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教案设计 > 2023《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全文完整)

2023《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2-21 13:05:06 来源:网友投稿

《指南录》后序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序的写法;  2.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一些动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以及几个多义词的用法  3.了解文天祥《指南录》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全文完整)

《指南录》后序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序的写法;

  2.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一些动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以及几个多义词的用法

  3.了解文天祥《指南录》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课内的实虚词

  教学难点:

  本文部分动词的作用,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蓼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作者简介及解题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宋朝吉州庐陵( 江西吉安)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21 岁中状元后,做过几任地方官和京官。

  2、解题: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己编的一部诗集,共四卷。指南:向着南方。录:是这段艰险历程的记载。其用意就像他在一首诗里所写的那样:“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一共有两篇序,先写了一篇“自序”,又写了这篇“后序”。“序”是一种文体,是对于著作意旨的陈述,通常放在著作的开头,现在叫“前记”或“前言”。 如果说《指南录》这部诗集的诗篇,撰写了文天祥这段苦难的经历的心情和感怀,那么该说这篇“后序”是这段苦难经历总的记叙。它记叙了文天祥出使敌营,如何大义凛然,痛骂汉奸以及严词抗争痛斥敌人的情况;叙述了文天祥寻机从敌营逃出后,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天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视死如归、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朗读课文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1-2,3-4段;

  2、师范读第5段;

  3、齐读6-8段;

  4、生自由朗读全文。

  四、疏通课文1-4段

  1、生借助工具书自己疏通1-4段;

  2、生质疑解疑;

  3、强调重难点。

  (1)词语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予更欲一觇北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初,奉使往来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2)句子

  A、国事至此,予不得受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D、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E、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F、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五、布置作业:复习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疏通理解课文5-8段

  2、通过诵读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1、解释词语

  (1)都督诸路军马 行政区划名

  (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3)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4)予羁縻不得还

  (5)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6)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2、翻译句子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二、讲授新课

  1、生读课文第5段

  2、质疑解疑重点词语句

  诋大酋当死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真州逐之城门外

  如扬州

  几以捕系死

  几以不纳死

  以小舟涉鲸波去

  物色 彷徨 古今异义词语

  为巡船所物色 被动

  贾家庄几为巡儌所陵迫死

  (5)句子

  以小舟涉鲸波去,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2、齐读6-8段

  (1)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质疑解疑

  (3)重点词语、句子

  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而死有余责。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复高祖之业。

  3、生浏览所学内容,查找疑难。

  四、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1、总结“以”字的用法

  2、整理此类活用,特殊句式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复习情况

  2、整体把握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情况

  课堂练习

  1、 难读字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列举

  期数千过其门 不确定数

  予分当引诀,然而隐忍以行 各分、职分

  衣食所安,必以分人 分给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机会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间或

  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中间

  2、 重点实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掩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殆例送死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的事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发其志士之悲哉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到赵王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故余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翻译句子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二、 整体把握课文

  1、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指出本篇序言的特点

  3、思考:第四段,两次用了“呜呼”在层次和表达情感上起到得作用

  4、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与测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5段)

  记叙

  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1—4 记事

  5 抒情表明爱国忧国心志

  第二部分(6—8段)

  说明诗篇分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等等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阅读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1)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附翻译 (菁选2篇)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附翻译1

  指南录后序

  作者: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附翻译2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2)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1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在巴金的心中,祖国就是他生命的唯一。

  作为作家,写作是他唯一可以做的。无法协作,他的生命便没有了意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如同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元军进迫宋都临安,文天祥应急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南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宁死不屈,从容就义。表现了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不屈的爱国情操和忠贞不渝的高尚品德。北宋臭名远扬的大奸臣秦桧,迷惑皇帝,陷害忠良。宋皇整日流连于花草之间,昏庸无道。

  秦桧进谗言,把与其作对的忠臣一一陷害至死。尤为岳飞,抗金英雄,岳飞的能力是有目共睹,常让金朝的士兵闻风丧胆,可最终被秦桧害死。只因金朝的利诱,交出岳飞。岳飞一生忠君爱国,“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只为伸张民族精神的正气。秦桧的唯利是图,贪生怕死终止了一代民族英雄,也结束了北宋的辉煌历史。历史给予我们丰富的素材,它的沉重与鲜活,它的豪放与乖张,它的执着与嬗变,都给人以启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人的民族精神更是从骨子里释放的骨气。古时的“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成风。”是该以正确的民族观去延续*人民的爱国情怀,许以真心,动以真情。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3)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500字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500字1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过零丁洋》大家耳熟能详,尾联表明了诗人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众所周知,作者文天祥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读了他的《指南录后序》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他浓浓的忠君爱国之情。

  从文天祥出生前两年蒙古太宗出兵攻宋以来,兵连祸结,无复宁岁,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片疆土,相继论亡。众多文武官员,纷纷投降,此时南宋王朝危在旦夕,朝廷惊恐万状,投降活动日甚一日。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天祥于"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旨诣元军讲和。初至元营,文天祥抗词慷慨,使元人不敢立刻轻松宋朝。在奸臣和叛*面前,文天祥不屈不挠,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到达京口,文天祥开始了艰难的逃亡之旅,有好几次险些丧命。尽管经历如此险恶,文天祥仍不忘抗元大业,仍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到底,确实令人敬佩。他在航经扬子江时,写了一首《渡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头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就是《指南录后序》的大概内容。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吉州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个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元世祖忽必烈也很欣赏他,曾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让文天祥投降,遭到了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后来,文天祥抗元被俘,历经折磨而不屈,被囚禁燕京,于至元二九十二月初九在柴市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古代的屈原、文天祥、陆游、辛弃疾等人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成为爱国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古代仁人志士无一不充满爱国情怀,那些因爱国而付出的代价无不令人赞叹。而今更不缺乏*。每一个华夏儿女都用各自的方式传承者中华文明。*的日益强大当然离不开*的奉献。四川发生地震时涌现出的暖流中体现出的也是爱国。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4)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3篇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1

  伴随着头痛,看完了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歌德谈话录》。最喜欢看朱老先生的后记,看他对歌德的整体评价。

  我对这本书的热爱是从后记开始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歌德所生活的年代,歌德身边伟大的思想家朋友,还有歌德博览群书,对政治、文艺、科学等广泛的了解。

  看歌德的谈话录,仿佛他就在我面前,我们对话,微笑,聊着一些深刻而美好的事情。也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他,有着英雄主义情节,现实主义思想。热爱积极、乐观、富有生命力的强壮的事物,不喜欢沉郁、腐朽、软弱的一切。

  我不是在歌颂歌德,像宗白华先生那样不停地讴歌他、赞美他。我只是在思考,反观自己的想法,有多少与他相似,与他一样。

  歌德的学习精神:“歌德对当时欧洲文艺动态是经常密切注视的,一部值得注意的刚出版的新书他往往立即阅读,有时还没有出版他就托人借得原稿来阅读,例如杜蒙的《回忆录》和英国功利主义开山祖边沁的著作就是这样到达他手里的。他不仅多次高度评价和他同年辈的席勒、法国诗人贝朗瑞、英国诗人拜伦和小说家司各特以及意大利诗人曼佐尼,而且还注意到年辈较晚的法国作家梅里美、司汤达、巴尔扎克和雨果,以及德国青年诗人海涅和普拉顿之间的论争。这里还没有谈到他同样关心的哲学、科学、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没有谈到他对印度、波斯和*这些东方国家文艺的向往。”(p276)歌德对与知识获取并不拘泥于一个专业、一种方向,而是广泛地、包容地、虚心地去学习各种知识。他对社会思潮、对新近发生的事物、思想总是非常感兴趣。

  歌德的“天才论”:“他教导青年,一般不强调天才而强调勤学苦练。”歌德固然是像康德一样觉得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的,灵性是成就艺术家、诗人、哲学家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但是他也强调勤学苦练。我想,他所强调的勤学苦练与一个人要有灵性(人本身是天才)并不矛盾。即便有天赋和灵性,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训练,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天才的。这是一个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天才不等于才能。朱先生说人仅凭天才不可成就大事,要成就大事需要靠集体,这样的观点或许是受*的影响吧。这样的影响在书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歌德的文艺观:“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p287)这需要灵感,只有天才才可如此敏感。同时也许沉淀,经历,只有足够的经验也才能做到这样。这是歌德基本的文艺观。他还认为:诗人和艺术家应具有伟大的、健全的人格和魄力;艺术不但要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要反映作者的主观世界或内心生活,这二者还必须融会统一起来,成为“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文艺所表现的应该限于健全的、光明的、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想创作伟大的.作品,首先要有伟大的人格。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2

  前几天,我拜读了德国作家艾克曼的经典作品《歌德谈话录》。这部*载了歌德晚年的言行思想,将歌德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在德国文坛上,歌德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歌德是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先人物,在《歌德谈话录》中不难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古往今来,德国人都喜欢经典主义作品,而法国人则喜欢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如维克多雨果,罗曼罗兰,英国喜欢实用主义文学,即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除了英法德之外,欧洲还有其他民族文化,如北欧,有卜易生,安徒生等作家,东欧主要以波兰和俄罗斯文学为主,更重要的是,欧洲诞生了著名的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学者,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奖项。歌德以其幽默的话语,一语道破当时的社会,歌德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位诗人,并多次指导本书作者艾克曼的诗歌创作,全书包括歌德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的透彻分析,句句话语令人终生受用,其蕴含的深刻思想,不是我一朝一夕能了解知晓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言语指引人的进步!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3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许多著名诗人,作家的评价,以及他对许多科目的独特见解。正是爱克曼给世人记录下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爱克曼忠实的记录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重要谈话。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洗礼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预示世界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一、开凿巴拿多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洋的最近航道;

  二、把欧洲的多瑙河与菜茵河连接起来;

  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他关心青年一代,对他们的创造给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认为是“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歌德的伟大思想和人性光辉。从而告诉我们一种精神。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时,有所感悟。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里脑海里。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5)

——凤江烟云录散文3篇

凤江烟云录散文1

  “龙吃千江水,虎走万里山。”仗此古人之言,凤江人一直生活得风生水起,或凭借勤劳的双手,或自小发奋读书,渐渐发迹与畎亩之间,举家搬迁至城镇的亦不在少数。

  更多时候,大山深处的女人是没有乡愁的,就像外婆,就像母亲。眼下,一个五十岁的女人要回归家乡,她要去的地方又该是哪里?是凤江么?在出走的时间里,她结婚,生子,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那个陌生的远方,足足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熟悉过来。如今,她再度归来,有多少记忆还是清晰的,停留在原地的?

  你还认得谁,谁还记得你。踩在脚下的是青石,盖在头上的是绿瓦。庭院外那一丛青竹的颜色,仍停留在三十年前,而愈来愈老的爹娘,蜡黄的脸几乎快要和泥巴混为一谈。他们佝偻着身躯,并不比风中的芦苇强多少。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女人是没有故乡的。然而,因了这两根芦苇,这里就成了你的家乡。

  凤江,可是你五十年前就已经认定的方向?

  如今,我沿着你的脚印,来寻你残留的梦了,那些看过的书籍,那些抄过的诗词,以及那一笔笔无声的叹息……身在大山深处,每天只会凝望着远处腾起的每一道炊烟。静静地。默默地。这里的乡愁太遥远,也太肤浅,还未蔓延开来,就被层层的山岭所挡住,被条条的河流所漂白。

  因了她们一生不远行,所以一生不浪漫。因了她们一生不浪漫,所以一生不远行。只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固守着,在农具消失之前,完成那个叶落归根的古老夙愿。

凤江烟云录散文2

  人间四月,夏浅春深,正是山中桃花正艳的时候。

  当远处庙宇里的钟声敲响,日将西坠,晚霞如锦。群山都朝着一个方向,让低下的更加低下,起伏的继续起伏。

  时间,造就了一座山脉,和一个坐着的我。

  黄昏就歇在一株老树身上,刹那间张弛有度,这组合竟成了绝色。

  树下有牵牛而过的乡亲,虽然耳背多年,散一根烟,也要面带微笑。远处,谁家小儿作起了牧歌。炊烟在落叶之下升腾,落叶在炊烟之间缤纷。回转身来,当锅里排骨汤炖好的时候,突然想应该再放点山药的。山药,山药,名字起得中正,却不晓得世上何处才能生出这么一味药。以山为药,让山的感觉拥抱着你。

  你看到了什么呢?还是说,什么都装不下了。

  凤凰山将余脉延伸的跌宕起伏,说是盘山公路,也分不清到底是路盘着山,还是山绕着路。当年,很有一些所谓的风水先生,对着山向论凶煞,凤江的黄土地,水梯田,倒成了埋人的好地方。至于夏,经凤凰山一路盘旋,至于冬,则沿汉江逆流而上。一路观山色,揽云气,一路系情于水,阅数镇繁华。一边是川流不息的江水,一边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每天都有崭新的人从大河里走出来,每天也有浑身浊气的人走到大河里去。滚滚大江东去,江水见证了一个人的新生,成长,乃至于最终的死亡。

  住在江边的人,一生都是悲壮的,一身都是干净的。

  其实凤江并无好水。

  不知是因了水质的缘故,几个舅舅们身体里皆有结石,大舅的胆囊结石手术竟拖了数年之久,昔日发作起来总是疼得冒汗,在床上辗转反侧,后来终于忍不住,才在县医院取出了一把石子。我去看过,颗颗如同舍利,那是苦难岁月里的浓缩。

  时隔多日,我依旧能记起,在那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使我能在灯下看完一本小说,身材略显肥胖的大舅如何吃力地从床上爬起,到楼梯间上,一遍遍推电闸的场景。

凤江烟云录散文3

  有烟云处皆有风景,有风景处皆是宝地。

  尽管我很少在外人面前谈论凤江,它确有一种荒凉的美。倘碰到有人来问我凤江在何处,与丽江可有关系,我竟不知如何作答。*人总是爱比,料想这凤江,丽江,两地原一字之差,境遇却截然不同。丽江如今早已成旅游者的天堂,而凤江乃贫瘠之地,傍了山的缘故,云烟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近十年来,汉阴*着力开发宣传治下的凤堰明清古梯田,又广植油菜花,每逢阳春三月,花开似锦,漩涡乃至凤江一线倒成为了踏青的好地方,人气于是渐渐也旺盛了起来。

  凤凰山上,小车摩托来往穿梭,皆是为看云海而来。

  我一年回凤江的次数有限,观四时之云气,眺群山之苍茫,心头却总有患得患失之感。我喜欢这里的悠闲,空山不见人,手持诗书一卷,浑然忘却俗事。几个舅舅忙于公务,很少呆在老家,外婆与母亲又是温柔的人,见我读书从不打搅,一来二去,我便也养成了散漫的性子。

  在《安康民俗故事传说·山水卷》中,曾有故事记载,古时凤凰山中有凤凰,好听箫曲,很多高手来此演奏,却不知手中竹箫乃是凡物,吹奏得再好,传不进山中,也是徒劳无功。后来,有一汉阴书生受锦鸡指点,爬绝壁,得玉箫,引得凤凰出,至此而天下太*。

  传说已远,却颇有李白诗中“凤凰台上凤凰游”的意味。这使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则故事,战国时期,萧史和秦穆公小女儿弄玉住在凤凰台上,一连几年不饮不食,直到有一天,二人笙箫相和后,竟引来金龙紫凤,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升空而去。想来,此处虽非彼处,正如传说大多牵强附会,但文人心中浪漫的情怀,大抵都是相通的。

  凤江的山路很长,很有特色。人若去凤江,势必要穿过凤凰山,这时才领教到凤凰山的曲折绵延,山势竟真如一只桀骜不驯的凤凰,每一次起伏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穿梭在云山雾罩间,眼前陡生起汪老在《受戒》里的一声赞叹:转过一个弯,好大一个弯!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6)

——同学录的作文3篇

同学录的作文1

  现在,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就因为这个,我们班最近掀起了持续了好几个星期的“同学录风波 ”。原来,每天课间时间和中午,同学们一个个都在看书、跳绳的;可自从有了同学录,大家(包括我)一个个都变了,不管什么时候,同学们都在写同学录 。就拿我来说吧。

  有一次,我正在做课外练习题,这时,叶亮走过来,叫我写同学录,没办法我只好写了。就这样,我一天几乎要写6、7张同学录,写的我手都软了。看来,这风波还要持续好一段时间,可怜我的.手啊!

同学录的作文2

  现在,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就因为这个,我们班最近掀起了持续了好几个星期的“同学录风波 ”。原来,每天课间时间和中午,同学们一个个都在看书、跳绳的;可自从有了同学录,大家(包括我)一个个都变了,不管什么时候,同学们都在写同学录 。就拿我来说吧。

  有一次,我正在做课外练习题,这时,叶亮走过来,叫我写同学录,没办法我只好写了。就这样,我一天几乎要写6、7张同学录,写的我手都软了。看来,这风波还要持续好一段时间,可怜我的手啊!

同学录的作文3

  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们班新转来了几个同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外号。

  NO:1

  姓名:关宇

  外号:关羽

  原因:有一次我们写名字,他在上面写道:“关羽”,还真把自己当关羽啦?所以他的外号就叫“关羽”了

  啦。

  NO:2

  姓名:胡玉婉

  外号:胡椒

  原因:有一次,我把她的钢笔碰到了地上,她火冒三丈,大叫一声:“找死啊你!”,就像胡椒一样火辣,

  我们自然叫她“胡椒”啦。

  No:3

  姓名:左祝

  外号:佐助

  一天,我帮他注册QQ,他在个性签名上写道:佐助。所以我们就叫他“佐助”啦。

  这就是我们班新。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7)

——《秦士录》阅读答案3篇

《秦士录》阅读答案1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四库书从君问。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叩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②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有邓弼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止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节)

  【注释】①秦:地名,今陕西一带。 ②阍(hūn)卒:守门的兵士。③槊:长矛。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轻视。

  B.君何至相视如涕唾 相:互相。

  C.两生素负多才艺 负:仗恃。

  D.阴戒善槊者五十人 阴:暗地里。

  11、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能表现邓弼文才武艺的一项是 ( )

  ①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 ②酒酣,解衣箕踞。

  ③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④若不知关中有邓弼耶?

  ⑤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⑥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用极简略的文字,从邓弼的外形写到勇力,最后交代其使酒任气,突出其性格中的一个狂字。

  B.邓弼求见德王时,德王三问,邓弼回答只三个能字,如此简洁明快,显示了他的自恃自傲和胸有成竹。

  C.德王为了试探邓弼的身手,给了邓弼铁甲一副,战马一匹,雌雄宝剑两口,让邓弼孤军奋战,结果邓弼杀掉了五十个持长矛的敌人,让德王抚髀欢叹。

  D.本文以虎虎有生气的笔触,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一个能文能武、亦狂亦侠、蔑视礼法、有意用世的秦士形象,反映出封建统治者彼此倾轧造成的对人才的压抑,表达了对邓弼一生的惋惜和感慨。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3分)

  (2)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3分)

  (3)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4分)

  答案:

  10.B

  相在这里指我。《孔雀东南飞》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中的相就是这种用法,根据上下文也很容易推导出来。

  11.C ②表现邓狂放不羁。④表现邓的狂妄和自信。⑤表现邓的傲慢和对德王的不满。

  12.C 邓弼杀掉了所有的敌人是不正确的,文中说是连斫马首堕地。

  13.(1)你们(如果)最终也不答应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亡命逃往荒山僻野罢了,不能忍受你们的窝囊气!(不我从,不接受我的邀请,是宾语前置句式,译出一分;亡命走山译对一分,亡和走都是逃跑的意思;句意一分。)

  (2)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几千字的信,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造译对一分;袖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笼在袖中,译对一分;句意一分。)

  (3)德王上本向天子推荐邓弼,恰逢丞相与德王不和,这件事被搁置下来。(本句共三个得分点,诸是之于的意思,会是恰逢的意思,隙有矛盾、不和的意思,每个得分点一分,句意一分,共四分。)

  【参考译文】

  邓弼,陕西人。身高七尺,能以力大服众。邻居的牛正在相斗,无法分开,邓弼用拳头击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被折断,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并且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他总回避,说:他是狂人,别接近他,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一日,邓弼独自在青楼饮酒,两位书生经过楼下,(邓弼)赶忙下去拉他们一同喝酒。两位书生向来瞧不起邓弼,便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你们(如果)最终也不答应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亡命逃往山泽罢了,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两位书生迫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酒兴浓时,邓弼解开衣服,两腿像簸箕一样*,席地而坐。两书生向来听说他酒后会撒酒疯,便想起身离开,邓弼制止他们说:不要走!我也粗略读过一点书,你们怎么把我看做口水鼻涕一样?我今日并非想请你们喝酒,而是想略吐胸中不*之气罢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书籍任凭你们提问。两书生随即从七部经典中,摘出几十条来问,邓弼一一举出传文和疏证,不漏掉一句话。邓弼笑着问:你俩服还是不服?两人彼此相看,颜色惨淡,再也不敢提问了。邓弼又叫添酒,披头散发跳着说:我今天压倒"饱学之士"了!古人学经是要养气,如今的人一穿起读书人的衣服,反而就毫无生气,只是想舞文弄墨,视一世豪杰为小儿,这怎么可以呢?你两个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

  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几千字的信,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守门的士兵不替他通报,邓弼便接连击倒好几个人,声音让德王听到了。德王叫侍卫把邓弼抓进去,想鞭打他。邓弼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您为什么不礼遇壮士?如今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堂上的人听了这番话,大家都缩起脖子,吐出舌头。德王说:你自称壮士,懂得拿起兵刃,大呼直前攻占坚固的城堡么?回答:行!德王问:于百万军中,能够刺杀大将吗?回答:行!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回答:当然!德王对左右的人说:姑且试试看。又问邓弼需要什么,邓弼说:铁甲一副,战马一匹,雌雄宝剑两口。德王吩咐照给。暗里派出精于用长矛的壮士五十人,飞马出东门外(埋伏)。然后叫邓弼前去。德王亲自观战,当邓弼到达东门外,埋伏在那里拿着长矛的士兵一起逼进;邓弼吼声如虎,直奔向前。所有人马,惊惧倒退五十步,大惊失色。一会儿,烟尘漫天,只见双剑飞舞在云雾之中,连连砍下的马头落在地上。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英雄!真是英雄!

  于是吩咐拿酒奖赏邓弼,邓弼就站着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上本向天子推荐邓弼,恰逢丞相与德王不和,这件事被搁置下来。邓弼知道后慨叹道:天生一副铜筋铁骨,不让我在疆场上建立功勋,竟然让我默默无闻地困死在草野,这是命!也是时运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到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后死去。

《秦士录》阅读答案2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四库书

  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邻牛方斗不可擘 擘:分开

  B.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 雅:向来

  C.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 速:邀请

  D.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 首领:为首的人,头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邓弼的才智或勇略的一项是( )

  ①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

  ②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③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④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

  ⑤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⑥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对答如流,让两儒生自愧弗如。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向德王力陈征服天下的策略,德王感佩,称之为“壮士”。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2)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也。

  阅读答案:

  4.D.(首领:头和脖颈,指性命)

  5. D.(①说邓弼好使酒,②说他倔强自尊,⑥表现他不拘小节)

  6.C(“德王感佩”不对,德王不相信他,找人试之。)

  7.(1)两位书生向来瞧不起他这个人,便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你俩如果一定不依从我,我一定杀死你俩,然后逃进山林里,我绝不能忍受你俩的羞辱!(得分点:素,贱,不我从,其他为句意分)

  (2)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俩回去后去询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邓弼的朋友也说从未看见邓弼拿书本吟咏诵读过。(得分点:负,游,*,其他为句意分)

  【参考译文】

  邓弼,秦地人,身高七尺,能够凭气力在众人中称雄。邻家的牛正争斗得难以分开,邓弼用拳头击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折断,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并且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他总回避,说:“狂徒不可接近,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答,一点都没有遗漏。邓弼笑着问:“你俩服还是不服?”两书生再也不敢提问。邓弼披头散发跳着说:“古人学经是要养气,如今的人一穿起读书人的衣服,反而就毫无生气,只想卖弄学问,把世上的豪杰当作小孩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你两个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他俩回去后去询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邓弼的朋友也说从未看见邓弼拿书本吟咏诵读过。

  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数千字的文书,笼在袖中去拜见德王。守门的士兵不替他通报,邓弼便接连击倒好几个人,德王命令差役把邓弼揪了进去。邓弼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您为什么不礼遇壮士?今天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东西两方,凡日光所照之处,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德王说:“你自称壮士,那么你在百万军中,能够斩杀大将吗?”邓弼回答说:“能够。”。“突破重围,击溃敌阵,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吗(首领:头和脖颈)?”说:“能。”德王看看左右说:“姑且试试看。”德王暗中命令五十名擅长使槊的人,骑马赶快到东门外。等到邓弼来到,众槊齐发;邓弼大呼奔走,那五十人急忙后退五十步躲避。一会儿,烟尘漫天,只见双剑飞舞,顷刻马首被纷纷砍落坠地。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壮士啊!真是壮士啊!”于是吩咐拿酒奖赏邓弼,邓弼就站着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于是上书把邓弼推荐给天子,正巧丞相与德王不和,便故意阻挠,致使德王举荐不成。邓弼知道后慨叹道:“上天生我一具铜筋铁肋,却不让我在疆场上建立功勋,竟然让我默默无闻地困死在草野,这是命运啊!这也是时运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随后就跑进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后死去。

《秦士录》阅读答案3

  1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2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曰:“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也。

  3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4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5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鄙视

  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气耳 速:邀请

  C.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负:享有

  D.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驰骋:卖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②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

  B①此何可哉!君等休矣②命也,亦时也。尚何言?

  C①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等 ②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D①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②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让两儒生非常羞愧,自此他俩再也不敢拿书吟诵。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建议德王要居安思危,礼贤下士,并指出,若能这样做,就能安抚边夷,天下皆为王土。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断句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弼 死 未 二 十 年 天 下 大 乱 中 原 数 千 里 人 影 殆 绝 玄 鸟 来 降 失 家 竞 栖 林 木 间 使 弼 在 必 当 有 以 自 见 惜 哉 弼 鬼 不 灵 则 已 若 有 灵 吾 知 其 怒 发 上 冲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3分)

  ②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3分)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8)

——办税指南3篇

办税指南1

  【业务描述】

  税务机关对已开具发票存根联(记账联)、红字发票和作废联进行查验,检查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报送资料】

  1、《发票领用本》(金三必选)

  2、已开具发票存根联(记账联)、红字发票和作废联(金三必选)

  3、需上传发票电子开具信息、下载开具发票电子解锁文件的,需提供存储介质

  4、金税盘、税控盘、报税盘

  5、发票验(交)旧信息(用于国税通用机打发票、国税通用定额发票)

  【基本流程】

  【基本规范】

  通过互联网络接收除增值税发票以外其他发票电子开具信息,征管系统自动比对、查验。

  办税服务厅接收资料,核对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符合的即时办结;不符合的当场一次性提示应补正资料或不予受理原因。

  【办理时限】

  即办

  【常见问题】

  1、增值税发票是否还需要手工验旧?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化增值税发票领用和使用程序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19号)规定:“一、简化纳税人领用增值税发票手续

  取消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下同)手工验旧。税务机关应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发票税控系统报税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增值税发票验旧工作。”

  2、已上传过开票数据的用户,是否还需要做发票验旧的步骤?

  答:目前防伪税收升级版已经实现联网开票,对于这些已经通过互联网上传开票信息的发票或者通过抄报税采集到开票信息的发票。

  3、是否一定要验旧后才可以领用的新的发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5号)第十五条规定:“《办法》第十五条所称领购方式是指批量供应、交旧购新或者验旧购新等方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第六条第一项规定:“严格执行验旧购新制度。

  凡使用税控收款机开具发票的纳税人,税务机关要按规定通过税控管理后台对其报送的开票电子数据进行采集认证,即‘验旧’,验旧通过的,准予‘购新’;

  凡使用手工开票及未实行电子数据报送的纳税人,税务机关要定期核验发票使用情况,并将纳税人使用发票的开具情况、经营情况与纳税情况进行分析比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相应调整供票量。

  对重点纳税人要实施当期‘验旧购新’和‘票表比对’。有条件的地区可对重点纳税人或重点行业的纳税人开票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认证,进行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纠正,涉嫌偷逃骗税的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因此,凡发票供应方式核定为验旧供新的纳税人,在领用新发票前,必须先完成发票验旧。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9)

——周国*人生哲思录3篇

周国*人生哲思录1

  1、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2、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3、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4、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5、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人生?

  6、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来的死亡。但是,人们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7、在神话时代,神替人解释一切,安排一切。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或者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8、西来者人一再强调,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博学。在博学的人,他所拥有的也只是对于有限和暂时事物的知识,而智慧确是要把握无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这个目标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

  9、尽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爱智慧却并不因此就属于徒劳。智慧的果实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然而,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谦虚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乐业已消融为了一种和谐的宁静了。

  10、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确实万劫不复。说到底,谁和谁不同是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沦落人?

  11、在*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的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无可挽回的把你、你所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种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的劫掠。你还深刻感到,*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

  12、就像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13、一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14、我始终相信,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周国*

  15、许多东西,今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

  16、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17、名人时写下了名著或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

  18、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19、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0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21、“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

  22、谁的经历不是*凡而又*凡?内心经历的不同才在人与人之间铺设了巨大的鸿沟。

  23、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24、一切最高的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为者本身给行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25、天性健康者容易彼此理解;天生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

  26、利益常借信仰之名交战。

  27、在自由竞争状态,自然选择淘汰了劣者;在专制状态,人工选择淘汰了优者。惟有*庸者永远幸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28、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29、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30、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证书。

  31、一切交往都有不可逾越的`最后界限(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

  32、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33、对于一个高尚的心来说,莫大的屈辱是嫉妒别人。这种情绪向他暴露了一个他不愿承认的事实——他自卑了。

  34、嫉贤妒能的实质是嫉名妒利。超脱者因其恬淡于名利而远离了嫉妒——既不妒人,也不招妒。万一被妒也不在乎。如果在乎,说明还是太牵挂名利。

  35、适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怀着大化的超脱心境享受人生。

  36、两种人最自信:无所不知者和一无所知者。

  37、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38、没有一个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39、凡是被信任和宽容毁坏的,猜疑和苛求也决计挽救不了,那就让该毁掉的毁掉吧。

  40、健康的全部价值是使我们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

  41、唯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顺应自己的天性。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42、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43、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44、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45、信仰是对人生根本目标的确信。

  46、一个不能融入现代潮流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

  47、比成功更宝贵的是追求本身。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浅薄的,它显示了深度的有限。

  48、疾病会使人变得更人性一些,更轻功利,也更重人情。对爱和友谊的体味更细腻。

  49、有尊严地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

  50、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相爱的人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扩展10)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昆虫备忘录》 (菁选3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昆虫备忘录》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积累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总结它的特征。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你知道哪些昆虫?对它们有什么了解?(课件出示多种常见的昆虫图片)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昆虫,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来进一步了解几种昆虫。(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三、互相交流,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昆虫的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随机小结。

  (1)蜻蜓有复眼。(板书:复眼)

  (2)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板书:视觉灵敏)

  5、查字典了解什么是复眼。(指名说,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复眼”的相关知识)

  6、作者是怎么研究复眼的?

  (1)琢磨。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作者是怎样琢磨的?(“想必是”可推敲出作者是通过看书与猜想。)

  (2)观察。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走近蜻蜓和苍蝇,发现它们视觉灵敏)

  (3)想象。(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7、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

  8、再读课文,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9、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四、互相交流,学习第二至四部分

  1、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

  (2)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问题。

  (3)组长整理信息,派代表发言。

  2、各小组自主探究。

  “花大姐”探究小组。

  花大姐的外形和特点:

  ①瓢虫的膜翅:黑绸衬裙,顺顺溜溜,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用词准确)

  ②外形: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圆点,星点不同。(观察细致)

  ③习性:吃蚜虫——益虫;吃马铃薯嫩叶——害虫。(喜爱之情)

  “独角仙”探究小组。

  独角仙的外形和特点:

  ①笨重②体长③甲壳④头部⑤力气

  “蚂蚱”探究小组。

  蚂蚱的外形和特点:

  ①别称②形态③飞起来④膜翅⑤土蚂蚱

  3、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全班汇报。

  预设1:使用“噌——”“呜——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预设2: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比如,“我说……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4、制作《昆虫备忘录》。

  (1)各小组总结作者是怎样写的。(外形、特点、别称、习性等)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描写准确、修辞恰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做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昆虫,学习了怎样写好昆虫备忘录。希望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也能写出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教学板书]

  昆虫备忘录

  蜻蜓、苍蝇:复眼视觉灵敏

  花大姐(瓢虫):星点不同有益有害

  独角仙(甲虫):头部有角力气大

  蚂蚱外形美(挂大扁儿)

  吐口水讨厌(土蚂蚱)

  细致观察描写准确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先以讲解“复眼”部分的学习方法,根据阅读提示拟出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完成信息整理,自主学习。本次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时,我进行适宜的引导与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昆虫备忘录》2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

  (1)检查预习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习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复眼 外衣 独角 尖头

  灵敏 漂亮 霸王 有趣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昆虫备忘录》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学习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2.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昆虫吧!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见它们。谁能说说你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吗?(学生交流)

  看来同学们都对昆虫有所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博大精彩,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绸”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巨—距(距离)—拒(拒绝)—矩(规矩)

  周—绸(丝绸)—调(调整)—稠(黏稠)

  莫—膜(隔膜)—模(模糊)—摸(摸黑)—馍(馍馍)

  (2)多音字。

  蚂

  mǎ:蚂蚁蚂蟥

  mà:蚂蚱

  mā:蚂螂

  辨析:“蚂”在组成“蚂蚁”“蚂蟥”时读mǎ;在组成“蚂蚱”(蝗虫的俗称)时读mà;在组成“蚂螂”(蜻蜓的俗称)时读mā。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复眼”部分。

  (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明确:复眼能让昆虫的视觉更灵敏。

  (4)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复眼的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

  2.学习“花大姐”部分。

  (1)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

  明确: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

  教师点拨:

  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有时不用比喻词。

  (3)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的知识。

  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这部分还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

  (5)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

  明确:根据圆点数不同,瓢虫的益害属性是不同的。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如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如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3.学习“独角仙”部分。

  (1)这部分第1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动作。

  (2)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中的霸王”?

  明确:因为它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3)“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 “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最大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最大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中“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据说”表示甲虫会拉泥制的小车只是作者听来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甲虫一定会拉车,不符合原意。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学习“蚂蚱”部分。

  (1)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分别找出描写这些种类的段落。

  明确:

  ①尖头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1、2自然段。

  ②“土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4自然段。

  (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蚂蚱飞行时的声音和膜翅的颜色。

  (3)“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明确: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一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课文第一部分介绍“复眼”,提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昆虫;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种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花大姐独角仙

  蚂蚱

  (2)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2.总结

  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也有其他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学习这种方式写一写。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推荐访问: 教案 指南 《指南录》后序教案3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1 指南录后序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