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完整)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完整)

时间:2022-06-13 12: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完整)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2年-2023年最新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已知作品选择作者,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唐璜》 a. 拜伦 b. 盖斯凯尔夫人 c. 夏洛特·勃朗蒂 d. 华兹华斯 2、《叶甫盖尼·奥涅金》 a. 莱蒙托夫 b. 普希金 c. 屠格涅夫 d. 夏多布里昂 3、《死屋手记》 a. 陀思妥耶夫斯基 b. 契诃夫 c. 谢德林 d.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 4、《包法利夫人》 a. 福楼拜 b. 乔治·桑 c. 狄更斯

 2022年-2023年最新

 d. 司汤达 5、《汤姆·索亚历险记》 a. 马克 · 吐温 b. 惠特曼 c. 爱伦·坡 d. 霍桑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6、 (雪莱 )著名的作品有长诗《仙后麦布》、《伊斯兰起义》,悲剧《钦起》,短诗《西风颂》、《云》、《云雀》等。

 7、1827 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被视为法国 ( 浪漫主义 )运动的宣言。

 8、《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 (狄更斯 )的长篇小说。

 9、19 世纪 30 至 50 年代,英法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高尔基 )根据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征,曾用“批判现实主义”加以概括。

 10、法国作家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躯,代表作是诗集 《恶之花》。

 11、19

 世纪 60

 年代, (左拉 )

 受泰纳实证主义哲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

 12、 (唯美主义 )出现在法国的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代表作家作品有马拉美的《牧童的午后》,魏尔伦、兰波的《母音》、《醉舟》等。13、作家 (哈代 )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因其背景为英国威塞克斯农村地区而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 一 答案

 一.选择题(共 0 30 分)

 (一)已知作品选择作家(每题 2 2 分,共 0 10 分)

 题目 1《麦田里的守望者》 B. 塞林格

 题目 2《伤心之家》 A. 萧伯纳

 题目 3《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D. 高尔基

 题目 4《老人与海》 B. 海明威

 题目 5《大师和玛格丽特》 C. 布尔加科夫

 (二)文学史知识选择填空(每空 2 2 分,共 0 20 分)

 题目6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

  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B.

 旭恩 · 奥凯西

 题目 7 “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

 。

 B.

 《愤怒的回顾》

 题目 8

  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

 《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A.

 马尔罗

  题目 9 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

  。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

 《西线无战事》

 题目 10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

  ,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A.

 菲兹杰拉德

  题目 11 女作家

  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C.

 玛格丽特 · 米切尔

  题目 1220 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

 和

  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B.

 《推销员之死》

 威廉斯

  题目 13

  主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姊妹》和《樱桃园》等。

 A.

 契诃夫

  题目 14 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

 。D. 《美国的悲剧》剧》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 1 、 题目

 15 托马斯 · 曼的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哪些不同?

 答:

 托马斯·曼在思想上继承 19 世纪的人道主义传统,同时又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因此他既保持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又吸取了 20 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既是积极的,又是悲观的。积极的一面是他对旧的社会持严厉的批判态度,悲观的一面是他对‘新世界’的出现始终持保留态度,这也是 20 世纪西方大多数知识分子共有的态度,而曼是其典型代表。

 在艺术上,

 曼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基础调是现实主义的,但在手法上又融合了众多现代派的因素,如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梦幻和反讽等。因此,他是个现代作家,而不是现代派作家。他的小说结构都是精心设计的,情节和人物经过细致安排,这是 19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遗风,但他的小说在局部和细节的处理上比 19 世纪的现实作品要丰富得多。此外,他讲究遣词造句,被公认为德国 20 世纪的语言大师。

 2 2 、 布莱希特 “ 叙事剧 ” 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叙事剧 ” 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

 在布莱希特看来诉戏剧强调戏剧冲突,强调戏剧性,这是一种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关于命运悲剧理论基础上的戏剧。也就是说通过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的使观众的思想产生恐惧和怜悯,从而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而布莱希特倡导的叙事剧,却是要让观众产生思考的兴趣,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愿望,并使观众相信世纪是可变的,从而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叙事剧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陌生化”的手法,使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导演和演员借此有意识地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的事件。

 题目

 17 什么是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

 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 1934 年 8 月召开的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制定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作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它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 20 世纪现实主义 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五、六十年代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

 三、论述题( 25 分)

 题目 :

 分析《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格里高利 · 麦列霍夫的形象。

 答:

 (一)、格利高里的性格特征 葛利高里是出生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的哥萨克,他热爱劳动, 淳朴热情, 心地善良, 割草时误伤一只小野鸭,“心里发生了一种突然袭来的非常怜悯的感情”。他本来过着宁静的生活, 可战争爆发了, 接踵而来的是大革命年代,“人都变得比狼还坏, 四周都是仇恨”, 然而, 葛利高里却努力保持着人的自尊和自信, 从未丧失良知和同情心, 没有堕落为野兽。他第一次砍死一名奥地利士兵, 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深沉的痛苦使他“人都变得瘦了”。他同情惨死于战争的人, 尤其对被盲目的仇恨和偏狭心理所支配的滥杀俘虏和反人道行为感到气愤和痛心, 因此, 一个哥萨克残忍地劈砍俘虏时, 他气急之中朝他开了一枪;哥萨克士兵轮奸波兰姑娘, 他出于义愤挺身解救; 情敌司捷潘在战场上落马遇险, 他冒死救下这个几次蓄意杀害自己的人; 当

 红军军官波特捷尔柯夫不经审判枪杀白军军官时, 他大为震惊, 竟离开红军队伍。作为一名叛军首领, 他率队疯狂向红军冲杀, 心里却苦恼万分; 他不仅自己从不抢劫, 严禁部下抢劫, 连他的父亲要趁机捞一把, 也遭到他的斥责制止; 他公然违抗上级命令, 放走被囚的红军, 保护他们的妻儿老小, 骂杀死红军战士的嫂子是“好狠毒的娘们”。尽管生活的残酷一度让他迷惘, 与狼共舞, 但他并没有变成狼, 在人性泯灭的时代, 他人性依存,执着于真善美, 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他越来越感到屠杀红军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行径, 发出了凄惨的呼喊:“砍死我吧! ”正是主人公身上那战争也不能摧毁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使我们看到了葛利高里人性的光辉与做人的尊严。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葛利高里是复杂的、矛盾的, 既有反抗旧的传统观念的一面, 又有和哥萨克传统意识相妥协的一面。哥萨克, 这个帝俄时代特殊的军事农民阶层, 有着勤劳、勇敢、独立不羁的性格, 也有愚昧、保守、宗法制的特点。对葛利高里这个哥萨克无法单一地用美或丑、善或恶来界定, 他善良、正直,却又凶狠、暴烈, 酷爱自由, 向往正义, 勇于探索真理, 然而又左右摇摆。他大胆追求爱情, 忠于爱情, 但同时又屈从父命娶娜达莉亚为妻, 婚后对她冷酷无情, 在两性关系上也不无放荡行为。他既为革命效过力, 又屠杀过革命者, 他有着与普通劳动人民血肉相连的崇高人格。但是, 他的思想认识水平却停留在原始的层次上。

 他性格的善恶美丑并不是简单的并列或彼此割裂、泾渭分明, 而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映衬的, 主人公的心灵是个战场, 上帝与魔鬼在此搏斗。葛利高里很羡慕坚定的革命者珂晒沃依和反动透顶的白军军官李斯特尼茨基,“他们从一开头就什么都清清楚楚, 可是我到如今还是什么都糊糊涂涂”, 其实, 这恰是他卓尔不群的地方。肖洛霍夫通过葛利高里形象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交织交融, 很难去判断它的是与非, 但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这就是人格魅力所在。

 (二)、格利高里的形象典型 格利高里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他身上又带着哥萨克时代的种种偏见。

 哥萨克是俄罗斯民族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热爱劳动、崇尚自由、粗犷善战的特质, 在沙皇愚民政策下哥萨克阶层又保留着许多中世纪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一种盲目的优越感体现在葛利高里身上。一方面, 可以看到哥萨克中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善战、勤劳热情、诚实正直和富有同情心。另一方面, 他又受到哥萨克落后传统和道德偏见的影响, 盲目崇拜军人荣誉, 把争取哥萨克人的生存权和自制权看得高于一切。葛利高里堕入匪帮, 是历史悲剧在葛利高里身上的体现, 是国内战争中哥萨克悲剧性曲折道路的延伸和深化, 而这种历史悲剧是带有历史的必然性的。葛利高里之所以毅然脱离匪帮,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正因为这样造成他认识真理和接受革命的艰难, 他寻找中间道路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一再碰壁,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 葛利高里两次参加红军, 三次投入白军和叛军, 同各种社会力量代表人物都发生过冲突。葛利高里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那个特定群体不可分开。透过他的悲剧命运, 反映在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中一部分哥萨克农民主义现实主义的框架的命运。

 (三)、格利高里悲剧根源性 格利高里的悲剧根源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及社会根源和家庭根源。

 格利高里在很大程度上想超越和反抗周围的环境,因为这个环境贬低生命的意义,漠视生命的尊严。他不停地追求,但他始终处于一种自我否定之中。对人的爱与恨,对他所做的事情的憎恶与疑惑,对历史事件的拥护与反抗,回避与投入,一道要求主宰着

 他的灵魂,揉碎着他的心。葛利高里作为生命个体,有着美好的个性,他的向往和探索体现了人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顿河地区独特的地位和军事生活形成的哥萨克强烈的自我意识、整体感、内聚力、优越感和排外性一直左右着他,使他不可能彻底超越。他在颠沛流离中一直试图将自己融入到时代斗争、人民大众的洪流当中去,但他顽固的个性主义和怀疑一切的立场,使他最终未能实现与人民的结合。他在奋斗与挣扎中最后失败,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个性主义者的生命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他有着对生命的无限热情和渴望,只是这种渴望无所着落。在经历了人生各种苦难之后,葛利高里将原始的激情消磨殆尽,也没有找到精神的归宿。

 他在个人生活中,格利高里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婀克西妮亚之间,两次回到妻子身边,三次投入情人怀抱,使这两个都深爱他的女人为他死得异常悲惨——娜塔莉亚痛恨丈夫的不忠,私自堕胎身亡,然而,她到临死前,仍然是原谅他了,仍然那样深刻的爱着他,但小说却没有安排格利高里和娜塔莉亚最后的诀别,没有爱,没有恨,然而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悲伤;另一面在婀克西妮亚与葛利高里逃亡途中,原以为两个人可以度过难关,逃到另外一个地方好好生活,然而却被枪打死了。肖洛霍夫最终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这样的爱情结局确实让人心痛。

 格利高里的悲剧,还在于他骨子里的那份善良之心。是的,曾经的他是一个十分冷淡,残酷无礼,冲动草率的哥萨克小伙子。然而他对人民却又爱得那样的深沉,这份感情直接导致着他悲剧的发生。小说中展示的战争是极端残酷的,而生活在战争中的哥萨克们更只能如此,为了生存,他们生活在生死之间,在仇恨与怜爱之间,在一次次放下武器,然而又一次次被当时环境而被迫重新拿起武器之间。诚然,他在如此独立而孤傲的世界中,结果只能是一个悲剧。

 (四)、格利高里人性魅力 从 1928 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问世起, 人们对小说主人公葛利高里的兴趣经久不衰。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这一形象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1957 年, 肖洛霍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对于作家来说——他本身首先需要的是把人的心灵的运动表达出来。我在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身上就想表现出人的这种魅力。” 通读《静静的顿河》, 让我们意识到作家并不是单单想以浓重的手笔来描述一个小人物的悲剧人生, 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主人公葛利高里这个人物来表现些什么, 我想这就是本文的核心主题; 通过人物的命运来体现人性的魅力,以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来折射本文的主题。作者明确表示要通过这个形象的“心灵运动”来体现人的魅力, 人物的悲剧性和人格魅力有机交织, 构成这一形象特异的色彩。葛利高里的魅力就在于痛苦地抗挣战争对他的人性腐蚀和扭曲, 就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超出其他人。这是因为在这里历史伦理标准被悬置, 代之以审美标准。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 4 4 参考答案

 一、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故事梗概、节选,以及教材《欧美文学简史》第 8 章第 8 节“马克·吐温”。

 二、根据“节选”并参照教材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第一章:道格拉斯寡妇和华珍小姐是什么样的形象?举例说明作品是如何描写这两个形象的? 2.第一章: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了哈克厌倦在道格拉斯寡妇家生活的?请举例说明。

 3.第三十一章:在是否要告发黑奴吉姆的问题上,小说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了哈克的思想斗争?请举例说明。

 4.小说中描写的哈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十一章举例说明。

 要求:

 在举例说明某一个问题时,要求引用“节选”中的描写,不要离开“节选”泛泛而谈。

 讨论说明:

 1.每位学生任选上述 1 题,在论坛中发表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主贴,并对其他同学发表的主贴进行回复,至少 1 次。

 2.教师根据学生发表的主贴及回复他人的情况给出分数,满分 100分(主贴占 80 分,回贴情况占 20 分)。

 答题要点:

 (1)在开头第二节,赫克就讲,“道格拉斯寡妇要领养我做她的干儿子”, “并且说她要教我学那一套文明的规矩”, “我再也受不了了”。后来加上他爸爸的虐待等等原因,终于出走河上。全书末了一句说,“我看我得比一些人先走一步,前往那个‘地域’去,因为萨莉姨妈要认我做她的干儿子,要教我学那一套文明的规矩,这我受不了。我已经受过一回啦。”这样,赫克在出走河上以后不肯回家,终于往新的“地域”去闯荡天下,进行新的开拓。这个新的“地域”,有人考证,认为指后来的俄克拉荷马州,当年是印第安人的地区。笔者认为,这个“地域”不论是实指,或是虚指,都不会仅指去到 1848 年前的地区,不会仅指南北战争前的理想,而是隐含着作者完稿时亦即 1884—1885 年时作者心目中所向往的地方,也就是作者心目中一种新的文化萌发的那种理想。“sivilizeme”的“sivilize”,乃“civilize”的密苏里人土语的拼音,或译“学做人的规矩”,或译“教我怎样做人”,译得都有道理。但赫克走出家庭,流亡河上,甚至不惜假死,所谓虽九死而犹未悔,当然不是一般地耍孩子脾气,而是对旧的一套文明的反感与厌恶。正如普烈乞待所说,“赫克的童年也就是一种新的文化的童年”。所以连比较保守的文艺理论家屈里体也承认“《赫克》实乃一部颠覆性的书(asubversiveCbook)。” (2)第一,道格拉斯寡妇经常强行要求哈克冲马桶用水要少一些,这引起了哈克的不爽,因为哈克认为道格拉斯寡妇宁愿厕所臭点也不愿多交水费是不可取的。第二,道格拉斯寡妇经常半夜三更的高声唱歌,这让在楼下的哈克无法入睡。第三,道格拉斯寡妇经常要求

 哈克外出給她买口香糖,要知道离寡妇所住的别墅最近的商店也要60 多公里,这让哈克无法承受翻山越领的来回奔跑。

 (3)19 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卓然。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讲述了白人哈克与黑人奴隶吉姆同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而下逃亡的故事。在逃亡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哈克看清了形形色色的人性。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国社会的全景图,也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哈克的心灵渐渐地成熟始于对汤姆的膜拜,继而在帮助吉姆逃跑中逐渐完成蜕变。在帮助吉姆逃跑的过程中,哈克的内心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成功地说服自己,帮助吉姆获得了自由。对于哈克,沿河而下的旅程就是自己思想变迁的旅程,更是个人心灵成长的旅程。哈克贝利·费恩在汤姆和吉姆的潜移默化的“教导”中,思想转变特征表现在:一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二是对社会道德的认知,三是思想上的觉悟。

 (4)哈克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孩子。他没有母亲,被镇上的大人讨厌,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邋遢,不守礼节,但渴望自由,勇敢正义。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

 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越长大,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

 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时隔越久,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 3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已知作品选择作者,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唐璜》 a. 拜伦 b. 盖斯凯尔夫人 c. 夏洛特·勃朗蒂 d. 华兹华斯 2、《叶甫盖尼·奥涅金》 a. 莱蒙托夫 b. 普希金 c. 屠格涅夫 d. 夏多布里昂 3、《死屋手记》 a. 陀思妥耶夫斯基 b. 契诃夫 c. 谢德林 d.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 4、《包法利夫人》 a. 福楼拜 b. 乔治·桑 c. 狄更斯

 d. 司汤达 5、《汤姆·索亚历险记》 a. 马克·吐温 b. 惠特曼 c. 爱伦·坡 d. 霍桑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6、 (雪莱)著名的作品有长诗《仙后麦布》、《伊斯兰起义》,悲剧《钦起》,短诗《西风颂》、《云》、《云雀》等。

 7、1827 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被视为法国 (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8、《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 (狄更斯)的长篇小说。

 9、19 世纪 30 至 50 年代,英法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高尔基)根据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征,曾用“批判现实主义”加以概括。

 10、法国作家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躯,代表作是诗集》 《恶之花》。

 11、19 世纪 60 年代, (左拉)受泰纳实证主义哲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

 12、 (唯美主义)出现在法国的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代表作家作品有马拉美的《牧童的午后》,魏尔伦、兰波的《母音》、《醉舟》等。

 13、作家 (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因其背景为英国威塞克斯农村地区而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14、《鳏夫的房产》和《华伦夫人的职业》都是戏剧家 (萧伯纳)写于 19 世纪晚期的重要作品。

 15、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主要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 三、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题要点: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17、简述《人间喜剧》的分类。

 答题要点:

 1841 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套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 137 部小说。1842 年巴尔扎克写了《人间喜剧·导言》,阐述他撰写这部文学巨著的宗旨,1845 年巴尔扎克又写《人间喜剧总目》,根据这个《总目》,《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其中以《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又可分成六大类:《私人

 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18、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题要点:

 (1)这些小说大都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截取其中一个极平常但具有意义的片段,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每篇小说都写出人情世态及社会风俗。

 (2)作者基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倾向,不动声色、客观而冷峻,以故事自身表达对人物的好恶。

 (3)构思与布局巧妙。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并且也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布局,开始时平稳地展开,情节突然发生转折,往往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4)具有出色的细节,语言准确、明晰、生动、这种小中见大的功力使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四、论述题(25 分)

 19、试分析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答题要点: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宗教式的忏悔人物。他在作品中的历程,是一个典型的转变的历程。曾经是一个纨绔子弟,作风随便,诱拐马斯洛娃怀上孩子,又将其抛弃。多年后,再次遇到了马斯洛娃,心中的良心引发了他对马斯洛娃的同情和忏悔。通过宗教上的忏悔,他寻找了各方面的关系,为马斯洛娃减轻刑罚,并最后要求与其结婚。可见,

 其灵魂得到了彻底的拯救。同时,他身为一个贵族,意识到了阶级帝位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冤屈,从某种侧面也反应了作者本人的心理历程。

  聂赫留朵夫是小说《复活》的男主人公,是“忏悔贵族”的典型。他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聂赫留朵夫突破了贵族传统的道德观念,放弃了贵族特权的地位,最后跟贵族阶级决裂。他否定了土地所有制,提出了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交给农民的看法。他对一切都表现出深厚的人性,对劳动人民充满同情和爱护之心;对革命者充满敬意;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贵族非常的厌恶;他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高尚理想,聂赫留朵夫性格发展的过程就是深刻认识社会和背叛贵族阶级的过程。所以,聂赫留朵夫这个形象在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托尔斯泰正是通过这一思想感情的载体揭露和批判了贵族社会。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2年-2023年最新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已知作品选择作者,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天路历程》 a. 约翰·德莱顿 b. 拉辛 c. 约翰 · 班杨 d. 高乃依 2、《熙德》 a. 拉封丹 b. 莫里哀 c. 高乃依

 d. 布阿洛 3、《鲁滨逊飘流记》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斯威夫特 d. 笛福 4、《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a. 博马舍 b. 伏尔泰 c. 菲尔丁

 d. 卢梭

 2022年-2023年最新

 5、《阴谋与爱情》 a. 席勒 b. 赫林格尔 c. 歌德 d. 狄德罗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6、诗人弥尔顿是 17 世纪 (英国 )

 (填国名)文学最主要的代表,晚年全力投入诗歌创作,完成了三部借宗教题材表现革命内容的诗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长诗 《失乐园》。

 7、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喜剧代表作家主要有 ( 莫里哀)

 )。

 8、18 世纪德国的 (莱辛 )是美学理论家、作家和戏剧家,他的理论著作 《拉奥孔》《汉堡剧评》对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18 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英国感伤主义作家中,以 (斯忒恩 )和哥尔德斯密斯最为重要。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感伤的旅行》和 《威克菲牧师传》。

 10、18 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 (狄德罗 )的代表作有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等。

 11、18 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最具民主倾向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卢梭)的代表作有作者的自传《忏悔录》。

 12、歌德的诗剧 《浮士德》的创作历时 60 年。它的主要内容是描写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