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机构购买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和儿乎全 部消费品。

 据估算, 这两年, 投资总额中通过市场购买的数额为 70. 2 亿元, 约占 31 %,如果加上居民从事运输建筑材料等工作取得的劳务收入, 则通过市场实现的比重大致在 1/3 左右。

 1 955、 1 956 年是“一五”计划的第三、 第四年, 物资的计划分配比重已经加大。

 此前, 通过市场分配的比重还会更大一些。基建投资规模扩大的结果, 从生产资料供给方而来说, 首先就是 M 家直接掌握分配的物 资不足, 供应紧张; 其次, 在物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就会压缩对商品市场的生产资料供 应 fi,造成市场上生产资料供应紧张。

 就消费品来说, 1 955、 1 956 两年, 由基本建设投资

 转化的社会购买力(丄资和其他基本建设费用等转化的消费品支出)约占全国社会购买力总 额的 4. 6%。

 1 956 年, 由于基建投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购买力约占全国社会购买力增加总 额的 1 4%左右。

 社会购买力增速较快的直接结果即是消费品的供不应求。

 造成“一五”时期 物质资料供应紧张的原因是多方而的, 但基本建设投资的迅速扩大、 增速过快, 应是其主 要原因。也正是 1 953 年和 1 956 年的两次大起、 增速失控、 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增长速度所造 成的物资供求严重不平衡, 导致随之以后年份的大落以及在计划安排方而的被动与不断修 正调整。从当时的许多资料来看, 物资供应紧张状况正是从 1 953 年开始出现的。

 [2]建筑材料、

 原材料、 燃料、 日用工业品、 农副产品全而紧缺, 是这个时期物资供求关系的新特点。1 .生产资料供应不足。

 由于对煤炭、 木材、 水泥等生产物资的需求增大, 主要物资由 国家直接分配的范围逐步扩大, 同时每年分配给商业部门供应市场的数 M 和比重逐年降低 (见表 3)。①国家统计局编《经济研究资料》 , 1 957 年 7 月 29 R。

 由于资料来源不同, 这里的 数字与上述基木建设投资额的数字略有出入。表 3 中各项物资中, 煤炭数 M• 变化较小, 木材数 fi 1 954〜1 956 年是在增加, 这两项是由 于供应民用的数 ffl 在增加。

 其他各项都在下降, 有的已经基本不供应市场需要, 物资的供 需缺口 很大。

 而一些基建单位和生产单位, 由于国家按计划供应的物资不足, 也转向市场 争购木是供应民用、 农用、 轻工业用和手工业用的物资, 从而加剧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势。从市场方而说, 首先是工业生产和基木建设所需的生产资料市场供应不足。

 据上海市五 金公司 1 956 年 3 月的报告, 1 月份以来, 市场出现了大量商品脱销和供不应求的情况, 个 别工厂由于原料供应不上已发生停工现象, i 情况渐趋严重。

 又据商业部 1 957 年 1 月报告,

 1 956 年国家分配给市场供应的钢材和生铁分别仅占市场需要量的 20 . 84%和 3. 75%。

 商 业部把儿年积蓄的库存全部拿出来, 加上多方设法组织资源, 也只能满足钢材 82. 48%、

 生铁 72. 56%的市场需要 S。

 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原材料严重缺乏, 许多钢铁制品经常 脱销, 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稳定。

 废旧钢铁出现黑市, 价格猛涨, 商人投机获取暴利, 有 的地方甚至发生盗窃、 哄抢等事件。

 根掘 1 957 年 1 月的一个调查材料, 上海市工业原料和 市场物资严重缺乏, 已到了 “五空”的程度, ‘‘五空”即工厂库存空、 工业部门供销机构存货 空、 商业部门库存空、 社会存货空和成品空。

 春节前有 5 万工人陷于停工半停工状态, 上 海市计委认为必须采取措施紧急安排。

 [3]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不足。

 尽管这几年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 M• 是在增长, 但随着农 业合作化的进展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小农具、 零配件、 铁管、 钢丝、 化肥、 农药及药械 等在数 fi 和品种等方而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根掘中国五金公司 1 956 年 1 月报告, 上海供 应站库存打稻机用轴承共 4 万只, 而仅四川省就订购 23 万只。

 [4]由于生产单位原材料供应不足, 造成生产能力闲置, 设备利用率低, 甚至停工停产。

 据 1 955 年 6 月对全 0 轻工业的一个调查报告, 1 954 年油脂:1 :业的设备利用率约为 40%,而 粉约为 54%, 卷烟 30%, 火柴 25%, 皮革 60%。

 1 955 年上半年, 由于原料不足, 造成一 些产品生产下降, 棉纱、 棉布、 麻袋、 卷烟、 食油等产 fi 都比上年减少。

 许多工厂开工不 足。

 1 955 年纺织工业生产比 1 954 年每周减少三班左右, 单独织布 j "每月约需停工七八天, 印染)

 "毎季约需停工一个月。

 [5]又据 1 957 年 1 月 对上海、 江苏、 山东等地工 j .生产情况 的调查, 由于国家分配材料不足, 市场供应紧张, 吃不饱的现象很严重。

 江苏省机械.1 :业 1 957 年的工时安排比 1 956 年的实有工时将富余 875 万个, 占 1 956 年全部工时的 23. 6% ,平均将有 3〜4 个月的不同程度的停工。

 部分产品 1 957 年的任务安排占实际生产能力的百 分比, 柴油机和煤气机为 65. 8% , 车床为 40%, 电动机为 60%, 水泵 21 %, 空气压缩机 1 6. 1% , 中耕机 8. 5%。

 山东省 40 种主要轻重工业产品中, 任务满足现有生产能力的只 有 2 种, 满足生产能力 20%以下的有 2 种, 满足 20%〜50%的有 5 种。

 [l](pp. 1 054〜 1 055)

 2.生活消费品供应不足。

 由于基本建设快速、 全而展开, 城市劳动力和人口增加过快,

 1 953〜1 957 年城乡 购买力显著增长, 表现出购买力增长的速度超过了 消费品生产增长的速 度。

 1 957 年与 1 952 年比较, 城镇人口增加了 2786 万人, 增长 38. 9%; 全国职工人数(包 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增加 1 498 万人, 增长 93....

推荐访问: “一五”时期投资与制度变革“一五 一五 变革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