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应分析

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应分析

时间:2022-10-22 12:20: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馚G}mtiKmu`4^]v^wm;o춶K对照。每3~4 d处理一次,共处理2次,喷施强度以叶面全湿,叶边缘滴水为原则。在喷施酸性电解水前,每小区随机选取4点,每点挂牌2株,调查全部叶片。在处理结束后,调查挂牌植株全部叶片,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40%以上。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叶数×9)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病程分析

由图1可知,酸性电解水处理黄瓜离体叶片后的白粉病病斑从处理的第1天到第3天(a~d),叶面病斑面积持续减小、颜色变浅,一些较小的病斑消失。第4天观察发现未消失的病斑颜色加深,面积扩大(e~f)。研究表明: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喷施周期以3~4 d最佳。这与电解水表面喷施只能作用于病斑表面和边缘并很快挥发掉,白粉病菌落未被电解水影响的部分能够快速恢复生长而继续侵染植株有关。

2.2 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离体叶片白粉病的适宜pH筛选

由图2可知,在离体叶片表面喷施酸性电解水后,叶面病斑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喷施pH为1.8、2.0、2.2、2.4的酸性电解水的叶面病斑面积显著减小,病斑面积分别减少了 72.80%、63.64%、49.10%、25.60%,喷施pH为2.6、2.8、3.0的酸性电解水减少的叶面病斑面积均低于10%,病斑面积变化不明显。

生萎蔫,萎蔫面积为32.60%,而其他处理的叶片未发生萎蔫。综上认为,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适宜pH范围为2.0~2.4,以pH為2.0的酸性电解水的防治效果最好。

2.3 酸性电解水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分析

由图3可知,酸性电解水的防治效果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与酸性电解水对黄瓜离体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一致。当酸性电解水的pH为2.0时,防治效果高达72.12%,pH为2.2的酸性电解水的防治效果为54.33%,而pH为2.4的酸性电解水的防治效果仅为22.99%。自来水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26.80%,表明喷施自来水对白粉病的扩散和发病有促进作用。

3 结论

该试验小区之间未设置隔离带,小区之间病菌可能通过气流传播,但酸性电解水对试验点黄瓜白粉病仍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酸性电解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最佳pH为2.0(OPR值为1 167 mV,ACC值为98.00 mg/L),周期为3~4 d。该研究较前人在喷施次数上有了极大的缩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地推进了电解水在农业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唐蕊,张雪辉,胡同乐.大黄提取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4):363-366.

[2]王春梅,吴桂本,王英姿,等.蛇床子素防治黄瓜白粉病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4):57-58.

[3]武龙,李里特.电生功能水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4:3.

[4]李里特,关东胜.水的功能和利用[J].食品工业科技,1998(1):73-75.

[5]关东胜,李里特.强酸化水的制备及其灭菌效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109-113.

[6]朱世华.强酸性水的制备及其在消毒上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8(3):51-53.

[7]侯梦石,曹薇,赵淑梅,等.电解水对叶菜杀菌效果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0(24):46-48.

[8]魏肖鹏,董宇,栾广忠,等.电解水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以及对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15(2):8-12,85.

[9]肖卫华,李里特,王慧敏,等.电生功能水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初报[J].植物保护,2003(2):50-51.

推荐访问: 白粉病 酸性 黄瓜 效应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