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菁选2篇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菁选2篇

时间:2023-02-02 19:15:06 来源:网友投稿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1  我自小对月就情有独钟。年少时,每次仰望月亮,总让我浮想联翩。待某日,看到权威报纸上的一则报道,说的是月的圆缺和某些人的心情好坏关系紧密云云,从此更认定自己和月有不解之缘。读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菁选2篇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1

  我自小对月就情有独钟。年少时,每次仰望月亮,总让我浮想联翩。待某日,看到权威报纸上的一则报道,说的是月的圆缺和某些人的心情好坏关系紧密云云,从此更认定自己和月有不解之缘。读了一些诗文,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对月多了一些认识。此刻,望月,满城清辉,引着我跨上思想的野马自由驰骋……

  最熟悉的是诗人笔下的月亮,那三个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诗人,在浩瀚的诗河里留下关于月的璀璨浪花。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那晚的月光,穿越时光的河流,一直流淌到今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孩童稚声的吟诵里,在故乡的井床上,在游子的心坎上,那片月光,也明亮地闪耀了千年。杜甫写沉郁顿挫的诗,月亮也让沧桑的心暂得安宁,“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月夜停泊,江景安恬;月亮也让现实的诗人放飞想象,“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若砍去月桂树影,月光该更加明亮吧?月亮,高悬天上,也入了白居易的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夜色朦胧;“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西湖春绿,珠光微漾,情怀依依,没有了这月会逊色很多吧?

  有人考证,李白的诗歌中有200多首写到月。岂止是这三个伟大诗人,用他们的妙笔记下了月的华章?翻开那些诗书,咏月的诗句像出笼的鸟儿扑棱棱地翩飞起来。其中最喜王维和苏轼的。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颜色、声音,动态、静态,一个宁静安详的理想世界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踏入了这样的松林,沐浴着这样的月光,听到了这样的水声,心自然澄净了许多。还是这个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陪伴我,诗中的月多么有情啊!淡泊宁静的心情,清雅绝俗的境界,怎么可以少了月?王维写月,多少带着些禅味,这样富有禅意的生活与我们凡夫俗子的日子相距遥远。苏轼的就不一样了。这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落到人间的触手可及的诗意。在《赤壁赋》中,“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客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子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那一轮明月,让苏轼愀然,引发主客问答,一抒写身处逆境仍豁达超脱、乐观随缘的赋随之诞生,那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让人悠然神往。

  我沉浸在写月的诗文带给我的美好享受里,每一次望月,都是对经典的梳理,都是对美好的回味,然不经意翻阅的一段文,让明月披上了朦胧的纱,在文化学者眼里,月亮又是什么呢?读蒋勋的书,他讲到“检视古老幻想里的集体潜意识”,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这两则神话,可能隐藏了一些集体潜意识。长久以来,我们的民族对月亮有极大的幻想,才会有嫦娥奔月这样极美的神话,而太阳就不同,看到太阳就想到要射下来,是不是潜意识里我们并不喜欢太阳?太阳象征一种压抑,白天逃不掉工作辛劳,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消失了,月亮出来了,人们才可以休息,幻想的翅膀就是在休息时打开的。我被蒋勋的说法吸引,沿着他的思路想下去,月一直挂在天上,白天人们低头辛苦劳作,休息时抬头望月,幻想联翩,于是出现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写月的唐诗宋词各式美文出现……1969年,人类登陆月球。诗意被一点点地剥夺,月亮似乎显得清晰起来,但神秘是它无法揭掉的标签。我试着用潜意识解读诗人们的爱月情怀,总觉力不从心,也许在我的心底里,一直渴望月继续被人歌咏,这层面纱不要被无情地揭去。我们的生活已经够实在,够残酷,如果连那一点幻想带来的宽慰和欢喜都要消散不见,是不是太残忍了呢?

  自从我爱上看纪录片后,这种残忍不可避免成为现实。从诗人眼中的月亮,到文化学者眼中的月亮,于我已是一种思想的跨越,然而一到科学研究者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接近残忍的颠覆。

  纪录片,我想,应该是对真实情况的一种客观记录。看完一些片子后,我又希望那是我的"误解,现在的某些所谓纪录片,其实应该算加入了社会因素的纪录片,什么是社会因素呢?为了提高收视率,增加竞争力,用虚构、夸张的文艺手法,等等。在某个关于探月的纪录片里这样说,在美国宇航局解密的一份秘密声明中,他们宣称所有25名参与阿波罗登月任务的宇航员都曾经在月球上空遭遇过不明飞行物UFO,片中还指名道姓说,“美国前登月计划负责人韦赫冯布朗生前也说,几次阿波罗的登月任务都遭到某种地外神秘力量的监控”,还有UFO专家声称,月球黑暗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好几个外星生物基地,只不过美国人登月的时候,向世人隐瞒了事情的真相,而外星人,不仅月亮上有,地球上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同样美国人也向世人隐瞒了真相。看到此,我不禁起了鸡皮疙瘩,那层覆盖在月亮上的神秘面纱揭开了一角,让我看到惊惧的东西,没有神话的美,没有诗文的诗意,只有失去安全感的冰冷。

  李白笔下“举杯邀明月”,“暂伴月将影”,“我歌月徘徊”,月有万般风情,我疑惑,这和研究者眼中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吗?为了揭开疑惑,我上网找寻关于月亮的知识。月亮是月球的俗称,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永远都是正面朝向我们,另外一面,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不为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另一面,难道真的如纪录片中所言的那样吗,还是因为,一些未知让人类展开了幻想,纪录片的编导为了博取眼球以讹传讹?

  搜索百度得知,月亮并非自古就有,距今大约4000年,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不知这位馆长,这样写时可曾喝了酒?或者,这是一个喜欢写诗的馆长,也有可能,4000年前的文字,现在的人们解读出了错,更大的可能是,现代某人断章取义。如果此说是真的,那么月亮出现距今才3000多年,否则《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类句子,就是陈国人的想象了。百度还说,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这似乎给外星人在月球背面提供了很大可能性。值得庆幸的是,月球以每年13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几十亿年后,月球会离开我们。几十亿年,太遥不可及,所以庆幸也微乎其微。

  诗意的月亮,文化的月亮,科学的月亮(姑且这样称),说的是同一个月亮,但给我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唯美、享受,神秘、向往,可怖、探究的渴望,这些不免会纠缠在一起。当我仰望月亮,诗意占据心头时,尘世繁杂统统远离,蒋勋的说法涌上心头,会心一笑,纪录片中的话语一闪现,诗意遁逃无影,神话消失无踪。我是不是该咒骂这该死的纪录片呢?

  假如没有了月,那我们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呢?

  诗经时代的采诗官摇着木铎,在乡间小道上徜徉,但他再也听不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样的深情歌咏。李白不会月下独酌,他点着了灯,举起了酒杯,也没有邀约明月,只好对着天空那点点繁星,所谓“对影成三人”,就像是喝醉了之后诗人的梦呓。没有了明月,王维笔下的松林,该是黑魆魆的可怖吧?苏轼与客泛舟,光与影的和谐也荡然无存吧?什么“月是故乡明”,什么“我寄愁心与明月”,什么“江清月近人”,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关”,统统是诗人的杜撰。美丽的月神嫦娥没法奔月了,天上倒是有星星,可惜那么小的星,放不下广寒宫月桂树,只怕嫦娥的宽袖一挥,就挥得没影了。登月计划纯粹是子虚国的乌有事,什么外星人,韩剧看多了吧?最痛苦的是跳广场舞的大妈,她们视为天籁的《荷塘月色》的美妙旋律再也不会响起……

  想到此,我不禁哑然失笑。的确,没有了月,这个世界的诗意会少很多,我们的生活会是另一种样子。不管是诗意的月,文化的月,还是所谓科学的月,无论是感性成分为多,还是理性占了上风,不可否认,月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意的歌咏和理性的探究交杂在一起,让我们看到月的很多面,这就是真实的月。随着时间过去,肯定会有更多的未知被探索发现,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仍有很多真相在我们的知道之外。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努力不懈,这是人类的使命。

  歌者要唱了,“都是月亮惹的祸”,诗人会吟,“皓月闪烁在树林”,连钱钟书都要借他小说中人物的口深情款款来一句,“这月亮会作弄*傻事”。我不禁要傻傻地问月,什么才是真实的你?

  月啊,高悬天上,不语。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2

  是夜,梦中惊醒,浮动的心还在狂乱跳动。拉开窗帘,珍珠般的光泽斜泻了进来,顿时,丝丝缕缕,疑是银河落九天。

  披上外套,信步走来,金秋送爽,在这四季如春的南国宝岛,午夜时分的椰风,已带有丝丝凉意,使躁动的心亦缓缓*静下来。

  一轮明月,腾空而挂,走进这诗情画意的银白世界,恍如隔世。犹记得,同样是月圆的夜晚,如同现在这般,柔的月色笼罩着宽广的大地,照亮了每一个阴暗的角落,给人间无限光明与希望。稻场上,东一堆,西一团的老老小小们围坐着,说着,笑着,闹着……老人们衔着烟斗,诉说着不老的传说:顽皮的小家伙们,绕着场子追着,跑着,嘻笑着,姑娘们穿得花枝招展,睑上有羞涩的微笑;年青的小伙子们也不甘落后,各种怪模怪样的动作逗乐了姑娘们,时而可见花枝乱颤,笑弯了腰……须臾,清脆嘹亮的歌声响起,原来是对起了情歌。于是高昂的,低沉的,清脆的,沙哑的,各种不同的音色组合在一起,连风也赶来凑热闹,哗哗啦啦伴着奏,成了大自然最美妙的音乐交响曲。大家和着歌声,打着拍子,一首首曲子的音符飘荡在空中,回旋着……直上九重云霄,月儿听了也乐呵呵:嫦娥听了,挥动优美的水袖,唤来云彩助兴,翩然起舞。

  累了,困了的人们四散开来,有的坐在躺椅上,躺在凉席上,眼里看着月儿,耳边听着古老的传说,周围静悄悄的,只觉月儿在向我们慢慢的走近,而我们眼中的月儿越来越大,越来越朦胧,伴着月儿一起走进了古老的传说,多惬意的生活啊!

  此情此景,让人心旷神怡,忘却了烦恼,没有了顾忌。这不是现代都市人的渴望及奢求吗?工作的繁忙占去了我们宝贵的时间,仿佛多一份的悠闲都成了浪费。而越来越多华而不实的人工造景取代了自然景观的那份美与朴实。返朴归真,这不正是现代的盼望吗?幢幢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却阻隔了我们欣赏大自然的视线,挡住我们融人自然的捷径。灯火通明的城市,让皎洁的月光黯然失色——用你的心去听听大自然的心声吧!

  虽然千山万水阻隔了我与亲人们的相聚,却无法断绝我们彼此的相思祝福。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阵凉意袭来,我打了一个颤,夜更深了,而月儿还是那么圆,那么的亮!

推荐访问: 遐思 望月 中秋节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 菁选2篇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1 望月遐思中秋节散文