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11篇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11篇

时间:2022-10-24 13: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11篇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1

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2022版地理新课标。新版课标课程内容与2011版内容大体相同,在结构上进行了微调,新课标适应新形式下对于学生的新要求,强调地理实践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增设跨学科主题建议与范例,进一步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课程标淮围绕地理学科素养,坚持育人为本,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融入信息技术,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学科实践。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地理课程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家园。课程内容结构中的“认识全球”部分,将地球整体作为学习对象,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认识区域”部分,将地球表层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作为学习对象,认识世界大洲、地区、国家等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中国的整体面貌、不同分区及家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球工具”侧重地球仪、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地理实践”则以多种方式贯穿全部课程内容。

新课标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强调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保护地球环境;

2、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单独列出,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

3、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地理教学;

4、地理教学活动建议更具体,指导性更强;

5、强调地理教学与命题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1、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德育为先,以学科素养的培养为纲,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2、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地理课程的整体性和学生发展的连续性,体现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

3、继承、开展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创设教学情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以及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多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

例如,在学习“中国自然地理概貌”时,教师可以利用图像、视频等展示不同区域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并提出问题:不同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同吗?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地层层追问和思索:不同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与地理环境有关联吗?用什么证据说明地理环境是不同的?用什么方法能描述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距?

4、教学活动要强化基于真实体验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等,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环境中经历体验式学习。

同时,地理教师可以与其他课程教师共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2

经过一段时间对新旧版地理课程标准的阅读、研究对比,本人以“地球仪和地图”这一内容板块为切入点浅谈新版的课程内容结构的合理性。

2011旧版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就包含了地球仪和地图的知识及相关内容要求。

而2022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从空间尺度的视角进行了重新组织:“地理课程内容结构图”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时,能够从空间尺度的视角,明白不仅要教会学生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参与地理实践、运用地理工具,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参与融入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之中。而这里的地理工具主要是指地球仪和地图。

地球仪可以直观地表现地表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还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主要包含经度、纬度、经纬网的知识;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主要有方向、比例尺、图例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地球仪和地图都具有实体,我们能真正触摸得到,故称作地理的工具,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新版课程标准特意把“地球仪和地图”部分剥离出来,不再是原版的普通内容,而是作为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活动一起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这样的编排,我觉得有如下方面作用:

一、提升了地球仪和地图作为工具的重要性。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工具,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学生的日常出行经常需要用到地图(包括电子地图),例如,到一个陌生地方要学会用地图做导航工具到达目的地;为了提升地理实践力这一重要核心素养,需要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同样离不开地图。

二、使整个课程内容结构更完善。如图,首先把研究对象分为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每个部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地球仪和地图作为地理工具,无论在大尺度还是小尺度空间研究中都离不开,贯穿于全部地理教学和学习过程始终,而不是旧版课标里作为“地球与地图”的一部分和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并列排布。按照此图的框架展开教学,我们也能实现课程教学的灵活化和动态化。

所以,我认为这样修改后的课程内容结构是更趋于科学、合理的。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3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最近本人仔细研读了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新课标,备受触动,下面就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新课标中明确了课程标准,好多内容更加实用、调整了地理课程框架结构和地理课程内容。还提出了着力培养学生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强化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还在育人导向、课程结构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本学科指导性以及学段衔接方面进行了强化。

地理学科划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新课标不同于旧课标,主要要求教材教学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突出地理活动和实践特色。地理学科新课标对学科和教师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化,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现实生活中,终身受益。尽管小学阶段设置的地理学科知识比较分散,一些内容交叉在其他学科中。如科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包含部分地理内容,但是侧重点与地理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地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体现出地理对科学认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就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性的内容,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价值。不管是精准扶贫还是环境治理,都需要对我国的地理知识把握得非常到位。不管是探索太空还是出门旅游,都需要了解目的地的基本状况。

同时令人感到很欣慰的是,这次新课标中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跟以前的旧课标所要求的也有很大不同,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把教材的基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全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教育职能先转变再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这些理念我们应该加以重视,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我们生存的环境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而是相互作用复杂的综合体。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经过研读发现,这次的2022年版新课标中规定了应不少于总课时10%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的实践性充分体现在了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例如,每四年一届的冬奥会,今年在我国举行,每天的天气状况都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比如滑雪这个项目,一旦气温降到不适宜滑雪的温度,好多项目就不能照常进行了,如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还有冰上项目跟冰面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等气象条件都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地理学科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新课标更加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跟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学生们学完后小范围内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大范围内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为我们拥有一个大好河山的祖国而感到骄傲。教师可带领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些直接性的接触,更加直观地感受天然的河流、高山有多漂亮。其次,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从教授知识点到培育核心素养的转变,达到以核心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要求。

这次的新课标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本人可以使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认识自然环境。许多学生出生在城市,生活在城市,从小就没有去过乡村,更不知道各种农作物长得什么样,哪种农作物适合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开什么样的花儿,结什么样的果子,怎么种植怎么收获,等等。虽然好多家庭也会带孩子出去野炊、旅游,但是几乎都没有跟庄稼有过直接的接触,好多知识都是从课堂上学到的表象。建议学校地理这个学科增加外出实践课,老师多带领学生外出实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这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这是由义务教育学段学生和学习的特征决定的,也是由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决定的。

教育信息化结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内容会更加直观,更加多姿多彩,祖国的山川江河肯定会呈现出一幅特别美丽的画卷。例如我国地势问题,自西向东为阶梯,第一阶梯地势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五大地形我们国家都有。多媒体教学将呈现出我国的雄壮的地势,看上去更加有立体感,这样会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勇于探索、联系实际、学有所用的课堂氛围。

大自然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很神秘的,初中的学生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对新鲜未知地理现象的好奇和期待,探索大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个本能梦想。例如,学习河流这一章节时,让学生用彩色的笔在地图上画出我国的黄河、长江。让学生自己总结黄河、长江分别流经了哪几个省份,它们的流经面积和决口时给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联想到国家每次灾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凝聚力。再例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传统地缘政治观,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感受祖国西北边陲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激发学生支援边疆的热情。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我将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乡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4

为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工作室统一学习“新课标”活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为此抓住暑假的空期,好好阅读了《202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通过阅读,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总体板块变动

首先来看总的内容板块编排,如上图。红色方框部分是2022年版新增加的内容,共增加了八大板块的内容。从目录上可以看出,这八大板块更是强调了核心素养和实践活动,可以总结成一条线“教什么(核心素养内涵)——怎么教(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教了啥(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教与学(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展示教(地理学习活动参考示例、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德树人,更加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型学生。

二、关于“课程内容”

新版地理课程内容按照“宇宙-地球一地表一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注意“顺序”一词,在旧版本没有提到这个词。从空间结构看,由大到小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路脉络更加清晰。七年级上册地理关于经度、纬度的知识对于初一少年来说,确实有点难。应该放到后面学,由近及远,先中国,后世界。但事实是现在的粤教版地理教科书是先世界,后中国。新版沿用这个顺序。从右图可看出,现增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知识、探月探火工程、空间站将编入新版教材中。这本来是高中地理要学习的内容。可能刚接触有点难,但是在学习之后,对整体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为以后高中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点设计还是比较合理。

三、关于“学业质量”

这是新版课程标准的重点增加内容,属于专家研制新项目。用“研制”一词,表明新版课程标准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专家学者用了多年的时间才搞出来的,是有科学价值的,意义不可非重。编制学业质量标准,那肯定是给老师划定范围,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材施教,避免努力了也没用。为了避免教师教的内容、学生学得过多、过难,学业质量标准一出,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学业质量标准就像我国的法律一样,必须要以明文法条为依据。教师教到哪个程度,学生学到哪个程度,考试考到哪个程度,全都是“学业质量标准”说了算。摘录几句相关“条规”阐述一下:“简要描述地球与宇宙的关系,说明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单的天文观测等活动(综合思维)”。增加“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模块,并不是把高中的知识点直接照搬下来传授,而是根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施教,提取关键词(简要描述——说明——进行简单),像进行简单的天文观测等活动,你只能把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指导观测,不能把太深奥的太空知识灌输给学生。

总之,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中,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核心素养和地理实践活动,学生除了学,还要实践。虽然课标内容多,但需要在教与学的同时研读,领会更多的精华,从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学生。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5

本人认真学习了新《地理课程标准》,颇有感悟。新课标是我今后教学的指路明灯。新《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构建中学地理教育的总体框架。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一、新《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

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

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教学,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

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二、课程理念

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坚持以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提高健康生活、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等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提升核心素养;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引导、改进、激励功能;终结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学生地理课程学业成就的作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

三、对地理教材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他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四、对地理课程目标的认识

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破坏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

2、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3、区域认知,是一种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认识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这是地理教学的常规方式,也是地理教学考查方式的重要体现形式。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它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活动,进行观察、认识地理环境,体验、感悟人地关系,并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

五、新课标指导下地理教学的课程实施方向

1、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要与地理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相互照应,循序渐进;考虑学生差异,学习程度、学习需求等,体现地理课程不同阶段核心素养培育的侧重点。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景设置。生活中,处处皆地理,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考,总能找到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指导地理教学。

3、聚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内容要求”相关学习主题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加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需要拓展学习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接受能力,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人,活到老学到老,夕阳无限好”。作为教师要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提升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6

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研读了初中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收获很多,感悟颇深,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变化

2022年版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并依据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提升与具体化,四个核心素养表现分别指向地理学科的不同特性,各有其侧重点。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目标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目标,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要求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更加凸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重视地理实践和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的开展,落实课程理念要求。

二、关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感知

1

明确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有: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学段衔接。课程标准不仅仅是强化了党的教育方针更是细化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

2

新课标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与评价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具有从空间-区域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3

地理课程内容结构的设置为主题学习-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进一步突出地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地理课程标准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空间尺度的区域学习对象,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4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具体了解每位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状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从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地理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努力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能力。通过学习研读新课标,我们将不断领会新课标精神,紧跟时代的发展,探索创新。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7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准绳,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得益于工作室的平台,我们很快就拿到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电子版,在工作室主持人吴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就进行了第一轮新课标的学习,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新,除了标准是新的,内容是新的,理念是新的,对初中地理教师的要求也是新的。暑假期间,在吴xx老师的组织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再一次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研读、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新的课程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相较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的课程标准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无缝衔接,首次提出了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转变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

第三,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脉络很清晰,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到“核心素养”。地理课程主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能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进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初步具备崇尚真知,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的科学品质;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第四,在课程内容方面,地理课程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

新版课标在内容要求上,表述更加具体,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地理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也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在(一)认识全球主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中: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的表述就非常具体和贴近实际。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增加了“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和“太空探索”的内容,通过宇宙环境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了解中国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凸显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第五,以前我们总说政史地不分家,地理学科与政、史时有联系,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将地理学科与政治、历史、语文、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两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为教师教学开展提供了指引。项目式学习和单元式学习是学科融合的有效的学习形式。

通过本次新课标的学习,使我明晰了新的教学方向,想要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不断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学新提升。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8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在新课标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和满堂灌中解放出来,目前新课标的改革,无论从改革的理念上,方向上,以及其具体的要求上,都很贴近时代的脉搏,把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及价值观的导向作为地理课标目标的理念,加强地球学科、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和国家安全教育,并突出义务教育学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是真正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尊重人的发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夯实基础——空间感知

新课标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人类地球家园,从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国由远到近的认识逻辑,将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很好的结合。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章节都或多或少涉及对空间的感知。一位法国地理学者提到对于空间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则有,一是分布的原则:看空间,二是调合的原则:看个体与整体之相关——空间联系,三是互关的原则:看要素间,人地间相互关系,四是因果的原则:看因果关系,五是演变的原则:看地理过程。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

二、开拓创新

新课标中提到的“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这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手,例如在“附录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兴奋的“学习活动设计”,“探索太空,筑梦航天”作为一个对“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延伸,可以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情怀,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飞天”的种子。

三、与时俱进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将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地球的演化过程,都会涉及到地理知识,这反映出地理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将地理知识准确无误传授给学生外,还要通过课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通过学习发现2022年版课标是对2011年版课标的全面修订,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启了新征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并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9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我们广大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地理学科来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做到完美的统一,都是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由南昌市教科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给了我们广大初中地理教师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聆听课标组专家的讲座,收获颇多。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原来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更多是给学生讲区域地理事实性知识,记忆为主,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初中地理学习主要靠记忆,考前背一背就好了,理解性的东西到了高中再说。

但是经过本次培训,尤其是看到北京的中考试卷和一些优秀课例后,我突然发现现在初中地理教育很像高中地理教育的初级版,都是需要学生真正理解了地理知识和原理,掌握了信息获取和分析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这就是体现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记忆一些事实类知识,更是在一个个区域剖析中体会地理综合性和区域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教会学生从地理学的独特视角——位置和空间视角来看待一些身边或全球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现象,能够在一个个案例学习过程汇中真正掌握地理学的思维方式角度,分析方法和推理范式。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像地理学家一样考虑问题,从而就真正获得了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评价不仅是考试

教学评一体化,围绕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来进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方式需要转向多实践活动,特别是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用大概念组织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来进行。教师要以课标为根本,用好教材来设计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好情境和相关的活动及关键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几节课的单元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用好知识和原理,提升核心素养。教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评价而教;学习更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增强体会体验,学会方法去探究,获得结构化知识;评价也就是课堂活动的缩微精致版,也是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

三、课程目标的再认识

初中地理课程目标是什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写得清楚明白,但是如何解读就是一个相对长期问题。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用实践来印证,加深理解。听讲座的时候,韦志榕老师就告诉我们观察这四条课程目标都是分三个层次的,即从核心知识、学习方法和观念态度精神。

为此我将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摘录如下并做了一些理解:

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工具,面对世界、中国、家乡出现的认可、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具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能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目标1的解读:核心知识,如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可以概况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协调人地关系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如案例学习是地理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形成问题意识;二是初步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运用地图、图像、数据等工具对这些问题的成因、结果进行分析;三是在面对发现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时,会运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有法律法规意识;观念、态度、精神:结合地理课程内容,家国情怀、国际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观念、态度应该根植于学生心中。

2、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由地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然自然、人文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点,初步形成从地理综合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初步具备崇尚真知、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等科学品质。

目标2的解读:核心知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的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人与环境相互影响,使地理环境不断变化。从综合思维素养视角来看待知识,可将其分为要素的知识、时空的知识、地方的知识。学习方法:许多地理问题要进行正确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与归纳才能逐步构建起正确的核心知识与地理概念,并逐步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调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性知识,接触大量同类事物的例证进行比较,重视逻辑思维的“加工”作用等方面形成核心知识;观念/态度/精神:综合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初中生来说,打下这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他们初步具备崇尚真知、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的科学品质。

3、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征,不同区域之间会产生联系;能够运用多种地理工具获取区域信息,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初步形成从空间——区域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增进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目标3的解读:核心知识:区域及其类型,区域位置、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学习方法:运用多种地理工具获取所学习区域的信息(工具运用及其目的)——依据获取的信息来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理解区域联系(要学习的核心知识)——形成从“空间—区域”的视角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应培养的地理思维方式与能力);观念/态度/精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具体体现在对家乡的认知与依赖,对国家的认同、忠诚与热爱,增进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4、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绿地率环境及人类生存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行动力;能够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

目标4的解读:核心知识:地理实践力是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和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的,直接相关的核心知识多属于实践性或方法性知识,包括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知识、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的知识和地理实践活动实施的知识。学习方法:若是指地理实践的方法,则等同于上述学科知识;若指达成该项目标的方法,主要是指做中学,在设计、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尝试解决地理实践问题中去学习。观念/态度/精神:信息意识、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

经过这几天的新课标培训,我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更深了。这样的培训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对初中地理教育更有信心,充满期待。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10

21世纪以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已出三版,分别是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下文简称“2011年版课标”)及今年四月刚发布的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下文简称“2022年版课标”)。可以看到基本是十年进行一次课程标准的改革,这也意味着义务教育课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与时俱进。

通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后会发现,2022年版课标出现最显眼的词便是核心素养,这在2011年版课标是没有的,而最早接触到核心素养便是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这也说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得与普通高中是衔接的。2022年版课标在其课程性质也提到了该课程与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有关相衔接,与初中其他课程部分内容相关联,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也充分说明了新课标增强了学段的衔接性。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说到整个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同时介绍到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

对比以往的三维目标,新提出核心素养涉及有四个方面,但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的,实际上他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新课标也用一个图解释了其关系,见图1。从这四大素养内涵来看,课程目标的表述现在不那么偏向知识方面,而是更偏向技能与方法。而人地协调观更是地理核心素质重中之重。这也充分说明了目前教育改革中在从学科中心主义向学生中心主义改革,从育知向育人前进,这也是现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安排是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到小尺度,共分为四大部分五个主题,内容要求共70条,与2011年版课标平行设计相比,提高了科学性。如将以往数条内容整合成一条内容要求,在主题五认识中国,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整合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响应当前“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也渗透着综合思维的培养。

2022年版课标在课标内容上花了不少笔墨说到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写到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容量不少于本科课程总课时的10%,也给到了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含义、要求,还展示两个案例供给一线教师参考,分别是“探访‘地球之肾’——湿地”及“我的家在这里”,在附录里也给出5个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可以看出在接下来的地理课程改革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将会是地理教学一大突破重点,从新课标给到的两个案例来看,跨学科主题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的,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这也回应着地理课程内容要深深围绕课程目标即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展开。我想,这不仅是考验学生,也考验教师的地理素质。

总的来说,依据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上得到了几点启示:

(1)课程目标上,应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转变。

(2)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可以看到在2011年版课标有提及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但对比2022年版,更是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内容要求上或是课程实施建议上。教师应注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尤其是3S(RS、GPS、GIS)的理论指导,若学校具备硬件条件的一线教师也可对学生针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3)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要求有不少对学生在地理实践力这一方面的培养,如在主题五认识中国有这样一条要求: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这暗含着培养学生实践力的一条暗线,而教师要做到该内容要求,可以从教学提示提取明晰的方法或者途径,暗明线交织,新课标不仅提出要求,也给出方法,对一线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对比2011年版课标和2022年版课标后,我们可以发现2022年版课标是基于2011年版更加全面细节上的修订。新课标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依据,也让我们新时代地理教师可以有标可依,有准可循,这将会是义务阶段地理教育的新起点。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篇11

最近浅读了《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并强调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体现地理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地理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地理课程的实践性;活化课程内容,更加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推进教学改革,使学生更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经历对提升核心素养更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发挥评价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仍需细细研读、深入理解、并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 解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11篇怎么写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 对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认识与体会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