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12.9国际反腐日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3篇

12.9国际反腐日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3篇

时间:2023-08-08 12:56:02 来源:网友投稿

12.9国际反腐日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3篇

12.9国际反腐日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篇1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朱子治家格言》道出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对此,在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的行动中我们有着深刻的感受。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石月欣,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管理处副主任护师,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除夕夜她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59岁生日。出征前,她没有向家人做过多的解释。“除了4岁外孙女,家里都是党员,用不着解释。”这是石月欣给主任的答复,也是响应党的号召,不负人民重托的果敢与决绝。这是一种家庭认同的力量,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取向,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炽热情怀。当千万份认同感集结到一起,就是我们战胜病魔的强大利器。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和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纵观历史长河,从“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到“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从司马光教子有方到吉鸿昌不忘父训,可以看出良好的家风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今面对疫情,为了国家的安宁与强大,无数先锋、勇士主动投身到最辛苦、最危险的防控疫情第一线,他们对国家的付出和贡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正是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责任心、使命感,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柱。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随着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山东省兰陵县磨山中学一名八年级的学生陈向奇把自己过年时候攒下来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凑在一起,交给了磨山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帮助大家,这是我的心意,希望医护人员早日战胜病毒,希望我的家乡早日热闹起来,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好起来。”“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孩子的爱心和奉献,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这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润物细无声”般良好的家风传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疫情让我们空前团结,也让良好的家风吹遍祖国大地。我们在中华文化滋养下茁壮成长,在民族凝聚力中砥砺前行,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厚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她定让山河无恙,定还岁月静好,定能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12.9国际反腐日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篇2

且看今朝“组工人”

近日,“打工人”一词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幽默的自称“打工人”,用“打工人”系列的段子、表情包互相调侃。“打工人”一词的流行不仅仅是为了传递字面意思,更多是引起了劳动者的共鸣。那么,作为组工干部,在处处都是机遇的新时代下,应起而行之,在茫茫“打工人”中为“组工人”着色注脚,接下“时代榜”,做今朝“风流人物”。

胸怀“长工”之志,任重而道远。组织工作是一份细水长流的工作,每一个组工干部都应牢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中必须秉持锲而不舍的恒心,干出“镂金石”“铁杵针”的成就。许多组工干部没有认清组织工作的长远性,谋“升迁”之利,惑“镀金”之名,陷于名缰利锁,就只能打得一份“短工”,吃不了组工这碗“长久饭”。做一个合格的“组工人”,眼光要长远,思想要长新,行动要长久,切不能因一时的繁琐而懈怠抑郁,不能因一时的压力而退缩停滞,更不禁锢知识眼界,不囿于“文山会海”中,不困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期组工干部要“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那么长久的学习是必然的。“组工人”应实时更新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用理论武装头脑,用政治能力指导组工的工作方向,守好“底线”,标好“红线”,划好“高压线”,把“组工活”干的长久,把“组工路”走得长远。

身肩“重工”之责,千钧以致远。“5+2”“白+黑”是组工人的工作常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是组工工作的基本模式。而这背后是因为组工工作与党紧密相连,与人民息息相关,但凡出了丝毫差错,都会产生不可预估的损失与连锁反应。因此,“组工人”必须勇挑重担,体悟“重工之责”,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成工作,不负群众所托。越是重要的工作越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人心生惫懒与畏惧,甚至容易漠视工作的重要性,逃避责任,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意识的体现,更是丧失了组工干部初心的表现。作为一名“组工人”,必须做好“工之重、责之深”的心理准备。在重任重责之下,更要时刻待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意志,纵使千磨万击,依旧永葆初心,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扛起组工大旗,不白费每一个“打工”的夜晚,不后悔每一个“组工人”的付出,把“重工”化作时代“重音”,回荡于百姓心间。

手握“细工”之要,精益只求精。“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组工工作的要求便是如此。“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每一个组工人都有过表格被打回重填、材料被要求重写、档案被建议重做的经历,要求细致的组工工作会磨练着组工干部的能力,令其学会主动预测方案流程,铭记活动环节,精确数据分析……这些点滴的成长让你看见,在扶贫一线,有深入群众,耐心询问民情民意的组工人;在项目工地,有亲自调研,只为拿着一手数据的组工人;在夜深人静,有联动各方,详细核查指标的组工人……在群众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组工人都仔仔细细地推敲着每一步,都兢兢业业地“死磕”每一点,只为了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任,让自己满意。“组工出品,皆是精品。”组工干部手上从不出“粗工”,要想工作做得件件皆精,“组工人”必须把握细致的要领——用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发扬“安专迷”精神,方能落实好严谨细致的组工工作。

数风流人物当为谁,还看今朝“组工人”!他们,用更远的志向目标,用更重的责任担当,用更高的工作标准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光辉形象,凝聚了新时代的“组工力量”!

12.9国际反腐日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篇3

8.16日的《央视新闻》用长达10分钟的时间,报道了91岁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周永开的光辉事迹。他于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川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2年离休,然而他放弃了舒服的城市生活,一头扎进了万源的花萼山中,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带头植树造林,当起了一名公益“守山人”。他的一生都在坚守信仰、笃定前行,纯粹做人、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就是一位真正的奋斗无止境的共产党员。

学习周永开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之心,积极传承光荣的红色文化。1995年开始,他发起组织了至少15次“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积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之际,周永开曾与另一名老党员用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共产党宣言》。他还组织拍摄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热血》系列丛书,成为全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在任期间,他经常到机关、学校义务上党课,广泛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党是我一生的追随。”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周永开年过花甲初心不改,筑起捍卫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城”。在离休后,周永开老人没有选择舒服的城市退休生活,而是来到了牵挂的一片土地——万源花萼山。他走遍花了萼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每家每户宣传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去。周永开一直对周边的群众说“以前穷,当地的老百姓就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把绿色还给大山!”他身体力行去关爱环境,保护动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群众都积极主动加入护林行列,而保护山林的自觉行动也逐渐成了村民们的日常习惯。

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共产党员要学习周永开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共产党员永葆奋斗的最大初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共产党员始终扛在肩头的最大责任。我们中国有数不清的像周永开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不是特例,但他是千万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更是__00多万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紧紧追随榜样,发扬壮大榜样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使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早日使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变为现实,使命得以实现。

推荐访问: 反腐 党员干部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