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于心静时倾听,于心深处沟通

于心静时倾听,于心深处沟通

时间:2022-07-31 1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心静时倾听,于心深处沟通,供大家参考。

于心静时倾听,于心深处沟通

 

 于心静时倾听,于心深处沟通

 摘要:

 随着时代的开放与进步,现代中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教师面临的教育内容也愈发丰富起来,因此再一味照搬过去简单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是无法获得成功的。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任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静下心来、善于倾听,这其中包括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从而及时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跳出单一的道德说教、出大力无功返的困顿局面,自然而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

  关键词:

 青少年倾听沟通反思

 1.引言

 工作中,常会有一些教师在抱怨:现在的孩子太有个性、太有想法了。实则不然,个性的追求、思维的活跃实正是历史前进、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教师感觉到压力、无奈与烦躁呢?

 事实上,这其实是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方法太过陈旧简单了,实行数十年如一日的单一模式:一边是“严管”,一边是“奉献爱心”。当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修理”之,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1]。很多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伊始,带着满腔的热情,想要实现教育抱负,处事如春风般的温暖;但一旦在学生那里遭遇挫折后,转而严厉,待人如秋雨般地无情,费尽了力气,却很难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自己也过早地进入了事业倦怠期。

 在刚刚成为教师时,我也曾经因为学生的个性与叛逆而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时期。幸运的是我很快找到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那就是――不依赖主观印象思维,遇到学生问题时,尽量多做假设,避免只作单项归因;教育层面上不仅仅停留在单调地道德重复或严厉地批评,更关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翔实探究事实的原委。当跨越学生们厚厚的心墙,倾听到他们真实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实的想法,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他们的乐伤喜悲,而教师在轻松处理学生问题时,也同时跃升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2.研究方法

 2.1 探究原委,激发兴趣。小艺是班里第一个给我留下印象的孩子,他就像一个上满发条的时钟,永远不知疲倦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上课时,他会出其不意地怪笑,会在我激昂陈述时插一句光怪陆离的提问,逗得全班哄堂大笑。接触伊始,我要么无视冷漠地对待他,要么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吼两声震住他。可是当我真正试图找他交流时,发现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原来小艺觉得课堂内容太简单了,听一遍就已经全部掌握了,百无聊赖之下只好找其他同学讲话。

 听到这番话,我大为震惊,更多的是后怕,自己差一点就毁了一个天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孩子的确需要以不同常态的方法来对待。这次的谈话过后,我开始改变教育策略,即每天确定他掌握了必需的课程内容后,更多的是着重激发他的科学兴趣。就这样,这位个性分明的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几个星期后竟然摸索出了一件科技发明,并且还在随后的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大奖。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而此后,每当面对调皮学生愤怒不已之时,我都会尽

 力冷静下来,首先去发掘现象背后的真相。正如陶先生告诫教师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绪而走向学生的对立面。

 2.2 了解事实,温暖心灵。小宏是班里的一个另类,永远像一个影子一般,默不作声地待在角落里,每天孤独地来去。说实话,刚开始我对他的印象也只是模糊地停留在“成绩中等、作业马虎”上。直到一天放学后,我无意间经过教室,发现空荡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此时的他正站在板凳上,吃力地踮起脚尖,想要扶正那已歪了很久的班级语录。看见了我,他竟然害羞了起来。那天傍晚,我留下来跟他谈了很久,包括他那离异的家庭和动荡的环境……

 2.3 关注思维,提升方法。小新是我的另一位学生,她勤奋刻苦,就连每天的下课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座位,孜孜不倦地背诵、演算着,可每每发下试卷,她的科学成绩总是差强人意,心中的伤怀和自卑更是难以掩隐了。久而久之,我感觉到可能是她的学习思维偏离了轨道,一问之后方知,原来她竟然用学文科的背诵方法试图去征服科学,结果可想而知。

 找到了问题的内在,我适时地在课堂讲题时,额外将训练思维加重了痕迹,而当这种纵横向联系的科

 学思维真正潜入到她的每一天听课、作业中时,面对难题,小新不再是蹙眉相视了,展现出来的是自信、思路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3.结论与分析

 两年来,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学生,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迥异的角色,每天都在以不同的心情憧憬着缤纷的未来……而每当遇到与众不同的学生时,我都不会再轻率地下结论了,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故事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正如庄子所云:“带着满脑子先入为主的偏见,却高唱追求平等,这样的追求不啻缘木求鱼;用不确定的主观感受去认知外物,这样的认知绝不是自然界的本真样貌。”

 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的身份是特殊的,因为我们创造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会创造的学生“作品”。每天面对的这群蓬勃成长的中学生,他们一方面在逐渐摆脱原有的稚嫩,另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意欲将视野投向大人的世界。于是,他们想自己亲自作出一些决定,想自己亲自谈场像模像样的恋爱,想自己打着背包亲身出外游历……总之,他们有一颗奔腾不止的心,急欲一一尝试新鲜事物。而往往这些行为,在教师的眼里就被理解为离经叛道、不服管教。与此同时,我

 们会不厌其烦地赞美乖巧听话的孩子,这种思维把孩子们培养得越来越乖,直至渗透在他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正是这样曾经在学校颇受赞许、依赖成性的学生们却在这样的多元化、个性化时代中,由于失去自我而失去了立足之地[2]。其实,那些看似思想复杂的中学生们说不定仅仅是想与异性朋友畅谈一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说不定孩子们仅仅是想打着背包赏析一回“悠然见南山”的闲趣景致。

 其实,对于所有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不偏爱、不歧视、一视同仁。长期以来的师生交流不顺畅正是由于教师们太沉浸在自己一贯编织的规则里,疏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心远了,交流起来也自然貌合神离了……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如果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如此一来,信任便无从谈起。

 古语常道“静水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丘壑万千,有想法、有内容。这宁静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一片静谧的碧波之下,却是无谓外露的暗流涌动。因此,建议每一位教师在困扰烦忧之时,不妨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分析学生的行为,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静下心来品味与学生共同度过的分秒精彩,只有善于品尝乐趣、品味甘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生活是如此美好,学生是如此可爱,周遭是如此美妙。静下心来倾听,打开心窗、构筑心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们才能感受到学生的灵动、智趣与深远,从而在工作中超越简单的道德说教而轻松自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

推荐访问: 于心静时倾听 于心深处沟通 心静 于心 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