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时间:2022-06-15 2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我国外汇储备风险以及其对策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发生了 几次重大变化,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拥有13 亿人口巨大消费潜力市场的中国, 每一次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地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商都热切的关注中国外汇管理策略的每一次变化。

 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外汇储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随着的危机蔓延与深化, 中国外汇的管理策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来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每一次变动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脉搏, 在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上, 只有拓展外汇使用渠道, 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

 外汇储备; 经济增长; 国家安全; 策略

 引言:

 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 相当的研究, 可以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研究者认为, 中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可合理水平, 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给国家的经济金融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另一类研究者认为, 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适于平衡国家国际收支, 有助于稳定国家货币汇率, 有利于维护国家资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抛开外汇储备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探讨的是面对金融危机, 中国是如何使用巨额的外汇储备, 以达到降低市场的风险, 维持中国经济安全, 国家安全。

 诚然, 针对内外政治、 经济形势的变化, 适时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策略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自己的力量方面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

  1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及来源 1.1 外汇储备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规模较小阶段(1978 年-1993 年) 。

 1978 年, 我国外汇储备只有 16 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努力增加出口, 控制进口, 我国外汇储备逐渐增加, 1983 年达到 89 亿美元。

 到 1986 年下降至 21 亿美元, 此后, 逐渐恢复并一直维持在一二百亿美元的水平。

 ——较快增长阶段(1994 年-1997 年) 。

 1994 年,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实施了 汇率并轨、 取消外汇留成、 银行结售汇制、 成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举措, 国家外汇储备获得了较快的增长。

 至 1997 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由 1993 年的 211. 99 亿美元增长到 1398. 90亿美元, 增加了 5. 6 倍, 国家外汇储备进入了 较为宽松的时期。

 ——缓慢增长阶段(1998 年-2000 年) 。

 1997 年下半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从 1998 年起, 我国外汇储备增量明显减缓。

 1998 年-2000 年, 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仅为 50. 97 亿美元、 97. 15亿美元、 108. 99 亿美元。

 尽管如此, 至 2000 年末, 外汇储备还是增加到 1655. 74 亿美元, 居世

 界各国前列。

 ——大幅度增长阶段(2001 年至今) 。

 从 2001 年起, 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大幅度增长阶段, 且增长速度惊人。

 2008 年末, 中国的外汇储备剩余为 1. 95 万亿美元, 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1.2 外汇储备来源 外汇储备主要有三大来源: 第一是中国的贸易净盈余, 中国已经持续了 十余年保持了外贸顺差,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收入; 第二是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长期实施针对 FDI 流入的优惠政策, 导致FDI 大量流入, FDI 流入后转换成人民币过程中也会形成外汇储备; 第三就是所谓的“热钱”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内利率的提高, 大量的外国“热钱” 流入中国。

 因此要合理的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 就要从外汇储备的来源入手。

 2 外汇储备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外汇资产趋于单一化 中国外汇储备单一化主要表现为集中于美元资产, 其中又以美国国债与以美元计价的机构债占绝大比重, 金融危机的爆发, 美国的整体经济下滑、 美元贬值、 金融资产价格大跌, 必然导致以美元资产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损失惨重。

 2.2 缺乏科学、 系统的管理及投资理念 自 1994 年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以来, 外汇储备的管理依然停留在最初的思维和操作层面, 只是机械化地将增加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和长期机构债, 管理思维僵化, 甚至在 2008 年8 月份,逆市大规模增持美国国债。

 另外中国的外汇投资主要以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为对象, 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外汇投资主体一味追求收益, 缺乏系统、 科学的投资理念, 同时外汇储备管理思路不清晰, 投资带有浓厚的急功近利和市场投机性; 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明确科学的外汇管理理念, 导致投资对象单一化,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损失的风险自然极高。

 2.3 缺乏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次贷危机充分说明, 不能盲目信任国外的评级机构, 应有中国自 己的独立风险评级机构, 以及系统的相应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为中国的外汇投资主体服务, 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

 2.4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单一 长期以来,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系是由央行独立进行找略决策, 独立操作, 在决策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健全的协商机制, 中央财政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属于单一的储备管理体系。

 这样一种体系虽然有一定的优越性, 是中央的决策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但是, 这种体系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牵连, 使得政策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2.5 外汇管理的机会成本较高 我国从海外筹措的资金往往会因为强加的风险溢价支付高利息, 而把外汇储备大多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 。

 例如, 美国的国债总体收益率大约是 3%多, 这种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现象, 意味着保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很高。

 货币流动性持续放大的威胁, 成为中国在未来长期内不断面临需求过度膨胀, 并诱发通货膨胀的重大因素。

 3 外汇管理策略 总理曾表示, “外汇储备必须用在国内, 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上, 因此我们希望用外汇储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

 ” 这句话表明, 外储内用, 应理解

 为本质上还是用于对外支付, 而并非用于国内投资及消费。

 “外储内用” 是有局限性的。

 如果没有用来进口或对外投资, 只是在国内使用, 外汇储备就不会下降, 通过和人民币资金的循环,又回到了 央行手里, 只不过有外汇储备的中介作用, 促使人民币投放资金的增加。

 3.1 从国内来说 3.1 统一协调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我国目 前有外汇管理局、 中投公司、 社保基金、 国家开发银中资企业等众多主权投资季候政出多门, 分别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导致外汇储备管理缺乏统一口径, 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

 各个部门目标不同且互相政策协调部顺畅, 使各主权机构间无法相互合作并实施投资绩效的考核, 实现透明的投资环境, 造成投资效率低下。

 因此, 应统筹规划各主权投资机构以形成系统的海外投资战略, 将职能不一、 实力不均的主权投资机构, 组建成不同层次和定位、 相互配合的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团队, 以避免本国机构内部无谓竞争, 实现资源、 优势互补, 从而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通过金融创新, 建立对外农业移民战略和农业投资战略安排 3. 1. 1 接向地多人少的国家租用或者收购土地进行农业生产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与广阔的非洲大地进行了 有机结合, 产生了 国内农村无法达到的经济效益。

 国家财政可以通过提供法律援助、 外交及业务技能知识培训、 外语培训和财政免费提供出国务农的“商业保险” 等政策, 为出国务农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3. 1. 2 占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际上市公司股权 粮食已经成为国际战略竞争中的战略武器。

 庞大人口基数下 5%的进口需求, 会被国际资本放大成粮食版的“中国概念” , 使我们的进口成本成倍上升。

 收购或者参股具有丰富土地资源的海外上市公司, 中国就有可能在粮食战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对冲国际粮食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

 如果从国际视野上处理好粮食供应与价格平衡问题, 外汇的战备作用就会发挥极致。

 3. 1. 3 通过金融创新, 在农村建立各类保障制度 外汇储备高, 与农村劳动者转移出来的民工功不可没。

 如果有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财政转移支付, 比如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医疗教育机制, 解除农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享受教育方面的全民待遇, 则农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会大大提高, 一举扭转改革三十年来农村消费的增长率始终低于城市的局面。

 3. 1. 4 通过货币政策创新, 稳定中国资产价格 2008 年下半年的热钱撤离和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相互影响, 直接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 为了 维持金融稳定, 我国必须加强货币创新, 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热钱撤出严重破坏我们的金融稳定。

 3. 1. 5 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与规模呈正相关。

 因此, 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整体效率, 应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

 无论从中国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效率, 还是中国应对美国经济的下滑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 中国都有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依赖出口、 投资拉动转向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并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外汇储备累积速度, 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增长。

 3.2 从国外来说 3. 2. 1 外汇储备购买国外技术

 2008 年, 中国的进口额为 11330. 8 亿美元, 远低于 14285. 5 亿美元的出口额。

 在上面的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从 2008 年七月份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就在下降, 外贸经济形势相当的严峻。

 进口量远小于出口量, 进出口贸易逐渐出现“失衡” 倾向, 金融危机中, 中国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 要想维持中国经济增长保 8%的速度, 就只能靠内需拉动, 而有效的维持出口量的根本性措施就只能依靠产业的优化升级了, 产业优化升级又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内容决定的,一是: 自主创新的发展; 二是: 技术引进。

 金融危机爆发以前, 中国进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 , 限制对华出口高技术及其产品; 金融危机爆发后,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持续加深, 并使实体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掌握着“中国亟需设备和技术” 的某些国家和组织,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 趋于放松, “对华出口管制政策” 趋于放松为中国使用庞大外汇储备扩大进口提供了重要前提。

 外汇对外直接投资 外资源源流入, 外汇储备增加这种局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外资的源源流入给本币的带来升值的压力。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 货币当局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抛售本币购进外币, 其结果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货币政策的失效。

 国内学者提出了采取市场的或非市场的办法减少外资的流入, 御国际“热钱“于国门之外的选择。

 还可以选择另一种主动的做法, 那就是对外直接投资。

 进行国际实物投资, 也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方面, 这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

 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其实不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金融危机爆发后, 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大量缩水, 对外汇储备投资来说, 有巨大的风险性, 因此, 面对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 进行国际实物投资时一项最好的选择。

 3. 2. 2 加强国际石油外交 中国当前面临的情况是, 一方面外汇储备面临贬值风险, 另一方面是石油等战略物资无处可储。

 目前, 我国从国外引进石油有两种渠道: 一是通过贸易, 从国外购买现货或期货, 二是通过购买国外油田或公司的股份, 根据股份多少分得份额油。

 前一种方式容易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 最安全、 最有利的还是份额油。

 目前, 我国的份额油比例还很低, 不到进口总量的 20%。

 有了资源, 要确保能够安全地运到中国来, 油路通畅非常重要。

 中国外来石油 90%靠海上运输, 海路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但马六甲海在当今国际舞台上, 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 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 军事、 政治斗争的武器, 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

 “贷款换石油” 是一种准期货和准现货交易, 事实上, “贷款换石油” 也被视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明智选择。

 通过贷款换石油, 我国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油气等资源类资产, 对于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推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抵御金融风险将发挥积极作用。

 3. 2. 3 增加黄金储备, 保障金融安全 黄金储备量作为国际储备的一个部分只是是衡量国家财富的一个方面, 黄金储备量高则抵御国际投资基金冲击的能力加强, 有助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有助于维持一国的经济稳定。

 2009 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 1054 吨, 中国黄金储备世界排名第五。

 现在逐渐增加黄金储备是在为日后可能到来的凶猛的通胀周期做准备的必要前提。

 观察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救市措施,无非是通过开闸放水来拯救金融市场流动性。

 金融动荡虽然因此得以缓解, 但如此大规模释放流动性, 本质是在用一个新的泡沫来拯救前一个泡沫的破灭, 未来数年内很可能迎来更大一轮

 的通胀。

 而黄金是绝好的避险、 抗通资产, 这可以大大减少央行外汇储备的损失。

 央行暗中肯增持黄金, 是一件很正确的事情, 增持黄金应成为中国央行配置外汇资产的一项长期目 标。

 参考文献: [1] 刘军红. 外汇储备体现中国的国际政治威信. [N] . 中国日报网, 2009, (06)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经历的四个阶段. [N] . 新华网, 2006, (04)

 [3] 朱孟楠, 陈曦. 次贷危机下的 中 国 外汇储备: 风险、 原 因及管理策略[J] . 福建金融, 2009, (01)

 [4] 沈中元, 马珍. 对加强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管理的研究[J].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1)

 [5] 王建华, 韩洁, 陈君. 中国聚焦: 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使用将发生重要变化. [N] . 新华网, 2006, (04)

 [6] 李国旺. 如何将外汇储备转化为战略资源. [N] . 上海证券报. 2009, (05)

 毛中根, 段军山. 基于外汇储备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J] . 亚太经济, 2004, (02)

 [7] 周盛平. 多元化、 合作、 共赢: 中国能源外交三个关键词. [N] . 中国经济网. 2005, (12)

 [8] 张娥. 贷款换石油新传. [N] . 中国经济导报, 2009, (06)

 [9] 中国增持 454 吨黄金储备惹争议. [N] . 全球金属网, 2009, (05)

金融学论文

 

 饱受争议的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从 2006 年 2 月超过日本后, 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连续 6 年牢牢把握住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的显要席位。

 2006 年 10 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2009 年 4 月突破两万亿美元, 2011 年 3 月突破三万亿美元,约为 30447 亿美元, 同比增长24.4%, 是排在第二的日本的三倍多。

 这么多的外汇储备, 对我们的国家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首先外汇储备是充足进口量的重要保障, 保守估计, 最低应是三个月的进口量(当然有些专家认为应该是五六个月)

 , 假如按我国每个月 2000 亿左右的进口量来计算的话, 大约是在 6000~7000 亿之间徘徊(也可能是 10000~15000)

 。

 其次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增加国际上对本币的信心, 外汇是进行对外投资唯一可行的也是必行方案。

 最后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基础。

 我国持有如此之多的外汇储备无疑有宜于充分发挥其职能, 而且,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人民币可以成为和美元, 欧元并驾齐驱的三大国际重要储备货币。

 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一点是, 在现在这个复杂的国际金融与贸易环境中, 过高的外汇所代表的并非全是乐观向上的市场状态。

 最近随着美国 EQ3 的推出, 日本紧跟着也启动了印钞计划, 而拥有着这两个国家大量外汇储备的我国, 显然不能无动于衷,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谴责两国的行为危害了全世界的经济环境。

 本次金融危机现在还是 2008 的延续版本, 当初世界各国都参与了巨量的经济刺激计划, 并都取得的短暂的成绩, 光环褪去后, 我们面临的却的更悲催的局面, 是重复还是另辟蹊径, 很显然我们很难做到心平气和, 各国都存在着一定的通胀问题, 而以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 发达国家成功的转嫁了大部分的负担, 想依靠发行货币刺激提升本国实力的各国最终被算计, 如何解决这个经济毒瘤呢? 我们就要看看谁才是最有钱的人并不是我们中国, 我们虽然拥有巨量的三万亿外汇储备, 但是论我们的身份其实不过是一个大的钱庄, 而拥有货币发行权的美国才是钱庄的源头, 无形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真相, 我们有点象美国的管家,帮他存钱, 他有需要可以来提取, 而钱庄却不敢擅动他的存款, 而更糟的是我们还要付利息给他, 最终我们面对的将是倒闭, 经济学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钱如流水, 如果不能很好的流动起来, 那么这些钱将变成死水,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则实实在在的被美国所绑架。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解决呢? 首先, 我认为至少要用一部分外汇去储备黄金。

 今天进入了各国货币轮番贬值的时代,美元贬完了, 欧元贬, 欧元贬完了, 日元贬, 日元贬完了, 美元贬。

 不得不贬, 为什么? 贬值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都是在滥用国家信誉, 滥用货币信誉, 都是在印钞票。

 假设美国印钞票, 欧洲想不印钞票都不行。

 如果欧洲不印钞票, 美国滥印钞票, 意味着欧元会越来越坚挺, 这就意味着欧洲出口就不振。

 为了促进欧洲出口, 也得跟着滥发货币。

 在这个滥发货

 币的时代, 最后结局一定是黄金重归货币的基础性地位, 就是王者归来。

 试想如果中国的黄金储备也增加到八千多吨, 甚至, 干脆拿外汇去买黄金, 增加到一万吨, 我们成为世界黄金储备的老大国的时候, 我们再以黄金储备为后盾, 发行新的人民币。

 这时候人民币就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国际货币。

 再者凭借手上的美元储备, 我们可以考虑购买美国资产, 而不是日本股票, 也不是欧元为基础的资产, 不是意大利股市或意大利的国家债务。

 同样的, 中国的欧元储备, 将用于购买欧元区资产, 而不是日本股票或者美国或加拿大的资产。

 如果可能的话, 可以考虑收购美国的波音, 苹果和一篮子的科技公司, 每条收费公路和桥梁。

 但是, 实际上由于任何规模大到值得中国考虑的收购都会招致市场的反对, 所以中国实际上几乎什么也买不了。

 最后, 我认为其实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可以说并不是用来“买”什么, 或者说如何用出去的问题, 而是应当运用好其作为资本储备的战略性功能。

 实际上, 上面也说了时下也确实买不了什么。

 买能源, 越买越涨价; 买技术, 人家不卖; 买品牌, 多数情况下只能买到个空壳; 买奢侈品、 买体育俱乐部, 不值得。

 既然这样, 不如不买, 而另辟蹊径。

 比如, 可以考虑用这些外汇储备设立某种“共同货币基金”, 如“金砖国家共同货币基金”、 “上海合作组织共同货币基金”、 “中非合作共同货币基金”。

 主要由中方出资建立的这些基金, 可以为各成员国抵御国际金融动荡导致的风险提供必要支持, 也便利中国与各成员国加强资源、 能源等经济合作。

 总的来说 外汇储备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汇率的保障能力而且还决定着一国的信用评级。所以就我的个人观点来看 中国的三万亿外汇储备对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