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集锦16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集锦16篇

时间:2023-06-26 17:30:06 来源:网友投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第1篇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集锦16篇,供大家参考。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集锦16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篇

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而我这一节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尽管我努力想上好这一节课,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小军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在处理找座位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着重处理怎么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体会一一对应的。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得过多,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索,而是把学生牢牢地扎在手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2篇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平台,彰显个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3篇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1、有效设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第一,认识数对。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班级中小军的位置引出不同的说法,由此质疑:如何方便交流和沟通?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冲突,进而学习数对知识。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了两个数学化的过程:一是表现形式从人物图----点子图----方格图;
二是描述方式从随意----列行(有序)----数对。

第二,用数对确定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又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借助班级的行与列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中,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无论是通过将“小军坐在从左数第4列从前数第3行”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还是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都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4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习中,练习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
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
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5篇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
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
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
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
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6篇

学校近期举行“过关课”观摩,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在备课中,关于“行”与“列”的定义出现了困惑,请教数学组的其他老师,大家意见不一。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

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

H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

T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

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感触良多。出现的争议源 于老师们对教材的不同解读。我只有请教《教师用书》,认真拜读小学阶段“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发现一年级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通过两次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五年级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为六年级教学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

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

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H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以上争议,按照H老师的意图,我事先做好。把我左边的、前排的第一位同学的名字放在数对(1 , 1)的位置,全班44位同学按座位正好分成8列,再按照前后的顺序依次把姓名放入表格中(坐标)。先让孩子们观察屏幕,找到自己的位置,说出数对;
然后我通过报数对随机点名,还故意报出数对(9 , 2)、(4 , 7),孩子们很快发现这两个是空号,因为我们班没有9列,也没有7行;
最后我分别点名数对(3 , 1)(3 , 2)(3 ,3)(3 , 4)(3 , 5)起立,(1 , 3)(2 , 3)(3 ,3)(4 , 3)(5 ,3)起立,让同学们分别思考:看到这些数对,再观察起立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第一次起立的同学在同一列;
第二次的在同一行。不仅避免了争议,还使得每位同学共同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获得知识。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7篇

《确定位置》这节课要求学生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列的规则,再有意识让学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即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然后根据这一描述的方式引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用行、列描述其它的位置,并尝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了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转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数相同;
同一行中,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等等。接着让学生充当小小的设计师,设计一下增添的地砖所贴的位置,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美感,还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一节数学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没有终止,教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问题很多,如: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确定列的时候为什么规定从左往右数起,确定行的时候为什么规定从前往后数起?生活中很多物体的位置不是竖成列,横成行,那怎么确定呢?临下课的时候,又让学生观察“神州六号”返回地球的画面,让学生生成新问题:地球这么大,地球上的位置是怎么确定的呢?这样做既为下节数学课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丢下引子,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8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习中,练习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
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
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9篇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平台,彰显个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0篇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境图,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这节课,我做了一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演示出了情境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也很高,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对于数对的读法有些疑问,是不是读××列、××行?还是就读数字加逗号?不过为了不引起异议还是让学生读××列、××行了。

此外,我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按要求围成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各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平移前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既巩固数对知识,又复习了平移的相关内容。这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中学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中学的函数、坐标等方面的内容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在这里让学生产生歧义。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1篇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2篇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平台,彰显个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3篇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4篇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5篇

本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地轻松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
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
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
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
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学生对于刘珈吟同学位置的描述产生了多种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种简单表示第2列第3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从描述班级内刘伽吟同学的位置开始,从而引起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报数对找位置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和周主任等各位领导的点评,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备课时总想面面俱到,查阅大量资料,但由于缺少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不知如何取舍,导致今天的课堂上在教室里找位置时本意是模拟教材情境图才以教师为观察者的,但没有和孩子们强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就是观察者。

2、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时,我直接由实物图过渡到方格图,虽然利用多媒体有个过程的引导,但不如先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我想有这样的演示再填表时效果会更好。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记住一些知识,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16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
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
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
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
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推荐访问: 集锦 反思 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集锦16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集锦16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