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德惠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德惠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2023-04-14 10: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德惠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巩固我市“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完成“十四五”大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解决大气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1年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84%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O3)浓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3%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氨排放控制

1.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提高“五化”利用能力,重点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实施面积力争达到130万亩;以“秸秆变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饲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18万吨;稳步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和燃煤供热锅炉生物质改造,实现利用量16万吨。(市发改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畜牧局配合)

2.深入推进秸秆禁烧管控。严格秸秆禁烧管控,深入落实十项机制,深化禁烧、限烧“两区”管理。压紧压实网格化监管责任,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在秸秆焚烧问题高发期,全面开展巡查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露天焚烧行为。强化责任追究,适时修订秸秆禁烧量化责任追究办法。(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配合)

3.加强农业源氨排放控制。加大科学施肥推广力度,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主要手段,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4.强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综合管控。推广应用低蛋白饲料,控制规模化养殖场的氨气排放,加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力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市畜牧局负责)

(二)深入推进燃煤污染控制

1.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行煤炭消费指标管理,完成省、市下达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优化调控煤炭消费,逐步关停改造分散燃煤锅炉,推进热电联产和区域集中供热,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探索绿色电厂建设。加大经济政策调节力度,建立完善能源消费政策机制,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市发改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继续推进清洁供暖。因地制宜推进清洁供暖,减少民用散烧煤。农村地区按照就地取材原则,重点做好生物质锅炉、户用炉具推广应用工作,扩大生物质燃料供热面积。具备条件地区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加快配套天然气管网和电网建设。进一步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做到应洗尽洗。定期开展煤质检查,严厉打击劣质煤炭进入市场流通销售。全面摸清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散煤底数,制定清洁取暖散煤替代方案。(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单台容量29兆瓦(4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区域原则上不再新建单台容量14兆瓦(2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按照国家、省、市政策的调整和要求,逐步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市生态环境分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推进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下燃煤火电机组的污染治理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推动单台容量25兆瓦(3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供热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住建局配合)

5.加大燃煤锅炉监管力度。推进燃煤锅炉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开展燃煤锅炉污染防治设施监测全过程监控。紧盯采暖期燃煤锅炉达标情况,充分利用自动监控、监督性监测、随机抽查等手段强化监管。对超标企业实行“冬病夏治”,非采暖期组织专家走访,及时解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问题,督导相关单位对不能稳定达标的锅炉进行深度改造,提升达标运行能力。力争燃煤锅炉烟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8%以上。(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三)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

1.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工业污染源烟气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力度,确保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限期整改到位。全面加强工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2.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强化源头防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原料、工艺、技术和装备。对排放强度高的重污染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散乱污”企业监管。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对完成整治的“散乱污”企业开展“回头看”,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台账,坚决杜绝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依法限期整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依法关停取缔。(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配合)

4.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深入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高效收集治理设施建设,实现排气筒与厂界双达标,除恶臭异味治理外,一般不采用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等技术。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产业集中园区治理和在线监控设施建设,推动挥发性有机物产品源头替代。推进年排放量10吨以上和泄露点位超过2000个的重点企业建设监测、防控和处理相结合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体系。开展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监管体系试点示范建设。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执法装备水平,配备必要的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研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探索社会协作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模式,助力企业提升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水平。(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5.加强油气回收装置管理。建立健全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监管台账,开展油气污染治理设施检查,对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油气污染治理设施的依法予以处罚。开展现有储油库、加油站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督监测,对未达到现行排放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加强新《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宣传培训。(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发改局配合)

(四)深入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

1.加强在用机动车监管。推进全市互联互通“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建设,利用科技化手段实施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排放检验机构联网、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开展路检路查和入户监督抽测,全市柴油车保有量抽测率达到80%。严格执行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限行、禁行政策,加强老旧柴油货车和燃气车监管执法等综合措施,鼓励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提前淘汰。加大维修单位和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力度,打击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方式通过排放检验和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工信局、市发改局等配合)

2.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管理。全面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以及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摸底调查、编码登记和环境标识发放工作,建立信息台账,2021年底前全市编码登记率达到90%。加大对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管控,控制区内禁止使用超标排放工程机械。(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农机局、市住建局、市环卫处、市交通局配合)

3.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支持汽车相关企业加大新能源产品开发及创新,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新增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比例应达到国家有关要求。给予城市通行路权便利政策,推广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结构。(市工信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公安局、市国资公司、市发改局、市邮政局等配合)

4.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管。强化油品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环节监管,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方式,在生产、销售和储存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加大对炼油厂、储油库、加油(气)站和企业自备油库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天然气和车用尿素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发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入推进扬尘污染治理

1.精细化管理城市扬尘。推动建立完善城市扬尘在线监控平台,依托交通局已有的出租车运营体系,组建城市街路主要污染物移动监测网络,开展建筑施工场所、工业企业堆场扬尘视频管控,实施施工场地厂界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联网,渣土车安装定位系统(GPS)跟踪管理,对接已有的扬尘遥感管控平台,实现施工扬尘全过程管控。(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执法局配合)

2.严格建筑施工扬尘管控。严格实施建筑施工标准化管理,建立建筑工地项目清单和台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施工工地建设喷淋雾化系统等除尘抑尘设施,进行易产生扬尘作业时同步使用。加大监管力度,对不达标的施工现场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工整改。加强建筑渣土及渣土运输车辆规范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密闭运输,依法打击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渣土抛撒滴漏以及车轮带泥行驶、随意倾倒等违法行为。加大混凝土搅拌车监管,各混凝土搅拌站内必须配备抑尘设施,出站前对混凝土搅拌车辆进行冲洗。混凝土搅拌车辆要在出料口处加装防漏撒设施,在进入工地作业时应遵守工地扬尘防治要求。(市住建局、市环卫处、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持续提高机械化清扫覆盖面积。持续做好城市建成区内裸露地面消除工作,进一步巩固既有成果,采取绿化、硬化等措施,做到新增裸露地面及时消除,力争当年清零。(市住建局、市环卫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城市综合执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实行不间断巡查,严查露天烧烤、焚烧垃圾、烧纸祭祀、违法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强化餐饮业油烟监管,餐饮服务场所、机关、学校食堂要按规范要求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器。建设餐饮油烟净化设施运行在线监管平台,实时监督餐饮企业同步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运行情况。建立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定期定点清洗维护制度,保障餐饮油烟污染物去除效果,实施餐饮油烟全过程管理。(市执法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积极应对污染天气

1.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管控方案,落实辖区管理、部门指导及企业落实的主体责任。科学确定重污染预警期间管控措施和应急减排清单,指导公众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深化空气质量研判会商机制,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及时预警不利气象条件。(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工信局、市气象局等配合)

2.推动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推动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严把审核关,引导企业开展申报,推动企业主动提高治污水平。(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3.有效降低采暖期大气污染负荷。2021-2022年采暖期开始前,科学制定燃煤供热锅炉错时启炉方案,实行隔时分批启炉。落实省级关于重点行业企业差异化错峰生产要求,结合实际及空气质量情况,采暖期全市水泥熟料生产线开展常态化错峰生产。配合省级部门落实电力行业绿色调度,在保障冬季供热和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可再生发电资源。(市生态环境分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工业企业“一厂一策”清单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将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响应方案,明确各级别应急响应的污染减排比例。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在黄色、橙色、红色级别预警期间,分别达到全市排放比量占比10%、20%和30%以上。(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工信局配合)

5.强化联防联控。长春市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重污染预警指令时,市大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按规定程序向全市发布重污染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预案,各乡(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预警信息,同步启动应急预案,同步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各方责任

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建立目标、措施、时限、责任“四个清单”,实施台账式、清单化管理,将责任落实落细。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职责,做好指导帮扶和督办工作。(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管理体系

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据纳入日常管理范围,依托大气污染热点网格和移动监测网络建设成果,完善空气质量考核措施机制,对乡(镇)、街以及街路降尘进行考核,探索开展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市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市环卫处、市财政局配合)

(三)强化科技支撑

编制完善“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科学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践。结合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大气污染热点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将扬尘、秸秆、燃煤电厂工况、移动监测网络、餐饮油烟等管理数据,接入网格化监管平台实施统一管理,充分运用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成果,实施精准溯源和污染源动态监管,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政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配合)

(四)加大资金支持

完善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补助的政府投入机制,结合空气质量巩固提升重点任务,落实支出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谋划项目,申请纳入省级、中央生态环境项目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体,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形势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主要任务,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树立先进典型,发动全民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舆论氛围。按照统一安排对违法违规的人和事公开曝光,形成对污染空气行为的强大震慑。加强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准确把握舆情焦点,发现不良舆情,第一时间正面发声,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推荐访问: 德惠市 空气质量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