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11篇

2023年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11篇

时间:2023-07-01 0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第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米,高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500千克。这堆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11篇,供大家参考。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11篇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1篇

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 米,高 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50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宽厘米,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的面积是多少?

4、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公顷,它的底是4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5、一块白布是边长2米的正方形,剪成直角边是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三角巾,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6、用分米长的铅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多多少?

7、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几天?(用比例解)

8、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9、织布厂加工完成一批布,甲乙合作16天完成,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每天织600米,这批布共多少千米。

10、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下午6时出发每小时行40000米,乙第二天上午4时出发,经过10小时后两车相距1080千米。乙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

11、机床厂制造某种机床,每台用钢材吨,实际每台节约吨。结果比原计划多制造10台。原计划造机床多少台?

12、小王按批发价买进一批牙刷,每枝元,零售价每枝元,当还剩下200枝没卖时,小王计算扣除所有成本已获利200元。商店买来牙刷多少枝?

13、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变成盐水,已知某种盐水中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10。

500克盐要加水多少千克?

14、修一条公路,前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一共要多少天?

15、一台洗衣机原价1450元,现降价20%出售,但售价仍比成本高1/9。这台洗衣机成本多少元?

16、要修建一条新路,实际投资了万元,比原计划节约了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17、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甲队要10小时,乙队要15小时。现在甲队先独做2小时,余下的乙队在参加工作,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任务?

18、小林早晨7:30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刚到学校门口发现数学书没有带,立即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0米。到家正好是7:54。小林家离学校多少米?

19、一个长方体仓库从里面量约长9米。宽6米,高5米。如果放入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木箱,至多可以放进多少只?

20、某厂会计发现现金多了元,经查帐发现原来是有一笔支出款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问这笔款是多少元?

21、某造纸厂开展增户节约运动,每天节约用煤吨,如果3千克煤可供发电度,每天节约的煤可供发电多少度?

22、某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数少了,原来这个数是多少?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2篇

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长、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某校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

4、 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5、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6、两桶油共重27千克,大桶的油用去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桶里原来装有多少千克油?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144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4:3:2,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8、小红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40张,小红给多少张小明,两人的邮票张数比为1:4?

9、两个城市相距22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这两城市相对开出,小时后相遇,8、知货车与客车速度比是4︰5,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0、用一根长厘米的铁条焊接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24÷2÷(2+1)=4(cm)

(4×2)×(4×1)=32(cm²)

96÷4÷(3+2+1)=4(cm)

(4×3)×(4×2)×(4×1)=384(cm³)

42÷(4+3)×4=24(人)

解:设原来两筐水果共有x千克

32:[(x-32)×(1-20%)]=4:3

x=62

600÷(3+2+1)=100(克)

面粉:100×3=300(克)

红豆:100×2=200(克)

糖:100×1=100(克)

( x-2) : (27-x)=3:2

x=17

144÷4÷(4+3+2)=4(cm)

(4×4)×(4×3)×(4×2)=1536(cm³)

解:设小红给小明x张,两人的邮票张数比为1:4

(60-x) :(40+x)= 1:4

x=40

225÷(千米/时)

90÷(4+5)=10(千米/时)

客车:10×4=40(千米/时)

货车:10×5=50(千米/时)

C=2π

÷÷2=45(cm)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3篇

1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

● 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从条件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

● 例题如下:

某五金厂一车间要生产11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产150个,还需几天完成?

● 思路分析:

已知“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就可以求出已经生产的个数。

已知“要生产1100个机器零件”和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就可以求出还需几天完成。

2

典型应用题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中,有的题目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典型应用题。

(一)求平均数应用题

●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规律是:

总数量÷对应总份数=平均数

注:

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要抓住的是对应,可根据总数量来划分成不同的子数量,再一一地根据子数量找出各自的份数,最终得出对应关系。

● 例题如下:

一台碾米机,上午4小时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时碾米1096千克,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

● 思路分析:

要求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这一天总共碾了多少米?(一天包括上午、下午)。

2、这一天总共工作了多少小时?(上午的4小时,下午的3小时)。

3、这一天的总数量是多少?这一天的总份数是多少?(从而找出了对应关系,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二) 归一问题

● 归一问题的题目结构是:

题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条件,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题目的后半部分是问题,也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其中有一个量是未知的。

● 解题规律

先求出单一的量,然后再根据问题,或求单一量的几倍是多少,或求有几个单一量。

● 例题如下:

6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300亩,照这样计数,8台拖拉机7小时可耕地多少亩?

● 思路分析:

先求出单一量,即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的亩数,再求8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的亩数。

(三) 相遇问题

指两运动物体从两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运动。

●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是:

1、相遇时间=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和。

例题如下:

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

2、相隔距离(两物体运动时)=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例题如下: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20﹪,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3、甲速=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相遇时间-乙速

例题如下:

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64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相遇问题可以有不少变化。

如两个物体从两地相向而行,但不同时出发;

或者其中一个物体中途停顿了一下;

或两个运动的物体相遇后又各自继续走了一段距离等,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 另:

相遇问题可以引申为工程问题:即工效和×合做时间=工作总量

3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题有三种,下面分别谈一谈每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的规律。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是,已知两个数量,所求问题是这两个量间的百分率。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罢了,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时,要用除法计算。

● 解题的一般规律:

设a、b是两个数,当求a是b的百分之几时,列式是a÷b。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含意。

● 例题如下:

养猪专业户李阿姨去年养猪350头,今年比去年多养猪60头,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百分之几?

● 思路分析:

问题的含义是: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的头数是去年养猪头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应用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的头数去÷去年养猪的头数,然后把所得的结果转化成百分数。

(二)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反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那个已知条件入手分析,先确定单位“1”,然后确定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 这类应用题可以用方程来解,也可以用算术法来解。

用算术方法解时,要用除法计算。

●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也要反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已知条件入手分析:

先确定单位“1”,再确定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些稍难的应用题,可以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四)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问题。

●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

工作总量没有给出实际数量,把它看做“1”,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所求问题大多是合作时间。

● 例题如下:

一件工程,甲工程队修建需要8天,乙工程队修建需要12天,两队合修4天后,剩下的任务,有乙工程队单独修,还需几天?

● 思路分析:

把一件工程的工作量看作“1”,则甲的工作效率是1/8,乙的工作效率是1/12。

已知两队合修了4天,就可求出合修的工作量,进而也就能求出剩下的工作量。

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就是还需要几天完成。

4

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中,比的应用题包括:比例尺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

(一)比例尺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是研究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最主要的是要清楚比例尺的意义,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根据这个关系式,已知三者之间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的量。

● 例题如下:

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城到B城的距离是8厘米,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 思路分析:

把比例尺写成分数的形式,把实际距离设为x,代入比例尺的关系式就可解答了。所设未知数的计量单位名称要与已知的计量单位名称相同。

(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求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接触到的不平均分问题。

● 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是:

先求出各部分的份数和,在确定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按比例分配也可以用归一法来解。

● 例题如下:

一种农药溶液是用药粉加水配制而成的,药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100。2500千克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千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千克?

● 思路分析:

已知药和水的份数,就可以知道药和水的总份数之和,也就可以知道药和水各自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知道了分率,相应地也就可以求出各自相对量。

(三)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目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里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两种相向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时,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kx=y(一定)。

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时,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y=K(一定)。

● 例题如下:

六一玩具厂要生产20XX套儿童玩具。前6天生产了960套,照这样计算,完成全部任务共需要多少天?

● 思路分析:

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已知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4篇

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三、减法性质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a-b=(a+c)-(b+c) ab=(a-c)-(b-c)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a –b - c = a - (b + c)

四、乘法交换律

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b = b×a

五、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六、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 + b×c (a - b)×c= a×c - b×c

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a×b = (a×c) ×( b÷c)

七、除法的运算性质

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a÷b=(a×c)÷(b×c) a÷b=(a÷c)÷(b÷c )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a÷b÷c = a÷(b×c)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5篇

1、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4、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6篇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圆形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公式: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

角度 体积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表面积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分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距离换算

• 1公里=1千米

• 1千米=1000米

• 1米=10分米

• 1分米=10厘米

• 1厘米=10毫米

面积换算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 1亩平方米

体积换算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货币换算

• 1吨=1000千克

• 1千克 = 1000克 = 1公斤 = 2市斤

•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12月

•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数量关系

• 每份数×份数=总数

• 总数÷每份数=份数

• 总数÷份数=每份数

倍数关系

• 1倍数×倍数=几倍数

• 几倍数÷1倍数=倍数

• 几倍数÷倍数=1倍数

路程关系

• 速度×时间=路程

• 路程÷速度=时间

• 路程÷时间=速度

价格关系

• 单价×数量=总价

• 总价÷单价=数量

• 总价÷数量=单价

工效问题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运算关系

• 加数+加数=和

•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 被减数-减数=差

• 被减数-差=减数

• 差+减数=被减数

• 因数×因数=积

•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 被除数÷除数=商

• 被除数÷商=除数

• 商×除数=被除数

算术方面

加减法法则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除法法则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除法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算式概念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加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乘除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真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重要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倒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特殊应用问题

•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 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 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7篇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一包A4复印纸,每天用25张,20天正好用完.如果每天少用5张,那么可以用多少天?

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园林工人沿公路的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种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实。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要安装几盏灯?

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面小旗,它们的间隔是2米。现在要改为只插26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工程队开凿一条长千米的隧道,原来每天开凿千米,开凿了15天。余下的用10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开凿多少天?

两艘汽艇同时从东港开往相距324km的西港,当乙艇到达西港时,甲艘离西港还有,已知甲艇每小时行,求乙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圆明小学在抗洪救灾募捐活动中,五、六年级一共捐款902元,五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捐款元,六年级也有4个班,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白云水泥厂计划25天生产吨水泥,由于改进技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产吨。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实际需要多少天?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儿童服装,用布需要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约布米,原来做1200套这样的服装所用的布,现在要以做多少套?

甲乙两城相距42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40千米,当两辆相遇时,客车行了多少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520千米,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8小时,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52千米?

仓库里有290吨货物,4天已经运走了100吨。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货物还要几天才能运完?

仓库里290吨货物,要在一星期内运完。前3天已经运走了100吨。以后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才能按期完成任务?

甲乙两地相距441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比货车快2千米,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开出,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甲乙两村合挖一条长1390米的水渠,甲村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挖了2天,乙村开始从西往东挖,这样又合挖了8天才完成了任务。乙村平均每天挖了多少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去小时,由乙地返甲地时,每小时加快10千米,比去时少用了1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张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4小时可到达。如果要提前半小时到达,那么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一堆煤原计划烧25天,实际多烧6天;原计划每天烧煤吨,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吨?实际每天节约煤多少吨?

胜利电影院原有座位32排,平均每排坐38人,扩建后增加到40排,可比原来多坐624人,扩建后平均每排可坐多少人?

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有360棵,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倍.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列方程解答)

一块街头广告牌是平行四边形,底是米,高米,如果要把这块广告牌刷油,每平方米用油漆千克。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千克油漆?

一块梯形树林,上底长80米,下底长95米,高50m,如果平均每棵树占地平方米,这块地可以种树多少棵?

读一本故事书,姐姐读完全书需要24天,妹妹读完全书需要32天。已知姐姐每天读书的页数比妹妹多4页,问妹妹每天读书多少页?

师徒二人共加工208个机器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还多4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参考答案

1、896÷4÷7=32(千克)

2、960÷4÷3=80(袋)

3、12×9×3=324(块)

4、1千克=1000克

1000÷2÷20=25(克)

5、60×4÷3=80千米/小时

6、16×18÷24=12(天)

7、100×6÷8=75(条)

8、25×20÷(25-5)=25(天)

9、24×(375÷5)=1800(千克)

10、990÷(135÷15)=110(平方米)

11、(36-1)x6=210(米)

12、[(20XX/50)+1]x2=82

13、(5-1)×8=32(分钟)

14、48÷4+1=13(名)

15、五个点各摆1盆,五条边的中间各摆2盆,5×1+5×2=15盆

16、15×4-4=56(人)15×15=225(人)

17、敲5下,每敲两下是一个间隔,敲5下有4个间隔每个间隔的时间=8÷4=2秒12时敲12下,有12-1=11个间隔,2×11=22秒

18、16根高压电线杆之间有间隔16-1=15(个)王村到李村大约有200×15=3000(米)

19、150÷15-1=10-1=9(盏)

20、(51-1)×2=100(米)

100÷(26-1)=4(米)

21、(×15)÷(千米)

22、

()∶∶x

×

乙艇每小时行54千米.

23、()÷4=135

24、÷

25、总布料

现在一套用2米,可以做2640÷2=1320套

26、425÷(45+40)

=425÷85

=5(小时)

5小时相遇

客车:5×45=225千米

27、货车速度=520/8=65千米/小时

客车速度=520/10=52千米/小时

两车相距52千米,有两种情况:

(1)两车未相遇

这时时间=(520-52)/(65+52)=4小时

(2)两车相遇后

这时时间=(520+52)/(65+52)=4又8/9小时或小时

28、每天运100÷4=25吨

所以剩下的290-100=190

190÷25=7余15吨

需要8天

29、(290-100)÷(7-3)吨

30、441÷(50-2+50)

=441÷98

(小时)

31、(1390-75×2)÷8=155米

32、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10

33、全长56×4=224千米提前半小时也就是用小时,那么速度变成224÷千米/小时

34、25×÷(25+6)=10(吨)

35、(38×32+624)÷40=46(人)

36、

解:设柳树为x棵,则杨树为(x+360)棵,

列方程:

+360

x=240

杨树为(x+360)=240+360=600

37、×××8×××千克

38、(80+95)×50÷2=4375平方米

4375÷(棵)

39、设妹妹每天读x页,姐姐每天读(x+4)页,

32x=24×(x+4)

32x=24x+96

32x-24x=96

8x=96

x=12

12+4=16(页)

答:妹妹每天读12页,姐姐每天读16页.

40、因为将总数减去4个,这时师傅是徒弟的2倍,

徒工弟加工的数量为:(208-4)÷(2+1)=68(个)

师傅加工的数量是:68×2+4=140(个)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8篇

解题思路:

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 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 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

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8-5)÷(元)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
×(元)

每支铅笔的价钱:
()÷(5+8)÷(元)

答:每支铅笔元。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9篇

解题思路:

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解:

乙每天修的米数:

(400-10×4)÷(4+5)=(400-40)÷9=360÷9=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40×2+10=80+10=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10篇

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

简单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

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7、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8、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9、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10、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11、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

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 (千米)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693 0 ÷( 477 4 ÷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80 0 × 6 ÷4=1200 (米)

4、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甲班为 9 4 -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 18 ×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4、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 第11篇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推荐访问: 应用题 数学 小升初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11篇 小升初升初数学应用题(实用11篇) 小升初的数学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