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淺議自然環境對人居環境影響

淺議自然環境對人居環境影響

时间:2022-07-30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淺議自然環境對人居環境影響,供大家参考。

淺議自然環境對人居環境影響

 

  淺議自然環境對人居環境的影響

 淺議自然環境對人居環境的影響

 中圖分類號:N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0)12-0142-02

  摘要:近年來,人居環境引起全世界的關註,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的普遍綱領。當前,國傢城市發展的理念已經轉向舒適和宜人的方面,因此探尋適宜的人居環境理論以及建設的影響因素是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的。本文以全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成都市為例,探索自然條件對於該市人居環境的影響,並基於結論評價該市人居環境的現狀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關鍵詞:人居環境 自然條件 影響

  21 世紀,城市已經成為世界研究的焦點,但城市本身的復雜性使的全世界面對一系列繼續發展與優化的問題。工業化發展和汽車時代的到來造就瞭今天的城市品質,也為人居環境的發展奠定瞭基礎。所謂的人居環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是包括城市,集鎮和村莊及維護人類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非物質結構的有機結合體,不僅指人類居住和活動的有形空間,還包括貫穿於其中的人口,資源,環境,社會政策和經濟發展等各方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空間

 一、影響人居環境的因素

  影響城市人居環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社會因素(社會形態,社會環境);經濟因素(社會經濟

  條件,社會經濟資源)三個大類。其中,城市的自然因素可以說是城市發展的天生和潛在優勢,也是良好人居環境建設的重要先決條件,具有自然優勢的城市往往能夠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

 二、成都的自然條件

  據《華陽國志》記載,成都“灌溉三郡,開稻田,於是蜀沃野千裡,號位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因此,“陸海”和“天府”給成都的自然條件定瞭性,也造就瞭成都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城市性格

 1.地理位置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遊地段,介於東經 102 度 54分至 104 度 53 分,北緯 30 度 05 分至 31 度 26 分之間。境內海拔 387-5364 米,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市中心位於北緯30.67 度,東經 104.06 度, 平均海拔約 500 米。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市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市相連。東西最大橫距 192 公裡,南北最大縱距 166 公裡,轄區總面積 12390 平方公裡,市區面積 598 平方公裡

 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也是是寶成、成昆、成渝、達成以及未來滬漢蓉、成蘭、成貴、川青、川藏等鐵路幹

  線,成綿樂、成西、成渝城際鐵路的交匯點,是我國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和六大鐵路客運中心之一,成都北編組站更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

 成都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成都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運輸樞紐和經濟文化中心,更是中西部地區的重要城市

 2.地質條件

  2.1.地表組成物質

  成都平原土地肥沃,得力於河流出山後,在沖積扇上來回擺動而堆積的地層。這種地層的特點,就是典型的河流沖擊物的二元結構。上面是細膩的土壤,適合作物種植,下面是沙河爍石層,孔隙度大,含水性能高。二者上下結合,就是一套完美的農業土壤結構。加上兩三千年來深耕細作的影響,表土積累大量腐殖質,形成瞭肥力很大的水稻土,更加增添瞭成都平原土壤的肥沃程度,在農業社會裡物產豐富,自然奠定瞭休閑城市的“地利”基礎。而主要的地表組成物質粘土,沙和礫石,也具備一定的承載力,對於城市的建設也較為有利

 2.2.地下水

  成都平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地質環境,為地下水的蘊藏和補給創造瞭有利條件。成都平原地下水總的流向自北西向南東徑流,地下水埋深較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以 1-3M 為主,廣佈於平原全區;平原周邊山地丘陵地帶,地下水相對較為貧乏。平原降水豐沛,河道,渠系分佈密集,農灌用水量大,對地下水的

  補給和排泄起到瞭積極作用。成都平原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模數 72.02 萬 m3/km2?a,位居全省之冠,地下貯存量之大,有較強的調蓄能力,是一個大型的地下水庫

 2.3. 地震

  成都平原發源於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 8 個沖積扇重疊聯綴而成復合的沖積扇平原,因此,成都平原地質結構減震效果較好。成都平原板塊很硬,地震釋放的能量隻能選擇薄弱的方向延斷裂帶向北釋放。成都平原不是地震活躍帶,發生地震的幾率很小,一般震級都在 3 級以下,所以歷史上周邊大地震對成都造成的損失都不大

 縱觀成都的地質條件較為優越,地表組成物質肥沃,地表承載力較強,城市建設限制較少;地下水蘊含量豐富且地震發生頻率低,對於良好人居環境的營造和建設非常有利

 3.地形與地貌

  成都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階梯狀。最高處在大邑縣西嶺鎮苗基嶺,海拔 5364 米;最低處在金堂縣雲合鎮金簡橋下資水河出境處,海拔 387 米;全市相對高差達 4977 米。地貌組合規則有序,平行排列,自西向東依次為中高山區、沿山丘陵區、平原臺地區、低山區、丘陵區。龍門山、邛崍山雄據西北,龍泉山斜貫東南,長秋山橫亙南端,為中部成都平原築成天然屏障,平原與山區之間為丘陵過渡帶,龍泉山以東的丘陵屬川中丘陵區。平原、丘陵、山區面積分別占全市總面積的 40.1%、27.6%、

  32.3%

 成都多樣化的地形地貌,不僅增添瞭成都山水並秀,風光如畫的自然景觀,也為良好人居環境的創造提供瞭先決條件

 (1)物產資源豐富

  由於成都市海拔高度的顯著差異,因此形成熱量差異的垂直氣候與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觀,並使市域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為全市農林牧副漁的全面發展創造瞭有利的條件。另外,成都西部山地巖性多樣,經構造運動、風化侵蝕等作用後,形成各種地貌形態,以名山秀水與奇峰異洞居多,如:彭州影廠溝瀑佈群,邛崍天臺山風景區,都江堰青城山,邛崍金龍溶洞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瞭豐富的旅遊資源

 (2)平原地貌

  成都市三種主要地貌類型中,以平原地貌為主體,占全市面積的40.113% ,土地利用率最高,墾殖指數達3812% ,是四川省最宜發展大規模機械耕作的地區。糧食、油料及蔬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保證全市人民的糧食、油料、蔬菜和副食品的供應有重要意義

 另外平原地區的城市,城市拓展性和通達性相對較好,平坦的地勢有利於交通和城市的建設。成都歷來陸路驛道縱橫,水運發達,交通方便,也與平坦的地貌條件有關。成都城區樓房鱗比,街道寬闊平坦,具有典型平原城市特色,也是成都所處特殊地貌條件的結果

 平原不僅是發展農業的絕對好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建設,尤其是人們選擇居住的好地方。成都的地形地貌特點,決定瞭該處是人們安居樂業,創建良好居住環境的較優選擇

 4.氣候條件

  成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較少。多年年平均氣溫為 16.2℃,年極端最高氣溫為 37.3℃,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9℃,,月平均氣溫為 5.6℃;年總降水量為 918.2 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 7~8 月,月降雨量分別為 225 和 229 毫米,降雨最少月份為 12 和 1 月,暴雨期普遍出現在 5~9 月,常年暴雨出現的始終期分別在 6 月底 7 月初和 8 月下旬。年日照時數 1042-1412 小時;年平均風速 1.3 米/秒,最多風向為靜風,次多風向為北風;年平均相對濕度 79-84%;年平均蒸發量 877-1132 毫米,地域分佈由西北向東南遞增,季節分佈是春夏高、秋冬低。

  成都特有的氣候條件,對於成都人居環境的適宜性和舒適性產生瞭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冬季較暖,少雨,無霜期較長;春季氣溫與同緯度地區

  相比,回升早,典型的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相較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的城市,更有利於人們生活以及休閑

 (2)成都是四川多雲霧地區,雲霧多,空氣中水汽不易輻射和擴散,常有悶熱之感。而成都全年日照隻有 1213 小時,日照不足,陰天占全年時間的三分之二,加上成都濕度較大,全年相對濕度為 82%,因此,成都地區樓房建築間距較大,基底架空較多

 (3)成都地區靜風頻率高,同時雲霧多,不利於城市上空有害氣體的擴散和稀釋,另外成都大氣懸浮顆粒污染分佈范圍較廣,北從駟馬橋,東到川棉一廠,西至無機校,西南抵紅牌樓,南止火車南站,也與成都的山地走向和全年的風向有關

 成都的氣候條件,對於成都人居環境的休閑舒適性奠定瞭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由於風向風速以及多雲霧的影響而導致的污染問題也不可小視,空氣質量問題不容樂觀,在一定程度上為成都打造優越的人居環境增加瞭阻力

 5.水文條件

  成都平原河流分屬岷江,沱江,涪江水系。各水系從西北部各大小山口進入平原後呈扇狀分流。岷江水系流經平原西南部後匯於新津縣流出區外;沱江水系流經平原東北部後匯於金堂趙鎮流出區外;涪江水系流經平原東北部後流出區外。各水系在平原的分流密度平均每公裡 2.5 條,與江河配套的各級渠系每公裡達2-4 條,是典型水網化平原。特別是都江堰自然地理條件優越,

  渠首處於岷江沖積扇頂點,利用岷江豐沛的水量控灌整個成都平原。優越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三、總結

  城市具有一定的自然條件,作為地理空間的一部分,城市的自然環境及條件對於城市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自然條件對於人居環境的建設具有先決性和客觀性,也是人居環境建設的物質基礎。成都市的自然條件為成都人居環境的建設奠定瞭一個良好的基礎:地勢平坦,地貌上無特殊天然障礙,易於規劃佈局;市區所在平原部分無大規模的斜坡和地質災害, 市區周圍河渠縱橫為郊區農業生產和美化環境、調節小氣候等創造瞭有利條件;氣候溫潤,易於休養生息;自然資源豐富,利於城市建設發展等。總的來說,成都的人居環境由於自然因素的優勢較為宜人;合理利用自然條件,今後成都人居環境的打造將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吳良鏞. 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2] 汪蘇華,李鐘武. 成都市城市地質,地貌特征及其合理利用與保護[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0(15).

  [3] 劉頌,劉濱誼. 城市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城市規劃匯刊,1995(5).

  [4] 李麗萍,郭寶華. 關於宜居城市的理論探討[J]. 城市發展

  研究,2006(13).

  [5] 王智. 如何創建適宜人居的城市環境[J]. 生態建設.

  [6] 吳良鏞. “人居二”與人居環境科學[J]. 城市規劃,1993(3).

推荐访问: 淺議自然環境對人居環境影響 人居 自然 環境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